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對屠刀
憨山大師視金錢如無物。有一回,他把幾千兩黃金隨隨便便就施捨給了災民,他的義舉得罪了當地那些囤積居奇、企圖發難民財的土豪劣紳,還招來了一位道士─耿義蘭貪婪的窺視。
明萬曆十八年,耿義蘭向憨山提出,海印寺的寺址屬於道觀。耿義蘭本是個無賴,他的目的只不過是勒索一些錢財而已。但是,出乎他的預料,憨山大師雖然對災民出手大方,面對他的勒索卻分文不給。
於是,惱羞成怒的耿義蘭在那些覬覦寺產的鄉宦煽動下,向山東巡撫狀告憨山。萊州衙門要派兵鎮壓,憨山大師拒絕了,為了平息事態,避免流血,他挺身而出,隻身一人面對數百情緒激動、怒髮衝冠、摩拳擦掌的人群。這時,一位頭腦簡單的無賴,一手拿著青銅盾牌,一手舉著明晃晃的尖刀衝了過來,直接刺向憨山的胸膛……
憨山神色閒定,不躲不避,居然還呵笑出了聲音!他笑著對無賴說:「你殺我很簡單,不過,你想過沒有,殺了我之後,你怎樣自處?」
無賴一愣,隨即慢慢放下了尖刀……憨山的鎮定自若與寬宏大量,使得人們沸騰的情緒漸漸冷靜下來,當他們明白真相之後,紛紛向憨山叩頭請罪。
幾年之後,因丟人現眼無法在當地混下去的無賴道士耿義蘭,到了京城。他擊鼓狀告憨山德清。萬曆皇帝知道此事後,大為歡喜,因為憨山大師的立場始終站在太后那一邊,他想藉此機會狠狠打擊太后的勢力。
於是,萬曆皇帝立刻下詔,將憨山押解到北京來,並特意授命主審官員嚴刑逼供,讓憨山承認花費了太后給予的內廷金銀數十萬。
憨山大師本來就是一位情操高潔的禪者,何況是無中生有的誣陷,他如何肯違背佛教戒律而承認呢?當獄卒濫施酷刑之時,他便專心參禪。所以,往往那些獄卒對他打著打著的時候,他竟然進入了神奇的禪定狀態,對棍棒、烙鐵在肉身上所留下的疼痛似乎全無感覺。
無可奈何的主審官,為了保住皇帝的顏面,只好編造了一個「私建寺廟」的罪名,將憨山發配到雷州。
萬曆二十四年(西元一五九六年)春,憨山德清被充軍到嶺南。
禪者隨緣不攀緣,因此處處是善緣。憨山大師被流放嶺南,卻能將他原來與好友紫柏尊者重新振興曹溪的計畫變成了現實。
韶州曹溪(今韶關南華寺),是六祖慧能開創禪宗的地方,是天下禪僧的法源。自從南宋末年被蒙古兵放火焚燒之後,日益衰敗,寺產土地漸漸被豪強蠶食侵占,清靜聖潔的禪宗祖庭,竟成賣肉沽灑的汙垢之所!曹溪大師經過兩年辛勞,終於使得梵宮再現,曹溪中興,祖庭重光。
明天啟三年(西元一六二三年),七十八歲的憨山大師在曹溪端坐而逝。
禪悟管理
憨山大師笑對屠刀,酷刑加身而入禪定,以及死後肉體不朽,不是神話,也不神奇,這僅僅是禪者修行達到一定境界的標誌。
大師可以做到在任何一個環境下,鎮定自若面對眼前的一切。作為公司的管理者,也應像大師那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在面對諸多人事問題糾葛的時候,更應把握好自己情緒上的「閥門」。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有時自己控制得還不錯的情緒,猛然間被他人破壞了,而別人的情緒也常常被自己「汙染」。問題是誰都討厭無故傷害別人情緒的人,哪怕是為了公司的業務事宜。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下屬帶來一種輕鬆、合宜的氣氛,這既有利於工作,也無疑會令自己受歡迎,這實在是聰明領導者不可不為的行為啊。
你還是你
一個月色朦朧的深夜,一個靠海的山洞裡,一個老和尚正在盤膝打坐。
朦朦朧朧中,他聽到了幾聲哭泣,再仔細聽,又沒了動靜。老和尚修行多年,感覺極為靈敏,尤其是在坐禪時更是如此。
現在,他完全可以斷定,那聲音來自山腳下的海邊,而且哭泣的人是一個年輕的女子。
這麼深的夜了,情況肯定非比尋常!
老和尚從蒲團上立定站起,急忙向海邊奔去。
果然,月色當空,海邊高高的岩石上,靜佇著一個白色的身影。就在老和尚即將抓住輕生女子的衣袖之際,那女子縱身一躍,跳進海中。
幸好老和尚會一些水性,而且奮不顧身,完全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大潮將她捲走之前抓住了她。幾經掙扎,幾度沉浮,一個半死的人拖著一個快死的人終於爬上了海岸。然而,被老僧救活之後,年輕女子不但不感激,反而一臉的憂傷,埋怨老和尚多管閒事!
老和尚問她:「年紀輕輕為何要選擇輕生之路?」
年輕女人喃喃說道:「這裡是我的美夢開始的地方,所以也應該在這裡終結……」
兩年前,就在風光旖旎的普陀山,波浪層疊起伏的海濱,一切都如夢似幻。她與一個前來旅遊的年輕人不期而遇……一年前,他們愛情的結晶─一個像夏日的陽光一樣燦爛的兒子出世了……然而,那個渴望讓自己和他共度人生夕陽的愛人,卻因一次公差不幸殉職。她日夜不停的哭泣,真好像天塌下來一樣難以承受。但這還不是最後的苦難。讓她痛心不已的是,他們愛情的結晶─那個活潑可愛的寶貝兒子,卻也因疾而亡……
「我一個女人,沒了丈夫,沒了兒子,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思?所以……」
年輕女人泣不成聲,悲痛欲絕。然而,老和尚不但沒有開導她、安慰她,反而放聲大笑:「哈哈……」
女人被他莫名其妙笑愣了,不知不覺停止了哭啼。
老和尚笑夠了,問女人:「兩年前,就在此地,你有丈夫嗎?」
女人搖搖頭。
「兩年前,踏上這普陀山時,你有兒子嗎?」
女人再次搖頭。
「那麼,你現在不是與兩年前一模一樣了嗎?兩年之前,你獨自一人來到島上,是來自殺的嗎?」
女人愣住了。
老和尚說:「兩年前,你既無丈夫,又沒兒子,一人來到這裡。現在,你與兩年前一模一樣,仍是獨自一人。今天,就像兩年前那一天的延續,只不過是還原了一個你自己。所以,為什麼不能重新開始?你增長了人生閱歷,或許有更美好、更圓滿的生活在等著你。」
女人囁嚅道:「我……」
「你還是你!」老和尚斬釘截鐵說。
「我就是我?我就是我……」女人像是發現了新大陸:「果然,我不是別人,不用為別人活著,我就是我!」
禪悟管理
人很容易迷失自己,當了官,以為官就是自己;有了名,以為名就是自己;賺了錢,以為錢就是自己……我們應該時常問一問:沒有這些物質以前,我是誰?有了這些東西之後,誰是我?如此,起碼我們能生活得快樂一些。
管理者身處管理階層,名譽、權利欲會不斷擊打內心深處的大門,能否從客觀、理性的角度看待自己所處的位置,自己所擁有的權力,這將決定管理者的管理之路,能否順暢走下去的一個評判標準。
佛陀的煩惱
有信者問趙州從諗禪師:「佛陀有煩惱嗎?」
趙州:「有!」
信者:「那怎麼會呢?佛陀是解脫的人,怎麼會有煩惱呢?」
趙州:「因為你還沒有得度。」
信者:「假如我修行得度了以後,佛陀還有煩惱嗎?」
趙州:「有!」
信者:「我既已得度了,佛陀為什麼還有煩惱呢?」
趙州:「因為還有一切眾生!」
信者:「眾生是無盡的,那佛陀豈不是永遠在煩惱之中而無法超越了?」
趙州:「已經超越,已無煩惱。」
信者:「眾生既未度盡,佛陀為什麼又不煩惱呢?」
趙州:「佛陀自性中的眾生都已度盡。」
信者於言下似有所悟。
禪悟管理
凡夫眾生的煩惱,是從無明妄想生起的;而佛陀的煩惱,是憐憫眾生的煩惱而起的,佛陀實無煩惱。
仔細想來,煩惱其實本沒有真實性。像佛陀一樣煩惱非煩惱,這樣去生活,該有多好!
從管理上講,情緒很會影響工作,這不但會令管理者自己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傷害他人,最終也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身為管理者,要真正做到遇事不怒,就要在平時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培養良好性格、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等等,這樣才能夠防「怒」於未然。
請記住一休禪師對世人的忠告:小怒數到十,大怒數到千。
憨山大師視金錢如無物。有一回,他把幾千兩黃金隨隨便便就施捨給了災民,他的義舉得罪了當地那些囤積居奇、企圖發難民財的土豪劣紳,還招來了一位道士─耿義蘭貪婪的窺視。
明萬曆十八年,耿義蘭向憨山提出,海印寺的寺址屬於道觀。耿義蘭本是個無賴,他的目的只不過是勒索一些錢財而已。但是,出乎他的預料,憨山大師雖然對災民出手大方,面對他的勒索卻分文不給。
於是,惱羞成怒的耿義蘭在那些覬覦寺產的鄉宦煽動下,向山東巡撫狀告憨山。萊州衙門要派兵鎮壓,憨山大師拒絕了,為了平息事態,避免流血,他挺身而出,隻身一人面對數百情緒激動、怒髮衝冠、摩拳擦掌的人群。這時,一位頭腦簡單的無賴,一手拿著青銅盾牌,一手舉著明晃晃的尖刀衝了過來,直接刺向憨山的胸膛……
憨山神色閒定,不躲不避,居然還呵笑出了聲音!他笑著對無賴說:「你殺我很簡單,不過,你想過沒有,殺了我之後,你怎樣自處?」
無賴一愣,隨即慢慢放下了尖刀……憨山的鎮定自若與寬宏大量,使得人們沸騰的情緒漸漸冷靜下來,當他們明白真相之後,紛紛向憨山叩頭請罪。
幾年之後,因丟人現眼無法在當地混下去的無賴道士耿義蘭,到了京城。他擊鼓狀告憨山德清。萬曆皇帝知道此事後,大為歡喜,因為憨山大師的立場始終站在太后那一邊,他想藉此機會狠狠打擊太后的勢力。
於是,萬曆皇帝立刻下詔,將憨山押解到北京來,並特意授命主審官員嚴刑逼供,讓憨山承認花費了太后給予的內廷金銀數十萬。
憨山大師本來就是一位情操高潔的禪者,何況是無中生有的誣陷,他如何肯違背佛教戒律而承認呢?當獄卒濫施酷刑之時,他便專心參禪。所以,往往那些獄卒對他打著打著的時候,他竟然進入了神奇的禪定狀態,對棍棒、烙鐵在肉身上所留下的疼痛似乎全無感覺。
無可奈何的主審官,為了保住皇帝的顏面,只好編造了一個「私建寺廟」的罪名,將憨山發配到雷州。
萬曆二十四年(西元一五九六年)春,憨山德清被充軍到嶺南。
禪者隨緣不攀緣,因此處處是善緣。憨山大師被流放嶺南,卻能將他原來與好友紫柏尊者重新振興曹溪的計畫變成了現實。
韶州曹溪(今韶關南華寺),是六祖慧能開創禪宗的地方,是天下禪僧的法源。自從南宋末年被蒙古兵放火焚燒之後,日益衰敗,寺產土地漸漸被豪強蠶食侵占,清靜聖潔的禪宗祖庭,竟成賣肉沽灑的汙垢之所!曹溪大師經過兩年辛勞,終於使得梵宮再現,曹溪中興,祖庭重光。
明天啟三年(西元一六二三年),七十八歲的憨山大師在曹溪端坐而逝。
禪悟管理
憨山大師笑對屠刀,酷刑加身而入禪定,以及死後肉體不朽,不是神話,也不神奇,這僅僅是禪者修行達到一定境界的標誌。
大師可以做到在任何一個環境下,鎮定自若面對眼前的一切。作為公司的管理者,也應像大師那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在面對諸多人事問題糾葛的時候,更應把握好自己情緒上的「閥門」。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有時自己控制得還不錯的情緒,猛然間被他人破壞了,而別人的情緒也常常被自己「汙染」。問題是誰都討厭無故傷害別人情緒的人,哪怕是為了公司的業務事宜。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下屬帶來一種輕鬆、合宜的氣氛,這既有利於工作,也無疑會令自己受歡迎,這實在是聰明領導者不可不為的行為啊。
你還是你
一個月色朦朧的深夜,一個靠海的山洞裡,一個老和尚正在盤膝打坐。
朦朦朧朧中,他聽到了幾聲哭泣,再仔細聽,又沒了動靜。老和尚修行多年,感覺極為靈敏,尤其是在坐禪時更是如此。
現在,他完全可以斷定,那聲音來自山腳下的海邊,而且哭泣的人是一個年輕的女子。
這麼深的夜了,情況肯定非比尋常!
老和尚從蒲團上立定站起,急忙向海邊奔去。
果然,月色當空,海邊高高的岩石上,靜佇著一個白色的身影。就在老和尚即將抓住輕生女子的衣袖之際,那女子縱身一躍,跳進海中。
幸好老和尚會一些水性,而且奮不顧身,完全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大潮將她捲走之前抓住了她。幾經掙扎,幾度沉浮,一個半死的人拖著一個快死的人終於爬上了海岸。然而,被老僧救活之後,年輕女子不但不感激,反而一臉的憂傷,埋怨老和尚多管閒事!
老和尚問她:「年紀輕輕為何要選擇輕生之路?」
年輕女人喃喃說道:「這裡是我的美夢開始的地方,所以也應該在這裡終結……」
兩年前,就在風光旖旎的普陀山,波浪層疊起伏的海濱,一切都如夢似幻。她與一個前來旅遊的年輕人不期而遇……一年前,他們愛情的結晶─一個像夏日的陽光一樣燦爛的兒子出世了……然而,那個渴望讓自己和他共度人生夕陽的愛人,卻因一次公差不幸殉職。她日夜不停的哭泣,真好像天塌下來一樣難以承受。但這還不是最後的苦難。讓她痛心不已的是,他們愛情的結晶─那個活潑可愛的寶貝兒子,卻也因疾而亡……
「我一個女人,沒了丈夫,沒了兒子,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思?所以……」
年輕女人泣不成聲,悲痛欲絕。然而,老和尚不但沒有開導她、安慰她,反而放聲大笑:「哈哈……」
女人被他莫名其妙笑愣了,不知不覺停止了哭啼。
老和尚笑夠了,問女人:「兩年前,就在此地,你有丈夫嗎?」
女人搖搖頭。
「兩年前,踏上這普陀山時,你有兒子嗎?」
女人再次搖頭。
「那麼,你現在不是與兩年前一模一樣了嗎?兩年之前,你獨自一人來到島上,是來自殺的嗎?」
女人愣住了。
老和尚說:「兩年前,你既無丈夫,又沒兒子,一人來到這裡。現在,你與兩年前一模一樣,仍是獨自一人。今天,就像兩年前那一天的延續,只不過是還原了一個你自己。所以,為什麼不能重新開始?你增長了人生閱歷,或許有更美好、更圓滿的生活在等著你。」
女人囁嚅道:「我……」
「你還是你!」老和尚斬釘截鐵說。
「我就是我?我就是我……」女人像是發現了新大陸:「果然,我不是別人,不用為別人活著,我就是我!」
禪悟管理
人很容易迷失自己,當了官,以為官就是自己;有了名,以為名就是自己;賺了錢,以為錢就是自己……我們應該時常問一問:沒有這些物質以前,我是誰?有了這些東西之後,誰是我?如此,起碼我們能生活得快樂一些。
管理者身處管理階層,名譽、權利欲會不斷擊打內心深處的大門,能否從客觀、理性的角度看待自己所處的位置,自己所擁有的權力,這將決定管理者的管理之路,能否順暢走下去的一個評判標準。
佛陀的煩惱
有信者問趙州從諗禪師:「佛陀有煩惱嗎?」
趙州:「有!」
信者:「那怎麼會呢?佛陀是解脫的人,怎麼會有煩惱呢?」
趙州:「因為你還沒有得度。」
信者:「假如我修行得度了以後,佛陀還有煩惱嗎?」
趙州:「有!」
信者:「我既已得度了,佛陀為什麼還有煩惱呢?」
趙州:「因為還有一切眾生!」
信者:「眾生是無盡的,那佛陀豈不是永遠在煩惱之中而無法超越了?」
趙州:「已經超越,已無煩惱。」
信者:「眾生既未度盡,佛陀為什麼又不煩惱呢?」
趙州:「佛陀自性中的眾生都已度盡。」
信者於言下似有所悟。
禪悟管理
凡夫眾生的煩惱,是從無明妄想生起的;而佛陀的煩惱,是憐憫眾生的煩惱而起的,佛陀實無煩惱。
仔細想來,煩惱其實本沒有真實性。像佛陀一樣煩惱非煩惱,這樣去生活,該有多好!
從管理上講,情緒很會影響工作,這不但會令管理者自己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傷害他人,最終也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身為管理者,要真正做到遇事不怒,就要在平時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培養良好性格、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等等,這樣才能夠防「怒」於未然。
請記住一休禪師對世人的忠告:小怒數到十,大怒數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