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啟動人生
全球暖化、環境汙染,氣候異常引發的災害,更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世界各國無不努力推廣環保運動,希望幫助地球恢復健康。其實地球生病,是因為人心生病,才會無止盡地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環境需要保護,我們的心也需要「心靈環保」來保護,才會健康。
聖嚴法師說:「心靈環保其實很簡單,就是心理衛生、心理健康,如何使我們自己清淨、安定,進而影響、協助他人生活愉快,這就是心靈環保的目的。」心靈環保能讓我們的心不受煩惱汙染,時時保持健康、快樂、安定,並將平安的力量擴及他人,分享幸福。
修行是修心,要修什麼心呢?慈悲心和智慧心。事實上,佛法就是心法,以現代的語言詮釋來說,就是「心靈環保」。心靈環保是學佛要努力的目標,不論修行或淨化人心、淨化社會,都要從「心」開始。
心靈環保的健康人生觀
聖嚴法師說心靈環保的內容,其實就是以觀念的導正,來提昇人的素質。如果有了心靈的防禦措施,處身在任何狀況之中,都可以保持平靜、穩定、自主、自在的心境了。
《維摩經》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意思是心若能不受內外環境所困擾,雖然生活在人間,也等同於生活在佛國的淨土。又說:「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意思是若能放下自我的私心,為一切眾生做不求回饋的服務,內心平安歡喜,也等於生活在佛國淨土。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時時付出和助人,所看到的世界和眾生,都會是溫暖可愛的。
聖嚴法師建議我們,可練習著以心靈環保的健康心靈看待世間:
1. 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原因的:
順利的事有它發生的原因,不順利的也有它的原因,不知道原因也是一種原因。所以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得志時不必興奮,失意時毋須沮喪,一切終歸無常。
2. 世界一切現象都是新鮮的:
好的是新,壞的也是新。深夜將盡的時候,天色可能是最黑暗的,不要厭惡,因為黎明快要到了,黑暗不過是個過程。在過程的轉換當中,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新鮮的。
3. 世間所有現象都是美好的:
成功是美好的結果,失敗也是美好的經驗。或許有人要問,怎麼可能兩面都是美好的呢?其實只要不管遇到順境還是逆境,都告訴自己:「成功是美好的結果,失敗是美好的經驗。」如此一來,便沒有一樣事會讓你生煩惱,生活就會變得很有意義。
心靈環保為我們建立健康的人生觀,人生的責任是盡責盡分,人的功能是從奉獻中成長,人的意義是消融自我而喜悅自在,人的生命是融入於無限的時空而又超越於無限的時空。如果我們能善用這些人生觀,就能活出生命的光與熱!(摘錄)
心靈環保如何用禪法化解情緒?
為避免發脾氣,許多人選擇壓抑情緒,以免負能量如火山噴發難以收拾,但往往愈想控制,愈壓抑不住。很多人用抽菸、喝酒、睡悶覺來躲避情緒衝擊,但是一想到受氣的事,又暴跳如雷,由此可知逃避並非解決情緒的根本方法。
心胸愈大,情緒愈小
面對競爭壓力激烈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化解負面情緒的方法,禪法不僅是最方便的調心方法,簡單易學,而且也是釜底抽薪的根本方法。能以心靈環保保養身心的人,因為身心穩定、情緒平衡,不容易被外境波動,假使真的起煩惱了,會運用體驗呼吸的方法,將注意力的焦點由外在對象,轉移到自己的呼吸,觀照呼吸的感覺,體驗呼吸的進與出,並且告訴自己,即使受到了委屈,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就能享有完整而幸福的生命,何必為困於一時而不開心?當我們的心胸愈來愈大,情緒起伏就會愈來愈小,讓自己雨過天晴。
萬緣不拒三步驟
有些人能在禪坐時如如不動,不受任何刺激而有情緒反應,可是一遇到生活難題時卻會破功,火冒三丈。若想避免負能量如燎原之火,最好平常就能運用心靈環保為防火牆,「萬緣不拒」便是一個不起情緒的妙方,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對於外在的環境變化,要心想:「這是外境在動,是外境的動作,不是我的動作,我只需要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以不受影響的心來應對即可。」
第二步,練習著沒有外境的對象,但需先認清自我中心只是虛幻的執著,才能不介意外境的對象。
第三步,練習放下「自我」。當別人罵你時,可以想:「這個名字不是我,這個身體也不是我,跟我沒有關係。」然後,只注意自己的呼吸,不介意外境的好壞,觀想:「呼吸的人不是我,僅是身體在呼吸,不是我在呼吸。」無論發生什麼事,你只是保持一個非常平靜的心情。
萬緣不拒的意思,是不必拒絕我們的生活環境,但也不受外境的干擾。待人處事的原則,對人要以緩和的方式處理;對事則要馬上處理,但是處理時不動情緒,不起煩惱,不加入自我的利害得失,該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
如果能知道引起情緒起伏的原因,觀察情緒的生滅,並了解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就是一種智慧,因為對於情緒能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沒有心事,情緒自然安定,身心健康快樂。
全球暖化、環境汙染,氣候異常引發的災害,更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世界各國無不努力推廣環保運動,希望幫助地球恢復健康。其實地球生病,是因為人心生病,才會無止盡地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環境需要保護,我們的心也需要「心靈環保」來保護,才會健康。
聖嚴法師說:「心靈環保其實很簡單,就是心理衛生、心理健康,如何使我們自己清淨、安定,進而影響、協助他人生活愉快,這就是心靈環保的目的。」心靈環保能讓我們的心不受煩惱汙染,時時保持健康、快樂、安定,並將平安的力量擴及他人,分享幸福。
修行是修心,要修什麼心呢?慈悲心和智慧心。事實上,佛法就是心法,以現代的語言詮釋來說,就是「心靈環保」。心靈環保是學佛要努力的目標,不論修行或淨化人心、淨化社會,都要從「心」開始。
心靈環保的健康人生觀
聖嚴法師說心靈環保的內容,其實就是以觀念的導正,來提昇人的素質。如果有了心靈的防禦措施,處身在任何狀況之中,都可以保持平靜、穩定、自主、自在的心境了。
《維摩經》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意思是心若能不受內外環境所困擾,雖然生活在人間,也等同於生活在佛國的淨土。又說:「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意思是若能放下自我的私心,為一切眾生做不求回饋的服務,內心平安歡喜,也等於生活在佛國淨土。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時時付出和助人,所看到的世界和眾生,都會是溫暖可愛的。
聖嚴法師建議我們,可練習著以心靈環保的健康心靈看待世間:
1. 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有原因的:
順利的事有它發生的原因,不順利的也有它的原因,不知道原因也是一種原因。所以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得志時不必興奮,失意時毋須沮喪,一切終歸無常。
2. 世界一切現象都是新鮮的:
好的是新,壞的也是新。深夜將盡的時候,天色可能是最黑暗的,不要厭惡,因為黎明快要到了,黑暗不過是個過程。在過程的轉換當中,沒有一樣東西不是新鮮的。
3. 世間所有現象都是美好的:
成功是美好的結果,失敗也是美好的經驗。或許有人要問,怎麼可能兩面都是美好的呢?其實只要不管遇到順境還是逆境,都告訴自己:「成功是美好的結果,失敗是美好的經驗。」如此一來,便沒有一樣事會讓你生煩惱,生活就會變得很有意義。
心靈環保為我們建立健康的人生觀,人生的責任是盡責盡分,人的功能是從奉獻中成長,人的意義是消融自我而喜悅自在,人的生命是融入於無限的時空而又超越於無限的時空。如果我們能善用這些人生觀,就能活出生命的光與熱!(摘錄)
心靈環保如何用禪法化解情緒?
為避免發脾氣,許多人選擇壓抑情緒,以免負能量如火山噴發難以收拾,但往往愈想控制,愈壓抑不住。很多人用抽菸、喝酒、睡悶覺來躲避情緒衝擊,但是一想到受氣的事,又暴跳如雷,由此可知逃避並非解決情緒的根本方法。
心胸愈大,情緒愈小
面對競爭壓力激烈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化解負面情緒的方法,禪法不僅是最方便的調心方法,簡單易學,而且也是釜底抽薪的根本方法。能以心靈環保保養身心的人,因為身心穩定、情緒平衡,不容易被外境波動,假使真的起煩惱了,會運用體驗呼吸的方法,將注意力的焦點由外在對象,轉移到自己的呼吸,觀照呼吸的感覺,體驗呼吸的進與出,並且告訴自己,即使受到了委屈,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就能享有完整而幸福的生命,何必為困於一時而不開心?當我們的心胸愈來愈大,情緒起伏就會愈來愈小,讓自己雨過天晴。
萬緣不拒三步驟
有些人能在禪坐時如如不動,不受任何刺激而有情緒反應,可是一遇到生活難題時卻會破功,火冒三丈。若想避免負能量如燎原之火,最好平常就能運用心靈環保為防火牆,「萬緣不拒」便是一個不起情緒的妙方,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對於外在的環境變化,要心想:「這是外境在動,是外境的動作,不是我的動作,我只需要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以不受影響的心來應對即可。」
第二步,練習著沒有外境的對象,但需先認清自我中心只是虛幻的執著,才能不介意外境的對象。
第三步,練習放下「自我」。當別人罵你時,可以想:「這個名字不是我,這個身體也不是我,跟我沒有關係。」然後,只注意自己的呼吸,不介意外境的好壞,觀想:「呼吸的人不是我,僅是身體在呼吸,不是我在呼吸。」無論發生什麼事,你只是保持一個非常平靜的心情。
萬緣不拒的意思,是不必拒絕我們的生活環境,但也不受外境的干擾。待人處事的原則,對人要以緩和的方式處理;對事則要馬上處理,但是處理時不動情緒,不起煩惱,不加入自我的利害得失,該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
如果能知道引起情緒起伏的原因,觀察情緒的生滅,並了解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就是一種智慧,因為對於情緒能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沒有心事,情緒自然安定,身心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