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淡定的幸福

9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六波羅蜜〉

基於本質方面來說,大乘佛教也就是在家佛教。這跟以出家者為中心構成的小乘佛教,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是故,大乘佛教的修行方式,必須是在家的眾人可能實踐的東西才行。而大乘佛教的實踐項目為六波羅蜜,也就是: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

對人類成長有幫助的六個原理

為什麼要分蛋糕

說真格的,我對所謂的「捐款」行為並不喜歡,這件事情實在叫人感到赧顏。正因為如此,我對於所謂紅十字的募捐,也是視若無睹的過去。我個人認為─所謂的「社會福祉事業」也者,必須使用稅金,而把它當成國家政策的一環。

在擴張軍備方面運用龐大的預算,卻削減社會福祉的經費,政府打著如意算盤,卻叫國民以「捐款」的方式為其善後,這實在是很不合理的一件事情。一直到今天,我的這種想法還是沒有改變。

在前面,雖說「這是叫人感到赧顏的一件事情」。不過我認為既然有正當的理由,就不必感覺到絲毫的慚愧。我所以不得不搬出那一句「感到赧顏」,乃是我深知自己私欲很深的緣故。

撇開可能成為「理由的理由」,我實在是一個吝嗇的人。正因為如此,我不喜歡捐款。所以才會搬出「堂堂的理由」。關於這件事,我還是認為可恥。

想起來,那可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吧?那時,我曾經到東京的淺草寺。不過,我並非一個很虔誠的人。那時,我的目的並非想到淺草寺膜拜,而是到那邊喝酒。喝過黃湯後,我信步到淺草寺走走。只是,不知怎地?突然間,我忽然變得虔誠,想到了布施這件事。

淺草寺境內有所謂的托.僧。我想對托.僧布施一些金錢。

於是,我走到托.僧面前,靜靜地對他合掌。把金錢投入僧人所持的子以後,再對他拜一拜。我感到稍為害臊,但是,書本上面既然說那是正確的布施方式,我也就照樣做了。那位僧人在我對他合掌之際,仍然以低沈的聲音唸著經文。

想不到,淺草寺境內並非只有一位托.僧人。我大約走了二、三十公尺後,又碰到一位僧人時,一顆心突然猛跳了起來。

「我已經布施過啦……」

我差一點就―─說出這麼一句話。不過,我把心一橫,又對這位托鉢僧布施。

那一天,我又碰到了另外兩位托.僧人。但是,我同樣對他們布施。

(布施的感覺很好……)

我產生了這種念頭。彷彿是內心被洗滌得很乾淨似的。在大學時,我攻讀佛教哲學,雖然在書本上面學過所謂的布施,但是一直到那一天,我方才理解到所謂「布施的哲學」。

原來,所謂的「布施」就是如此─―

不過,我懼怕自以為聰明的說教口吻。我並不想說教,而只想把自己好不容易才領悟到的佛教式想法提供大家,做為參考意見。基於結論來說,所謂布施,並非慈悲行為,更非捐款行為。所謂布施,乃是為自己本身而做的事情。

我承認過,我是一個吝嗇的人,我執著於金錢。但是,吝嗇的我在布施時,內心裡感覺到幾分愉快。因為,我們心裡對金錢的執著,在布施了少許的金錢之後,很明顯地減輕了。托.的僧人接受我的執著心。

所謂「布施」,並非指對他人施恩的行為;而是把我們內心的欲望,向外捨棄的行為;因此,當托.僧接受我們布施時,我們就會對他合掌以示表示感謝。

逢到這種場合,應該說「謝謝」的人,並非接受布施的一方,而是布施的那一方。

我老是如此教導孩子們,告訴他們應該把自己得到的蛋糕分別人吃。我為何叫孩子們如此做呢?有一次,我針對這個問題詢問我的孩子。

他們的回答是:

「因為,沒有得到蛋糕的孩子很可憐呀!」

「不是這樣!」我如此回答孩子。

我給孩子的回答是―─單獨一個人吃蛋糕,不會感覺到很好吃。分給很多人吃的話,就能夠感到滋味無窮,吃起來就會感覺到好吃得多了。我希望孩子們明白「與眾分食」時,會感覺到分食之物特別美味。我心裡想:當他們領悟到這一點以後,他們就多少理解了佛教。

「為了心向佛性與菩薩之德,蛋糕必須分給大夥兒吃。」

或許,孩子們還不理解這句話,不過,我還是如此對他們說。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