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有一種智慧叫寬心

9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做苦海中一個快樂的人

佛陀說:「極樂世界」,這不是一張空頭支票,而是真實的。人心歡樂時,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如何得歡樂心?那就要做歡樂人:無愧、無執、無怒。

快樂之道

一日,無悔禪師正在院子裡鋤草,迎面走來三位信徒,向他施禮,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可是我們信佛這麼多年,卻並不覺得快樂,這是怎麼回事呢?」

無悔禪師放下鋤頭,安詳地看著他們說:「想快樂並不難,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活著!」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料到無悔禪師會向他們提出這樣的問題。

過了片刻,甲說:「人總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著。」

乙說:「我現在拚命地勞動,就是為了老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

丙說:「我可沒你那麼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我一家老小靠誰養活呢?」

無悔禪師笑著說:「怪不得你們得不到快樂,原來你們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勞動,而不是理想、信念和責任。沒有理想、信念和責任的生活當然是很疲勞、很累的,不會覺得幸福,當然也不會覺得快樂了。」

信徒們不以為然地說:「理想、信念和責任,說說倒是很容易,但總不能當飯吃吧!」

無悔禪師說:「那你們說,有了什麼才能快樂呢?」

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了一切,我就會覺得很快樂。」

乙說:「我覺得有了愛情,才會有快樂。」

丙說:「金錢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它我就什麼都不愁了。」

無悔禪師說:「那我提個問題:為什麼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更憂慮呢?」信徒們無言以對。

無悔禪師接著說:「理想、信念和責任並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在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必須改變對生活的觀念、態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變化。說到底,快樂是要靠我們自己去尋找的。」

聽完無悔禪師的話,三位信徒從此明白了快樂之道。

其實,快樂與不快樂完全取決於我們對於生活和人生的態度。有一則小幽默說,同樣一個甜甜圈,在有些人眼中,因為它是甜甜圈,所以會覺得可口所以感覺很開心;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因為它中間缺了一個洞,就會覺得遺憾而變得不開心。所以,快樂不快樂完全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而真正的快樂是從心底流出的。據說,終南山出產一種快樂籐。凡是得到此籐的人,一定會喜形於色,笑逐顏開,不知道煩惱為何物。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無盡的快樂,不惜跋山涉水,去找這種籐。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終南山。可是,他雖然得到了這種籐,可仍然覺得不快樂。

這天晚上,他到山下的一位老人家裡借宿,面對皎潔的月光,不由地長吁短歎。

他問老人:「為什麼我已經得到了快樂籐,卻仍然不快樂呢?」

老人一聽樂了,說:「其實,快樂籐並非終南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只要你心裡充滿歡樂,無論天涯海角,都能夠得到快樂。心就是快樂的根。」

這人恍然大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夠快快樂樂地活一生,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想。但是怎樣才能求得快樂呢?

那就是要清醒地知道快樂之道的根本在我們自己。

人的心靈是最富足的,也是最貧乏的。不同的人之所以對生活的苦樂有著不同的感受是因為心靈的富足和貧乏,而絕不是任何外物的客觀影響。內心的快樂才是快樂之道。



觀照己心,切莫苛求。若是總為外物的求之不得而苦惱,那你永遠都不會心生快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