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要研究的這幾卷舊約書卷,是人類歷史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其中所談論的思想,深深觸動人類的心靈深處。
這些書卷皆非史書,事實上,除了詩篇以外,其他各卷幾乎都沒有影射歷史。然而它們雖然沒有反思歷史事件,但歷史精神卻充滿在這幾卷書之中。這幾卷書所深蘊的基本概念,是那些使希伯來民族的信仰與其鄰邦迥然有別,並確保希伯來民族在充斥泛神論又爭權奪利的鄰邦世界中,仍能屹立生存的概念。
這些書卷雖然也反映出五經的基本神學,卻不像先知書那樣把神的話語直接傳達給人(如:「耶和華如此說」)。它們只是處理在面對神的命令時所引發出來的問題。在這五卷書中的某些部分,說話的人代表對神說話的人(特別是約伯記和詩篇中的許多篇),這與先知書中代表神對人說話的先知正好相反。傳道書像是一篇個人獨白,而非人與神的對話;至於雅歌,則更加以人為中心。
此外,這些書卷無疑地表現了普世性。關於受苦的問題、被罪損傷的良心、人生的短暫無常、男女之間的愛情等,只不過是這幾卷書所討論的少數幾個主題,但實則這些主題已跨越國家、種族的界限,而是所有人類的共同問題。在這些書卷中說話的人提出的各種問題,是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中,但人們通常不敢把它們升到意識之中。
約伯記、傳道書及許多詩篇所具有的勇敢精神,也是這些作品的另一特色。它們常以挑戰的語氣和懷疑的態度,談論深藏於人們生命中的問題。這幾卷書著重於人對神的思考及神對這些思考的回應,而非討論神在尋找人。
然而人的一切努力都在聖靈的引導之下,以理解他所在的世界,來探究他與神之間關係的意義。智慧文學中注重創造的神學傾向,並非巧合。人若想要明白人類生命的意義,他終究必會追本溯源。此外,這幾卷書所顯示的個人主義特性,正足以說明舊約關注個人與神之間關係的重要性。神藉著個人開創民族,並且祂的愛繼續不斷地被澤個人及群體。當人研讀五經時,可能在五經中只看到個人朦朧的影子。讀歷史書時,他可能被眾多事實與事件所包圍。而讀先知書時,它們的深刻信念及對所處社會與世界的關注有可能對他起不了作用。然而,在研讀詩歌書時,他卻隨時可以發現自己身置其中。
這些書卷皆非史書,事實上,除了詩篇以外,其他各卷幾乎都沒有影射歷史。然而它們雖然沒有反思歷史事件,但歷史精神卻充滿在這幾卷書之中。這幾卷書所深蘊的基本概念,是那些使希伯來民族的信仰與其鄰邦迥然有別,並確保希伯來民族在充斥泛神論又爭權奪利的鄰邦世界中,仍能屹立生存的概念。
這些書卷雖然也反映出五經的基本神學,卻不像先知書那樣把神的話語直接傳達給人(如:「耶和華如此說」)。它們只是處理在面對神的命令時所引發出來的問題。在這五卷書中的某些部分,說話的人代表對神說話的人(特別是約伯記和詩篇中的許多篇),這與先知書中代表神對人說話的先知正好相反。傳道書像是一篇個人獨白,而非人與神的對話;至於雅歌,則更加以人為中心。
此外,這些書卷無疑地表現了普世性。關於受苦的問題、被罪損傷的良心、人生的短暫無常、男女之間的愛情等,只不過是這幾卷書所討論的少數幾個主題,但實則這些主題已跨越國家、種族的界限,而是所有人類的共同問題。在這些書卷中說話的人提出的各種問題,是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中,但人們通常不敢把它們升到意識之中。
約伯記、傳道書及許多詩篇所具有的勇敢精神,也是這些作品的另一特色。它們常以挑戰的語氣和懷疑的態度,談論深藏於人們生命中的問題。這幾卷書著重於人對神的思考及神對這些思考的回應,而非討論神在尋找人。
然而人的一切努力都在聖靈的引導之下,以理解他所在的世界,來探究他與神之間關係的意義。智慧文學中注重創造的神學傾向,並非巧合。人若想要明白人類生命的意義,他終究必會追本溯源。此外,這幾卷書所顯示的個人主義特性,正足以說明舊約關注個人與神之間關係的重要性。神藉著個人開創民族,並且祂的愛繼續不斷地被澤個人及群體。當人研讀五經時,可能在五經中只看到個人朦朧的影子。讀歷史書時,他可能被眾多事實與事件所包圍。而讀先知書時,它們的深刻信念及對所處社會與世界的關注有可能對他起不了作用。然而,在研讀詩歌書時,他卻隨時可以發現自己身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