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全面否定」自己─「守護內心」的基本功
▌如果只注重結果,人生就會變得苦澀
現代社會過度追求「迅速做出成果」,所以一旦發生「結果以失敗告終」的不幸情況,我們沿路上孜孜不倦的努力過程就會被人忽略,不受重視。
這種情況會讓人感覺自己被澈底否定,內心嚴重受創,甚至失去了「下次繼續努力」的動力。
既然如此,何不試著把目光從結果轉移到過程上?別把結果單純視為「一百分或零分」,可以有「三十分」「五十分」或「七十分」,這樣就能察覺「到這個階段仍進行得很順利」「應該是這裡判斷錯誤」「好像從一開始就出問題了」等細節。
接著,建立「下次要注意這個地方」「用其他方法試試看」等改善方法。只要能找到新的課題或注意的重點,就會湧現出想挑戰的欲望,進一步培養「一定可以順利進行」的自信。
如果只注重「結果」,內心就容易感到難受,人生也會隨之變得苦澀。
2 不要太認真看待「打回票」─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
▌在心情盪到谷底前應該做的事
無論工作還是私底下,如果自己做的某件事被人「打回票」,我們都會覺得很受傷。
可是,完全沒有必要為此感到沮喪,畢竟對方也不是否決了一切。當下最重要的是先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到底是哪裡被人打回票?真的完全不行嗎?」不要覺得自己被全盤否定,否則容易陷入停止思考的泥沼。一旦停止思考,就無法採取行動、向前邁進。
我們必須冷靜思考該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後。只要做出更好的結果,或許就能讓「打回票」有翻盤的機會。抱著這樣的心態繼續努力很重要。
類似情況並不局限於「打回票」。無論遇到什麼討厭的事情,都不可以停止思考。確實理解目前的情況,並且冷靜下來好好想一想,才不會讓心靈僵化停滯,而能繼續向前邁進。
3 不完美沒有不好─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
▌別再怪自己「不夠努力」了
對於「完美」「完璧」的概念,禪學抱持否定的態度。
只要和西方美學觀進行比較,就能馬上理解這一點。西方世界認為,左右完全對稱是無法再行增減的「完美之美」。
然而,以禪學為立足根基的日本美學,則是先澈底破壞了那份完美,再加進個人的想法和人性特徵等。例如抹茶碗,即使形狀歪斜或色澤斑駁,仍被視為「不完整的美」而受到珍藏。
禪學也認為「世間萬物皆不完美」。換句話說,無論走到何處,前方仍有努力可達的世界。
因為努力沒有終點,所以努力永遠不夠是理所當然的。不是因為「不夠努力」導致事情發展不順,而是不管事情順不順利,都有繼續努力的空間。
從這個觀點就可以知道,根本不須把事情發展不順怪罪於自己不夠努力,甚至為此陷入低潮。立志達成「不完美的完美」,才更值得尊敬。
▌如果只注重結果,人生就會變得苦澀
現代社會過度追求「迅速做出成果」,所以一旦發生「結果以失敗告終」的不幸情況,我們沿路上孜孜不倦的努力過程就會被人忽略,不受重視。
這種情況會讓人感覺自己被澈底否定,內心嚴重受創,甚至失去了「下次繼續努力」的動力。
既然如此,何不試著把目光從結果轉移到過程上?別把結果單純視為「一百分或零分」,可以有「三十分」「五十分」或「七十分」,這樣就能察覺「到這個階段仍進行得很順利」「應該是這裡判斷錯誤」「好像從一開始就出問題了」等細節。
接著,建立「下次要注意這個地方」「用其他方法試試看」等改善方法。只要能找到新的課題或注意的重點,就會湧現出想挑戰的欲望,進一步培養「一定可以順利進行」的自信。
如果只注重「結果」,內心就容易感到難受,人生也會隨之變得苦澀。
2 不要太認真看待「打回票」─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
▌在心情盪到谷底前應該做的事
無論工作還是私底下,如果自己做的某件事被人「打回票」,我們都會覺得很受傷。
可是,完全沒有必要為此感到沮喪,畢竟對方也不是否決了一切。當下最重要的是先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到底是哪裡被人打回票?真的完全不行嗎?」不要覺得自己被全盤否定,否則容易陷入停止思考的泥沼。一旦停止思考,就無法採取行動、向前邁進。
我們必須冷靜思考該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後。只要做出更好的結果,或許就能讓「打回票」有翻盤的機會。抱著這樣的心態繼續努力很重要。
類似情況並不局限於「打回票」。無論遇到什麼討厭的事情,都不可以停止思考。確實理解目前的情況,並且冷靜下來好好想一想,才不會讓心靈僵化停滯,而能繼續向前邁進。
3 不完美沒有不好─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
▌別再怪自己「不夠努力」了
對於「完美」「完璧」的概念,禪學抱持否定的態度。
只要和西方美學觀進行比較,就能馬上理解這一點。西方世界認為,左右完全對稱是無法再行增減的「完美之美」。
然而,以禪學為立足根基的日本美學,則是先澈底破壞了那份完美,再加進個人的想法和人性特徵等。例如抹茶碗,即使形狀歪斜或色澤斑駁,仍被視為「不完整的美」而受到珍藏。
禪學也認為「世間萬物皆不完美」。換句話說,無論走到何處,前方仍有努力可達的世界。
因為努力沒有終點,所以努力永遠不夠是理所當然的。不是因為「不夠努力」導致事情發展不順,而是不管事情順不順利,都有繼續努力的空間。
從這個觀點就可以知道,根本不須把事情發展不順怪罪於自己不夠努力,甚至為此陷入低潮。立志達成「不完美的完美」,才更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