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上)
壹、 本章大意(1-20)
耶穌的門徒吃飯沒有洗手,遭來法利賽人和文士的非議。
貳、 釋經與亮光
【1-20對照可七1-23節】
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1):耶路撒冷是猶太地的京城(政治中心),也是宗教中心,這些法利賽人和文士都是宗教領袖,他們可能是公會派來審查耶穌言行的代表。他們認為耶穌和祂門徒的言行,違反了猶太教的道理教訓。「法利賽人」指猶太教中那些注重遵守律法儀文,自命與他人有所「分別」(「法利賽」的字義)的人。「文士」指以抄寫和教授律法為專職的人。一般猶太人稱他們為「拉比」(指聖經教師)。文士大多出自法利賽人(法利賽黨),但並非法利賽人都是文士。
祢的門徒為甚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2):「古人的遺傳」或譯為「古人的傳統」,指歷來著名律法教師對摩西律法的詮釋和引申,這些都以口傳方式保存下來,文士和法利賽人均接受這些傳統與律法具有同等的權威性和約束力,但撒都該人拒絕這樣的看法。按摩西律法的規定,祭司進聖所供職前必須洗手洗腳(出卅19)。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根據口頭傳統,將舊約對祭司的吩咐推廣至百姓生活的細節(如飯前洗手),唯恐人們可能在無意中摸過不潔的東西(如死人、死畜、不潔的動物),所以規定在吃飯前必須洗手,以洗除禮儀上的污穢。由此可知,飯前洗手是一種宗教禮儀,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清潔衛生。
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3):「因著……遺傳犯神的誡命」指把人的吩咐(遺傳)當作道理教導人(9),致使人的道理高過神的誡命,甚至高舉人的吩咐而廢掉神的誡命(4-6)。「神的誡命」通常指神藉著摩西所頒布的十條誡命(出廿1-17)。從以下的經文可知,耶穌所指的是第五誡:
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4):「咒罵」原文指毀謗、侮辱。
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5-6):「供獻」是名叫「各耳板」的一種特別奉獻(可七11),起誓將財物獻給聖殿。「各耳板」是希伯來文,指人向神起誓,要奉獻的財物。猶太人如果已經起了這誓,父母便沒有權利去要回,這是一種詐欺行為,假藉法律逃避孝敬父母的責任。所謂「作了供獻」是名義上給了神,不可容讓別人使用的意思。「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法利賽人根據民卅2不可違背所起的誓言,來支持「供獻」的藉口。表面上看來,他們似乎是「以經護經」,以神的道維護神的道,相當正確。但是耶穌說他們是「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他們的錯誤在於用一個聖經教訓(不可違背誓言),來廢掉另一個聖經教訓(要孝敬父母,參出廿12)。
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7):「假冒為善的人」原文為「演戲者」之意。這詞源於當時在舞台上的演員,常戴著假面具說話,隱藏他們原來的真面目,演活另一個人的角色。在此指那些有意無意間假裝敬虔的人,也就是言行不一致。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8-9):當時以賽亞如此表達(賽廿九13),大概是指猶大在政治上與埃及聯盟對抗亞述一事,他們沒有真正信靠神的幫助。如今耶穌延伸其意為「有敬拜神的外表,卻沒有敬拜神的實際。」他們用人的意見代替神的旨意;以人的看法代替神的啟示。他們所在意的,不是神怎麼說,而是人怎麼說。
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11):「入口的」指食物,表明食物不會使人在禮儀上不潔淨,唯有從人心裡發出來的意念、言語和行為才能污穢人(18-19)。法利賽人和文士原來想藉著「洗手」來談論潔淨與不潔淨的問題(2),耶穌卻把問題提升到藉「食物」來談論甚麼是真正的潔淨。也就是儀文上的不潔淨無關緊要,首要的是道德上要潔淨。一切不潔的真正本源來自人的內在,是心的問題,不是手的問題。
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12):「不服」原文作「跌倒」,指法利賽人明白耶穌所引用以賽亞的話之意,但不能接受他們自己就是言行不一的偽君子。
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13):法利賽人和文士(包括他們的教訓與作法)不是天父所栽種的,但他們卻以為是。耶穌說:「這種人必要拔出來」。
他們是瞎眼領路的(14):法利賽人和文士身為無知百姓的領導,卻對真理視而不見,導人於迷途。對於那些堅持己見、執迷不悟的人,神的作法就是「任憑他們」(參羅一26、32)。
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19-20):「惡念」強調外在的犯罪行為,都是從心裡的犯罪動機而產生的(先有犯罪思想,才有犯罪行為)。「兇殺」指心中對人充滿仇恨,而後進行報復的行為。「兇殺」違反了十誡的第六誡「不可殺人」。「姦淫」指違背神起初創造婚姻,給夫妻性生活範圍的行徑。它包括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苟合」原文含意很廣泛,包括一切與性有關的邪惡行為在內。「姦淫與茍合」違反了十誡的第七誡「不可姦淫」。「偷盜」強調內在所存的欺騙、不忠誠及下賤,正如猶大偷偷盜取錢財一樣(約十二6)。「偷盜」違反了十誡的第八誡「不可偷盜」。「妄證」指作假見證之意。違反了十誡的第九誡「不可作假見證」。「謗讟」用在人身攻擊時(以言語中傷他人的名譽),它可以解作「毀謗」;用在批評神時,便是「褻瀆」。這個字可以用在對「人」和「神」的攻擊。
耶穌的門徒吃飯沒有洗手,卻遭來法利賽人和文士的非議。他們向耶穌告狀,為何門徒犯古人的遺傳。耶穌卻嚴厲地質問他們:「為甚麼因你們的遺傳,觸犯神的誡命呢?」耶穌就以孝敬父母為例,指責他們用嘴唇尊敬神,心卻遠離神。法利賽人不服耶穌的指責,祂只好任憑他們去。祂教導眾人說:「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唯有出口的才能污穢人。」這在在提醒我們:
1. 我們當存謙卑受教的心來到耶穌跟前,千萬不要心存惡心。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不是為了從祂得著教導,而是來審查祂,結果遭到耶穌的指責,值得我們警惕(1)。
2. 不要讓人的看法(自己或別人的)代替神話語的地位,否則就得不著神的賜福。法利賽人和文士對耶穌的門徒飯前不洗手的控告,就是讓人的看法代替真理最好的例子,所換來的結果就是被耶穌責備(2-3)。
3. 不要用人的想法來解釋聖經,而是讓神的話語自己發光。不明白的真理求神光照,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或是隨便延伸其意義,有如律法教師延伸一堆古人的口頭遺傳,成為許多人在信仰上的束縛(2)。
4. 神的話永遠站在主要地位,任何有關聖經的解釋,只能成為輔助工具,絕不能喧賓奪主,否則人就會偏離正道。正如耶穌對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責備:「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3)。
5. 只要與真理相牴觸者,視同無效。我們當凡事按真理而行,而不是遵守人的解釋。我們當努力研讀神的話語,而不是讀更多解釋聖經的書。法利賽人及文士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只遵守人的解釋,卻違背神的誡命(4-6)。
6. 挑戰自己作個外表敬虔、內在敬畏神的基督徒,絕不像以色列人用嘴唇尊敬神,心卻遠離神(8)。
7. 我們當努力聆聽神的話語,更要求聖靈光照,使我們能明白,進而使信仰有根有基。這正是耶穌對眾人的呼籲:「你們要聽,也要明白。」(10)如果聽卻不明白,等於白聽;如果不聽,卻想明白,等於妄想;只有努力聽,依靠神明白,才能帶來果效。
8. 挑戰自己清楚認識真理,才能幫助別人渴慕真理、認識真理、遵行真理,避免成為瞎子領瞎子的基督徒絆倒別人。法利賽人不明白真理的真義,又不肯謙卑受教,是瞎子領瞎子的最好寫照(12-14)。
9. 依靠神天天潔淨自己的心思意念,避免發出惡念污穢人,敗壞神的名。正如耶穌所說:「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茍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19-20)
參、 捫心自問
1. 每次來參加主日崇拜時,你通常存著甚麼心?為要謙卑領受神的話語,並且加以實踐?還是來參加俱樂部,會會老朋友?是用主的愛來愛人,還是等候別人付出愛?
2. 面對問題或困難,你總是尋求人,用人的方式解決,還是回到神的面前,按真理而行?用人的方法,可能帶來甚麼結果?用神的方法,又會如何?
3. 做任何事時,你都以甚麼為衡量標準?神的話語,還是自己的想法,或是世界的道德標準?
4. 你的信仰生活是否在教會是一回事,離開教會又是一回事?你認為表裡一致的信仰生活,對一個基督徒有何重要?表裡不一的信仰生活,對其他基督徒有何影響?對未信主的朋友,又會帶來甚麼結果?
5. 你通常是如何認識真理呢?每天研讀聖經、參加教會聖經課程、多讀屬靈書籍,還有……?如果一個基督徒只有每週參加一次主日崇拜,其他聚會都不參加,也不讀經禱告,這樣的基督徒會如何?
6. 請閉上雙眼,想一想、看一看自己的內心世界,還有哪些不討神喜悅的心思意念?還有哪些言行舉止是違背真理的?你願意依靠神革除它們嗎?
肆、 禱告回應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把真理賜給我,使我天天可以研讀祢的話語,心思意念蒙祢保守,一生按祢的心意來生活。求祢開啟我的心眼,明白祢話語的奧秘,絕不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聖經。求祢親自向我說明祢的心意,使祢的話語永遠成為我生活的圭臬與準繩。
求祢把饑渴慕義的心賜給我,天天渴慕研讀祢的話語,進而更深認識真理,好叫我的生活能符合真理,不但是外在敬虔,更讓我的生命真實敬畏祢,使別人看見我是個裡外合一的基督徒,一生榮耀祢的名。
求祢賜給教會的牧者及聖經教師,能有智慧教導聖經,並且身體力行,幫助基督徒能認識真理、明白真理,進而渴慕實踐真理、享受真理,作個討祢喜悅、一生被祢祝福的人。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伍、 代禱事項
1. 求神幫助我們存謙卑受教的心來參加主日崇拜、小組、各類聚會,並樂意實踐神的話語,且用主的愛去關懷需要的人,使我們的生命成為神話語和祝福的流通管道。
2. 求神幫助我們凡事尋求祂的幫助,絕不讓人的想法代替神話語的地位,好使我們一生按真理而行。
3. 求神賜給我們饑渴慕義的心,天天渴慕研讀聖經,讓真理成為我們行事為人的標準,絕不迷失於世界錯誤的價值觀之中。也渴慕參加聚會,使心靈得著飽足。
4. 求神幫助我們有敬虔的外貌,更當有敬虔的生命,作個表裡一致的基督徒,不但激勵其他基督徒,更能帶領朋友歸向神。
5. 求神賜給教會牧者、聖經老師有智慧教導神的話語,並且身體力行,使人認識真理、渴慕真理、體驗真理,進而實踐真理。
6. 求神潔淨我們的心思意念,所思所想不但不得罪神,不污穢自己的心靈,更能充滿積極、盼望,使自己的生命帶來衝勁與動力,進而活出美好的生命。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章(上)
壹、 本章大意(1-20)
耶穌的門徒吃飯沒有洗手,遭來法利賽人和文士的非議。
貳、 釋經與亮光
【1-20對照可七1-23節】
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1):耶路撒冷是猶太地的京城(政治中心),也是宗教中心,這些法利賽人和文士都是宗教領袖,他們可能是公會派來審查耶穌言行的代表。他們認為耶穌和祂門徒的言行,違反了猶太教的道理教訓。「法利賽人」指猶太教中那些注重遵守律法儀文,自命與他人有所「分別」(「法利賽」的字義)的人。「文士」指以抄寫和教授律法為專職的人。一般猶太人稱他們為「拉比」(指聖經教師)。文士大多出自法利賽人(法利賽黨),但並非法利賽人都是文士。
祢的門徒為甚麼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2):「古人的遺傳」或譯為「古人的傳統」,指歷來著名律法教師對摩西律法的詮釋和引申,這些都以口傳方式保存下來,文士和法利賽人均接受這些傳統與律法具有同等的權威性和約束力,但撒都該人拒絕這樣的看法。按摩西律法的規定,祭司進聖所供職前必須洗手洗腳(出卅19)。耶穌時代的法利賽人根據口頭傳統,將舊約對祭司的吩咐推廣至百姓生活的細節(如飯前洗手),唯恐人們可能在無意中摸過不潔的東西(如死人、死畜、不潔的動物),所以規定在吃飯前必須洗手,以洗除禮儀上的污穢。由此可知,飯前洗手是一種宗教禮儀,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清潔衛生。
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3):「因著……遺傳犯神的誡命」指把人的吩咐(遺傳)當作道理教導人(9),致使人的道理高過神的誡命,甚至高舉人的吩咐而廢掉神的誡命(4-6)。「神的誡命」通常指神藉著摩西所頒布的十條誡命(出廿1-17)。從以下的經文可知,耶穌所指的是第五誡:
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4):「咒罵」原文指毀謗、侮辱。
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5-6):「供獻」是名叫「各耳板」的一種特別奉獻(可七11),起誓將財物獻給聖殿。「各耳板」是希伯來文,指人向神起誓,要奉獻的財物。猶太人如果已經起了這誓,父母便沒有權利去要回,這是一種詐欺行為,假藉法律逃避孝敬父母的責任。所謂「作了供獻」是名義上給了神,不可容讓別人使用的意思。「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法利賽人根據民卅2不可違背所起的誓言,來支持「供獻」的藉口。表面上看來,他們似乎是「以經護經」,以神的道維護神的道,相當正確。但是耶穌說他們是「承接遺傳,廢了神的道」,他們的錯誤在於用一個聖經教訓(不可違背誓言),來廢掉另一個聖經教訓(要孝敬父母,參出廿12)。
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7):「假冒為善的人」原文為「演戲者」之意。這詞源於當時在舞台上的演員,常戴著假面具說話,隱藏他們原來的真面目,演活另一個人的角色。在此指那些有意無意間假裝敬虔的人,也就是言行不一致。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8-9):當時以賽亞如此表達(賽廿九13),大概是指猶大在政治上與埃及聯盟對抗亞述一事,他們沒有真正信靠神的幫助。如今耶穌延伸其意為「有敬拜神的外表,卻沒有敬拜神的實際。」他們用人的意見代替神的旨意;以人的看法代替神的啟示。他們所在意的,不是神怎麼說,而是人怎麼說。
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11):「入口的」指食物,表明食物不會使人在禮儀上不潔淨,唯有從人心裡發出來的意念、言語和行為才能污穢人(18-19)。法利賽人和文士原來想藉著「洗手」來談論潔淨與不潔淨的問題(2),耶穌卻把問題提升到藉「食物」來談論甚麼是真正的潔淨。也就是儀文上的不潔淨無關緊要,首要的是道德上要潔淨。一切不潔的真正本源來自人的內在,是心的問題,不是手的問題。
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12):「不服」原文作「跌倒」,指法利賽人明白耶穌所引用以賽亞的話之意,但不能接受他們自己就是言行不一的偽君子。
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13):法利賽人和文士(包括他們的教訓與作法)不是天父所栽種的,但他們卻以為是。耶穌說:「這種人必要拔出來」。
他們是瞎眼領路的(14):法利賽人和文士身為無知百姓的領導,卻對真理視而不見,導人於迷途。對於那些堅持己見、執迷不悟的人,神的作法就是「任憑他們」(參羅一26、32)。
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19-20):「惡念」強調外在的犯罪行為,都是從心裡的犯罪動機而產生的(先有犯罪思想,才有犯罪行為)。「兇殺」指心中對人充滿仇恨,而後進行報復的行為。「兇殺」違反了十誡的第六誡「不可殺人」。「姦淫」指違背神起初創造婚姻,給夫妻性生活範圍的行徑。它包括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苟合」原文含意很廣泛,包括一切與性有關的邪惡行為在內。「姦淫與茍合」違反了十誡的第七誡「不可姦淫」。「偷盜」強調內在所存的欺騙、不忠誠及下賤,正如猶大偷偷盜取錢財一樣(約十二6)。「偷盜」違反了十誡的第八誡「不可偷盜」。「妄證」指作假見證之意。違反了十誡的第九誡「不可作假見證」。「謗讟」用在人身攻擊時(以言語中傷他人的名譽),它可以解作「毀謗」;用在批評神時,便是「褻瀆」。這個字可以用在對「人」和「神」的攻擊。
耶穌的門徒吃飯沒有洗手,卻遭來法利賽人和文士的非議。他們向耶穌告狀,為何門徒犯古人的遺傳。耶穌卻嚴厲地質問他們:「為甚麼因你們的遺傳,觸犯神的誡命呢?」耶穌就以孝敬父母為例,指責他們用嘴唇尊敬神,心卻遠離神。法利賽人不服耶穌的指責,祂只好任憑他們去。祂教導眾人說:「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唯有出口的才能污穢人。」這在在提醒我們:
1. 我們當存謙卑受教的心來到耶穌跟前,千萬不要心存惡心。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不是為了從祂得著教導,而是來審查祂,結果遭到耶穌的指責,值得我們警惕(1)。
2. 不要讓人的看法(自己或別人的)代替神話語的地位,否則就得不著神的賜福。法利賽人和文士對耶穌的門徒飯前不洗手的控告,就是讓人的看法代替真理最好的例子,所換來的結果就是被耶穌責備(2-3)。
3. 不要用人的想法來解釋聖經,而是讓神的話語自己發光。不明白的真理求神光照,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或是隨便延伸其意義,有如律法教師延伸一堆古人的口頭遺傳,成為許多人在信仰上的束縛(2)。
4. 神的話永遠站在主要地位,任何有關聖經的解釋,只能成為輔助工具,絕不能喧賓奪主,否則人就會偏離正道。正如耶穌對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責備:「你們為甚麼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3)。
5. 只要與真理相牴觸者,視同無效。我們當凡事按真理而行,而不是遵守人的解釋。我們當努力研讀神的話語,而不是讀更多解釋聖經的書。法利賽人及文士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只遵守人的解釋,卻違背神的誡命(4-6)。
6. 挑戰自己作個外表敬虔、內在敬畏神的基督徒,絕不像以色列人用嘴唇尊敬神,心卻遠離神(8)。
7. 我們當努力聆聽神的話語,更要求聖靈光照,使我們能明白,進而使信仰有根有基。這正是耶穌對眾人的呼籲:「你們要聽,也要明白。」(10)如果聽卻不明白,等於白聽;如果不聽,卻想明白,等於妄想;只有努力聽,依靠神明白,才能帶來果效。
8. 挑戰自己清楚認識真理,才能幫助別人渴慕真理、認識真理、遵行真理,避免成為瞎子領瞎子的基督徒絆倒別人。法利賽人不明白真理的真義,又不肯謙卑受教,是瞎子領瞎子的最好寫照(12-14)。
9. 依靠神天天潔淨自己的心思意念,避免發出惡念污穢人,敗壞神的名。正如耶穌所說:「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茍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19-20)
參、 捫心自問
1. 每次來參加主日崇拜時,你通常存著甚麼心?為要謙卑領受神的話語,並且加以實踐?還是來參加俱樂部,會會老朋友?是用主的愛來愛人,還是等候別人付出愛?
2. 面對問題或困難,你總是尋求人,用人的方式解決,還是回到神的面前,按真理而行?用人的方法,可能帶來甚麼結果?用神的方法,又會如何?
3. 做任何事時,你都以甚麼為衡量標準?神的話語,還是自己的想法,或是世界的道德標準?
4. 你的信仰生活是否在教會是一回事,離開教會又是一回事?你認為表裡一致的信仰生活,對一個基督徒有何重要?表裡不一的信仰生活,對其他基督徒有何影響?對未信主的朋友,又會帶來甚麼結果?
5. 你通常是如何認識真理呢?每天研讀聖經、參加教會聖經課程、多讀屬靈書籍,還有……?如果一個基督徒只有每週參加一次主日崇拜,其他聚會都不參加,也不讀經禱告,這樣的基督徒會如何?
6. 請閉上雙眼,想一想、看一看自己的內心世界,還有哪些不討神喜悅的心思意念?還有哪些言行舉止是違背真理的?你願意依靠神革除它們嗎?
肆、 禱告回應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把真理賜給我,使我天天可以研讀祢的話語,心思意念蒙祢保守,一生按祢的心意來生活。求祢開啟我的心眼,明白祢話語的奧秘,絕不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聖經。求祢親自向我說明祢的心意,使祢的話語永遠成為我生活的圭臬與準繩。
求祢把饑渴慕義的心賜給我,天天渴慕研讀祢的話語,進而更深認識真理,好叫我的生活能符合真理,不但是外在敬虔,更讓我的生命真實敬畏祢,使別人看見我是個裡外合一的基督徒,一生榮耀祢的名。
求祢賜給教會的牧者及聖經教師,能有智慧教導聖經,並且身體力行,幫助基督徒能認識真理、明白真理,進而渴慕實踐真理、享受真理,作個討祢喜悅、一生被祢祝福的人。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伍、 代禱事項
1. 求神幫助我們存謙卑受教的心來參加主日崇拜、小組、各類聚會,並樂意實踐神的話語,且用主的愛去關懷需要的人,使我們的生命成為神話語和祝福的流通管道。
2. 求神幫助我們凡事尋求祂的幫助,絕不讓人的想法代替神話語的地位,好使我們一生按真理而行。
3. 求神賜給我們饑渴慕義的心,天天渴慕研讀聖經,讓真理成為我們行事為人的標準,絕不迷失於世界錯誤的價值觀之中。也渴慕參加聚會,使心靈得著飽足。
4. 求神幫助我們有敬虔的外貌,更當有敬虔的生命,作個表裡一致的基督徒,不但激勵其他基督徒,更能帶領朋友歸向神。
5. 求神賜給教會牧者、聖經老師有智慧教導神的話語,並且身體力行,使人認識真理、渴慕真理、體驗真理,進而實踐真理。
6. 求神潔淨我們的心思意念,所思所想不但不得罪神,不污穢自己的心靈,更能充滿積極、盼望,使自己的生命帶來衝勁與動力,進而活出美好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