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一路愛到底

79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 4 章 建立健康的關係

內人雪莉和我的婚姻故事,是一個不畏困難、選擇一路愛到底的美好見證。我自己的父母親各自有過三次婚姻,雪莉的親生父母也都各自結過三次婚。打從雪莉兩歲開始就一直養育她的繼父,也曾結過三次婚。

我們兩個原生家庭的父母親,加總起來,總共結過十五次婚。他們的每段婚姻,當然都對我倆的親密關係帶來影響。所以,當雪莉和我結婚前,我們一起去找比爾‧強生為我們做婚前輔導。

在我們那個年代,還沒有所謂的婚前輔導課程。我們的「婚前輔導」,只是 和比爾牧師私下會面兩次。第一次面談的時候,我們作了一個測驗,叫做「泰勒•強生適配性測驗(Taylor Johnson Compatibility Assessment)」。第二次面談時,我 們只有一起看測驗結果。一切看來都還好,所以我們就決定結婚了。

十二年之後,雪莉和我坐在比爾家的客廳裡,一起討論我們到伯特利教會擔任副牧師的可能性。不知怎地,後來聊到了我們的婚姻,比爾搔搔他的下巴,說: 「這倒讓我想起貼在你們測驗結果上的那張便條紙。」

「什麼便條紙?」我問。

他充滿期待的看著我:「就是你們在婚前輔導時,曾經作過的那個測驗呀,還記得貼在那份測驗結果上的便條紙嗎?」

雪莉和我都沒印象。「嗯……不記得。」

「我從來沒跟你們提過那張便條紙嗎?」他問我們,看起來很困惑。

雪莉和我的身體都不自覺地靠向他一些。我們對這張「便條紙」充滿了好奇,不知道便條紙上所寫的內容,是否能夠回答多年來在我們婚姻中打轉的諸多問 題。「什麼紙條?」

「你那時沒有告訴他們?」比爾的妻子貝妮不可置信地問他。

「告訴我們什麼?」雪莉和我刺探性地追問。

比爾說:「咦,真奇怪,我以為我有跟你們說過。之前有十年的時間,我都會給即將結婚的情侶作那份測驗,然後把他們填完的測驗,送去給一個心理學家,他用電腦程式跑完測驗結果後,會再將測驗結果寄回給我。」

「嗯,」雪莉點點頭,期待他繼續往下說。「我收到你們的測驗結果時,上面貼著一張便條紙,那是我十年來第一次 在寄回的報告上看到他註記的便條紙。」他停頓了一下。「那位心理學家解釋,這份測驗會顯示出兩個人各方面適配程度的落點,再從落點的分佈預測兩人未來 是否能有成功的婚姻。嗯……結果顯示,你們兩個沒有任何交集,你們測驗的結果是兩條平行線。根據那份測驗的結果,你們兩個完全不適合彼此。」

我覺得我的眼珠都快掉出來了。 比爾無視於我們驚訝的反應,繼續說:「根據那位心理學家的說法,因為你們兩人個性上的差異,還有你們雙方父母親的十五次婚姻,你們婚姻的成功率趨近於零。因為這樣,所以他的便條紙上面寫著——要盡你一切所能地阻止這兩個人共處一個屋簷下!」

這簡直有小型炸彈爆炸的威力。我們瞠目結舌的看著彼此,一邊消化下列兩個事實:

a) 某個心理學家曾警告我們不要結婚,但是
b) 比爾當時沒有告訴我們。

現在回頭看當時那一刻,實在有趣。

最後我說:「嗯,比爾,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婚姻的前十年像是人間煉獄!」

我們婚姻中的第一個十二年充滿了許多的掙扎。因為我們個性迥異,在關係上都曾有過殘缺破碎的過去,再加上各自面對恐懼時的自然反應,雪莉和我一路上遇到許多嚴峻的挑戰。有許多次,我們都大可因為受夠了在關係上不斷的失敗,而決定放棄。但我們選擇去擁抱讓彼此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我們在那些經驗中學到,當兩人都拒絕放棄對方時,對彼此無條件的愛與接納可以產生出極大 的力量。

比爾的內心深處一定知道,不要讓當時的我們看到那張便條紙。事隔多年,現在的我可以告訴你,雪莉和我共同創造出來的婚姻關係,實在美好無比。我真希望那個心理學家,可以看看現在的我們!我們之間的連結越來越深,也越來越享受彼此共度的生活。我們的婚姻在各方面都是一個奇蹟。我比任何我所認識、歷經種種婚姻困難的人都更有盼望,這一切都歸功於雪莉和我共同走過的旅程。如果你很蒙福,在一個關係健康的環境中長大,那麼你很可能從父母繼承了營造關係的良好工具,而從未意識到這些工具多麼有用及得 來不易。但是,如果你與我和雪莉一樣,從原生家庭中接收了一堆危險、破爛的 工具,必須要付上代價才能找到這些好工具,你對這些工具的看法就會截然不 同。要找到在婚姻中用以建立健康連結的智慧和工具,就像發現預防小兒麻痺症 的沙賓疫苗那般得來不易。如同前幾章所提到的——從軟弱變為剛強,從控制人到自我控制,將目標從保持距離轉變成彼此連結,從恐懼轉變成愛——學習逆轉 這些情勢,不亞於進行一場關係上的革命。我們十分確信,每個人都能夠有這些 革命性的翻轉,在他們的生命中建立或修復健康的親密關係,即使是多年失去連 結、傷心痛苦的人,也能做到。

根基: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健康的關係誠然是人類所能擁有最珍貴、最有意義,也最令人滿足的體驗。到底需要那些條件,才能建立一段健康的關係?如果你不清楚,就無法評估自己 在關係中所做的事,是否有助於建立、強化彼此的連結。關係的營造猶如蓋房子, 架構需建立在特定的元素之上,否則關係就會變得不安全且脆弱得不堪一擊。

與所有蓋房子的步驟相同,關係的建造始於根基。健康關係的根基在於雙方 都能同意以無條件地愛與接納對方。

無條件接納人的態度是:「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在這段關係中,你有權 做自己,我也有權做自己。」這並不表示你得無條件的接受對方的所有行為。這 樣的態度只代表你們不會彼此控制。

不接受對方(負面)的行為,但卻不試圖控制對方,看起來會像是這樣。想像 一下,我的兒子在後院玩耍時,不小心踩到狗大便。我不想要他穿鞋進來弄髒我的 地毯,所以在他進門前,我站在後門口堵住他。

我說:「兒子,只要你把鞋子上的狗大便清乾淨了,你隨時都可以進屋裡來。 看你是要脫鞋進來,還是把鞋子洗乾淨再穿進來,都可以。」 「爸?!」

「我愛你。慢慢來沒關係。」我的語調冷靜,說的時候臉上還帶著微笑。

不希望家裡有狗大便,不表示我不想要兒子回到家裡。我把他和腳上的狗大便分開看。我可以愛他,但是仍 然要求他在進屋前,將鞋子清理乾淨。他也許會試著強行進入我的房子。但我可以向你保證,人們無法強行進入我的家,也無法逼我信任他們、對他們敞開,或硬闖入與我 的親密關係中。我是唯一能允許他人進入我家中的人。這 麼做所控制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無條件的愛所說的是:「不論你做什麼,我都會繼續追求與你之間的連結。」 彼此的不同很容易引發關係中的焦慮感,心中的恐懼會試探我們遠遠地逃離對方。 但如果我們定意用無條件的愛去愛對方,即使心中感到害怕,也會努力地靠近彼此。 我們會盡一切所能地保護兩人之間的連結。

有時為了要保護連結,你必須願意在某些事上表達與對方不同的意見。我和 一位多年老友對某個道德議題持有十分不同的看法,兩人的關係曾幾乎因此而破 裂。然而,我們決定將關係擺在首位,即使見解不同,還是維持兩人的和睦。至 今,我們對該議題的意見還是相左,但卻沒有因為彼此看法上的差異,而造成兩 人關係上的隔閡。

有條件的愛與接納人意味著,在某些狀況下,我們會從與對方的關係中抽 離。當我們以恐懼彼此相待的那一刻起,便會受到向對方收回愛或斷開與對方連 結的試探。而斷開連結除了會帶來焦慮感,還會帶來更多的恐懼,因此雙方會急 速地拉開與對方之間的距離。恐懼的威脅會使裡面的直覺告訴他們彼此的連結已 不夠深,使得兩人都無法再自在地做自己。

相反的,若我們致力在關係中追求以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彼此相待,就是在 保護彼此的自由。我們在關係中所給予對方的一切,都不應出於勉強,而應該是 甘心樂意的。當然,致力追求保護彼此的連結,意謂著作決定時,需要思考自己 的決定會為對方帶來什麼影響,然後再作出應有的調整。透過管理自己以保護彼 此的連結,是自由的極致表現——這是一個剛強的人會做的事。一段關係若不是以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作為基礎,我們就無法自由地做自己。 只有當我們在關係中不再選擇保持距離與中斷連結時,才能創造出讓彼此得以自 在做自己的安全環境。我們要將恐懼趕除盡淨,邀請彼此在關係中活出最好的自 己。

是的,對於一個你曾視為威脅的對象,要愛他到底,著實令人感到脆弱和害 怕,因為你無法確定他下一步會做出什麼事。你能確定的只有自己會作出的選擇,而你總是會選擇連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