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

聖經能否回答生命中最難解的問題?

傳道書是本奇妙的書。它為每個男女解答了某些最令他們深感困惑的問題。
—壞事發生時,神在哪裡?
—我如何能不向神發難?
—我該如何面對生命中許多的不確定?
—若神的旨意難以明白,我該何去何從?
—壞事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我的信心不夠嗎?
—基督徒可以享樂嗎?
或許你也像我一樣,曾為這些問題而在夜裡輾轉反側。
身為一個牧師,我被問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問題,多半和和罪惡有關:如果神是掌管萬有的神,祂一定能夠消滅罪惡。如果神是良善的,祂應該會這麼做。既然惡明顯存在著,祂就不可能掌管萬有,也絕非良善。
這個問題在我們這個世代所面臨的處境中益發顯得真實。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攻擊過後不久,我完成了這本書。那天,一隻我們前所未見的猛獸從森林中衝出來。
德國在一九四○年代有計畫、有組織且大規模地進行種族滅絕的行動。世界發出回應,擊退了這股邪惡勢力。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我們看見恐怖主義像是一種新興工業出現。這是藉著有組織、有目的的殺戮營造恐懼,其規模之大,以往發生過的事件與之相較,都顯得微不足道。現在,世界必須再度起來中止這次的邪惡勢力。
即便如此,九一一事件的陰影仍像揮之不去的烏雲,籠罩著那位理當掌管萬有、理當良善的神。在那個星期二早上,神到哪裡去了?又一次,就像耶穌在水面上行走時,人們喊叫起來,說祂是個鬼怪。
九一一事件奪走三千多人的生命,摧毀了宏偉壯觀的高樓,像這樣駭人的事,我們該如何因應?這樣的事真有可能在那位智慧神的允許下發生嗎?
所羅門知道人們對神的存在會有疑惑,因此在傳道書以兩章的篇幅探討無神思想。但他知道那些信靠神的人最終也會面臨掙扎,因此再以十章的篇幅討論人與神同行會面臨到的問題。
所羅門回答了一個生命中最根本的問題:在這個無常的世界裡,我們如何憑信心而活?
你在本書將會找到最好的答案。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並非因為我是本書作者,而是因為這本書是闡述從傳道書而來的神的智慧。
環顧整個人類歷史,不論男女,都在思索著同樣的問題。若是神造了我們,祂理所當然不會任憑我們對於這麼重要的問題茫然不知。因此,祂呼召所羅門寫了傳道書。
所羅門在傳道書不僅處理惡的問題,也解答了人生中其他的疑難。這些問題曾讓幾千年來的哲學家和邏輯學者百思不得其解,或許現在也正困惑著你。這些問題關乎我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的核心。

傳道書只是隨意收錄了些格言,還是蘊有更深的意涵?

傳道書是我最喜歡的聖經經卷之一,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為它討論人生的手法就像雅歌探討愛情、性、浪漫一樣。傳道書為其他地方未處理的問題提供了解答。

為什麼是所羅門?

若世上真有那麼一個人能在神之外找到意義,那人便是所羅門了。論智力、論勤勉、論成就,他無一不缺。所羅門運用這些恩賜累積財富,增長知識,並經歷喜樂。他放縱自己,未加節制。如果連所羅門都無法發現生命的奧祕,也就沒有其他人可以做到了。
所羅門在他人生盡頭寫下了傳道書。我想他是在人生早期完成了雅歌,中期完成了箴言,而傳道書則是在他生命經歷失敗、懊悔後所寫的。這卷書是一個人反省自己曾是個愚昧的人,他曾擁有一切,卻又失去一切,然後終於領悟什麼才是真正值得擁有的。
神和以色列人立約的名──耶和華──在傳道書從未出現。所羅門婉轉地運用其他語詞和姓名代稱神。有些學者認為作者在寫這卷書時,心裡想到的是未信者。傳道書的對象是對生命與神的本性發自內心疑惑的人。這是一卷寫給各個民族的書,毫無疑問也適用於活在今日的我們。
傳道書在希伯來文被稱為Qoheleth,或是「訓誨者」(the Preacher)。以思想家而言,所羅門不僅是一位哲學家,更扮演了神在世上的發言人,宣告何為真理。
羅丹(Rodin)的作品「沈思者」體現了世界對智慧的認識。所羅門則在「訓誨者」中體現了聖經的智慧。許多現代哲學家斷然宣稱何為真實,所羅門和這些人不同,他只是講述了生命的事實。而這讓我們明白縱使挫敗接連而來,人生應如何繼續。

傳道書概述

所羅門以一切都是虛空開始傳道書。他不是要表達人生毫無意義,或沒有任何終極目的。他說的「虛空」是指你活了六、七十年,而後生命結束。你的財產會被分送,對你別具意義的東西變成車庫大拍賣時標價一元的廉價品。
生命本身並不會自我獎賞,也不會自然而然邁向幸福、有意義與成就的最高點。它只是隨著日升日落而消逝。自然不但從不給予人任何報償,反而還會把人擊垮,讓生命消逝,歸於塵土。
你所擁有的一切若沒有人要,最後會被裝進垃圾袋。從這角度來看,人只是水氣,而生命是虛空。隨著世代交替,你已被遺忘,就像未曾存在過。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說:「世界對你的哀悼只是一刻,遺忘卻是永恆。」所羅門以同樣的洞見開始:人生飛逝,不僅沒有獎勵,反而折磨你一頓。

所羅門的步步策略

所羅門有系統地處理人類在界定意義上作的一切努力。整卷書的論述並非以直線進行。在西方人眼中,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它只是隨意收錄一些格言。但事實上,傳道書有一定的漸進邏輯。所羅門的寫作反映了古代中東人的觀點,在文章的鋪陳中以「螺旋式」(spiraling)取代直線思考。因此我們會看到,傳道書的每一個主要章節前後都有起承關係。
所羅門以描述他對知識的追求開始傳道書,接著討論享樂主義,最後檢視物質主義。
這樣的過程讓我想起許多今日的大學生。在成為大學新鮮人第一年,他們先是尋求知識,享受學習帶來才有的興奮震顫。到了年底,他們加入某個兄弟會或是姊妹會,以追求享樂主義開始他們大二的狂歡。等新的一年結束時,許多人考試被當,悔恨不已,回去暑修,學習成為百萬富翁所需的知識,也就是物質主義。
所羅門檢驗人類最優秀的思想,然後一一指出它們不管用的原因。他證明了這些觀念本身並無法使人滿意;也無法為人類在自身的處境中帶來最終的快樂與意義。
所羅門告訴我們,人實在沒什麼好處可誇。很明顯地人必須走出自己,向外尋求,以發現無限與完全。最後,人必須要仰望神。
然而傳道書並非就這樣劃下句點。從某些角度來看,情況甚至變得更糟。信靠神的人在閱讀前幾章,會同意所羅門所說每件事的觀點。問題是,我們想就此打住,不願意看下去。但接著所羅門又說一個人不會因為相信神,就可以無災無憂。他指出義人遭遇惡事,而惡人遭遇好事。
人生充滿了不平等。相信神的人,和不信的人可能一樣會有麻煩、難處,甚至那些相信神的人在死前不見得會得到所有問題的答案,反而常是帶著困惑離開了世間。
很幸運的是,在所羅門的幫助下,我們得以明白如何與這位神同行,即便祂不總是成就我們的空想。到最後,這卷書並不是悲觀的,反倒充滿希望。
所羅門在每個部分的結束都回答了他所提出的問題。事實上,他七次給的答案都是相同的,是個麻煩的答案,也是個簡單的答案。信不信由你,每一次的答案都是──當喜樂,享受神所賜與的生命。
若生命的奧祕讓你深感不解,那就和我一起到人們的內心深處走一遭吧。以信心的眼睛去讀,我相信你會明白,我們正在側耳聆聽神的智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