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向基督學習

在我們生活的時代,基督教信仰所遭受的迫害大多來自一群小心翼翼維護它的人。他們害怕改變既定的思考方式與生活習慣,把改革視為破壞,並且樂於把基督藏在黃金聖龕裡——如此便不可侵犯(也不會觸動人)、不會改變(也不會改變人)、永遠有效(且盡可能遠離現實)。但是(形象化地說)上帝並非為了留在天上而成為人,上帝的道成肉身歷史裡存在著信仰的演變。道成肉身正好意味著信仰有其歷史,這個歷史並不封閉,而以開放的視野解放我們諸多的可能性。

這種開放視野不限於早期透過「教義」的思維或「禮儀」的生活方式所要解決的問題,它更適用於基督徒生活形態的實踐問題。與此同時,一種基督教倫理的可能視野也就敞開了。這種倫理將會是什麼模樣?這種倫理所標榜的,是怎樣的生命態度?什麼樣的個人與社會美德才是重要的?為了我們的當下與未來,我們可以從基督身上學習到什麼?

我在這裡用「基督」這個詞,因為光是注目於歷史上的耶穌無法滿足這種以實踐為旨趣的學習,它不光是歷史性的。情況正好是:誰學習了他的生命和話語,就不會滿足於堅持己見,並且忽視往後耶穌之歷史的持續發展。從兩千年前開始,這位拿撒勒人耶穌就已經復活了!他改變了那些相信其應許之人的思想。由他起頭、從他身上,人們對世界的盼望與日俱增,勇氣也越發增強。世間的面貌因他的名而改變。當我們談起耶穌,我們也在自己的生命中吸收了阿西西的聖方濟(Francis of Assisi)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從耶穌身上所學到的一切;我們接收了人類與耶穌相遇中所累積的珍寶。這就是那位我們可以向之學習的基督,他不斷被詮釋與具體闡揚,他走在前頭又持續作工。這條直通到我們這個時代的基督之路,不是平白無故地出現在歷史上的。但為了將耶穌理解成一條基督之路,我們必須重新思索這位來自拿撒勒的男子,因為在歷史上同樣出現了如此容易操控的基督,人們誤解他、改造他、為了自身利益而把他創造出來。當照單全收地用前人的話語來傳講基督時,就已經操控了基督,因為透過前人的話語,就等於嘗試要維持前人的世界,因而將當前的世界擋在基督之外,不理會基督的意願。復活的永遠是這位當著我們的面、在當下的現實處境中向我們講述生命真理的基督。至於那位我們從他身上一無所獲的基督則永遠是死的,他不會改變我們,也不會使我們心腸柔軟。

固守傳統所帶來的後果,沒有比在教化人心的領域中更嚴重了。良知的感受力在獨裁者確立的規範和行為樣板之下,如同缺乏水分的植物一樣枯萎;即便是需求最少的仙人掌,也無法在這種對待之下歷經數百年而依然挺立。那個使僵化發生、並使天主教和新教在教化人心的實踐上表現出驚人一致性的關鍵,就是順服。多個世紀以來,這項美德已經形塑了保守基督徒的思想,他們認為這項美德具有最高價值,並在其中看見基督教信仰在社會與宗教上的生命典範,這種美德就是順服。當席勒(Schiller)在押這句經典詩句的韻腳時,便得以運用這一豐富、無間斷的傳統:「勇氣可由馬木留克(Mameluck)展現/順服則是基督徒的珠寶」,膽大無畏是普遍的英雄美德——而基督徒獨特的美德則在於自願服從命令、在於完成使命、在於順服。1950年代的一本神學詞典仍然將順服解釋為:「整個基督教福音的核心與關鍵思想」。在神學上,這意味著與上帝的親密連結,也具有社會與心理上的後果。當順服被放置到核心地位時意味著什麼?又是哪些社會現實呼應了這種神學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