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五)金元篇

95特價6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成立於金帝亮朝的真元道派及其修煉法門

摘 要
  真元派的創立,不僅早於王重陽全真教,也早於元初黃舜申創立的清微派,清微派甚至把真元派歸為該派前身的四大派(真元、太華、關令、正一)之一,並說四派其後匯歸成清微派。 但清微派講雷法,真元派無雷法,且在元代清微派興起後,真元派便逐漸式微了。

關鍵字:真元道派 金朝 儒門為宗 內丹修煉

壹、成立於金帝亮朝的真元道派
  金滅遼在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真元道派創立於金帝亮朝(1149-1161)的時雍,仍算是金初,傳承至元世祖至元年間,其道派仍然盛行,當時依然有門徒繼續撰經及整理經典。此派以時雍在王屋山得自司馬承禎的二本仙經為基礎,撰成四種經,後析分成五本經。其門徒弟子再續增成現存的八經,其中也包括扶鸞降真所成的經典。他們有自己的道觀、經典及修煉法門。其修行法門是以儒家人倫忠孝為初階,藉由誦念十大天尊以消災除罪,最終則在修煉內丹之精氣神,以純守真元之炁為主,求得長生升天;可以說是以儒門為宗,以長生為務的一個宗派。初期在萬物生化的名相上,多取自上清派身神名諱,所以後來也被清微援為同門。此派的創立者時雍,比金世宗朝的王重陽年世略早,真元派成立在全真派之前,但在全真派興起後,此派門徒也深受全真派影響,主張三教合一,在經註中也有「步步金蓮朵朵隨」之語。
一、以儒為宗、以長生為務的真元道派
  真元道派,是金帝亮朝的時雍所創,此派以自己的真元道觀為主要聚會場所,藉由時雍稟承司馬承禎之仙經,來告語弟子,以此來撰寫經典,其後也雜以扶鸞降真之作。關於「真元」之義,《上方天尊說真元通仙道經.太極降德上篇》說「上方真元浩浩一炁」,即是「真一元炁」 。真元之氣或真一元氣,也就是內丹家所說的元始祖氣。真元教旨在「廣闡大洞妙真之元」 。該教派以明皇天尊、真元天尊等為教主,以儒家五倫、忠孝為初階,以內丹修煉、長生登仙為要務。其派初期採用上清派的身神理論及生化之說,其後受全真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影響。真元道派盛行於金帝亮至元世祖間,元世祖至元年間,陳采撰《清微仙譜.序》已提到:「真元、太華、關令、正一之四派。」 但卻無文字介紹此派,今亦無留下專門文獻談論此派,僅能從該派所留道典,細加推測,來加以論述。
  由真元派的道經看來,真元派恬淡無為,專以長生為務,修行法門貴在焚香禮念十位天尊聖號,《上方天尊說真元通仙道經.太極降德上篇》說此十天尊為:「上方乾元至聖天師、中皇太元上真法王、九陽太皇真元教主、无上三洞開化仙君、十天清衍聖才慈憫大常妙道化均上帝、諸天應號清淨赦罪上德至尊、上方無極太上靈寶天尊、上方無極太上道德天尊、上方徧慈救苦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此十號天尊為真元派最高十位神祇,依授經階次不同,初期教化五倫,以明皇天尊為教主;其後內丹修煉,證位登仙,以九陽太皇真元天尊為教主。該派以向神祇請求符水,來救治疾病,《上方天尊說真元通仙道經》文中錄列十二枚真元雲篆,前十枚係六甲旬中敬禮真元神仙之眾所用,後二枚為吞、佩以消災治病。以每年三月初三日為真元仙節,在該日誦經,可以消災釋冤,得保介福。《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品.仙經神應品》說:
  如人隨力修崇,可於每歲三月初三之日,迺真元仙節之辰,焚香禮誦真元經者百徧,準納受生冥錢一萬貫文。逮誦萬徧,能釋三世音生冤枉,亦感上天明神仙兵之眾,永保介壽,得祉無難。如誦九千徧者,即得延生增祿,不致夭枉。
  真元派以每年三月初三為真元節,鼓勵信眾在該日誦經修持,可以消災得福、延年益壽。又,《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品》前有〈唐明皇御製序〉,此唐明皇疑即是明皇天尊,此序並非真唐明皇所撰,而係扶鸞降真之作。此派和唐代司馬承禎關係密切,所以也推尊唐明皇。經中稱司馬承禎為仙君,疑也因此把唐明皇推衍為明皇天尊。
二、時雍其人及其遇仙君得仙經
  關於真元派創教者時雍,筆者據真元派道經考證,其人姓時名雍,字堯民,號逍遙。所依據經典,如《上方天尊說真元通仙道經》文末附錄時公告語云:「太清時公告子明」 ,說明時公是子明之師長,姓「時」;而《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品》後序有:「時師逍遙,與太清羽客詳議」 ,知子明等人之師姓時,號逍遙。又《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圖》經首說:「昔時堯民見仙君而請問焉,曰:『雍也敢告,大洞真元,可得聞乎!』」 此則又可知時雍名雍字堯民。又《上方大洞真元圖書繼說終篇》載子明稱其師逍遙在王屋山朝仙壇遇白雲司馬鍊師,該文中時逍遙亦自稱「雍」 。綜合起來看,可知時公姓時,名雍,字堯民,號逍遙。其弟子較著者為子明,其再傳門人有李昉、李景元等。
  有關時雍的年代,史料未載,但金.時雍《道德真經全解.序》,提供了確切的時代訊息。文云:
  故人郤去華自真定復歸於亳,出《道德全解》示僕,莫知名氏。玩味細繹,心目洞開,平昔疑難,涣然冰釋。內外混融,義若貫珠,度越常情陪(倍)萬,殆非世學所能擬議。蓋高仙至人,愍世哀蒙,披發玄奧,所謂道隱無名,而善貸且成者也。僕既得斯文,不忍獨善,遂勉兩金諸友,裒諸好事,命工鏤版,以廣其傳。正隆肆年,歲在單閼孟陬始和,亳社時雍逍遙序。
  由序文看來,時雍友人郤去華將《道德真經全解》一書帶給時雍,時雍深覺其註文能使人心目洞開,解平昔疑難,因此將書刊行,並為之撰序,序末署明撰序的日期為正隆四年,即是金帝亮正隆四年(1159)。古代刊經不易,所費不貲,時雍能獨力刊行《道德真經全解》,可見在當時必深具影響力與財力,其年紀亦應在中年以上。因此推測時雍的創立真元派,亦應在金帝亮時,至遲不晚金世宗朝。此外,序末的「亳社時雍逍遙序」,知道時雍是亳社人,亳社在今河南商丘,河南省著名的大山為王屋山,係道教第一洞天,唐.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十大洞天》說:「第一王屋山洞,周回萬里,號曰小有清虛之天。」 時雍既是河南亳社人,因此便和王屋山及司馬承禎有密切關係。

貳、時雍王屋山遇仙說及真元派道經的來源
  時雍居亳縣,且為道士,所以和道教第一洞天的王屋山,結了不解緣。在真元派道經中,時雍託言在王屋山遇司馬承禎,而得《元精》、《丹華》二本仙經。《上方大洞真元圖書繼說終篇》說:
  子明告李昉曰:而昕也,聞諸逍遙云之:「曩時臣朝仙壇,遇于白雲司馬鍊師,言余屆王屋清虛洞側,獲真篆仙經二品,一曰《元精》,二曰《丹華》。翫其真跡,味其經旨,方知龍章鳳篆,與世筆殊絕;聖法仙方,與凡文異翰。空懷悵望,深恨不睹其人。然精習彌久,撢賾淵微;希其髣髴而已。爰昔抱朴真人,得《元精》、《丹華》二經,授沖和先生,沖和先生授天台隱居劉君。劉君元祖,古瀛州濮海郡人也。繼拜般陽李真人,受金液之訣。時龍集己亥,適株林,於宇嫗處,獲九鼎神丹。即感上方,錫號太素真人蓬萊仙君,恒遊世間,廣闡大洞妙真之元,及採訪正言,善誘民心,度有德者,務覿天猷。且上聖之談經也者,真仙以時而賦人。然則真仙以經法天,其天人之事,當何如哉。故高士所貴乎履道而已矣。於是逍遙備參教訓。其言也,述先真之言,即非誑誕。其行也,發後聖之行,乃是的寔。是故言行咸法圖書,肖乎雲札,清新煥炳,出辭天外,垂訓凡間。原其旨,博矣哉。故弘道而不匱,非仙君其孰能云也。」是時逍遙告子明曰:「思惟仙君,傳誨終焉。人若或由之,養生謐矣。但患世人苟寡功行,固弗克成,其諒也哉。仍懽心祕藏,歸彭城之風。宜乎讚詠,而作偈言:雍也共訊兮,大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爰敷要道。」倪真源門下李從昭,志而著之已。
  文中時雍的弟子子明告訴李昉,說時雍在王屋山遇司馬鍊師(司馬承禎),經司馬承禎告語,而在王屋清虛洞側,「獲真篆仙經二品,一曰《元精》,二曰《丹華》」。時雍逍遙備參教訓,述先真之言,而垂訓凡間。文中所說的先真、仙君,即是指司馬承禎。
  司馬承禎(647-735),唐初道士,武則天、睿宗曾召他入京講道,唐玄宗開元九年,遣使迎他入京,親受法籙。開元十二年(724),命他在王屋山創建道院陽台觀,玄宗親自題額,並令玉真公主至司馬承禎處修金籙齋,司馬承禎開元二十三年(735)卒於王屋山,玄宗親製碑文,並追贈銀青光祿大夫。
  司馬承禎和唐玄宗的關係極為密切,唐玄宗即唐明皇,真元派道經《上方大洞真元妙經品》前有〈唐明皇御製序〉,《上方天尊說真元通仙道經》所列天宸十號天尊中有「上方玉虛明皇天尊」,所言的明皇天尊,應是該派認為唐明皇在天界的封號。司馬承禎、唐明皇二人,和金代創立真元派的時雍,年世相差甚遠。時雍的在王屋山遇司馬承禎而得仙經之說,及唐明皇為真元派道經撰序,應皆是扶鸞依托。
  關於上引《上方大洞真元圖書繼說終篇》所說時雍在王屋山見司馬鍊師,而得仙經,金末元初.元好問(1190-1257)《通仙觀記》曾載述金末在王屋山石穴中出土的丹訣,此丹訣所載,和上引時雍得仙經事相關。
  元好問《遺山集.卷三十五.通仙觀記》說:
  壬辰之變,人有得鍊師所藏丹訣於此山石穴中者,曰:備真元君周覽八極,天老相,風后侍,方明、力牧常界先,昌宇從,六宮宮主悉以天衆會於天壇雲臺,論三洞秘文,普明法要,問答已竟,太一現深明輪間,雲軒羽蓋滿空界,山川雲日黯無晶光。元眞拜跪于齋壇之上,晻曖之際,太一與無央仙悠隱於玄中。」其始末大略如此。其《後記》云:「余留於王屋清虛洞側,獲真篆仙經二品,一曰《元精》,二曰《丹華》。玩其真跡,味其經旨,乃知龍章鳯篆,與世筆殊絶;聖法仙經。暨凡文異軫。徒懐悵望,深恨不睹其人。然精習彌久,探賾淵微,希髣髴而已。又睹眞皇寳籙,乃知上古帝王丹寳並傳,莫不遐年。逮及夏禹,以丹寳授益,事禹日淺,民不歸益而歸啓,自是帝王丹道遂止。劉君而下,又亡繼之者,可勝悼痛。維玉匱秘文,流運道氣,而有昇沉之期,故遭遇之者,誠萬世之一耳。余今不敢泄慢天寳,復藏之名山以俟其人。」此記以歳月考之,知其往中巖時所藏也。
  上文的壬辰年,王卡〈王屋山與上方真元道派〉以為是指西元「1232年蒙古軍在河南禹縣三峰山大敗金兵,圍攻汴京,金哀宗出京南逃歸德。其後二年金朝滅亡。」並以為王屋山出土丹訣所言真元君說法及後記之文,出自唐代司馬承禎。
  王卡推定壬辰年是西元1232年,這是正確的;但把有關真元君等載記,說成是司馬承禎所撰丹訣,這是誤承元好問「鍊師所藏丹訣」之文而來,元好問將丹訣中「余留於王屋清虛洞側」的「余」,及「余今不敢泄慢天寳,復藏之名山以俟其人」的「余」,誤解成司馬鍊師。其實前余在說得仙經之由,後余在說將丹訣藏於王屋山,兩余字,都是指真元派創派的時雍而言。時雍託言在王屋山得仙經,其後再將丹訣藏於王屋山。
  金末王屋山出土的丹訣,分為前後兩段。前為「真元君周覽八極」,和眾仙聖在天壇雲臺說法,元真在齋壇跪拜;後為《後記》所說:「余留於王屋清虛洞側,獲真篆仙經二品,一曰《元精》,二曰《丹華》」,述真元派得經事。其中《後記》所說,和《上方大洞真元圖書繼說終篇》時雍告訴其徒子明得《元精》、《丹華》的事情,幾乎連文字都相同。所以子明所說時雍所得,和王屋山出土丹訣,二者可合為一事。今述之於下。
  「真元君周覽八極」中的「真元君」,以天老為相,風后為侍,方明、力牧為先鋒,昌宇為後隨,此真元君,即是在王屋山天壇說法的太一神。而文中說「元眞拜跪于齋壇之上」,此元真應即是時雍自稱。時雍假託神道,自說在王屋山天壇雲臺和眾仙真聽太一說法,「論三洞秘文,普明法要」。說法完畢後,「晻曖之際,太一與無央仙悠隱於玄中。」其後,經司馬承禎告語,因而「余留於王屋清虛洞側,獲真篆仙經二品,一曰《元精》,二曰《丹華》。」文中的「余」,是時雍自稱,不是司馬承禎自稱。文末「余今不敢泄慢天寳,復藏之名山以俟其人。」所說的「余」,亦是時雍。時雍將丹訣藏於王屋山石穴中,以俟有緣人得之。
  上引,在王屋天壇說法的太一,是真元派推尊的神祇。時雍所傳《上方天尊說真元通仙道經.真元通仙下篇》說:「大哉玄虛靈陽天淵,玄一名父,稟雄一無英之炁;元真洞陰坤柔,真一稱母,受雌一白元之精。兩半同成,合為太一。太一布化而神變。」 文中把太一神看成是由靈陽氣玄一、洞陰氣真一,所合成的神祇,是陰陽之始,一切生化由此而生。
  由上述的種種情形看來,元好問《通仙觀記》所言在王屋山石穴中出土的丹訣,應是時雍所撰,並於金帝亮時(1149-1160)放在王屋山石穴中,至金哀宗壬辰年(1232),被人從石穴中取出。
  王屋山石穴中取出的丹訣,決不是唐代司馬承禎所撰。司馬承禎時,真元派及其經典都尚未出現。雖然唐末五代有道書以「真元」為名,如唐末五代鄭思遠《真元妙道要略》 、草衣洞真子凝述《真元妙道修丹歷驗抄》 ,二者皆以「真元」為名,但其內容皆和金代的真元派無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