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述
【解分為二。初解題。二解文。解題為三。初正解論題。二出論主。三出譯師。今初】
因明入正理論。
因明二字是能入。正理二字是所入。因者。諸法所以然之故。乃三支比量中之一支。三支謂宗、因、喻也。宗非因不顯。喻非因不立。因最有力。故標因明。因既明則能立能破。能破則邪無不摧。能立則正無不顯。摧邪則徧計之我法俱破。顯正則依圓之真俗幷立。真俗二種正理。由因明而得入故。名因明入正理也。論者。辯明判決之謂。而有二種。若疏決經文名為釋論。若依經立義名為宗論。今是宗論也。
【二出論主】
商羯羅主菩薩造。
商羯羅主未見的翻。或雲即天主也。菩薩如常釋。
【三出譯師】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法師行跡載慈恩傳翻梵成華。名之曰譯。二解文為三。初以頌攝要。二別釋八門。三以頌總結。
【(甲)初中二。初頌八門二益。二明攝諸要義。(乙)今初】
能立與能破及似惟悟他。現量與比量及似惟自悟。
一真能立。二真能破。三似能立。四似能破。此四門令他得悟。總名他益。五真現量。六真比量。七似現量。八似比量。此四門令自得悟。總名自益。故曰八門二益也。此是一論綱宗。下文自釋。不必繁解。若欲預知。略陳梗概。真能立謂三支無過可以顯正開悟他人。真能破謂出他過失可以摧邪。開曉問者。似能立謂雖欲申量三支帶過。不足曉他。似能破謂雖欲斥他妄出彼過。彼實無過。真現量謂無分別智了法自相。真比量謂藉相觀義有正智生。似現量謂有分別智。於義異轉。似比量謂虛妄分別不能正解。問曰。真立真破可以悟他。似立似破雲何悟他。真現真比可以自悟。似現似比雲何自悟。答曰。四真是藥。四似是病。若不知病。便不識藥。是故八門一一須辨。是則能立能破真現真比。皆號因明。自悟悟他。皆名為入。四似及所破是邪。所立所觀所顯即正理也。
【解分為二。初解題。二解文。解題為三。初正解論題。二出論主。三出譯師。今初】
因明入正理論。
因明二字是能入。正理二字是所入。因者。諸法所以然之故。乃三支比量中之一支。三支謂宗、因、喻也。宗非因不顯。喻非因不立。因最有力。故標因明。因既明則能立能破。能破則邪無不摧。能立則正無不顯。摧邪則徧計之我法俱破。顯正則依圓之真俗幷立。真俗二種正理。由因明而得入故。名因明入正理也。論者。辯明判決之謂。而有二種。若疏決經文名為釋論。若依經立義名為宗論。今是宗論也。
【二出論主】
商羯羅主菩薩造。
商羯羅主未見的翻。或雲即天主也。菩薩如常釋。
【三出譯師】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法師行跡載慈恩傳翻梵成華。名之曰譯。二解文為三。初以頌攝要。二別釋八門。三以頌總結。
【(甲)初中二。初頌八門二益。二明攝諸要義。(乙)今初】
能立與能破及似惟悟他。現量與比量及似惟自悟。
一真能立。二真能破。三似能立。四似能破。此四門令他得悟。總名他益。五真現量。六真比量。七似現量。八似比量。此四門令自得悟。總名自益。故曰八門二益也。此是一論綱宗。下文自釋。不必繁解。若欲預知。略陳梗概。真能立謂三支無過可以顯正開悟他人。真能破謂出他過失可以摧邪。開曉問者。似能立謂雖欲申量三支帶過。不足曉他。似能破謂雖欲斥他妄出彼過。彼實無過。真現量謂無分別智了法自相。真比量謂藉相觀義有正智生。似現量謂有分別智。於義異轉。似比量謂虛妄分別不能正解。問曰。真立真破可以悟他。似立似破雲何悟他。真現真比可以自悟。似現似比雲何自悟。答曰。四真是藥。四似是病。若不知病。便不識藥。是故八門一一須辨。是則能立能破真現真比。皆號因明。自悟悟他。皆名為入。四似及所破是邪。所立所觀所顯即正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