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以色列史綜覽(2版)

9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引論】

雖然以色列國開始於出埃及時,但若述其歷史,必從亞伯拉罕(Abraham)說起(註一)。惟當以色列遷出埃及邊境時,才議有別國承認其爲國家的幅員和地位。但在這之前,它已有一段歷史,從定居埃及上溯至以前族長時代的祖先,就是亞伯拉罕和雅各(Jacob)。雅各生下十二支派的首領,而亞伯拉罕則承受了神給他關乎其獨特後裔的應許。


第一節 資料來源

以色列歷史的資料來源主要得自舊約。由於資料豐富,其歷史之記述,可比其鄰邦的歷史更詳細。事實上,其有利的條件,遠勝過那時大國之上。因其他國家的歷史,雖藉考古?究可知其詳情,但其文學記載,都不如舊約。這本無價之書,寫下以色列祖先的背景;在埃及異域的成長;按支派開始於應許之地區生活;各支派聯合爲一王朝,其名稱,其統治期間之長短,及列王的主要活動;神因其罪而加諸其國的懲罰;被擄至東方國家;以及許多被擄的人民歸囘原地和歸囘後的經歷。這其間不僅包含歷史,也有律法、哲學、論述和講章,我們不但可獲知這民族所做的事,亦可知道他們的思想、言行,不僅可熟悉他們的活動,亦可了解這個民族本身。雖然舊約的主要目的,不是爲了歷史,它却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舊約不是一部純粹的歷史書。其目的是描述神的旨意,如何爲罪人預備,並給予救贖。自從代表人類的始祖亞當(Adam)在伊甸園(Garden of Eden)犯罪之日起,人就需要這種救贖。舊約是神記載祂自己,如何特別藉以色列民族預備並成全救贖,這救贖在耶穌基督身上達到最高峯的表現。舊約的敍述便是這段歷史。因此,與這種救贖預備有直接關係的歷史,就包括在裏面,沒有直接關係的,通常就省略了。因此,正如剛才提到的,舊約中在許多方面的歷史資料相當完全,但它也省略了一些其他純歷史書所會包括的材料。還好其他的資料來源,有助於彌補這些省略,而提供一般的背景,那就是考古學的?究。許多年來考古學者,殷勤地在聖地工作,已結出果實。這工作正繼續進行,且每一季均有進展且收獲不少。考古學者所賃獻的資料,有極大的價値,我們將常使用它們。

第二節 以色列的重要性

以色列在基督敎時代以前是小國,但其歷史對世界有重要的影響力。無可諱言,沒有任何國家的歷史,可與其影響力相比。神藉著摩西(Moses)所頒佈的律法,是神所宣告的,適合於以色列幅眞與情況的公正律法。他們所持守的基本法則,自那時起卽成爲立法者的指標。以色列先知中,有當時最偉大的恩想家和作家。雖然其他地方也可找到類似他們作品的東西,譬如在埃及易樸衞(Ipu-wer)(註二),或尼弗洛呼(Nefer-rohu)(註三)的文章,在米所波人米(Mesopotamia)馬里(Mari)的「先知」與其國王之書信(註四),或亞述國(Assyria)的亞爾伯拉神諭(Oracles of Arbella)(註五);但是就以色列輝煌的著作所代表的種類,變化和力量來說,却是沒有其他任何作品可以相與抗衡的。以色列的智慧文學,更以哲理表現出這個獨一無二的民族,與上帝、世界和衆生的關係。在此有對白、戲劇、詩篇和格言,對感情、意志和思想,均具吸引力。至今在智慧文學和先知書裏面,有關社會公義以及委身於神的人生之崇高地位,這些信息在歷史上的意義永存不變。舊約永遠的價値,以宗敎和道德性爲主,也不可忽略其在藝術上的成果。它包含當時最優異的文學作品。事實上,如約伯記(Job)、詩篇(Psalms)和以賽亞書(Isaiah)中光彩奪目的篇章,在任何時代來說,都是傑作。自古至今,他們不但啓發各處的作家,就連音樂家、畫家、雕刻家和其他各流的藝術家,也受這些書卷的激勵。世界上有不可勝數的優美音樂、繪畫和雕刻,以舊約記載爲主題,多少著作以其故事爲藍本。基督敎在這世界上所佔的那一份勢力,自羅馬帝國時代開始,就具有壓倒性,而形成這種舉世無雙的態勢,舊約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

第三節 以色列戰略性的位置

以色列戰略性的位置,也是促成其重要性的另一原因。西沿地中海(Mediterranean),東臨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其狹長六十英哩地帶,是南北駝商交通必經之地。南方的埃及,賴尼羅河(Nile River)爲生,在舊約時代,一直是世界强國。每年氾濫一次的尼羅河,灌漑乾涸的沙漠,也帶來可以生長莊稼的沃土,更提供人民和商業一條便利的交通要道。埃及因尼羅河而繁榮,亦因此擴展貿易範團至北方諸國。以色列的北邊,是通稱的肥腴月灣(Fertile Crescent),這地區也賴河川之利爲生(註六),特別是幼發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兩河都發源於亞美尼亞山脈(Armenian),在某一處相距四五〇英哩而分流,都各沿其道向東南流,越流越近,而在波斯灣(Persian Gulf)附近合流入海(註七)。較短的底格里斯河,坡度較大,前後兩個亞述國都城亞述(Assur)和尼尼微(Nineveh)位於其岸,而靠此河爲生。幼發拉底河流速較緩,在不同時代,是巴比倫(Babylonians)、亞述國、亞美尼亞(Armenians)、美坦尼(Mitanni)西行的旅行要道。這些國家都盼與南方繁榮的埃及通商。他們的駝商隊沿河西行,與北方迦南(Northern Canaan),甚至更北的亞拿陀利亞(Aimtolia)滙合,再經過常用的旅行路線,沿漫長的以色列向南而行。

第四節 巴勒斯坦(Palestine)的地理

「巴勒斯坦」這名字(註八),來自「非利士」(Philistia),意思是「非利士人之地」。非利士原來只包括這地的西南部分,是非利士人居住之地。但這名字,稍加改變,而用於稱以色列全地。巴勒斯坦不是一個大國。位於東地中海之南岸,南北長一五〇哩,東西寬六〇哩。有天然界限三面包圍著,東邊是敍利亞阿拉伯(Syrian-Arabian)的浩瀚沙漠,南邊是像沙漠一樣的南地(Negeb),西邊是廣大的地中海。僅在北邊有與它類似的可耕之地,這裏在大部分舊約時代有兩個國家,是沿地中海的腓尼基(Phoenician)和內地的亞蘭大馬士革(Aram-Damascus)。腓尼基成爲海上的領導導勢力,其商業利益以色列分享到一些,因爲這兩國多半維持和平。另一方面,亞蘭大馬士革是窮國,因其國境內,多半是廣闊的沙漠地,而且,顯然爲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常與以色列國有戰爭。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