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大成就者的加持:竹旺貢覺諾布傳

9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984年,遵奉至尊巴瓊仁波切的指示,同時仁波切自願的情況下,按照歷代噶舉祖師的規矩,進行三年三分的閉關,並將洞口與房門以泥密封,密續有云:「修持三年三分關,將得殊勝之成就。」上述所說內容具有外內密甚深的緣起要點,能清淨業風,增長本慧風;三年三分的說法,並非恣意捏造,有些人完全不懂,說成「三年三月三天」這類相似的話,實在是愚昧的妄言,因為所謂「三年」,其實真正是三年兩個月半。

仁波切晝夜六時為了要串習禪定之故,遵照上師仁波切不可以唸經的指示,雖然卡佐比丘特意請來經書,可是仁波切一個字也不看,按照閉關的方式仁波切寫字條回覆說:「我要看就看無常。」

有一次,出現腳部的疼痛,以致腳無法伸拉與彎曲,必須拖著步子煮茶上廁所,內心浮現經歷中陰與六道的境相,因為過於恐怖,仁波切心想:「該如何是好,是否該出關?」

這情況透過卡佐比丘傳到上師耳裡,上師說:「這一點也沒問題,就在那個情況下持續修持,不可以出關。」

又問:「可否請囊色醫生看看?」

上師說:「讓他進去關房吧。」

由此,仁波切的腳疼好了,他曾說:「這是由於緣起,本來這個業障病,只有業障清淨才會好,藥豈能清淨業障,因為專一地修持,所以氣自然地進入中脈。」

由於氣脈的緣起,才會出現各種境相,如煙、燈火等等之兆。仁波切描述,有天黎明,巴瓊仁波切金色身顯現在一燭火之中,後來身形漸漸遠去最終消失,但是燭火之相一直到天亮才消失。

初修定時,念頭如瀑布之水,後來漸次平息放鬆,如同大河般緩緩地流向自處,穩定配合三種精進、專一地修持,將會依次獲得十種道相與諸多功德。

一年半後的秋收時節,從竹達地方來的一個叫做桑顛群培(桑顛意思為禪定,群為法,培為增長之意)的人,將新鮮的蘿蔔與整串豆子,放在一個小容器裡交給我,請求我代為獻給仁波切,我於隔天送水的時候,一同將這些東西送過去,仁波切說:「今天的緣起非常好,是象徵禪定之法不斷增長終至頂尖的桑顛群培所獻,證果之後事業將如泉水不間斷的徵兆。」如此說著歡喜地收下了。

現在雪域修傳派中,一般人對於所謂的「三年三分」閉關,以為是從四加行開始的次第修習,大部分也這麼做所謂的「三年三分」閉關,然而在直貢噶舉派的傳規中,並不把大手印的次第修習稱為「三年三分」閉關,所謂的「三年三分」閉關,是指完全直修大手印的閉關,因此二者不可等同視之。佛教包含講授與修持,雖然必須先做佛法的講授聽聞,但若只有聽講,而無實修核心內容,那麼聞思也無存在之必要。正如《本生經》說:「既聞法已精勤修,縫中能脫生牢獄。」岡波巴大師說:「若奮力聞思修佛法,就是無誤要訣。」因此,將所聽聞的法落實在實踐上,是噶舉成就證士大海,源源不絕、遍滿雪域各地的原因,尤其至尊直貢巴吉天頌恭教授眾弟子顯密精華大手印五具之後,令住山林修持,使殊勝修持地遍及各處,而有「山林平原皆是直貢者」之語。尤其歷代法王皆專注於修持,被尊稱為「修傳頂莊嚴勝者直貢巴」更是實至名歸。

仁波切也遵循噶舉祖師的規矩,身閉關、語禁語、心專一入定,立下噶舉派修持的典範,不在文字上希求達到菩提,而是使解脫的事蹟不僅僅只是歷史,更能展現出至今仍不衰退的表徵,發揚了修傳派的特色。

仁波切此時屢屢親見法尊吉天頌恭,得到直貢噶舉派法教興盛與廣揚的發願。仁波切說:「我有發願的教旨。」往後此事常常對眾多弟子們提及。

其他修傳派的規矩,是眾多閉關者一同在關房內修持,然而直貢噶舉派是閉關者獨自一人在關房內修持,不可一同修持,彼時關房外,除了送水之人,他人不可靠近,綠草與植物長滿各地,看似關房無人一般,最終使心安住猶如大江入海,令離戲瑜伽現前。

觀修之首為敬信,由對於上師無造作的信心所促使;倚仗觀修之足為厭離,而能抵達本來勝地。

完成修持之後,來到札雷噶瓊拜見上師金剛持巴瓊仁波切,卡佐比丘稟告說:「貢覺諾布從阿企護法殿後面來了。」

上師說:「喔,給他呈碗酸奶。」

頂禮之後,以覺受證量之功德供養雲令上師極為歡喜,上師說:「你是硬漢。」並在脖子上賜予哈達。

當稟告升起如此這般覺受之相時,上師說:「會出現這樣,我瞭解,但是不要貪著這一切。」感到非常欣慰。

在修傳派的傳統中,長期近修時沒有剪髮的習慣,而是將頭髮束於頭頂,稱為「關髮」,至尊巴瓊仁波切要求當時已做完近修的閉關者都蓄髮。

仁波切說:「我曾破比丘戒,想重新受戒。」

上師說:「你就是嘿汝噶比丘。」何以如此?此於顯密中皆有開示,《地藏十輪經》說:「善男子,復次比丘有四,何四者?謂勝義比丘、世俗比丘、如蠢羊比丘、無慚愧比丘。何為勝義比丘?謂如是:佛、薄迦梵大菩薩比丘、大功德者、一切法自在者,或達佛果菩提、阿羅漢、不來果、一來果、等流果,總攝如是七類人為勝義比丘;在家男子不剃鬚髮,不著法衣,不受、不請、不求一切出家分別解脫戒,不做長淨布施,一切如理羯磨皆不趣入,然而若具足聖服並得聖果,亦攝為勝義比丘,此等名為勝義比丘。復次何為世俗比丘?謂剃鬚髮,著赤黃衣,出家,具出家分別解脫戒,是名為世俗比丘;復次何為蠢如羊比丘?不知已破未破根本罪,不知其輕重,造各種細微墮而不知懺悔發露,造罪猶傲慢,無視無懼細微罪,不親近博學智士,偶爾承侍多聞具智者,不為僕,不知恭敬求教,不問何為善,何為惡,雖無造罪,亦不求教何者應為,何者不應為,如是之人,皆攝為此,稱蠢如羊比丘;何為無慚愧比丘?謂有情為活命故住我教中出家,犯一切分別解脫戒,無慚無愧,無視無懼來世苦果,彼如裝滿腐糞之噶喇蟲,螺聲中具狗吠,常妄語無實語,吝嗇,嫉妒,愚痴,我慢盡執有,遠離三正等殊勝業,求利養,貪名聲,慕六塵,逸於貪著,貪著色、聲、香、味、觸,此等之人,攝為無慚無愧、壞正法者,稱無慚愧比丘。」

如是勝義與世俗比丘的分別,百成就者共祖薩惹哈說:「昨日以前非比丘,今日以往是比丘,嘿如噶尊大比丘,勝義比丘大比丘。」應當即是此中所說旨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