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續中播下實證的種子
文/措尼仁波切(Tsoknyi Rinpoche)
▍自性已具足三金剛與三身
在踏上法道之時,修行者必須領受能熟灌頂,以作為踏上法道的不共入口。修行者在領受了能熟灌頂之後,就可以接受能使人解 脫的竅訣。
領受能熟灌頂的目的是什麼?在你的心性(佛性)之內,本就已具足了三金剛,而這即是灌頂本身。當我們解釋「本然狀態」 (natural state)本身時,「基」具有證悟的身、語、意的自性。它無須任何的灌頂,就已經具足三金剛,因為佛性本身即是證悟的 身、語、意—身是體性,語是自性,意是(大悲)力用。如此一 來,三身在「基」之內任運自成。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未能認出自己的心性。由於俱生無明、遍 計無明、因體性同一無明三種無明之故,體性金剛身陷入迷惑而變 成一般之身;自性金剛語陷入迷惑而變成一般的音聲;(大悲)力 用—無別金剛心之自性—陷入迷惑而變成一般的二元心。我們一般的身、語、意其實具有三金剛的自性,但是由於三種無明的緣故,我們無法明了自己的本性,身、語、意因而變得顛倒迷惑。
簡而言之,我們已經墮入迷惑之中。隨著妄相漸漸地開展,我 們依次地下墮至無色界與色界。我們在三界的顯相之中遊蕩,完全 忘記了我們的自性具足三金剛與三身。當我們執取於顯相時,這些 妄相堅實化,直到我們體驗到目前的身、語、意。
每當眾生對感知者(能執)與被感知者(所執)生起二元分 別的執取而投生於一個新的身體時,諸脈首先形成。在諸脈的基礎 上,「氣」(風息)開始移動,與新形成的諸根連結,繼而擁有眼 識、耳識等其他根識。在這一切之內,即使諸顯相不具任何實體, 它們卻顯現為具有實體。儘管三身是我們的真實自性,但是因為迷 惑之故,我們把一切諸法感知為三界的風景。
當我們經由與一位真實且具德的上師結緣而進入金剛乘的法道 時,我們的處境就是如此。這樣一位上師的心續已經透過實證而解 脫,並且能夠透過他的大悲力用而使其他眾生解脫。藉由與這樣的 上師結緣,我們就能夠受到加持,認出位於「基」之內的事物— 證悟之身、語、意的種子,而這些種子其實呈現為三金剛與三身。 在這個脈絡之中,這些種子是指能夠使我們目前的身、語、意在 「基」之內「復原」的加持力。
在一位具德上師的跟前領受證悟身的灌頂之後,弟子的尋常身 因而被賦予權力而成為金剛身,證得金剛身的種子也因而被種在弟 子的心續之中。藉由領受證悟語的灌頂,弟子被賦予力量,得以實 證金剛語的不息功德。請瞭解,「種子」、「力量」、「加持」三者 都具有相同的意義。領受證悟意的灌頂,離於心的造作,這種下了 回歸金剛意狀態的種子。金剛意的狀態即是指本智(藏yeshe)的無 為法界。這些是領受證悟身、語、意灌頂的原因。(節錄)
第25章 金剛上師與本尊
蓮師傳措嘉佛母密咒乘口訣之法教;關於上師之德相與如何禪修本尊之問答༔
/蓮花生大士
南摩 咕魯
NAMO GURU
頂禮上師
首先,來自烏仗那國(Uddiyana)的蓮花生大師出生於一朵蓮花之中。其次,他成就長壽持明果位。最後,他成就無上大手印。他所能看見的善逝數量多如天上的繁星,並能行善巧之方便。
西藏曾是一個了無佛法的國度,彷如置身濃霧般地被黑暗籠罩。蓮師出於對藏地的悲心而入藏,於紅巖興建桑耶寺,以實現八地菩薩藏王赤松德贊的弘願。
他在位於青浦的德古聖穴(Dregu Cave)修持成就法,安住於禪定之中。在這段期間,藏王赤松德贊隨侍在側,殷勤侍奉,措嘉佛母則是蓮師的貼身侍者。來自帕果(Pagor)的大譯師毘廬遮那則把所有的法教從烏仗那語譯為藏文。
許多博學具善德的藏人紛紛向蓮師請法,尤其是措嘉佛母不斷地請求蓮師,給予關於修持的口訣以及如何消除她對佛法疑慮的建言。
上師與灌頂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偉大的上師!在進入密咒乘之門時,上師與導師最為重要,我們所依止的上師應該具備哪些德相?」
蓮師回答:「上師與導師是唯一重要的。上師應該具備的德相是:他已修心,擁有許多口訣;博學多聞,具備修持與禪修的經驗;自信穩重,值得信賴,具備調伏他心的善巧方便;具有大智慧與利他的悲心;對佛法生起大信心與虔敬心。若你追隨這樣的上師,就猶如尋獲如意寶,所有的需求與願望都將圓滿實現。」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倘若行者未從上師處領受灌頂,是否將會證得成就?」
蓮師回答:「儘管你精進地習法,若未承事上師,未領受灌頂,將不會有任何結果,你的努力都將白費。
「灌頂是進入密咒乘之門。在未領受灌頂的情況下進入密咒乘,這是毫無用處的,你不但將會一無所獲,心續也會因而毀損。」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倘若上師本身尚未領受灌頂,卻授予他人灌頂,這些人是否將能受灌?」
蓮師回答:「一個江湖騙子或許任命你為大臣,授予你權力,但是你只會因此而遭逢厄運。同樣地,一位未領受灌頂的上師或許授予你灌頂,但是你的心將會毀損。此外,你也會毀了他人的心,並且會像被牛軛套在一起的牛隻落入深淵般地墮入惡趣。你將會猶如置身一個封閉的鐵盒之內,被丟入地獄之底。」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於受灌時所作的供養,不就是您自己造作出來的?」
蓮師回答:「所有的教言與續典都解釋,在邪道上行走無數劫的時間之後,你如今獲得珍貴人身,應該離於供養者、供養物、供養的行為三種分別概念(三輪體空),把你的身體、生命、配偶供養給示顯無上菩提道的上師。」
與上師的關係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違背上師教誡的惡行有多麼嚴重?」
蓮師回答:「相較於違背上師教誡的惡行,輪迴三界的惡行甚至不及分毫。你將會因為違背上師的教誡而墮入無間金剛地獄,不得解脫。」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具有口訣並向其請法的上師?」
蓮師以偈頌回答:
汝應當知曉,
上師勝過十萬劫之一切佛,
十萬劫諸佛皆依止上師而顯現,
從未有任何佛不曾追隨上師。
上師是佛,是法,
亦是僧伽。
他是一切佛的總集,
他是金剛持的自性,
他是三寶之根本。
持守金剛上師的教誡,
對其話語不違背分毫。
若違背上師的教誡,
你將墮入無間金剛地獄,
永不得解脫。
藉由承事上師,
你將會領受到加持。
修持本尊法的重要性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上師或本尊,哪一個比較重要?」
蓮師回答:「切勿認為上師與本尊是不同的,因為對你指出本尊的正是上師。藉由時時尊崇上師為頂嚴,你將受到加持,障礙將被淨除。如果你認為上師、本尊具有不同的功德與重要性,這就是持有謬見。」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為何修持本尊法是重要的?」
蓮師回答:「修持本尊法是必要的,因為你將透過修持本尊法而證得悉地,清除障礙,獲得大力,領受加持,並且生起證量。由於所有這些功德都源自修持本尊法,因此若無本尊,你就只是個凡夫。你藉由修持本尊法而證得悉地,所以本尊是不可或缺的。」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修持本尊法時,我們應該如何禪修與修持,以證得成就?」
蓮師回答:「由於方便與智慧是透過瑜伽成就法的法門而修持任成的身、語、意,因此不論你如何修持成就法的身、語、意面向,都將會成就方便與智慧。當修持成就法與持咒達到足夠的數量,就會有所成就。」
選擇本尊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我們應該如何趣入善逝本尊?」
蓮師回答:「你應該瞭解自己與本尊是不二且無別的。當你瞭解到你的自性即是無生法身的狀態時,你就趣入本尊了。」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哪個本尊比較適合修持?寂靜尊或忿怒尊?」
蓮師回答:「由於方便與智慧是透過瑜伽成就法的法門而修持任成的身、語、意,因此,所有無數的善逝、寂靜尊與忿怒尊、主尊與眷眾,皆依那些被調伏者的需求而顯現為寂靜尊與忿怒尊、主尊與眷眾。但是,在法身的狀態之中,他們皆是一味,你因而可以修持任何你感到親近、相應的本尊。」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若只修持一本尊,是否等同於修持一切佛?」
蓮師回答:「所有本尊的身、語、意都依照那些要被調伏者的感知而顯現為三身。事實上,如果你修持一本尊,不論本尊如何顯現,就等於是在修持所有的本尊。若你成就一本尊,就已經成就一切本尊。」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在修持了某一本尊之後又修持另一本尊,是否會有任何過失?」
蓮師回答:「雖然善逝出於善巧方便而顯現為各種身相與佛部,藉以調伏眾生,但他們其實是平等而無別的。如果你懷著『他們是無別的』這份了悟而修持一切佛,你的福德將會不可限量。反之,如果你懷著本尊具有不同的功德,應該有所取捨,並以這種心態而修持,那麼你迷妄的程度是無可估量的。視本尊有好壞之別而加以取捨,這是不當的。如果你不認為本尊有別,那麼不論你修持多少個本尊,都會是殊勝的。」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藉由念誦(approach,藏bsnyen pa)一如來,我們是否能夠成就一切善逝的本心?」
蓮師回答:「懷著廣大的見地而修持,並且安住於本性之中,你將會證得穩固的本尊。在圓滿了持誦之後,一旦你著手進行,就能夠毫無例外地成就一切諸佛的事業。」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如果修行者的見地崇高,是否可以不修持本尊法?」
蓮師回答:「若你堅信正見,那本身即是本尊。切勿視本尊為色身,一旦你實證法身的自性,你就圓滿成就了本尊。」
觀想本尊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我的身體該如何顯現為本尊的壇城?我應該如何修持寂靜、忿怒二部?」
蓮師回答:「觀想你的身體是本尊身相的大手印,即是觀想你的心性是本尊的身相。
「由於你的心性如主尊與眷屬般以各種方式顯現,而不論他們如何顯現,都是佛性的戲變。」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忿怒尊把諸如梵天、帝釋天、十方護法等聖眾踐踏於腳下,如此地從事禪觀是否有所違犯?」
蓮師回答:「忿怒尊把諸聖眾踐踏於腳下,這是一種象徵或指示,其用意在於斷除對自他的執取,把念頭踐踏入法界之中,並且使自負眾生的驕慢相形見絀。若把這些被踐踏的聖眾視為實有,即是無明與迷惑。」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就善德的程度而言,禪修三頭六臂、多頭多臂的忿怒尊,與禪觀一頭二臂的忿怒尊之間是否有任何差異?」
蓮師回答:「當忿怒尊有多頭多臂時,他們的三頭象徵佛的三身,六臂象徵六度,四足象徵四無量心,所持的各種法器則象徵降伏邪眾,以及其他無數的功德。事實上,這些色相不具任何實有與自性。
「當本尊具有一頭二臂時,一頭象徵不變法身,二臂象徵透過方便與智慧而圓滿成就利生的事業。他們的二足象徵空與慧、成與住,以饒益眾生。不論你如何觀想本尊,法身離於任何質量與大小的差異。」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我們該如何修持,才會生起本尊的淨相?」
蓮師回答:「本尊是法身,切勿視本尊為色身。禪觀這個色身從法身之中生起,並顯現出種種顏色、法器、莊嚴具、衣飾與大人相、隨形好,這一切雖然可見,卻空無自性,猶如水中月一般。當你透過如此地修持而證得心的穩固時,你將會生起本尊的淨相,以及領受本尊親授的法教等等。若你對此有所執取,就會偏離而落入魔羅的掌中。這些淨相都只是自心的顯現,因此切勿迷戀於這些淨相,也不要因此而欣喜若狂。」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倘若我們生起單一本尊的淨相,這是否等同於生起所有善逝的淨相?」
蓮師回答:「倘若你生起單一本尊的淨相,這等同於生起所有本尊的淨相,因為法身是超越數量的。
「由於你的心變得愈來愈輕安,所以你將會生起所修持的任何本尊的淨相。由於本尊是自心的化現,所以本尊並不存在於他處。」
證得的果位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有道是,修行者透過修持本尊而證得持明果位,這『持明』所指為何?」
蓮師回答:「藉由本覺智而禪觀你的身體為殊勝色身(大手印),你將會證得俱生智慧尊,具足大人相、隨形好與神通。它是屬於你所修持的任何一個佛部的大手印色身,而這即是所謂的『持明』」。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諸持明住於何處?」
蓮師回答:「持明即是你的心,以本尊相而安住,並且是以『無住』(梵apratiṣṭhita)的方式而安住。有道是,一旦你證得持明果位,將不會退轉。」
持續地修持本尊法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我們應該如何敬重本尊?」
蓮師回答:「你應該如此地敬重本尊:即使犧牲性命也不捨棄本尊;不懷疑本尊;在證得無上菩提心之前,一刻也不與本尊分離。於行、住、坐、臥時皆觀想本尊,你將會自然而然地領受到悉地與加持。」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是否有必要持續不斷地修持本尊法?一旦成就了一個法門,是否仍然必須持續地修持?」
蓮師回答:「當你剛開始依循一部成就法儀軌而修持本尊法時,即使你擁有本尊的淨相並領受本尊的法教,但若在此時中斷修持,就算是違犯了重戒。因此,持續修持是必要的。」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我們應該如何持續地修持本尊的「誦」與「修」?
蓮師回答:「在修持本尊法時,你應該於每一座修持生起次第、誦修、獻供、供食子、讚頌與祈請滿願,並且以圓滿次第而把修持封印於空性之中。
「最好是每天修持八座,其次是每天修持四座,最起碼每天修持一座,而且不可少於一座。你藉由如此地修持而圓滿三昧耶,並且獲得悉地。
「當你證得穩固的生圓次第之後,你將會在不捨此身的情況下成熟為本尊,這即是所謂的異熟持明果位。此時,雖然你的身體仍然是凡俗人身,你的心卻已成熟為本尊,猶如一個在鑄模中形成的塑像一般。
「當你離開肉身而處於中陰狀態時,你將會猶如從鑄模中脫出的塑像一般,成為你所修持的特定本尊,這即是所謂的大手印持明果位。修行者的身體被稱為『身鞘』或『皮囊』,而在身體被捨棄的那一刻,修行者成為本尊相。」
世間與出世間的本尊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為什麼某些本尊顯現為有著獸頭的本尊身?這難道不是在觀修本尊為實有嗎?」
蓮師回答:「本尊所示現的獸頭,象徵該獸所擁有的特殊功德。有著獸頭的本尊,並非是我們要從他處而成就的實有本尊。本尊都是你自心的化現。
「從雙運的本尊化現出來的是有著獸頭人身之天女(藏tramenma),例如,普巴的食盡使者與殺滅使者,或揚達嘿嚕嘎(Yangdag)的八天女。正如同金、銀雙融被稱為『合金』(alloy,藏tramen)一般,他們化現為具有獸頭的本尊身。他們透過父本尊的悲心與母本尊的智慧而化現,或者透過方便自性的父本尊與智慧自性的母本尊而化現。他們顯現為具有特殊功德的獸頭,象徵他們圓滿實現特定的事業。」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把出世間的本尊與世間的本尊放在一起,例如,出世間的主尊被世間的本尊眷眾環繞,這是否有所牴觸?」
蓮師回答:「出世間的主尊是智慧尊,猶如強大的國王統領驕慢的眾生。你所觀想的世間本尊眷眾,乃是執行智慧尊的命令,繼而解脫怨敵、魔障等的本尊。出世間與世間兩者猶如國王與其侍從,因此了無矛盾。」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就日修而言,最重要的是禪定還是持咒?」
蓮師回答:「就成就大手印的無上悉地而言,當你的心是輕安的,禪定也會是輕安的,而且你將親見本尊相。當你認出本尊是自心時,三身將於心中顯露。
「就證得息、增、懷、誅等共的悉地而言,持咒是最重要的。所以,修行者應該圓滿特定數量的咒語。在圓滿閉關之前,切勿閒談而中斷修持。不論你完成什麼功課,都應該堅持不懈地持咒,而且要非常有毅力。」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如果修行者成就了自生本尊,這是否有任何成就?」
蓮師回答:「本尊化現為一切善逝大悲方便的無礙事業,在那些需要被調伏的眾生的感知之中,他們顯現為寂靜尊與忿怒尊、壇城、淨土、男女主尊與眷屬、單一本尊等等。因此,主尊與眷屬所在的奧明法界宮,不同於其他天眾的天宮。為了利益眾生,色身從無生法身的狀態之中化現出來,依眾生的特定串習而被感知。」
措嘉佛母詢問蓮師:「就對本尊獻上食子等供養而言,如果本尊接受供養,並且因為讚頌而歡喜,那麼這就與實存的世間神祇無異。若非如此,供養等行為有何用處?」
蓮師回答:「智慧尊不會因為讚頌或供養而歡喜。為了達到清淨自心的目的,你觀想並迎請本尊,讚頌並獻供等等,如此一來,你的心就被虔敬心所淨化。由於諸善逝不息的大悲方便,你將領受加持與悉地。這個情況猶如眾生對著一顆如意寶獻供,即使如意寶沒有利生的發心,它仍然會圓滿眾生的需求與願望。
「措嘉,藏地的修行者把本具的本尊棄置一旁,反而去尋覓奧明法界佛。他們了無絲毫的禪定,其事業墮落為巫術的禳祝;不知道如何自然地清淨三毒,反而供養血肉製成的食子;不為了證得出世間的悉地而修持,反而渴望獲得神通、子嗣與財富;誤用密咒,洩漏密咒的秘密,把口訣當作商品般兜售販賣,並且只顧著忙於邪術與邪咒。在這些修行者當中,許多將會投生為具有邪見的人、樓陀羅、夜叉或羅剎。因此之故,你應該圓滿見地之大力,以禪定為修持,以四事業為行持,並且證得大手印無上悉地之果。」
這是蓮師以問答的方式,親授措嘉佛母關於密咒乘之口訣。
伏藏印。
封藏印。
託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