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聖經中的門徒觀
本書談論的是「門徒之道」(discipleship),尤其是聖神藉著《若望福音》向我們啟示成為門徒的全貌。在本書中,你會找到《若望福音》對以下問題的回答:作耶穌的門徒是什麼意思?認識何謂門徒精神之後,怎樣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活出真門徒的面貌?我們如何確知自己正在實踐目標的路上?
確實,沒有幾個目標比成為真門徒更令人卻步。你或許會自問:「我何德何能,竟奢望與耶穌並肩同行?」本書的主要目的,正是解析聖經如何指引我們「跟隨耶穌是應當追求的目標」。此外,則是揭示清楚易懂的方法,實際活用耶穌在新約中的教導,使你也能像首批門徒一樣與主同行。
我們同行的路線規劃很簡單。首先,我們簡單扼要地探討「門徒」一詞的詞源,以及相關關鍵詞的脈絡;緊接著將焦點轉向《若望福音》,按著聖史若望的思路和敘事順序逐步前行。我們會看到,福音中的教導可以歸納為四階段的門徒養成計畫,而核心是信從耶穌並存留在耶穌內。
第一階段:有人向我們見證耶穌。
第二階段:我們自願信從耶穌。
第三階段:我們留在耶穌左右,祂也與我們同在。
第四階段:我們彼此展現出耶穌的愛,以此作為門徒的憑證(若十三35)。
若要明白聖經中「門徒」這個概念的本質,首先要從字詞著手。關鍵是在文本脈絡中,追溯相關希臘文與希伯來文字詞的幽微隱意。這是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字詞原意的方法,也是我個人探究「門徒之道」的起點。接下來,且容我跟各位分享這個主題的研究成果。
《若望福音》
在《若望福音》中,我們找到聖史若望用來描繪「門徒之道」的兩個關鍵詞:信從(英文believe,希臘文pisteúō)與存留(英文remain,希臘文ménō)。聖史說得特別明白:
耶穌對那些信(希臘文pisteúō)祂的猶太人說:「你們如果固守(希臘文ménō,「存留」之意)我的話,就確是我的門徒(希臘文mathētēs)。」(若八31)
真正的門徒選擇信從耶穌,就算歷經掙扎,他的信仰仍能存留下來並繼續持守,不斷邁向更深的信德。真門徒並不意味著絕不會陷入掙扎,或永遠不會跌倒,而是他一次又一次選擇跟隨耶穌。
新教聖經學者季納(Craig S. Keener)寫道:「聖史若望屢屢提到許多人『信了』耶穌(若二23、七31、十42、十一45、十二11和42),但至少諸如此類的例子證明了這種信心仍不足以堅持到得救。」
此處的重點是:真正的門徒精神既要求信從耶穌,也要求存留在耶穌內。只是相信耶穌存在,或者相信耶穌行了奇蹟,為你我來說遠遠不夠。耶穌所應許的深度喜樂,是賜予那些與耶穌建立關係且與祂保持關係的門徒──即使要經歷內心爭戰、外在迫害,以及軟弱時所需的悔改。
《若望福音》呈現的是與耶穌基督真實相遇,繼而成為祂的門徒的真人真事。當我們回顧那些信從且留在耶穌左右的首批門徒的故事,就能看到並深入探究聖史若望提出的成為耶穌門徒的準則──信從和存留。首批門徒的經驗向我們展現了如何活出那樣的門徒之道。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同耶穌住下:若望福音的門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