好書試閱

一秒鐘和一輩子

9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編輯緣起
﹁百﹂者,意即﹁多﹂也,在佛教的傳佈上,︽百喻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部著作,透過生動鮮明的故事,影響深遠,有如佛教史上的﹁伊索寓言﹂。
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聽受了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講說了無數的故事,使用了無數的譬喻,佛陀說法無量。
證嚴法師誓願弘法利益眾生,有所饒益歡喜無悔!此久為人知。在證嚴法師心中有許許多多的故事,這些故事源於人間或出自佛陀、佛經所言,眾生苦惱喜樂皆有,種種莫不由心而造。
﹁證嚴法師百喻系列﹂中,有許許多多的心情和故事,我們經常都有。上人引述這一系列的故事,就是為了擦亮最重要也最珍貴的心。 靜思文化與聯合文學合作出版﹁證嚴法師百喻系列﹂,將以每本一百則故事的形式陸續編纂印行,讓佛法藉著文學的韻致更加發皇,因為文學說盡人間事,諸佛世尊皆出人間也。
AB編輯小組謹誌
與野草賽跑
人生若一天天空過、無所事事,就像土地任其荒蕪一樣。若懂得把握時節因緣,耕好我們的心地,有一分努力,就有一分的收穫。
過去我在臺中豐原未出家以前,有一回在慈雲寺遇到一位老師去寺中,我也正好去那裡而相遇。他和一位師父說話,那句話時常印在我的腦海中,每有懈怠就會想起這句話。他向師父表示:﹁佛陀說人生無常,我也深深體會到,所以要趕快把握時間。可是師父,我好像每天都輸了!﹂
師父問他:﹁你跟什麼比呢?﹂他說:﹁跟人不能比,跟草也是不能比的。﹂原來他家住在鄉村,每天早上要出門時,他會看看田埂上的草,回來時又看一看。他覺得早上出門時,地上的草還未長高,可是不多久,它已經長得很高了。所以,他每天都很緊張地準備著他的功課,要跟野草比賽。
結果每一回他都是重新再來、重新開始,根本追不上野草生長的速度。所以人連草木都比不上,想要與別人比,又要如何比呢?
因此,我們要回過頭,定下心,分秒必爭認真地做,時時刻刻照顧好自己的心,拔除心地的雜草;再用功選擇好的菜籽來栽種。菜若少一棵,空位就會被雜草佔領,唯有以﹁堀菜園﹂的心態,勤於播種,老實耕作,才能心草不生。
高枕無憂的小鳥
生活中,一個人靜默的時刻不多,只要一有人進入這個靜的環境,你的心就動了,不但動,還可能會起煩惱。
在日本有一位很有名的大學教授,他出了一個題目,要學生畫出﹁靜﹂的景象。
學生都很用心的畫,有一位學生畫了一座湖泊,水面清澈無波。另一個也是畫湖,遠處有一座山,旁邊有一些樹木,近處有一些花草,無風也無浪。
第三幅畫仍是畫一座大湖,湖的周圍是雄偉的山,山上巨大的瀑布直瀉而下,就在湖邊有一棵樹,樹枝上有一個鳥巢,鳥巢裡一隻小鳥正睡得香甜。
有的人認為湖水無波就是優等的作品,有人認為水上無波、山邊有樹、無風無浪也是很好的佳作;最後評鑑的結果,認為是山中有瀑布、鳥在樹上睡得香甜的畫作,才是真正的﹁靜﹂。
為什麼這幅畫是靜的佳作呢?老師認為這才是真正懂得靜的心境,因為外境動而內心不動。
修行應該在群眾之中,好好照顧自己的道心,就像那隻小鳥一樣,儘管周圍的環境一直在動,牠還是一樣高枕無憂。
大地眾生在說法
學佛一定要學得心在寧靜中,若能如此,天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蝶無不是如來的形相,﹁一花一如來,一草一世界﹂。
靜聽遠處的雞啼狗叫聲,還有近處的鳥鳴蟲聲,多美啊!這是大地眾生說法的形相。雞守在晨鳴,狗守在自己的崗位,蟲鳥則守在牠的天性本份,這不就是大地眾生各守崗位、一幅很美的說法圖?我們若用心,可以去體會眾生性;若是不用心,狗叫雞鳴只不過是畜生道中的一種聲音。
人的生活大多在是非的漩渦中打轉,多可憐啊!我們應該退一步打開心胸,就能看見海闊天空,山河大地無不融入我們心靈的世界。對人何不退一步呢?對一切眾生何不寬一寸心地呢?對人若能寬一寸心地、容納別人;待人退一步讓一分,不就和諧安詳了!
不要在是非的漩渦中打轉,應該要心定神清,大地一切的眾生,都在說法啟發我們的心靈。多多用寧靜的心傾聽,觀察大地的形相,聆聽大地眾生聲,聲聲入耳,心領則可以神會。
自然的道理最美
學佛就是要學得撥開人、事、物的障礙,回歸如大自然本性之美,返回天真回歸本性。但是,怎樣才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呢?
有一次在大殿靜坐,聽到外面的風聲以及門窗的聲響。自然的環境是最美好的境界,但是這美好的境界,往往受到人、事、物的破壞。那時坐著,聽到風吹拂樹葉所發出的聲音,多美好啊!然而,多了門窗粗嘎的聲音,便擾亂了耳根和外面自然界接觸的柔和感覺,所以我說自然的道理是最美的道理。
有一位委員的女兒對她說:﹁媽媽,我發現很會講話的人,所能得到的只是很多的聽眾;而一個有耐心去聽人家講話的人,他可以得到很多朋友。﹂善於講話的人可以得到很多聽眾,但是很多人聽我們講話是不是真的歡喜受用呢?我認為天下知音少,真正聽我們講話,又能成為我們的朋友,這才是真正的善講之人。
所以,光是會講話卻沒有朋友,這不是真正會講話的人,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真正領受一份道理,得到之後身體力行,把平時所聽到的吸收消化後,再實踐出來。
自然最美,要不是有門、窗的聲音,光是聽到外面風吹樹搖的聲音,一定非常美好。人生多遺憾,總有一些人、事、物,破壞了大自然的美,修行就是要把人、事、物的障礙除掉,回歸到大自然的本性,如果好好去體會這份大自然的真善美,相信人人都能夠在寧靜中,精進不懈。要當一個整天說話的人,倒不如當一個老老實實、認真聽話的修行人。
空中鳥,水上魚
有一年多颱風,氣候時刻變化不定。早上看到外面無雨、無風,好像很寧靜,一下子雨水就帶來很大的災情。下午看到好像要放晴了,不過稍晚又來了一陣大雨,接著氣象局又報告,有一個颱風慢慢逼近,如此反覆,甚為罕見。
有一句話﹁靜極思動,動極思靜﹂,海面颱風即將逼近,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境界卻還十分寧靜,實在是異常的現象。有時我們看人也是如此,看起來很內向,一句話也不說,其實,心中可能隱藏著許多苦痛。
學佛就要學得動靜合宜,若是動過了頭,就好比是雲騰風湧般的危險;靜得過頭就會變成枯木死灰,這樣就不對了。
我們動的時候,要像天空的雲一般悠閒靜止,小鳥無論在上面怎麼飛都不會影響到雲的形態;我們的心境就要像這樣,靜如一池水,就算魚兒從水面跳過激起浮泡,並不影響水的靜態,學佛就要學到這樣的程度。
靜要靜得活潑,動也要動得雅致,這就是動靜合一。如果沒有調配合宜,動會動出心理的毛病,靜也會靜出精神的病態。所以,日常生活裡,我們一切的舉止、動靜都要很謹慎。
大樹底下的影子
人的心和天氣一樣,我們的心也是無常多變的,生、住、異、滅不斷,有時會顯現良知本性,可以發揮良能,但是,有時心也會被烏雲遮蔽。
將四大假合之物認為是﹁有﹂,有的東西卻又忽視掉了,這彷彿是黑暗中的樹影,地下的流泉一般︵註:四大乃地、水、火、風︶。
在硬梆梆的地下有著清淨的流泉,只要鑿得夠深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清水。我們雖然天天喝,卻忽視了地下有水,因為我們平時並未飲水思源。
又如走在黑暗之中,明明有一棵很高大的樹,這棵大樹如果在大太陽底下,就可以提供樹蔭乘涼,但是,若在黑夜、沒有月光的時候,走到樹下也不知道那裡有一棵大樹。樹和樹影本來在那裡,只是我們時時迷失了。
在我的佛案前有兩朵水晶花,有時看過去會現出紅、青、藍等色,有時七彩閃閃、五色分明。我把它拿起來仔細從各個角度察看,發現有的角度有彩色光芒,有的角度卻沒有,這些黃色、藍色的色彩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原來是我所點的蠟蠋顏色映到水晶花裡面,藍色的蠟蠋加上金黃的火光,水晶花就會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射出五顏六色。水晶本是清澈透明的,但經幻影的照射之後就會有五色七彩之光。
人生就是如此,本來和我們互不侵犯的東西,偏偏讓外境進入我們清淨透徹的內心,如水晶花中形成了五花十色。人人本有清淨透徹的佛性,偏偏讓外面的物質色彩染污了,因而收藏了很多煩惱垢染。
諸佛的千經萬論,為的就是引導我們守好自性、顧好本體。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