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五祖弘忍大師鳴鐘召喚全寺的僧眾,在沉重洪亮的鐘聲當中,一千多位和尚,除了後院裡打雜的僧人之外,魚貫地快步走進大雄寶殿。大家都知道必定是有重大的事件即將發生。殿裡金身的釋迦佛像,低眉垂眼,拈著一朵金黃色蓮花微笑著,千百盞的長明燈忽明忽滅,照耀著栩栩如生的釋迦佛像,就像一千多年前靈鷲山會上的情景。僧眾們一排排,整齊地坐在蒲團上,場中鴉雀無聲,只聽到清雅的爐香讚,伴隨著幽揚的磬聲,在一片肅穆當中,響徹整個宏偉的大雄寶殿。
弘忍大師身披紅色袈裟,端坐在佛壇上閉目冥思。梵唱甫停,就看到他悠悠地睜開了雙眼,手上的拂塵輕揚,眼睛向四面八方慢慢地掃描了一圈,然後以低沉宏亮的音調對著眾僧說:「覺悟之心人人有之,成佛之性人人有之;如能當下體悟此心此性,人人即可立地成佛!」大師頓了半晌,揚了一下拂塵,又繼續說:
「世人終日只求滿足貪慾,卻不肯追求真理,以開智慧!你們?是一心向道,已將身命財產奉獻給所有眾生,那麼就應加倍用功,把人人本有的覺心和佛性,從心靈的最深最細處顯發出來!老衲年事已大,想必不久於人世,各位潛心修學,如有所得,請在一兩日之內寫成一詩,交來我看;當中如有真知灼見的人,則將本宗代代相傳的正法眼藏和衣缽付托於他,成?本宗第六代祖師!切記,至尊至貴的真理──正法眼藏,是不可用凡情俗智去了解的,真正體悟真理的人,即使輪刀上陣,也仍然不憂不懼,甘之如飴。」
聽到大師已經不久於人世,僧眾們不禁掀起了一陣騷動,幾位定力較差的弟子,甚至唏唏噓噓,哭了起來。弘忍見到眾僧不能體會他的苦心,於是深深嘆了一口氣說:
「世間無常,恰似浮雲,須臾幻滅。凡人有生必有死,這不過是萬物運行的不變法則!若能在這生滅變化的世間當中,體悟不生不滅的真我,則生有何樂,死有何懼?修道之人念念都?拯救眾生,那裡像你們這樣哭哭啼啼,活像個大姑娘!好!現在大家各自回去工作,努力修行,將來要拿出成績給我看!」
是夜,前堂的僧人們,三五成群地都在談論五祖即將傳法的事情。原來瀰漫全寺的悲傷,隨著熱烈的交談中漸漸地消散了。僧人們一致認?,正法眼藏和衣缽,一定會由一位叫做「神秀」的高僧得到,因?他是弘忍的上座弟子,人品、學問以及道行都堪稱全寺佼佼者。更何況五祖曾親口讚美神秀說:「東山之法,儘在秀矣!○一」於是僧人下一個結論:大伙不必浪費精神去寫什麼證道詩,只要神秀上座的詩句一公布出來,未來祖師的位子就非他莫屬。我等跟隨著上座繼續修行便了!
神秀上座俗姓李,洛陽人,從小遍讀儒、道各家的經書,稱得上是一位飽學的高僧!五十歲時參禮弘忍大師,正式皈依佛門,如今已五十有六了。這一夜,神秀輾轉反側,無法入眠,心中陷入了兩難的矛盾當中。他想著:「師父叫我們寫詩,報告這些年來苦行的心得,以便決定繼承衣缽的人選。我若寫詩呈上,豈不是成了沽名釣譽、貪圖祖位的不肖之徒!但是,若不呈上一詩,又如何能?知道我的見解
弘忍大師身披紅色袈裟,端坐在佛壇上閉目冥思。梵唱甫停,就看到他悠悠地睜開了雙眼,手上的拂塵輕揚,眼睛向四面八方慢慢地掃描了一圈,然後以低沉宏亮的音調對著眾僧說:「覺悟之心人人有之,成佛之性人人有之;如能當下體悟此心此性,人人即可立地成佛!」大師頓了半晌,揚了一下拂塵,又繼續說:
「世人終日只求滿足貪慾,卻不肯追求真理,以開智慧!你們?是一心向道,已將身命財產奉獻給所有眾生,那麼就應加倍用功,把人人本有的覺心和佛性,從心靈的最深最細處顯發出來!老衲年事已大,想必不久於人世,各位潛心修學,如有所得,請在一兩日之內寫成一詩,交來我看;當中如有真知灼見的人,則將本宗代代相傳的正法眼藏和衣缽付托於他,成?本宗第六代祖師!切記,至尊至貴的真理──正法眼藏,是不可用凡情俗智去了解的,真正體悟真理的人,即使輪刀上陣,也仍然不憂不懼,甘之如飴。」
聽到大師已經不久於人世,僧眾們不禁掀起了一陣騷動,幾位定力較差的弟子,甚至唏唏噓噓,哭了起來。弘忍見到眾僧不能體會他的苦心,於是深深嘆了一口氣說:
「世間無常,恰似浮雲,須臾幻滅。凡人有生必有死,這不過是萬物運行的不變法則!若能在這生滅變化的世間當中,體悟不生不滅的真我,則生有何樂,死有何懼?修道之人念念都?拯救眾生,那裡像你們這樣哭哭啼啼,活像個大姑娘!好!現在大家各自回去工作,努力修行,將來要拿出成績給我看!」
是夜,前堂的僧人們,三五成群地都在談論五祖即將傳法的事情。原來瀰漫全寺的悲傷,隨著熱烈的交談中漸漸地消散了。僧人們一致認?,正法眼藏和衣缽,一定會由一位叫做「神秀」的高僧得到,因?他是弘忍的上座弟子,人品、學問以及道行都堪稱全寺佼佼者。更何況五祖曾親口讚美神秀說:「東山之法,儘在秀矣!○一」於是僧人下一個結論:大伙不必浪費精神去寫什麼證道詩,只要神秀上座的詩句一公布出來,未來祖師的位子就非他莫屬。我等跟隨著上座繼續修行便了!
神秀上座俗姓李,洛陽人,從小遍讀儒、道各家的經書,稱得上是一位飽學的高僧!五十歲時參禮弘忍大師,正式皈依佛門,如今已五十有六了。這一夜,神秀輾轉反側,無法入眠,心中陷入了兩難的矛盾當中。他想著:「師父叫我們寫詩,報告這些年來苦行的心得,以便決定繼承衣缽的人選。我若寫詩呈上,豈不是成了沽名釣譽、貪圖祖位的不肖之徒!但是,若不呈上一詩,又如何能?知道我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