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一秒禪摘文]

……不要回想‧活在當下的練習

每一刻都是嶄新的開始
人類最大的苦惱,就是回想過去。一回想到過歷經失敗與屈辱,就不禁責怪自己、怨恨他人。
人一但開始自我批判,將會失去最重要的自信,也失去自尊,往後的日子都將一厥不振。
釋迦摩尼佛曾開示「諸行無常」,正是提點我們:「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是不同的,已經是沒有關係的兩回事。不要受過去所牽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嶄新的開始。

不要用「過去」來懲罰自己
「曾經苦惱的事情已成定局,不會改變了,別管了。」要常有這樣的心理建設。
人生裡的山路斷崖就是「去想」、「去回憶」。只要一去想它、一回憶過往,就會從絕壁掉下去。所以,活在當下,不隨意去回憶,就是常保心靈安樂的秘訣。

晨起第一步「不想它、不回憶、不比較」
釋尊認為:「任何人原本就擁有與佛相同的智慧與德行。一切苦惱,皆起因於無明」。所謂「無明」,就是錯誤的思考和期望,出現情感混亂、憎恨、愛欲、艷羨等情緒;接下來,就會陷入跟別人比較,無法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困境。
不重要、沒意義、已過去的事,我們都應該「不想它、不回憶、不比較」,做好思考方向的管理。






……不受侷限‧柔軟身段與心靈的練習

心有多寬,人際關係就有多廣
人是互相依存的。不管是誰都擁有「想要被人喜歡」的心情,也會對喜歡自己的人產生特別的好感。
所以,想要被人喜歡,得先學會喜歡對方。
對於讓你經常感到討厭的人,也要儘可能地親切對待。
另外也要善待自己,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對別人的批評就不會那麼敏感,討厭別人的情形也會減少,人際關係就會越來越順利。

不只你覺得日子難過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不受苦的,每個人都必須忍受苦楚活下去。人際之間如果能以同理心互相體諒和悲憫,不僅自己日子能過得愉快,也能贏得人際和諧,在工作和生活上獲得人助。
此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萬事萬物均成就於「時機」與「因緣」。若因緣未到,凡事就無法有所成就,強求不得。
所以,不要擔心,不要著急,「努力去做,只要時機到了,就一定會出現好結果!」

寬柔笑看嗔恨心
若不受人歡迎,我們的人生無法成就任何事,達成任何希望。受人歡迎、為人喜愛這件事,經常比自己的實力更能成為決定命運的力量。
放下嗔恨心,隨時從○開始,當作新棋局重新展開,寬柔的對待每一個人,給別人新的機會,也會帶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這才是最明智的作法。

無財的七施
慈悲的心念與行動,是打開人際和諧的鎖鑰。
釋尊曾開示:「即使不用金錢,一樣有很多種布施積德的方法,也稱作無財的七施,包括眼施、和顏施、愛語施、心施、身施、床座施、房舍施。」
越能佈施的人,內心會越來越喜歡自己,生命會越加喜樂。如果你常感覺找不到幸福,請過著慈悲喜捨的生活,並且多用微笑面對別人!







……不生起伏‧妙用禪語的練習

「心平氣和地過日子」
只要努力把心靜下來,自然就能了解這個道理: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他的意義。
若滿腦子只有競爭的勝敗念頭,自己也會一直陷在不安苦惱的漩渦中。
一天只需少少的時間,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請常在心裡默念:
「心平氣和地過日子」
「心平氣和地過日子」……
如此一來,你會訝於心裡瞬間元氣飽飽了!

「不生困擾事」
語言對於潛意識的影響,具有不可思議的妙用與威力,能改變對手,改變自己的運氣,改變整個宇宙。
若常告訴自己一些喪氣的話,幾乎擔心、困擾的事就會常常發生。
如果凡事把心轉往好處想,讓潛意識具有「不會發生困擾事」的正向想法,你的人生也會跟著改觀,生活會變得更順遂。


「不斥責‧不比較‧不爭奪」
人在煩惱時,想找人說說話、想發出聲音,這是本能上的反應,有助於減輕內心的不安與痛苦程度。
即使沒有特別的煩惱,適度的與人交流,或是哼哼歌,發出聲音,也能使身心更有活力。
請多多跟自己說些正向的話吧!
想責怪自己時,馬上告訴自己「不要斥責自己」。
想跟別人比較時,馬上告訴自己「不要做比較」。
內心又被妄想所俘虜時,堅定的告訴自己「不要爭奪」。
真是不可思議啊!心裡那些不舒服的感覺會消失不見呢。






……不要苦惱‧等待與放下的練習

為何老是杞人憂天?
我們都想迎接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我們會思考、會擔心,甚至急著做準備;還未發生任何問題之前,已經耗費了極大的心力。
其實現實經常出乎我們的意料,結果的好壞也往往難以預測。
歐美流傳一句格言--「遇上橋樑前不過橋」。等遇上了橋再過橋就好了,至於過了橋安不安全?過了橋會出現什麼事?這些想像的擔憂,至少等上了橋再說吧。
切記,擔心無益,擔心改變不了任何結果,甚至會讓人連眼前的日子都過不下去。

時機因緣,立即該做?還是可以等待?
無論做任何事,若是因為急著想知道結果就出手中途干涉,常常會讓事情變得複雜。
佛教稱「時機因緣」。如果尚未具備發生此事的一切因緣條件,則任何事都不會發生;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