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1-1微塵與棟樑

人常常容易指責別人,寬待自己,
容易看見別人的小缺點,卻忽略了自己有大缺點。

毛姆的文章總是帶著對人性的悲憫與同情。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他原來是一位婦產科醫生,後來棄醫從文,一寫就是七十年,《人性的枷鎖》(Of Human Bondage)就是他的代表作。

寬以律己,嚴以待人?

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微塵與棟樑」,比喻人常常容易指責別人,寬待自己,容易看見別人的小缺點,卻忽略了自己有大缺點。

他這樣寫著:「真的很奇怪,我們自己的過失若和別人的過失比起來,好像就不那麼可惡,我想,這是因為我們瞭解自己,所以,就想辦法原諒自己,假裝沒看見自己的缺點,我們總是那麼容易接納自己,反正缺點是自己的一部份嘛,那麼接納自己,就全盤接受了。」

「但是當我們批評別人的時候,就不是這樣了,我們用另外一種標準來審判。例如,當我們發覺別人說謊的時候,我們顯露出多麼不屑的表情!但是,安靜下來想想,有誰敢說他這一輩子從來沒有撒過一次謊,我們說謊何止一百次呢?」

高尚之人,寬待他人

「其實,大家都是『五十步笑百步』,我們都相差不多,我們同時都是偉大與渺小、美德與罪惡、尊貴與卑賤的結合體。」

「因此,我明白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完全,我們在寬容自己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寬容別人。這樣,我們即使面對天底下最優秀、最高尚的人之時,就能帶著幽默感與他們相處,因為他們也不會太苛求我們。」

毛姆的看法正如主耶穌所說的:「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主耶穌早已洞見人性的軟弱,因此,以這樣生動的比喻帶出寬容的真理。

放大優點,縮小缺點

想一想,我們是否常用顯微鏡去看別人的缺點,卻用毛玻璃模糊自己的缺點。主說:「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人與人相處,原來只是放大與縮小的問題,讓我們多看別人的優點,並且記得自己也不完全!

3-2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寫過這樣一則小說,故事主角是一個農夫,名叫帕赫姆,他在一次與親戚的爭辯中誇下海口說:「只要給我土地,我就誰也不怕了,就是魔鬼,也不在我眼裡!」

帕赫姆與魔鬼較量

這話,魔鬼聽見了,牠說:「好極了,我們來較量一下吧,我要給你一大片土地,然後我再收回來!」

帕赫姆從此財運大發,成了大地主,但他總是覺得自己的土地不夠,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聽說在遙遠的巴什基爾,平原遼闊,而且價格低廉,他心花怒放,決定帶著長工前往探看。

經過長途跋涉,他終於抵達巴什基爾,那裡的人們熱情歡迎他。經過詢問,當地買土地的規矩如下:土地不是依據面積單位計算,乃是依天計算,一天一千盧布,也就是一天之內走過的土地都算你的,但附帶條件是,若日落之前無法回到出發地點,錢就歸地主所有。

肥美土地誘惑心靈

帕赫姆喜出望外,這麼便宜的計價方式全天下絕對找不著了,於是按著約定,次日一早他就出發了,他邊走邊跑,預備畫一個大圈之後,按照時間回到原地,但是在路程中,他不斷改變路線,眼前一塊又一塊肥美的土地叫他垂涎欲滴。於是,他越走越遠,直到太陽就快下山時,他才不得不往回走,但是,回程似乎漫漫無盡,他心急如焚、唇乾舌燥、心跳迅速,雙腳無力,幾乎是爬著回去,眼看目的地就在前方了,這時日頭落下,他拚卻最後一口氣向前衝,跌了一大跤,他的長工連忙來攙扶,他卻口吐鮮血,連翻白眼,一命嗚呼了!

地主沒收了一千盧布,長工拿起鍬子,為他的主人掘了一個與他身長相等的墓穴,埋葬了他。

賺得世界,賠上生命

這個故事寓意深長,土地之於一個已死的人,有什麼用呢?聖經說得好:「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

「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人,究竟需要多少錢財?」人一生之中,究竟什麼才是我們首要追求的?這個故事留給我們的問號,值得我們思想。

4-9幽生死一默

我們的問題是我們只能看見今日、回憶昨日、夢想明日,但我們很少會想到我們的未來。

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湯姆歷險記》是許多人童年生活中難忘的回憶,其作者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1910)成就非凡,能寫能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幽默感。愚人節的愚人謠言

據說有一年愚人節,有一群人想要愚弄馬克‧吐溫,就在紐約某家報紙上大肆報導說:「大作家馬克‧吐溫死了!」

當時馬克‧吐溫享譽全球,所到之處都大受歡迎,所以,此消息一出,立刻造成震撼,人人如喪考妣,人們紛紛致電哀悼,甚至有大批粉絲以及馬克‧吐溫的親朋好友,都火速趕到馬克‧吐溫的家中弔唁。

誰知當他們來到馬克‧吐溫的家門,卻發覺一切如常,探頭一看,只見馬克‧吐溫氣定神閒地正坐在桌前寫作呢!其實,什麼事也沒發生!大文豪根本沒死!

生死怎能開玩笑?

這一大批群眾先是驚愕,接著都義憤填膺,發誓一定要譴責那家報紙媒體造謠!太過分了,這生死怎麼能拿來開玩笑呢?

只見馬克‧吐溫從從容容站起來,清了清嗓子,慍色全無地說:「大家別生氣!那家報紙報導我死了,那是千真萬確的!只不過他們把我死的日期提前了一些罷了!」

幽默大師果然幽默,連自己的生死也能豁達面對。智慧如他,知道自己遲早有那麼一天必須面對死亡,他似乎可以遙遙望見那一日,他知道這生死路人人都要走。

從生命終點看人生

我們的問題是我們只能看見今日、回憶昨日、夢想明日,但我們很少會想到我們的未來,未來有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跨越生死的那一刻,提早預備的人有福了!上帝早已為我們預備了永恆的生命,透過耶穌基督就能得著。時時站在生命的終點站,便知道自己的人生該怎麼活,這樣的人活得篤定而踏實,他的面容朝向光明的永恆,就在那片燦爛的星雲之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