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星雲大師談智慧(2023年新版)

79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全力以赴
有個老和尚帶了小沙彌去山裏撿柴火,突然間小沙彌看見了一隻狐狸正在追逐野兔,於是央求老和尚設法救救兔子,老和尚心平氣和地說:「你放心,十之八九兔子都不會被狐狸追到。」 
小沙彌很疑惑老和尚這樣的看法,但沒多久狐狸就放棄了兔子,小沙彌很好奇的問老和尚原因,老和尚說:「狐狸幾乎天天都看到野兔,所以追野兔不會全力以赴,反正這次沒追到,下次還是有機會,因此多被兔子跑掉了!」小沙彌似有所悟的問:「那兔子為什麼跑得掉呢?」老和尚語重心長的說:「因為兔子將每一次都當成第一次那樣的拚命,而且是唯一的一次,因為這一次跑不掉,生命也就沒有了!」
我們設定目標,若將每一次當成第一次或者最後的一次甚至唯一的一次,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驕慢與傲骨
所謂「驕」氣不可有,「傲」骨不可無,因為驕慢是成功的敵人,傲骨是成功的朋友;驕慢會給人看輕,傲骨則會給人尊重。
有的人,仗著一知半解,他就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稍稍擁有一些名利,他就志得意滿,盛氣淩人。因為他的驕氣,反而給人鄙視和看輕。另外也有的人儘管貧無立錐之地,但他不乞求人憐;雖然無位無名,但憑著平時的傲骨,反而受人尊重。所以富貴能夠不驕慢、貧窮而有傲骨的人,自然就能處在貧富之中,都能自得其樂了。
人,得意的時候就容易產生驕氣,失意的時候便容易喪失志氣;人應該在得意的時候去除驕氣,失意的時候反而要增加傲骨的志氣。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
驕慢,都是因為有所比較;我與人比之長短,我與人比之高下。所以,有一些人「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越比越驕橫我慢;但也有人「以己之短比人之長」,更加激發自己的志氣,所以越比越傲然屹立。
其實,驕氣不可有,驕矜自大,必有吃虧的一天;傲骨不可無,過份的屈膝奉承,也永遠沒有抬頭之日。所以,吾人在貧賤的時候,眼中不可只看到富貴,如此自有傲雪風骨;當得意的時候,要能不忘記貧賤之時,自然不會驕慢不恭。一個人能夠「富而不驕矜、貧而有傲骨」,自能活得安然,活得有尊嚴!

心靈鐘聲
寺院裏敲鐘的老頭陀,每天神情專注的一邊敲鐘,口中還要一邊念著:「洪鐘初叩,寶偈高吟;上徹天堂,下通地府。」
來自教堂、來自寺院鐘聲有寧靜、警醒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腦海裏要不時有警鐘響起,心靈上要不時有鐘聲迴盪;想一想: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有一群旅行者到一個名山寶剎參觀,在道場裏卻一直開著隨身帶來的收音機。寺中人員上前勸導說:朋友,你們來此不就是希望獲得一點寧靜的氣氛嗎?你開著收機,連在這種地方都要用聲音來麻痺自己,完全沒有一刻的寧靜,怎麼能生出智慧來呢?
靜,才能擁有禪心,才能通達,才能和聖賢交流,寧靜才能致遠。
畫,遠看則美;山,遠望則幽;名利,遠觀則能灑脫;小人,遠避則可少是非;思想,遠慮則能洞察事物本末;心,遠放則可少憂少惱。「遠」字,妙用無窮!

不貪才是寶
春秋時,宋國有一個人得到一塊美玉,獻給做官的子罕,子罕堅辭不受。那個人以為子罕不識貨,就明白的告訴他說:「這是一塊寶玉啊!」子罕道:「你以玉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我們都失去了自己的寶貝,不如各守其寶吧!」
世間之人多以名聞利養為寶,或以稀有之物、珍愛之物為寶,其實,所謂「寶」,就是一個貪愛、貪執;因為有貪,才需要寶。身外的寶再多,不如心中的一念知足、感恩之心;貪欲的人即使再富有、寶再多,仍是富貴的窮人,唯有「知足常樂」,才是真富有。
不貪為富,不貪為貴,不貪才是寶啊!
一隻猴子,抱了滿懷的果子,眼看地上還有一顆,牠對懷中所有,猶嫌不足,因此彎腰想要再撿地上的果子時,卻讓已有的果子掉落一地,這就是貪小便宜、因小失大的最好例子。
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被人騙了!歹徒騙人的伎倆,諸如:金光黨用假鈔騙真鈔、不法商人用假貨騙取金錢、不肖之徒用可憐相博取同情遂行詐騙、宵小之輩以花言巧語獲得歡心後行騙詐欺。
世間騙人的花樣很多,一般人之所以上當受騙,除了少部分人因為基於惻隱之心,未經求證就聽信於人,讓歹徒有可乘之機外,受騙的原因,大都是因為貪心;貪心,才是受騙的最大原因。
舉例說:有人謊稱有傳家寶貝骨董一件,價值不扉,因需錢孔急,只要有人出價三十萬,即可半賣半送;如果你貪圖別人的寶貝,自然上當。
也有人說,自己有土地一塊,市價值幾千萬元,因生意一時周轉不靈,希望能以土地抵押向你借款五十萬元,一等賣地後,連本帶利六十萬元奉還。結果事後發現,土地權狀是偽造的。
也有人聲稱與朋友合夥投資生意,明年即可分紅多少,現在需要資金三百萬,請你先給予方便,明年加倍奉還。結果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也有人自稱來自軍中,手上有軍糧二千石,無法報銷,只要你付運費十萬元,即可免費奉送。結果二千石糧食沒個影兒,十萬元也飛了。
世間形形色色的人,到處不乏騙子充斥人群,被人騙了,如果尚能承擔,還算小事,人生最大的愚事,是自己騙自己。不能認識自己的居心動念,不能認識自己的因緣關係,「不知為知,不明為明」的自我偽裝,虛張自己的條件,護短、恕己,都是自欺欺人、騙人騙己。
如何從蒙騙中解脫出來呢?唯有放棄虛妄、貪圖,回歸自我的真實面目;才能不騙人,也不為人所騙。

加持的真義
「加持」,就是增加心靈上的力量,心靈上的感受。這種力量來自信仰,或是他人的思想、慈悲、精神力。
人在脆弱的時候,特別希望獲得加持,也就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親人朋友的幫助,甚至一句安慰、鼓舞的話,讓人重拾信心,就是加持。
加持,要施者、受者彼此有溝通、有交流,尤其要有信心、有誠心、有謙虛的心,才能受用;傲慢的心得不到加持,無法受用。
加持最終要從他力加持,到自我加持;自己的信仰、慈悲、智慧、忍耐,都能自己加持自己,這才是加持的真義。

小的有用
在佛教裏有這麼一則故事:
有一個信徒到寺院拜佛,知客師招呼過後,隨即對身旁的老和尚說:「有信徒來了,請上茶!」不到兩分鐘,又對老和尚說:「佛桌上的香灰要記得擦拭乾淨!」「拜台上的盆花別忘了澆水呀!」「中午別忘了留信徒吃飯!」只見老和尚在年輕的知客師指揮下,一下子忙東,一下子忙西。
信徒終於忍不住好奇的問老和尚:「他是你什麼人?怎麼總是叫你做這、做那的呢?」老和尚得意地說:「他是我徒弟呀!我有這樣能幹的徒弟是我的福氣,信徒來時他只要我倒茶,並不要我講話,他只要我留信徒吃飯,並沒有要我燒飯,平時寺裏的一切都是他在計畫,省了我很多辛苦呢!」信徒不解,再問:「不知你們是老的大,還是小的大?」老和尚說:「當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有用呀!」
「敬老尊賢」,這是中國傳統的美德,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智慧與經驗,固然是家庭、社會的一大資產,然而一個社會的發展,也不能缺少年輕人的活力與動力。
老一輩的不要凡事以權威性的命令,而能改以關心、輔導、協助的立場,學習老和尚的「交棒」而享「清福」的心情,看著後輩成長。後輩也能學習、尊重長者的經驗、智慧,不要燥進、排斥,如此又何來代溝之有呢?
其實,人生原本無所謂的大小、高低、好壞、貴賤,完全是在於自己的觀念。人際之間,只要能夠做到「老做小」、「小敬老」,必能融洽和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