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大師 聖士法師 月溪法師
你們年輕人學禪學佛,永嘉禪師的《證道歌》要好好背來,一輩子用之不盡。我是推崇它,比《金剛經》還厲害,永嘉禪師一篇《證道歌》,同他所講的,很濃縮的,怎麼修行,怎麼皈依,怎麼出家,怎麼學佛,怎麼悟道成道,綜合起來很薄的一本《永嘉集》。
你看他是六祖的弟子,學天台宗,修止觀禪定出身,自己悟了,不放心,就差這一點了,見六祖一面,請六祖印證。但是請六祖印證也是應該的。那時由溫州走路到廣東,沒有飛機哦,只和六祖見了一面,對了,就要走了。六祖是真喜歡他,說住一個晚上,明天再走吧!為了師父這一句話,在那裡住了一個晚上,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一宿覺」。後來他回到溫州,就住在現在溫州那個頭陀寺。
永嘉的《證道歌》與他的著作,影響中國文化一千多年,佛家、儒家、道家的人都很恭維他,都受他的好處,受他的影響,修行之路他通通講了。
可是到了現在奇怪了,事情隔了快有五十年了,那時我離開四川以後在昆明。你們坐你們的,不要聽我講故事就忘記了禪定,那還能夠「劍樹刀山為寶座,龍潭虎穴作禪床」啊?我講的話放狗屁一樣,愛聽就聽,不聽拉倒,有什麼關係?做你的工夫。也沒有工夫可做的啦,就是本來清淨。我到了昆明,聽說月溪法師也在昆明,這位法師我二十一歲起就久仰他的大名,因為我有個和尚好朋友,我之所以學佛,跟這位和尚好朋友的關係很大。我在杭州念書的時候,同你們一樣,喜歡搞道家的,什麼奇經八脈啦,守竅啦,反正古里古怪的東西,練劍,耍刀,打拳啦,什麼都來,什麼都學。可是佛嘛,碰都沒有碰,就是小的時候在家裡廟子上讀書,也沒有看過佛經。
我家鄉那個廟子叫井虹寺,小的時候在那裡只看到一本放焰口的,我翻開一看,有些句子真好,再看到蓮池大師的〈七筆勾〉,什麼「風月情懷一筆勾」等等,有些句子真好。我回來跟我父親講:「公公他們念的那個經,裡頭有些文章很好!」我父親問:「你看了什麼?」我說:「就是那個放焰口那一段。」他說:「那些好的,你曉得誰作的?」我說:「不知道。」
「蘇東坡作的。」真的假的我到現在也沒有去考據,我父親告訴我的。我說:「怪不得,蘇東坡這個才子作的啊!」我年輕時的佛學因緣就是接觸到這樣。那個廟子除了我那個跛腳的公公以外,還有個寶善法師,這個和尚是難得在裡頭,看不見的,專門到外面趕經懺,他放焰口那個聲音好得很,有人「嗚呼嗚呼」了,他一定來「南無南無」的。他的徒弟就是後來太虛法師的大弟子芝峰法師。
到了杭州讀書以後,我住在裡西湖,所以我對於裡西湖始終懷念。你們現在還看得到,裡西湖有個秋水山莊,裡頭很漂亮,隔壁有個小房子,現在不曉得還在不在,一天到晚門關著的,實際上是個小廟子,外面看不出來,是上海的名人,比杜月笙早一點,辦《申報》的史量才的家廟。裡頭有個和尚,寧波人,後來變成我的好朋友,叫聖士師。他一個人,有個小和尚做飯,我要吃素就跑到他那裡去。廟子一進去,裡頭有道家的書,外面看不見的多得很,所以道家的祕本,我在那個時候就看得很多了。後門是通秋水山莊的,秋水山莊就是史量才給他姨太太修的,姨太太的名字叫沈秋水,所以稱為秋水山莊。
這個和尚學禪參禪,如果照後代把禪宗分成三關,先破參,破初關,再進一步到重關,最後大徹大悟破末後牢關,拿這三關來做標準,我這個朋友聖士和尚,的確可以說,他真正是破了初參的。可是呢,破初參以後,他覺得佛法只到這個程度了,如何修轉這個報身呢?父母所生之身,如何把它轉化,甚至可以自由?這個在禪宗佛法裡找不到。等於道家南宗的祖師薛道光,原本也是和尚,開悟了以後,重新來學道家,學密宗,認為禪宗所謂悟了見道,不過只了了法身,報身與化身還做不到,所以薛道光後來學道了,變成道家南宗的七祖。那麼我這個朋友也是有這個味道。他跟我是好朋友,要我教他武功,打拳啦,練劍啦,我叫他什麼呢?「四仔眼」,他戴個眼鏡說浙江話,是個有四隻眼睛的和尚。
有一天,他桌子上放了一本很漂亮的《金剛經》,他說你還是看看吧!我翻開《金剛經》一看,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我說送給我,他說好啊,你要就拿去。我拿回來每天早晨晚上,自己就坐在學校會客室的一個角落裡念,一下子念不完,就早晨念一半,晚上再念一半。所謂念經,我就自己合個掌,把經立起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就這樣念,等於旁邊敲個木魚。
念不到一個禮拜,有一天念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完了,念不下去了,因為我都沒有了,我自己也沒有了,找不到我了,把經本一合就愣在那裡,不念了。趕快站起來跑到小廟去,小廟外面沒有掛牌的,叫閒地庵,跑到閒地庵敲門,我這個和尚朋友聖士法師就開門了。他看我這個樣子,愣了一下,笑一笑,「怎麼樣?」我說:「你那本《金剛經》給我,我就念。今天呀,念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找不到我了,身體也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而且經也念不下去,不要念了。不是不肯念,沒有念頭可起了,也沒有文字可找了。」他就合個掌:「恭喜你。」我說:「恭喜個屁!念經還念得昏頭昏腦的。」他說:「這就對了!我也不過只到這個樣子。」我說:「什麼你也只到這個樣子?」「嘿!談何容易啊!」因此我對佛家就有了因緣。
然後他就進去拿了一套《指月錄》,「這個拿回去看。」我的媽呀!天下的書我都不怕,就怕這個書,怎麼看都不懂,不曉得講些什麼東西。不過很好看,非常可愛,好像有很多的寶貝,好像懂,又好像不懂。所以一本《金剛經》《指月錄》,就是如此因緣。
有一天我跑到葛嶺,裡西湖後山,葛嶺後面有個瑪瑙寺,那個時候廟子蠻多的,我們常常跑去玩。有個禮拜天我去了瑪瑙寺,出來個和尚,很奇怪,額頭長得鼓鼓的,就像畫上的一個羅漢的樣子,以前這個廟子我也常去,沒有看到過這個和尚,這次突然碰到。他也看到我,合個掌,兩人打個招呼。他突然問我:「先生,你來玩?」我說:「我常來的,我住在前面。」後來忘記怎麼講起,他就問我:「心在哪裡?」我就指著心頭說:「在這裡啊!」「這個不是你的心,這是肉團心。你應該把你的心找到了。」我也愣了一下,他也就進去了。我回來問四仔眼和尚:「瑪瑙寺來了一個怪和尚,相貌很好看,像個羅漢。剛才我去,我們兩個說了幾句,他還批評我只曉得肉團心,不曉得真心。這個和尚還敢批評我!」呵呵,我很傲慢的。聖士和尚說:「你碰到他啦!這個和尚不大容易出現的。」「你知道他?」他說:「知道。」我說:「住這個廟子?」「不一定,他神秘兮兮的,你碰到他太有緣了,他不大容易出現的哦。他講得對啊!」
因此我們兩個談起來,談到佛啊道啊,兩個人都搞這一套。我說:「什麼叫禪宗呀?」他就告訴我禪宗的《指月錄》,我說:「我都翻了,我曉得那個釋迦牟尼拈花微笑,故事都知道了。那你是參禪參話頭的?」他說:「對,我參話頭的。」我說:「你有這一點了解,跟誰學的呢?」他說:「我得法的師父是月溪法師。」我說:「月溪法師又跟誰學的?」他說:「南京一個鐵牛老和尚。」「鐵牛老和尚又跟誰學的?」他一路講下去,說到臨濟宗的傳承。我說:「那你怎麼跟師父學的?」他說:「月溪法師在南京棲霞山住茅蓬,我到處參學,聽說月溪法師開悟得道了,我就找到他了。他對我態度很嚴肅,最後嘛,不管他罵我也好,怎麼也好,我就賴在那裡不走。他住在他的茅蓬裡,不做飯也不燒茶,我就給他燒茶做飯。」
這裡又有個故事,明朝的憨山大師到盤山頂上,看到一個和尚住茅蓬,這個和尚看到人來也不理,專門打坐,下座就經行,在山頂轉圈子。憨山大師一看,這是個了不起的人,就不走了。到了晚上,這個住茅蓬的和尚就煮飯,煮好自己添起就吃了,憨山大師在旁邊,他理都不理,好像沒有人一樣。吃完飯照舊打坐,夜裡又在山頂經行,憨山大師也跟著他轉,他頭都不回看都不看。憨山大師很聰明,碰到就賴上這樣一個人。第二天,不到吃飯的時候,他就把和尚的米缸打開煮飯,把豆豉什麼的弄起來煮菜,做了兩份。到了時間,拿兩個碗擺在那裡,憨山大師自己添菜吃,那個住茅蓬的和尚一看飯做好了,也拿起碗就吃,也不講話。古人的禪風很妙啊!
所以我的和尚朋友講:「我就像憨山大師一樣,跟著月溪法師,煮飯燒茶。後來他教我參話頭。」我說:「你參什麼?」「念佛是誰。有一天我正在煮菜,下面火燒得很大,我一邊用鍋鏟在鍋裡炒菜,一邊參話頭,『念佛是誰,念佛是誰……』,一鏟一個念佛是誰。剛好一鏟『念佛是誰』下去,那個鍋鏟碰到鍋,啪一下,我就定在那裡,好像明白了,結果菜也燒焦了。月溪法師過來看我這個樣子,一笑:『你對了!』我就給他磕頭。如此再住在那裡三個月,天天在這個境界裡。」
天天在這個境界裡頭,這就是憨山大師講的:「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像你們現在雜念紛飛,妄想煩惱斷不了,一路都是荊棘雜草,都是刺你的,在這個亂當中,一腳踏下去把它踏平,還是容易呀。可是到了念念清淨,心心皆空,隨時都可以做事,隨時無念,等於清風明月萬里無雲的境界,月明簾下再轉身,由空再轉,再進一步就難了。如果踏過了這一步,等於可以到了重關了。
你們注意,不要隨便閉關哦。依禪宗規矩來講,「不破本參不入山」,不破本參,就是沒有破初關,沒有住山住茅蓬的資格;「不到重關不閉關」,到了重關,再追求進一步,破第三個末後牢關,那就有資格閉關了。這都是老規矩,你們大概不知道啦。現在我講真的故事給你們聽,要聽不要聽?徵求諸位意見。要聽,好,再講。
他說:「我到了這一步,就問月溪法師,怎麼樣再向上一著,踏破初關?月溪法師很了不起,告訴我:『你趕快下山吧!另找明師去。我告訴你,我也只到這個地方,還在參,想進一步呢!找不到善知識,我也只到這裡。』他很誠懇地要我走,『你到處去參訪,如果找到了高人,你來告訴我,我也去!世界上沒有善知識很苦。』因此我離開了月溪法師,月溪法師是我的得法師父。」
不過他那個出家師父也了不起的,湖北人,一輩子沒有住廟子,做一個活動的維摩龕,這個東西我還沒有看過,出門就背在身上很重,隨便到哪裡,晚上一拉起來有一個頂,等於一個活動的電話亭,就坐在裡頭了。這個師父一輩子不住廟子,頭陀行,也是了不起的高人。
我問聖士法師:「那後來你找到明師沒有?」他說:「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我始終還在這個境界裡。」我聽聽也覺得很有意思。
後來抗戰起來,我一直在四川,我這個和尚朋友後來死在四川自流井,也只是到這一步。大概他入定的時候,被徒弟認為死了,就把他埋掉了,埋掉了才通知我。我痛苦地氣得不得了,我從四川宜賓走路到自流井,一看,已經埋下去了。依我曉得他是入定,這個祕密他徒弟哪裡知道?因為他入定很難,他就告訴我,最近得了一個道家的祕方,用藥物使自己得定。我說:「你得了什麼仙丹?」他說:「白蠟。」樹上長的做蠟燭的那個白蠟。他說:「稀飯裡頭放一點白蠟做了吃下去,雜念妄想就會少,會定。」我說:「有這個事嗎?」當然我不會去試,他老兄大概去試了。後來我想一定是白蠟吃多了,拿現在的醫學講,白蠟的油性把心肌閉塞了,也是一種定相,也是一種病態。他的徒弟哪裡懂?他打坐的工夫也蠻好的,常常有許多人入定了,給人家抬去燒掉的,尤其過去的出家人,沒有身份,只有個戒牒,哪裡來的,家在哪裡都不知道,送涅槃堂一把火就燒了。
廣欽老和尚親口告訴過我,他曾在福建鼓山入定,在洞裡頭六七天不出來,其他和尚要把他抬去燒了,剛好弘一法師到了,救了他一命。弘一法師說:「你們幹什麼?」「我們這裡有個年輕和尚在山上住洞,涅槃了。」他說:「這樣啊!那個山洞好不好?」「很好啊!」「我去看看。」弘一法師看了半天,告訴他們再等兩天看看,算不定入定去了。結果第九天出定了,廣欽老和尚說,假使不是弘一法師一擋,我第六天就被他們燒掉了。所以他很感謝弘一法師。
所以你們要注意哦,出家人修禪定,身邊一定帶引磬的。有時候入定了,怎麼都出不來的,只要在他耳邊一敲就出定了,他就曉得有人要我出來了,這個很重要啊。另一方面帶著這個好化緣嘛,沒有飯吃,站在人家門口叮一敲,飯就來了。
所以我跑到自流井,我的和尚朋友死了,我一輩子這一件事沒有做好,好朋友啊!最好的朋友。那時跟日本人還在打仗,我在他墳前一拜,我說假使有一天勝利了,我要回浙江的時候,一定把你的骨頭燒了帶回去!後來我回來也沒有再去,所以還欠他的。不過他投胎跟我來了,一轉身就迷掉了,哪裡有這個本事?這些帳我都知道的,是我的什麼人,我都知道。
所以我是這樣知道的月溪法師。後來我一到昆明,住在昆明唯一的商務飯店,最漂亮的地方。聽說月溪法師也在昆明,他是昆明人,俗家姓吳,父親還是前清的一個舉人,俗家世代作大官的。他難得回來,多半在香港。我就打聽,當地人講,是吳家那個出家的少爺嗎?他家裡世家,房子很大,王侯府第一樣。我就跑到吳府上拜訪,拿個名片找月溪法師,剛好在家。他看到我很高興,我一看這個和尚完全是怪頭陀,頭髮留得披到肩膀,眼睛一隻看不見,一隻很發亮,穿西式的皮鞋,打個綁腿,上面穿件和尚衣,手裡拿個手棍。我就跟他說:「法師啊,我應該叫你師父。」他說:「怎麼搞的?」我說:「你有個徒弟叫聖士師,你還記得嗎?」「我記得啊!我一直在找他。」我說:「他已經死了。」「怎麼死的啊?」我把經過一說,他也為聖士師惋惜。我說:「師父啊,他是我的好朋友,現在他死了,我就代表他叫你師父。」其實我沒有皈依他,這就是線裝書讀多了,中國文化讀多了,好朋友的長輩,自己也認為是自己的長輩一樣。可是他對我很客氣,他不敢馬虎了,大概我這個人傲慢不羈的樣子吧。
以上內容節錄自《南禪七日: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上下冊)》南懷瑾◎講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白象文化代理經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769544.pdf
你們年輕人學禪學佛,永嘉禪師的《證道歌》要好好背來,一輩子用之不盡。我是推崇它,比《金剛經》還厲害,永嘉禪師一篇《證道歌》,同他所講的,很濃縮的,怎麼修行,怎麼皈依,怎麼出家,怎麼學佛,怎麼悟道成道,綜合起來很薄的一本《永嘉集》。
你看他是六祖的弟子,學天台宗,修止觀禪定出身,自己悟了,不放心,就差這一點了,見六祖一面,請六祖印證。但是請六祖印證也是應該的。那時由溫州走路到廣東,沒有飛機哦,只和六祖見了一面,對了,就要走了。六祖是真喜歡他,說住一個晚上,明天再走吧!為了師父這一句話,在那裡住了一個晚上,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一宿覺」。後來他回到溫州,就住在現在溫州那個頭陀寺。
永嘉的《證道歌》與他的著作,影響中國文化一千多年,佛家、儒家、道家的人都很恭維他,都受他的好處,受他的影響,修行之路他通通講了。
可是到了現在奇怪了,事情隔了快有五十年了,那時我離開四川以後在昆明。你們坐你們的,不要聽我講故事就忘記了禪定,那還能夠「劍樹刀山為寶座,龍潭虎穴作禪床」啊?我講的話放狗屁一樣,愛聽就聽,不聽拉倒,有什麼關係?做你的工夫。也沒有工夫可做的啦,就是本來清淨。我到了昆明,聽說月溪法師也在昆明,這位法師我二十一歲起就久仰他的大名,因為我有個和尚好朋友,我之所以學佛,跟這位和尚好朋友的關係很大。我在杭州念書的時候,同你們一樣,喜歡搞道家的,什麼奇經八脈啦,守竅啦,反正古里古怪的東西,練劍,耍刀,打拳啦,什麼都來,什麼都學。可是佛嘛,碰都沒有碰,就是小的時候在家裡廟子上讀書,也沒有看過佛經。
我家鄉那個廟子叫井虹寺,小的時候在那裡只看到一本放焰口的,我翻開一看,有些句子真好,再看到蓮池大師的〈七筆勾〉,什麼「風月情懷一筆勾」等等,有些句子真好。我回來跟我父親講:「公公他們念的那個經,裡頭有些文章很好!」我父親問:「你看了什麼?」我說:「就是那個放焰口那一段。」他說:「那些好的,你曉得誰作的?」我說:「不知道。」
「蘇東坡作的。」真的假的我到現在也沒有去考據,我父親告訴我的。我說:「怪不得,蘇東坡這個才子作的啊!」我年輕時的佛學因緣就是接觸到這樣。那個廟子除了我那個跛腳的公公以外,還有個寶善法師,這個和尚是難得在裡頭,看不見的,專門到外面趕經懺,他放焰口那個聲音好得很,有人「嗚呼嗚呼」了,他一定來「南無南無」的。他的徒弟就是後來太虛法師的大弟子芝峰法師。
到了杭州讀書以後,我住在裡西湖,所以我對於裡西湖始終懷念。你們現在還看得到,裡西湖有個秋水山莊,裡頭很漂亮,隔壁有個小房子,現在不曉得還在不在,一天到晚門關著的,實際上是個小廟子,外面看不出來,是上海的名人,比杜月笙早一點,辦《申報》的史量才的家廟。裡頭有個和尚,寧波人,後來變成我的好朋友,叫聖士師。他一個人,有個小和尚做飯,我要吃素就跑到他那裡去。廟子一進去,裡頭有道家的書,外面看不見的多得很,所以道家的祕本,我在那個時候就看得很多了。後門是通秋水山莊的,秋水山莊就是史量才給他姨太太修的,姨太太的名字叫沈秋水,所以稱為秋水山莊。
這個和尚學禪參禪,如果照後代把禪宗分成三關,先破參,破初關,再進一步到重關,最後大徹大悟破末後牢關,拿這三關來做標準,我這個朋友聖士和尚,的確可以說,他真正是破了初參的。可是呢,破初參以後,他覺得佛法只到這個程度了,如何修轉這個報身呢?父母所生之身,如何把它轉化,甚至可以自由?這個在禪宗佛法裡找不到。等於道家南宗的祖師薛道光,原本也是和尚,開悟了以後,重新來學道家,學密宗,認為禪宗所謂悟了見道,不過只了了法身,報身與化身還做不到,所以薛道光後來學道了,變成道家南宗的七祖。那麼我這個朋友也是有這個味道。他跟我是好朋友,要我教他武功,打拳啦,練劍啦,我叫他什麼呢?「四仔眼」,他戴個眼鏡說浙江話,是個有四隻眼睛的和尚。
有一天,他桌子上放了一本很漂亮的《金剛經》,他說你還是看看吧!我翻開《金剛經》一看,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我說送給我,他說好啊,你要就拿去。我拿回來每天早晨晚上,自己就坐在學校會客室的一個角落裡念,一下子念不完,就早晨念一半,晚上再念一半。所謂念經,我就自己合個掌,把經立起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就這樣念,等於旁邊敲個木魚。
念不到一個禮拜,有一天念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完了,念不下去了,因為我都沒有了,我自己也沒有了,找不到我了,把經本一合就愣在那裡,不念了。趕快站起來跑到小廟去,小廟外面沒有掛牌的,叫閒地庵,跑到閒地庵敲門,我這個和尚朋友聖士法師就開門了。他看我這個樣子,愣了一下,笑一笑,「怎麼樣?」我說:「你那本《金剛經》給我,我就念。今天呀,念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找不到我了,身體也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而且經也念不下去,不要念了。不是不肯念,沒有念頭可起了,也沒有文字可找了。」他就合個掌:「恭喜你。」我說:「恭喜個屁!念經還念得昏頭昏腦的。」他說:「這就對了!我也不過只到這個樣子。」我說:「什麼你也只到這個樣子?」「嘿!談何容易啊!」因此我對佛家就有了因緣。
然後他就進去拿了一套《指月錄》,「這個拿回去看。」我的媽呀!天下的書我都不怕,就怕這個書,怎麼看都不懂,不曉得講些什麼東西。不過很好看,非常可愛,好像有很多的寶貝,好像懂,又好像不懂。所以一本《金剛經》《指月錄》,就是如此因緣。
有一天我跑到葛嶺,裡西湖後山,葛嶺後面有個瑪瑙寺,那個時候廟子蠻多的,我們常常跑去玩。有個禮拜天我去了瑪瑙寺,出來個和尚,很奇怪,額頭長得鼓鼓的,就像畫上的一個羅漢的樣子,以前這個廟子我也常去,沒有看到過這個和尚,這次突然碰到。他也看到我,合個掌,兩人打個招呼。他突然問我:「先生,你來玩?」我說:「我常來的,我住在前面。」後來忘記怎麼講起,他就問我:「心在哪裡?」我就指著心頭說:「在這裡啊!」「這個不是你的心,這是肉團心。你應該把你的心找到了。」我也愣了一下,他也就進去了。我回來問四仔眼和尚:「瑪瑙寺來了一個怪和尚,相貌很好看,像個羅漢。剛才我去,我們兩個說了幾句,他還批評我只曉得肉團心,不曉得真心。這個和尚還敢批評我!」呵呵,我很傲慢的。聖士和尚說:「你碰到他啦!這個和尚不大容易出現的。」「你知道他?」他說:「知道。」我說:「住這個廟子?」「不一定,他神秘兮兮的,你碰到他太有緣了,他不大容易出現的哦。他講得對啊!」
因此我們兩個談起來,談到佛啊道啊,兩個人都搞這一套。我說:「什麼叫禪宗呀?」他就告訴我禪宗的《指月錄》,我說:「我都翻了,我曉得那個釋迦牟尼拈花微笑,故事都知道了。那你是參禪參話頭的?」他說:「對,我參話頭的。」我說:「你有這一點了解,跟誰學的呢?」他說:「我得法的師父是月溪法師。」我說:「月溪法師又跟誰學的?」他說:「南京一個鐵牛老和尚。」「鐵牛老和尚又跟誰學的?」他一路講下去,說到臨濟宗的傳承。我說:「那你怎麼跟師父學的?」他說:「月溪法師在南京棲霞山住茅蓬,我到處參學,聽說月溪法師開悟得道了,我就找到他了。他對我態度很嚴肅,最後嘛,不管他罵我也好,怎麼也好,我就賴在那裡不走。他住在他的茅蓬裡,不做飯也不燒茶,我就給他燒茶做飯。」
這裡又有個故事,明朝的憨山大師到盤山頂上,看到一個和尚住茅蓬,這個和尚看到人來也不理,專門打坐,下座就經行,在山頂轉圈子。憨山大師一看,這是個了不起的人,就不走了。到了晚上,這個住茅蓬的和尚就煮飯,煮好自己添起就吃了,憨山大師在旁邊,他理都不理,好像沒有人一樣。吃完飯照舊打坐,夜裡又在山頂經行,憨山大師也跟著他轉,他頭都不回看都不看。憨山大師很聰明,碰到就賴上這樣一個人。第二天,不到吃飯的時候,他就把和尚的米缸打開煮飯,把豆豉什麼的弄起來煮菜,做了兩份。到了時間,拿兩個碗擺在那裡,憨山大師自己添菜吃,那個住茅蓬的和尚一看飯做好了,也拿起碗就吃,也不講話。古人的禪風很妙啊!
所以我的和尚朋友講:「我就像憨山大師一樣,跟著月溪法師,煮飯燒茶。後來他教我參話頭。」我說:「你參什麼?」「念佛是誰。有一天我正在煮菜,下面火燒得很大,我一邊用鍋鏟在鍋裡炒菜,一邊參話頭,『念佛是誰,念佛是誰……』,一鏟一個念佛是誰。剛好一鏟『念佛是誰』下去,那個鍋鏟碰到鍋,啪一下,我就定在那裡,好像明白了,結果菜也燒焦了。月溪法師過來看我這個樣子,一笑:『你對了!』我就給他磕頭。如此再住在那裡三個月,天天在這個境界裡。」
天天在這個境界裡頭,這就是憨山大師講的:「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像你們現在雜念紛飛,妄想煩惱斷不了,一路都是荊棘雜草,都是刺你的,在這個亂當中,一腳踏下去把它踏平,還是容易呀。可是到了念念清淨,心心皆空,隨時都可以做事,隨時無念,等於清風明月萬里無雲的境界,月明簾下再轉身,由空再轉,再進一步就難了。如果踏過了這一步,等於可以到了重關了。
你們注意,不要隨便閉關哦。依禪宗規矩來講,「不破本參不入山」,不破本參,就是沒有破初關,沒有住山住茅蓬的資格;「不到重關不閉關」,到了重關,再追求進一步,破第三個末後牢關,那就有資格閉關了。這都是老規矩,你們大概不知道啦。現在我講真的故事給你們聽,要聽不要聽?徵求諸位意見。要聽,好,再講。
他說:「我到了這一步,就問月溪法師,怎麼樣再向上一著,踏破初關?月溪法師很了不起,告訴我:『你趕快下山吧!另找明師去。我告訴你,我也只到這個地方,還在參,想進一步呢!找不到善知識,我也只到這裡。』他很誠懇地要我走,『你到處去參訪,如果找到了高人,你來告訴我,我也去!世界上沒有善知識很苦。』因此我離開了月溪法師,月溪法師是我的得法師父。」
不過他那個出家師父也了不起的,湖北人,一輩子沒有住廟子,做一個活動的維摩龕,這個東西我還沒有看過,出門就背在身上很重,隨便到哪裡,晚上一拉起來有一個頂,等於一個活動的電話亭,就坐在裡頭了。這個師父一輩子不住廟子,頭陀行,也是了不起的高人。
我問聖士法師:「那後來你找到明師沒有?」他說:「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我始終還在這個境界裡。」我聽聽也覺得很有意思。
後來抗戰起來,我一直在四川,我這個和尚朋友後來死在四川自流井,也只是到這一步。大概他入定的時候,被徒弟認為死了,就把他埋掉了,埋掉了才通知我。我痛苦地氣得不得了,我從四川宜賓走路到自流井,一看,已經埋下去了。依我曉得他是入定,這個祕密他徒弟哪裡知道?因為他入定很難,他就告訴我,最近得了一個道家的祕方,用藥物使自己得定。我說:「你得了什麼仙丹?」他說:「白蠟。」樹上長的做蠟燭的那個白蠟。他說:「稀飯裡頭放一點白蠟做了吃下去,雜念妄想就會少,會定。」我說:「有這個事嗎?」當然我不會去試,他老兄大概去試了。後來我想一定是白蠟吃多了,拿現在的醫學講,白蠟的油性把心肌閉塞了,也是一種定相,也是一種病態。他的徒弟哪裡懂?他打坐的工夫也蠻好的,常常有許多人入定了,給人家抬去燒掉的,尤其過去的出家人,沒有身份,只有個戒牒,哪裡來的,家在哪裡都不知道,送涅槃堂一把火就燒了。
廣欽老和尚親口告訴過我,他曾在福建鼓山入定,在洞裡頭六七天不出來,其他和尚要把他抬去燒了,剛好弘一法師到了,救了他一命。弘一法師說:「你們幹什麼?」「我們這裡有個年輕和尚在山上住洞,涅槃了。」他說:「這樣啊!那個山洞好不好?」「很好啊!」「我去看看。」弘一法師看了半天,告訴他們再等兩天看看,算不定入定去了。結果第九天出定了,廣欽老和尚說,假使不是弘一法師一擋,我第六天就被他們燒掉了。所以他很感謝弘一法師。
所以你們要注意哦,出家人修禪定,身邊一定帶引磬的。有時候入定了,怎麼都出不來的,只要在他耳邊一敲就出定了,他就曉得有人要我出來了,這個很重要啊。另一方面帶著這個好化緣嘛,沒有飯吃,站在人家門口叮一敲,飯就來了。
所以我跑到自流井,我的和尚朋友死了,我一輩子這一件事沒有做好,好朋友啊!最好的朋友。那時跟日本人還在打仗,我在他墳前一拜,我說假使有一天勝利了,我要回浙江的時候,一定把你的骨頭燒了帶回去!後來我回來也沒有再去,所以還欠他的。不過他投胎跟我來了,一轉身就迷掉了,哪裡有這個本事?這些帳我都知道的,是我的什麼人,我都知道。
所以我是這樣知道的月溪法師。後來我一到昆明,住在昆明唯一的商務飯店,最漂亮的地方。聽說月溪法師也在昆明,他是昆明人,俗家姓吳,父親還是前清的一個舉人,俗家世代作大官的。他難得回來,多半在香港。我就打聽,當地人講,是吳家那個出家的少爺嗎?他家裡世家,房子很大,王侯府第一樣。我就跑到吳府上拜訪,拿個名片找月溪法師,剛好在家。他看到我很高興,我一看這個和尚完全是怪頭陀,頭髮留得披到肩膀,眼睛一隻看不見,一隻很發亮,穿西式的皮鞋,打個綁腿,上面穿件和尚衣,手裡拿個手棍。我就跟他說:「法師啊,我應該叫你師父。」他說:「怎麼搞的?」我說:「你有個徒弟叫聖士師,你還記得嗎?」「我記得啊!我一直在找他。」我說:「他已經死了。」「怎麼死的啊?」我把經過一說,他也為聖士師惋惜。我說:「師父啊,他是我的好朋友,現在他死了,我就代表他叫你師父。」其實我沒有皈依他,這就是線裝書讀多了,中國文化讀多了,好朋友的長輩,自己也認為是自己的長輩一樣。可是他對我很客氣,他不敢馬虎了,大概我這個人傲慢不羈的樣子吧。
以上內容節錄自《南禪七日: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上下冊)》南懷瑾◎講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白象文化代理經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976954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