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轉化的旅程
  名古屋,早春的夜,雨正落著,電話鈴響了,那頭永井女士優雅的聲音傳來,用輕快的語調問候我,她省略了尋常的禮節交流,直接切入正題。我當初研究佛教療癒修行時,她是其中一位分享個人經驗的老太太。
  「葆拉女士,我終於明白了,『空』並不疏冷,而是用慈悲來接納我們,我們才能活著、移動、呼吸,甚至死亡。」
  我們早先的對話中,她沮喪地告訴我,無論多麼精進研讀「空」的佛教教義,都無法了解。她原希望藉此緩解人生中許多失落的痛苦:第二次世界大戰奪走了她兩位長兄;父母育有五名子女,因為其中兩個孩子先離世而迅速衰老;父母過世後,患有精神疾病的長姊由於不能再得到父母的照顧而自殺;妹妹則被新婚夫婿謀殺。
  「今天我去看了《心經》的畫展。」她告訴我:「看了那些畫作, 我感覺到『空』是多麼地溫暖和美妙,明天是展覽的最後一天,你一定得親自去看一看!」
  次晨,我就衝過去了,一手抱著兩歲的兒子,一手撐著傘,在滂沱大雨中艱難跋涉到了博物館。我想知道繪畫如何能幫助人們看到――更別說感覺到――「空」。一到了展廳,我立即明白了。我站在露珠、幼鴨、龍的景象之間,一種滋養、涵容智慧的明淨,從畫作流入我心。這些畫作蘊含強大的視覺形象,直接傳達出洞見,這是我專研佛教思想和經文分析的哈佛博士學位都沒能給我的。我渴望見這位藝術家,而且冥思苦索如何能夠找到曲折的引介來結識他。剛巧這位藝術家岩崎常夫(Iwasaki Tsuneo,一九一七至二○○二)來為五天的畫展閉幕。在第一次的對話中,我完全無法想像自己那天遇見的輕巧而謙遜的人物,居然是一位退伍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年間,被日本皇軍棄在有如活地獄的南亞小島。當然,我後來又知道了這位畫家不少的經歷。兩星期後,我第一次坐火車去他家,位於名古屋市一小時以外的小鎮,這條火車路線我後來坐了無數次。那次拜訪中,我發現這位口若懸河的精妙藝術創作者,居然是六十歲從生物學家的職涯退休後才開始創作。之後的三年,他逐漸吐露他深層的動機和創作過程,包括促使他拿起畫筆的最初自問:「我如何把我學到的生、死和療癒,傳遞給他人?」他過世時,並不知道有一天達賴喇嘛會讚嘆他的藝術作品有一種力量,能表達佛教和科學兩者看待實相的共鳴之處。
  我首次在住宅簇擁的一家中國餐廳拐進岩崎所住的鄰里窄巷時,毫不知悉自己正在展開一段修行和藝術的發現之旅,且長達數十年。當時,我只是充滿興奮,即將與一位用藝術表達正覺的人談話。雖然悟境一向被公認超越名言,不過各種文化和各歷史時期的佛教徒仍大量運用文字、圖像或修行,來培育正覺。其中最寶貴的工夫,便是一部極短的經文,題為《心經》,較正式的名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後來發現岩崎想出一個更為口語而且更能顯示其內容的經題:《解脫智慧與慈悲之心要經》。
  《心經》的歷史可以溯源至西元一五○年的印度到西元七世紀的漢地,就看你相信誰的故事版本了,多少世紀以來,在東亞,是儀軌和恭敬禮拜的場景中常誦的經典,因簡短(日文版本中只有二百七十六個字)而大受推崇,本經提取大乘智慧和慈悲的核心教義,換句話說,它是很不容易理解的,也許這就是本經比其他經典累積了更多論釋的原因。這部經激發出許多有創意的方式,來體驗其中的解脫力量,包括隨身放在靠近心臟的小袋、在恐懼時默誦、需要強大力量時大聲誦出、精巧的米雕、摯愛的人過世後抄寫在一令一令的紙上、一次攝入一個音節來生起智慧、鑲嵌在建築物內、生產時緊握手中。有些人把經文的漢字形塑成佛塔和佛像,創意地表達深刻的敬意。這部經以多樣的方式,與人們的生命交織近一千年,產生了豐富而莊嚴的物質文化。然而,用本經來修行的人鮮少自稱通達這部經文的教義。岩崎創新的靈感是把《心經》的文字組成雷電、原子、黑洞和DNA來表達經文的意義。
  此時我的理智中有著此起彼落的大小問題,感性中則萌發著尊敬的讚嘆。一跨進岩崎家的大門,進入前院,便見到一方小小的綠洲,立刻有一種默然的平靜,我們都很高興有機會談上了話,因此正式的鞠躬很快就親切地化為愉悅的微笑。我非常有幸被這位有智慧的藝術天才邀請到家中。他原來有點吃驚,何以一位西方訓練的佛教學者會對他的畫作感到興趣。他已經知道我大致的背景――我正在日本休假,利用傅爾布萊特獎助金來研究療癒的儀軌。他也知道我對他藝術創作的印象,因為我曾寫了一封信給他。寫信是因為我倆在博物館碰面那天,他的畫作掛在肅穆、高大的畫廊裡,見證著他的智慧和藝術天分,我卻因為沒帶名片,口袋裡僅有幾張面紙,只能空著手介紹自己。因此我下定決心,要為這日本傳統習俗收尾。
  我坐在他家的客間,可以從一片窗牆望出前院。「床之間」是用來供奉尊貴美麗的事物,我背對著那裡,覺得有點不安。那一天,他用菩提達摩的畫作和優雅的插花,來為「床之間」增色。我坐在上座,跟岩崎隔著桌子,頓感一種千鈞的重力 ,這是禪師所謂的「一期一會」的時刻。我問他我可不可以供養他家「床之間」右側角落的佛龕,自此以後,我每次拜訪岩崎家,都從燃燭和燃香的傳統儀式開始,然後引磬,並禮拜佛龕中的阿彌陀佛像。自從岩崎過世後,我鞠躬時總是淚流滿面,然而那一天,我內心充滿了感謝,有這個機會親自感謝他充滿真知灼見的藝術作品。品茶時,我請求他准許我把他展覽目錄中的畫作拍成幻燈片,告訴他,我有多等不及跟我的美國學生分享,因為我可以想像,他們如果看到這些畫作,會更加理解《心經》和空的意涵。雖然他很謙卑,但那一抹微笑卻洩露了他知道自己多少能幫忙教導美國學生,是多麼愉悅。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