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動定禪結合修行位階而修
人乘、天乘、聲聞、緣覺、三賢、菩蕯、佛之修行位階而修。
四唸句與修行位階:
-「那麼藥師」之「那摩」:可以是人道的歸依佛;天道的行善;小乘的外凡(五停心觀、四念處、總相念處、別相念處)內凡(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通教的乾慧地、性地、八人地;大乘別教的十信位;大乘圓教的五品弟子位;律宗四位之願樂位;天台宗六即位的理即、名字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見聞生(凡位)、解行生之聖位及十信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信位;法相宗五位之資糧位、加行位;7.淨土宗之信願位。
-「琉璃空」:
小乘的聲聞初果-四果(等於大乘別教的七住位)及辟支佛(七住-十住);通教的見地、薄地、離欲地、成辦地、辟支佛地);大乘別教的十住位;大乘圓教的十信位(六根清淨位);律宗四位之見位;天台宗六即位的觀行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住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住位;法相宗五位之見道位;淨土宗之行位。
-「光如來假」:
中乘的通教菩蕯入假位;通教的菩薩地;大乘別教的十行、十廻向位;大乘圓教的十信位;律宗四位之修位;天台宗六即位的分證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行、十廻向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行、十廻向位;法相宗五位之修道位;淨土宗之行位。禪宗之本參、重關。
-「那摩藥師」:
通教的佛地;大乘別教的十地、等覺位;大乘圓教的分證位;律宗四位之究竟位;天台宗六即位的分證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地、等覺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地、等覺位;法相宗五位之修習位;淨土宗之行位(在西方淨土繼續修行);禪宗之重關。
-「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
大乘別教的妙覺位;大乘圓教的究竟位;律宗四位之究竟位;天台宗六即位的究竟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證入生;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佛位;法相宗五位之究竟位;淨土宗之佛(在西方淨土修成佛);禪宗之牢關。
8.1.五乘修行位階
1.人乘:修福德
a修福德:布施、忍辱、持戒(守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不酒)、供養三寶、孝敬父母、敬事師長、普施貧病。
b修三福:世福、戒福、行福。
c世福:教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d戒福:受持三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
e行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修慧:看經、誦經、拜佛、念佛、打坐、聽經等是修慧。
只有落實福慧雙修,才是菩蕯道的正行。
參閱「佛法三百論」250問、280問、283問
2.天乘:行十善:不殺、不盜、不淫、不貪、不瞋、不兩口、不綺語、不妄語、不悪言。
3.聲聞:五十二位階之初住-七住。斷見思惑。
4.緣覺:五十二位階之八住-十住,斷習氣
5.三賢位:五十二位階之十行、十迴向。
十行:斷麈沙惑。
十廻向:伏無明。
6.菩蕯十地:五十二位階之初地-等覺。斷無明。
7.佛:五十二位階之妙覺,斷盡無明。
8.2.法華玄義修行位階:三草二木。
三草二木:
(1)小藥草位:人天乘位
人乘位:鐵輪王、銅輪王、銀輪王、金輪王
天乘位:須彌四天(持鬘天、迦留波羅天、常恣意天、箜篌天)、日行天、清淨天、兜率天、涅摩地、婆羅尼蜜。
(2)中藥草位:二乘位
1.聲聞
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2.中藥草位
a七賢位:
外凡: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內凡: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b七聖位:隨信行、隨法行、信解位、見得位、身證位、時解脫羅漢、不時解脫羅漢
c辟支佛位
(3)上藥草位:三藏菩蕯位
1.第一阿僧祇刼: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2.第二阿僧祇刼:煖法
3.第三阿僧祇刼:頂法
(4)小樹位:通教三乘位
十種階位:
1.乾慧地: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2.性地:四善根
3.八人地:三乘信行人、法行人
4.見地:見道,三乘同見無生四諦之理
5.薄地:三乘欲界煩惱薄
6.離欲地:三乘斷欲界煩惱
7.已辦地:三乘斷界內見思惑,發真無漏
8.辟支佛地:緣覺菩蕯發真無漏,侵除習氣
9.菩蕯地: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斷習氣將盡
10.佛地:斷習氣盡
(5)大樹位:別教菩蕯位
1.十信
2.十住:初住是小乘初果向,二住是小乘初果。七住是小乘四果阿羅漢位。七-十位是辟支佛位。
3.十行:通教菩蕯入假位。
4.十回向:伏無明。
5.十地:初地入菩蕯位,破分別我法二執,證非空非假。二地-七地:修亦空亦假。八地破俱生我執。九地-十地破俱生法執。
6.等覺地:破俱生法執及習氣。
7.妙覺地:佛地。
(6)圓教位:最實位
1.五品弟子位: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2.圓教七種位階:
a圓教鐵輪十信位(六根清淨位)。
十信心:信、念、進、慧、定、退、廻向心、護法、戒、願。
b十住位:相當於別教十地位。
c十行
d十回向
e十地
f等覺地
以上十住-等覺為圓教分證位。等同於別教十地、等覺位。
g妙覺地:佛
8.3.大乘各宗的修行位階
1.律宗
四位:願樂位、見位、修位、究竟位。
2.華嚴宗:
行布門、圓融門。
行布門:三生證道:見聞生(凡位)、解行生(聖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證入生(證入妙覺佛果位)。
圓融門:事事無礙,主伴具如,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行行相即,位位相入,因果不二,行滿成為佛。
3.天台宗
六即位:理即、名字即、觀行即、分證即、究竟即。
4.三論宗
五十二位聖賢程序;
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覺、妙覺。
5.法相宗
五位: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習位、究竟位。
6.禪宗
沒有修行位階。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直透三關:本參、重關、牢關。
7.淨土宗:
三輩:信願行
九品:見「佛法三百問」272問。
第十八願:至心信樂,乃至十念。
第十九願: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
第二十願:植衆德本,至心廻向。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99問
以上內容節錄自《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下冊)》藍傳盛◎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4007.pdf
人乘、天乘、聲聞、緣覺、三賢、菩蕯、佛之修行位階而修。
四唸句與修行位階:
-「那麼藥師」之「那摩」:可以是人道的歸依佛;天道的行善;小乘的外凡(五停心觀、四念處、總相念處、別相念處)內凡(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通教的乾慧地、性地、八人地;大乘別教的十信位;大乘圓教的五品弟子位;律宗四位之願樂位;天台宗六即位的理即、名字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見聞生(凡位)、解行生之聖位及十信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信位;法相宗五位之資糧位、加行位;7.淨土宗之信願位。
-「琉璃空」:
小乘的聲聞初果-四果(等於大乘別教的七住位)及辟支佛(七住-十住);通教的見地、薄地、離欲地、成辦地、辟支佛地);大乘別教的十住位;大乘圓教的十信位(六根清淨位);律宗四位之見位;天台宗六即位的觀行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住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住位;法相宗五位之見道位;淨土宗之行位。
-「光如來假」:
中乘的通教菩蕯入假位;通教的菩薩地;大乘別教的十行、十廻向位;大乘圓教的十信位;律宗四位之修位;天台宗六即位的分證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行、十廻向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行、十廻向位;法相宗五位之修道位;淨土宗之行位。禪宗之本參、重關。
-「那摩藥師」:
通教的佛地;大乘別教的十地、等覺位;大乘圓教的分證位;律宗四位之究竟位;天台宗六即位的分證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解行生之十地、等覺位;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十地、等覺位;法相宗五位之修習位;淨土宗之行位(在西方淨土繼續修行);禪宗之重關。
-「那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
大乘別教的妙覺位;大乘圓教的究竟位;律宗四位之究竟位;天台宗六即位的究竟即;華嚴宗行布門、三生證道之證入生;三論宗五十二位聖賢程序之佛位;法相宗五位之究竟位;淨土宗之佛(在西方淨土修成佛);禪宗之牢關。
8.1.五乘修行位階
1.人乘:修福德
a修福德:布施、忍辱、持戒(守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不酒)、供養三寶、孝敬父母、敬事師長、普施貧病。
b修三福:世福、戒福、行福。
c世福:教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d戒福:受持三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
e行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修慧:看經、誦經、拜佛、念佛、打坐、聽經等是修慧。
只有落實福慧雙修,才是菩蕯道的正行。
參閱「佛法三百論」250問、280問、283問
2.天乘:行十善:不殺、不盜、不淫、不貪、不瞋、不兩口、不綺語、不妄語、不悪言。
3.聲聞:五十二位階之初住-七住。斷見思惑。
4.緣覺:五十二位階之八住-十住,斷習氣
5.三賢位:五十二位階之十行、十迴向。
十行:斷麈沙惑。
十廻向:伏無明。
6.菩蕯十地:五十二位階之初地-等覺。斷無明。
7.佛:五十二位階之妙覺,斷盡無明。
8.2.法華玄義修行位階:三草二木。
三草二木:
(1)小藥草位:人天乘位
人乘位:鐵輪王、銅輪王、銀輪王、金輪王
天乘位:須彌四天(持鬘天、迦留波羅天、常恣意天、箜篌天)、日行天、清淨天、兜率天、涅摩地、婆羅尼蜜。
(2)中藥草位:二乘位
1.聲聞
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2.中藥草位
a七賢位:
外凡: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內凡: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b七聖位:隨信行、隨法行、信解位、見得位、身證位、時解脫羅漢、不時解脫羅漢
c辟支佛位
(3)上藥草位:三藏菩蕯位
1.第一阿僧祇刼: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2.第二阿僧祇刼:煖法
3.第三阿僧祇刼:頂法
(4)小樹位:通教三乘位
十種階位:
1.乾慧地:五停心、別相念處、總相念處
2.性地:四善根
3.八人地:三乘信行人、法行人
4.見地:見道,三乘同見無生四諦之理
5.薄地:三乘欲界煩惱薄
6.離欲地:三乘斷欲界煩惱
7.已辦地:三乘斷界內見思惑,發真無漏
8.辟支佛地:緣覺菩蕯發真無漏,侵除習氣
9.菩蕯地: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斷習氣將盡
10.佛地:斷習氣盡
(5)大樹位:別教菩蕯位
1.十信
2.十住:初住是小乘初果向,二住是小乘初果。七住是小乘四果阿羅漢位。七-十位是辟支佛位。
3.十行:通教菩蕯入假位。
4.十回向:伏無明。
5.十地:初地入菩蕯位,破分別我法二執,證非空非假。二地-七地:修亦空亦假。八地破俱生我執。九地-十地破俱生法執。
6.等覺地:破俱生法執及習氣。
7.妙覺地:佛地。
(6)圓教位:最實位
1.五品弟子位: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2.圓教七種位階:
a圓教鐵輪十信位(六根清淨位)。
十信心:信、念、進、慧、定、退、廻向心、護法、戒、願。
b十住位:相當於別教十地位。
c十行
d十回向
e十地
f等覺地
以上十住-等覺為圓教分證位。等同於別教十地、等覺位。
g妙覺地:佛
8.3.大乘各宗的修行位階
1.律宗
四位:願樂位、見位、修位、究竟位。
2.華嚴宗:
行布門、圓融門。
行布門:三生證道:見聞生(凡位)、解行生(聖位;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證入生(證入妙覺佛果位)。
圓融門:事事無礙,主伴具如,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行行相即,位位相入,因果不二,行滿成為佛。
3.天台宗
六即位:理即、名字即、觀行即、分證即、究竟即。
4.三論宗
五十二位聖賢程序;
十信、十住、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覺、妙覺。
5.法相宗
五位: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習位、究竟位。
6.禪宗
沒有修行位階。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直透三關:本參、重關、牢關。
7.淨土宗:
三輩:信願行
九品:見「佛法三百問」272問。
第十八願:至心信樂,乃至十念。
第十九願: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
第二十願:植衆德本,至心廻向。
請參閱「佛法三百問」第99問
以上內容節錄自《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下冊)》藍傳盛◎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400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