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白話譯
一次,在靈鷲山的法會上,世尊拿起一朵花向大眾展示,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反應,沉默以對,只有迦葉尊者一人,會心微笑。
世尊見到尊者的微笑,接著說:「我有一個洞見正法的寶藏,那就是寂靜卻有妙用的真心,雖然它本身無形無相,卻是通往聖道的入口,也是聖者的成就境界;但這個道理甚深難知,無法用文字概念表達、傳授,所以我在教門之外傳授,並且傳承給迦葉了。」
心道法師開示
迦葉長期在墳場苦修,本來不喜歡笑。可是,當釋迦佛拿起一朵花,輕揮一搖,迦葉一看,卻笑了。
佛陀為什麼拈花?為什麼迦葉又隨之而笑?
佛陀拈花,是為了示現本心;迦葉因此見心,歡喜而笑。就是禪宗以心印心、以心傳心的法門。
以心傳心,要怎么傳?抛磚引玉,應物現形。世尊拈花,是為了把本心引出來;而迦葉的微笑,顯現了本心。我們眼觀耳聞,一舉一動,都是本心的顯現。
本心顯現了,要怎麽體認?從無相裡直指直取;這不是在講教法、講道理,離相才能識心,離開一切語言才能契合。
從迦葉開悟的那一刻,禪宗就有了印心的傳承,一直到達摩祖師傳到東土,開枝散葉,生生不息。
從這個公案,我們要充分把握住,學佛是為了發現不生滅的本心,找回自己的心。
菩提本無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慧能禪師詩偈
白話譯
菩提本來就不是樹,明鏡也沒有放置的鏡臺,
本來就什麼都沒有,還能在哪裡沾染灰塵呢?
心道法師開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菩提、明鏡譬喻心性,本來就沒有,哪有什麼樹或臺,哪有什麼黑的、白的、光的、亮的、圓的、滾的。什麼東西也不是,什麼東西也沒有,在那無一物的地方,連塵埃也沒有,哪裡需要擦擦洗洗?心性本來就是沒有,清爽乾淨。
當我們碰到物質糾纏的時候,要想到這個偈子,它代表禪宗的修法原則;從「本無樹、亦非臺」,以及「本來無一物」去瞭解、相應,從「何處惹塵埃」去行持,那就是修持正法了!
磨磚成鏡
開元中有沙門道一(即馬祖也),在衡嶽山常習坐禪。
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
一曰:「圖作佛。」
師乃取一磚,於彼庵前石上磨。
一曰:「磨作什麼?」
師曰:「磨作鏡。」
一曰:「磨磚豈得成鏡邪?」
師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作佛?」
一曰:「如何即是?」
師曰:「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
一無對。
師又曰:「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一聞示誨,如飲醍醐。
白話譯
唐開元年中,有位沙門名號道一,於南嶽懷讓禪師處參學,整天坐禪。懷讓禪師知道道一能成大器,所以特別前去點撥。
懷讓問道一:「大德坐禪是為了什麼?」
道一回答:「為了成佛。」
於是懷讓取了一塊磚頭,在道一座前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問:「師父您為何磨磚?」
懷讓答:「我磨磚要來做鏡子。」
道一說:「磚頭怎能磨成鏡子?」
懷讓答:「那坐禪又怎麼能成佛?」
道一聽了又問:「那怎麼做才對?」
懷讓回答:「就像我們駕牛車,車若不走,該打車還是打牛?」
道一聽了無言以對。
懷讓說:「你練習坐禪是想要學做佛吧!但是禪並不是用坐的或躺的來學;而佛也沒有標準的範本可學。我們對於無常不住的事物現象,就不應該有任何取捨的執著,你若以為有個『佛』可學,那佛就沒了;你若執著用坐姿學禪,表示你不了解『禪』的真義。」
聽了開示,道一立即領悟,如醍醐灌頂。
心道法師開示
車子猶如我們的身體,而牛是我們的心,成佛是在成就這個心,不是身體。所以,禪修一定要在法身上用功,而馬祖道一領會了,不斷去實踐,因此證悟了真心。
坐禪就是坐心。我們的心經常被妄念纏繞,抓也抓不到、趕也趕不跑,使我們不清不楚的過日子,而且卡住了心的明白,也就卡住見性成佛的機會。
所以,禪修不是死坐活坐,而是在坐當中沉澱,讓心性的光明顯現,顯現出那份明朗空寂。
聽蛋說話
「為道莫還鄉,還鄉道不長,溪邊老婆子,喚我舊時名。」—馬祖道一禪師
馬祖道一禪師軼事
馬祖道一禪師成道後,回到四川的家鄉傳法,當村民發現他原來是村裡篩穀人家的小孩,都不願意聽他說法,只有馬祖的嫂嫂相信他。
嫂嫂對馬祖說:「請您教我一個法。」馬祖說:「好!我教你一個法。你回家後,在廚房吊一顆蛋,每天做事的時候就聽那顆蛋;當蛋跟你說話的時候,你就成道了。」
於是,她每天一邊做事一邊聽,就這樣聽了十年。有一天,草繩斷了,蛋掉到地上,她開悟了。
心道法師開示
吊一顆蛋在那邊,是要聽什麼?寂靜之聲。蛋每天講沒有聲音的話——講「沒有」,馬祖道一的嫂嫂每天就聽「沒有」。她聽啊、聽啊,安住在空明裡,切斷了一切垢染,歇息一切妄想執著。
雖然馬祖道一的嫂嫂不懂佛法,可是她相信馬祖道一,沒有忘掉那個「聽」,一聽十年,成功了!可見得信心、恆心對修法多麼重要。
到底蛋在說什麼?不要以為蛋不說話,它的確一天到晚都在說,沒有停止過。蛋說的話離語言文字,它天天在說寂靜大法——無聲之聲。
——想深入體會更多公案的智慧,請繼續閱讀本書。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白話譯
一次,在靈鷲山的法會上,世尊拿起一朵花向大眾展示,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反應,沉默以對,只有迦葉尊者一人,會心微笑。
世尊見到尊者的微笑,接著說:「我有一個洞見正法的寶藏,那就是寂靜卻有妙用的真心,雖然它本身無形無相,卻是通往聖道的入口,也是聖者的成就境界;但這個道理甚深難知,無法用文字概念表達、傳授,所以我在教門之外傳授,並且傳承給迦葉了。」
心道法師開示
迦葉長期在墳場苦修,本來不喜歡笑。可是,當釋迦佛拿起一朵花,輕揮一搖,迦葉一看,卻笑了。
佛陀為什麼拈花?為什麼迦葉又隨之而笑?
佛陀拈花,是為了示現本心;迦葉因此見心,歡喜而笑。就是禪宗以心印心、以心傳心的法門。
以心傳心,要怎么傳?抛磚引玉,應物現形。世尊拈花,是為了把本心引出來;而迦葉的微笑,顯現了本心。我們眼觀耳聞,一舉一動,都是本心的顯現。
本心顯現了,要怎麽體認?從無相裡直指直取;這不是在講教法、講道理,離相才能識心,離開一切語言才能契合。
從迦葉開悟的那一刻,禪宗就有了印心的傳承,一直到達摩祖師傳到東土,開枝散葉,生生不息。
從這個公案,我們要充分把握住,學佛是為了發現不生滅的本心,找回自己的心。
菩提本無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慧能禪師詩偈
白話譯
菩提本來就不是樹,明鏡也沒有放置的鏡臺,
本來就什麼都沒有,還能在哪裡沾染灰塵呢?
心道法師開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菩提、明鏡譬喻心性,本來就沒有,哪有什麼樹或臺,哪有什麼黑的、白的、光的、亮的、圓的、滾的。什麼東西也不是,什麼東西也沒有,在那無一物的地方,連塵埃也沒有,哪裡需要擦擦洗洗?心性本來就是沒有,清爽乾淨。
當我們碰到物質糾纏的時候,要想到這個偈子,它代表禪宗的修法原則;從「本無樹、亦非臺」,以及「本來無一物」去瞭解、相應,從「何處惹塵埃」去行持,那就是修持正法了!
磨磚成鏡
開元中有沙門道一(即馬祖也),在衡嶽山常習坐禪。
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
一曰:「圖作佛。」
師乃取一磚,於彼庵前石上磨。
一曰:「磨作什麼?」
師曰:「磨作鏡。」
一曰:「磨磚豈得成鏡邪?」
師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作佛?」
一曰:「如何即是?」
師曰:「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
一無對。
師又曰:「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一聞示誨,如飲醍醐。
白話譯
唐開元年中,有位沙門名號道一,於南嶽懷讓禪師處參學,整天坐禪。懷讓禪師知道道一能成大器,所以特別前去點撥。
懷讓問道一:「大德坐禪是為了什麼?」
道一回答:「為了成佛。」
於是懷讓取了一塊磚頭,在道一座前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問:「師父您為何磨磚?」
懷讓答:「我磨磚要來做鏡子。」
道一說:「磚頭怎能磨成鏡子?」
懷讓答:「那坐禪又怎麼能成佛?」
道一聽了又問:「那怎麼做才對?」
懷讓回答:「就像我們駕牛車,車若不走,該打車還是打牛?」
道一聽了無言以對。
懷讓說:「你練習坐禪是想要學做佛吧!但是禪並不是用坐的或躺的來學;而佛也沒有標準的範本可學。我們對於無常不住的事物現象,就不應該有任何取捨的執著,你若以為有個『佛』可學,那佛就沒了;你若執著用坐姿學禪,表示你不了解『禪』的真義。」
聽了開示,道一立即領悟,如醍醐灌頂。
心道法師開示
車子猶如我們的身體,而牛是我們的心,成佛是在成就這個心,不是身體。所以,禪修一定要在法身上用功,而馬祖道一領會了,不斷去實踐,因此證悟了真心。
坐禪就是坐心。我們的心經常被妄念纏繞,抓也抓不到、趕也趕不跑,使我們不清不楚的過日子,而且卡住了心的明白,也就卡住見性成佛的機會。
所以,禪修不是死坐活坐,而是在坐當中沉澱,讓心性的光明顯現,顯現出那份明朗空寂。
聽蛋說話
「為道莫還鄉,還鄉道不長,溪邊老婆子,喚我舊時名。」—馬祖道一禪師
馬祖道一禪師軼事
馬祖道一禪師成道後,回到四川的家鄉傳法,當村民發現他原來是村裡篩穀人家的小孩,都不願意聽他說法,只有馬祖的嫂嫂相信他。
嫂嫂對馬祖說:「請您教我一個法。」馬祖說:「好!我教你一個法。你回家後,在廚房吊一顆蛋,每天做事的時候就聽那顆蛋;當蛋跟你說話的時候,你就成道了。」
於是,她每天一邊做事一邊聽,就這樣聽了十年。有一天,草繩斷了,蛋掉到地上,她開悟了。
心道法師開示
吊一顆蛋在那邊,是要聽什麼?寂靜之聲。蛋每天講沒有聲音的話——講「沒有」,馬祖道一的嫂嫂每天就聽「沒有」。她聽啊、聽啊,安住在空明裡,切斷了一切垢染,歇息一切妄想執著。
雖然馬祖道一的嫂嫂不懂佛法,可是她相信馬祖道一,沒有忘掉那個「聽」,一聽十年,成功了!可見得信心、恆心對修法多麼重要。
到底蛋在說什麼?不要以為蛋不說話,它的確一天到晚都在說,沒有停止過。蛋說的話離語言文字,它天天在說寂靜大法——無聲之聲。
——想深入體會更多公案的智慧,請繼續閱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