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誰挑動我的靈魂

9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沒有任何條件的愛

曾看過一篇文章裡寫,一位女子進入一家商店大門的時候,因為後面跟了一個頭髮花白的老者,因此便一直撐著沈重的大門,直到老人通過後才鬆開了手。老人表示滿心的感謝,而那位女子只是說:『我爸爸和您的年紀差不多,我只是希望當他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這樣為他開門。』

中國有著相當悠久的傳統和美德,也一直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風範。對於世人來說,確實應當如此,只有把所有的老人當成自己家裡的老人一樣尊敬的時候,才是對老人真正的尊敬,也才是真正的孝;只有把所有的孩子都當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樣愛護的時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只是,實際上,能做到這種真正的愛並不容易。人們還是從心裡區分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距離、親疏、遠近。

一個朋友曾和我討論人世間的情愛。當他說到他愛那個女孩兒的時候,他的眼裡有光彩,在他的想法中那個女孩兒長得漂亮,身材也很好,性格開朗大方,而且知書達禮,簡直就是個完美的女人。

我問他:『你真的愛她嗎?』

『愛,真的愛,很愛她,』他很肯定地回答,並且說:『我要娶她為妻,還要給她一輩子的幸福。我甚至願意為了她而犧牲我自己。』

我相信他在這一刻所說的全是他的真心話,他想要實現的幸福生活。

『可是,如果她長得不好看,身材也不好呢?你還會愛她嗎?』

他認真地想了想:『會吧。』

儘管答案還是肯定的,然而語氣中已經多了猶豫和遲疑。

我並不是想考驗他的感情,因為人的感情是不能考驗的。

尤其是愛情。

我只是想告訴他,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有條件的,世人的愛也是有條件的。而有條件的愛,並非真愛。你以為自己是真的愛了,但再一細想,你的愛仍然基於世俗的衡量標準,仍然跨越不了世俗對於情愛觀念的鴻溝。

我覺得,只有佛陀對於眾生的愛才是真愛,這種沒有任何條件的,無私的、無償的、法力無邊的真愛,才寬容的、包容的,可以容納眾生的大愛。

如果世人能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起的話,時常告訴自己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什麼樣的愛才是寬廣的、包容萬物的真愛,相信有一天,一定也會具有如佛陀般的智慧,和大慈大悲的胸懷。而這,正是佛陀希望看到的結果,眾生皆可成佛。
佛祖心中坐

有人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真的是活佛嗎?那你為什麼要留在城市中而不在西藏的廟裡修行呢?』

這真是個老問題,時常有人這樣問我,或者以懷疑的眼神看我、審視我。有著這種想法的人,無論是否對我說出來,從他們的眼神裡都能看得出來。

我知道他們在擔心什麼,就像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一樣。

在世人的眼中,儘管可能並不十分清楚一個西藏的轉世靈童,轉世活佛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們總覺得活佛既然也叫『佛』,自然是應該出入寺廟而非俗世之中。對於他們而言,更不可理解和想像的是,一個活佛不但不在寺廟中修行,反而在俗世中行走,還可以吃肉,可以留頭髮、穿時尚的衣服,如果不認識我,會認為我簡直與一般年輕人沒有什麼區別。

我太明白人們的這種疑慮了,這與他們心目中傳統的僧人形象是完全不同,也是格格不入的。殊不知我是一個轉世活佛,並非僧人;活佛既不是世人所說的在家修行的居士,也不是寺廟裡的僧人。活佛就是活佛,但又絕非活在人間的佛,活佛只是比常人更接近佛而已,而且活佛是轉世活佛,所以一出生就是肩負著使命的人。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活佛。我有我的使命,也有我自己的選擇,雖然我可以穿著時尚的衣服出入一般場所,雖然我還有弟子之外的眾多的社會上的朋友,但我此生就是一個轉世靈童,一個肩負著弘揚佛法與幫助世人尋求幸福重任的轉世活佛。無論世人看我的外表如何,我的心裡始終有佛祖端坐。

記得大概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吧,有一個演濟公故事的電視劇,其中的歌詞和曲子我到現在還記得大概: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哪裡有不平哪兒有我,哪裡有不平哪兒有我!

……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

一個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手裡搖著一把破扇子,整天笑嘻嘻看似瘋瘋顛顛的濟公,卻是個大慈大悲渡人無數的活菩薩。雖然他照樣喝酒、吃肉,但他依然是百姓心中的佛,因為濟公心裡有佛,而且他心裡的佛最終也使他自己成了佛。

對於我來說,穿著和打扮是在社會中行走所需要的,但是就像人們所記住的濟公永遠是破衣爛衫的形象一樣,那些表面的東西永遠代替不了內心中的本質;再多的酒肉穿腸而過,佛祖照樣還在心中坐!

我雖然不在西藏的廟裡修行,但只要我心中有佛,我坐在哪裡、站在哪裡或躺在哪裡都可以修行;我雖然不穿僧衣,但無論我穿什麼樣的衣服,我的心裡都有佛;我的頭髮雖然比普通僧人來得長,但那並不影響我對心裡的那尊佛頂禮膜拜;我雖然和眾多的世人交談、打交道,談論各種不同的話題,但我心中始終希望他們都能夠一心向佛,並能從我所指引的路中找到通往極樂世界的方向。

對於別人投來的各種各樣的目光,尤其是異樣的、帶著懷疑的目光,我幾乎從未刻意地去解釋什麼。如果他是有心人,他早晚會發現我的確是個真正的活佛,即使穿的再普通,打扮的再世俗,我骨子裡總有活佛的本色,因為我始終是個心裡有佛的人;如果別人出於其他的想法而蓄意地這樣做的話,那麼我的解釋是無用的,也是毫無意義的。

因為心中有佛,僅僅是幾年的時間,我已經可以消除許多原有的毛病,儘量去掉貪嗔癡怨憎,即使偶爾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緒上受到影響,我也會保持冷靜,以平等心平常心來對待世事。如果遇到了比較大的事情,我也會時刻想著心中的佛,讓自己儘量以一個成熟的轉世活佛的身分來對待和解決這些事。

我知道,我的成長成熟,以及今後的所有發展都基於一點,那就是佛,我心中的佛總會給我指出正確的方向,而我也會把這條正確和光明的路指給世人。

有佛祖在自己心裡端坐,此生幸矣!
修來世,亦修今生

遇到了一個對我說話真是很不入耳的人,雖然我知道他並無惡意,但他的話還是讓我覺得挺難過的,不是因為他有些懷疑我的身分,而是因為他對佛的不懂以及話語中透露出的不敬。

他是一個真正白手起家的生意人,他所擁有的財富都是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頭腦以及辛勞得來的。所以一旦說起自己今天的成就,他還是相當得意。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份自信和驕傲吧,他看不起一般人,而能夠讓他打心裡佩服的人也並不太多,他常說,即使是一些世界頂尖的超級富豪,也不一定能讓他看在眼裡。

我雖然不喜歡他說話的方式和態度,但卻能欣賞他的頭腦和他的自信。

因為對藏傳佛教的無知,使他對我的身分雖充滿了好奇,卻帶著懷疑,他甚至覺得我根本就是打著活佛的旗號來騙人的。我並不在乎他這樣想,因為我知道我並不是他所想像的那種人,是活佛就是活佛,不會因為誰的某些懷疑就可以改變得了。

但是讓我傷心的是他對於佛教的嘲弄。他說佛教總是教人們向善,可是你看這世界,未必都是好人有好報的。雖然都說是善有善報,難道這善報非要等到下輩子才能享受到嗎?誰知道人是不是還有下輩子,不如這輩子及時行樂吧,至於下輩子,這種騙人的說法就當是自我安慰,估且充作阿Q似的精神勝利法吧!

我很嚴肅地告訴他,佛法,不只修來世,也修今生。如果你不理解佛家所講的因果報應、因緣聚會,那只是你自己的悲哀;對於自己未知的事物,你怎麼能盲目地就下結論了呢?

你做生意也要講究知己知彼吧,萬事都是這個道理,你了解了才有資格評論;否則,盲目評論的結果必然導致錯誤。你此生已錯了,難道連來世也要一直錯下去嗎?你不相信這些也可以,但有兩點勸你要記住:一是一心向善,不做昧良心的事,也不賺昧良心的錢;二還是要一心向善,就算你不信這些,向善的心必然會給你帶來一種向善的生活,即使在無知中,也照樣可以修你的今生和來世。

他似乎開始在思考我所說的話了,但無論他能否理解這些道理,我覺得佛法就是佛法,佛法不會因為你的了解或誤解而存在或消失,就如同佛祖始終存在,但你未必感覺得到一樣。
要常回頭看過去的自己

『那時候,你給我寫來一封信,又寫來一封信,那些美麗的語言使我的臉發燙,使我的眼睛發亮,使我的心像初春的小鳥……

『那時候,我們一同隨大人出海,迎著那清涼清涼的海風,望著那碧綠碧綠的大海,真叫人高興……

『有一次,我們倆一起攀登孤峰山,汗水淋淋,衣服濕透,趕到山頂,天色已晚,我們又摸黑下山,回到家已經半夜……

一篇文章裡,作者寫著對過去日子的懷念和追憶。過去的日子對我們而言,不容易忘記,也不應該忘記。無論那段日子是喜多還是悲多,也不管那段日子是富裕還是貧賤,走過的日子就是我們自己的經歷,如同樹木的年輪,刻畫下來的就是自己。

而有,總是好的。

與空白相對。

我常想,人在世間行走,到底為的什麼?是那人世間的名和利?還是紅塵中的情和愛?或許,都不儘然是。

人常常以為,過去的自己是傻的,如同站在五十步開外的距離回頭看那段並不遙遠的距離。

於是,我想起了另外一個故事。

漁夫在船上懶洋洋地曬太陽。一名遊客問他,為何不出海打漁?

漁夫反問:『為何要出海打漁?』

『為了多捕些魚,可以賺更多的錢啊?』

『為什麼要多賺錢呢?』

『賺了錢就可以做更大的生意,賺更多更多的錢了。』

『那又能怎麼樣呢?』

『那樣你就可以買豪宅、名車,可以悠哉遊哉地享受生活了。』

『我現在不是正在享受生活嗎?』

人常常在追逐中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在不斷追逐的過程中誤以為那些生活中附加的東西才是自己為人的根本。如果世人都有漁夫的這種睿智,或許就不會那麼容易忘記過去了。因為不斷撿拾過去的日子,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最初的本意,並在不斷偏離這種初衷的軌道上自責和矛盾。而這種自責和矛盾是痛苦的,至少是一種人在迷途中的清醒劑,讓人在和過去的日子對比時,會發現自己正在走向貪欲的深淵。

過去的日子和現在的生活,亦如你的前世和今生,你應該知道,什麼是你的因,你才會因此而得了這樣的果。因緣不是天定的,而是你自己種的。不忘過去的日子,便總會在你匆忙奔跑的腳步中提醒你,種下好你的因,才能得到你的果;你想要什麼樣的果,只要看看你過去的日子,便可一目了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