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像颶風那樣搖滾
「罪是最惡劣的邪惡,是邪惡中的邪惡,其實是唯一的邪惡:沒有邪惡比得上它,不,除了它以外(正確地說)別無邪惡,也無從可比。」 清教徒瑞夫.文寧(Ralph Venning,約1622~1674)在他那本關於罪的經典著作《罪,瘟疫中的瘟疫》(Sin, the Plague of Plagues)裡面這麼寫。
除了認識神—你最重要的辯護人(或中保)之外,這世上沒有比認識罪—你最大的敵人更重要的事了。或許只有深諳內省和病態的人,才會想要讀一本關於罪的書—更不要說是一本深受那些直接、廣泛又鉅細靡遺處理罪的清教徒所影響的書。
然而,沒有比罪的教義(hamartiology)更值得現今教會關注的神學議題了。基督徒應該明白,我們須要先確切地認識罪,才能夠正確地領受恩典。以扭曲、軟弱的方式看待罪,必然導致一種醜陋、貧血又無益的神學。湯瑪斯.華森(Thomas Watson,約1620~1686)說得好:「我們越嚐到罪的苦味,就越能嚐到基督的甜美。」
神的一些屬性和祂的恩典,正是在罪的處境中大大地展現出來。例如,創世紀三章、出埃及記三十三章、詩篇五十一篇,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以及羅馬書三章,都在經文裡提供我們神和祂救贖目的之清晰圖像,而這都與大力宣告罪有關。當我們明白三一神動員了何等大能來救贖罪人,一本討論罪的書就可使我們獲得大利。聖經豈非一本關於罪的書?神拯救的是罪人,不是好人(路五32)。
我們的罪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我們的本性才呈現真正的困境。湯瑪斯.布魯克斯(Thomas Brooks,1608~1680)指出,即使在蒙恩的光景之下,「最好的人身上也帶有萬罪的種子,那是最卑劣、最糟糕的罪之籽。」布魯克斯補充,其實「落在地獄裡面的人的本性不比你自己現有的本性更糟糕;若非主約束,你的本性會流露無遺。」全然憑著人自己本身,沒有一個人比另一個人更好或更壞。唯有神叫我們有所不同。
你是誰?本書可能會幫助你更徹底、更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我們必須說,我們不過觸及了這個主題的表面)。答案可能會讓你不舒服,但你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和神嗎?如果你想要被拍馬屁或被騙,我建議你去聽一個政客的演說。我們常常不敢深入審視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內心,以及殘留在其中的黑暗。或許我們以為聽到真相會很痛苦;但是,想想我們所認識的神和祂所啟示的福音,我確信這個痛苦是值得的。大衛.克拉克森(David Clarkson,1622~1686)說:「在叫我們知罪這事上最坦誠對待我們的人,就是我們最忠實也最值得尊敬和愛戴的朋友。」若是如此,那麼請收下這本書,視此為一種愛的行動。
最後,不要忘了基督是為我們捨己的,但祂是為真實的罪人而非假裝的罪人捨己。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於1521 年八月寫信給菲利普.梅蘭頓(Philip Melanchthon,1497~1560),勸勉他宣揚真正而非假想的憐憫。但真正的憐憫必須在真實而非想像的罪之處境下傳講。神拯救真正的罪人,而不是想像中的罪人。路德在信的結尾如此說:「努力禱告吧,因為你確實是個罪人。」
讀下去吧,因為你,確實,是個罪人。
像颶風那樣搖滾
「罪是最惡劣的邪惡,是邪惡中的邪惡,其實是唯一的邪惡:沒有邪惡比得上它,不,除了它以外(正確地說)別無邪惡,也無從可比。」 清教徒瑞夫.文寧(Ralph Venning,約1622~1674)在他那本關於罪的經典著作《罪,瘟疫中的瘟疫》(Sin, the Plague of Plagues)裡面這麼寫。
除了認識神—你最重要的辯護人(或中保)之外,這世上沒有比認識罪—你最大的敵人更重要的事了。或許只有深諳內省和病態的人,才會想要讀一本關於罪的書—更不要說是一本深受那些直接、廣泛又鉅細靡遺處理罪的清教徒所影響的書。
然而,沒有比罪的教義(hamartiology)更值得現今教會關注的神學議題了。基督徒應該明白,我們須要先確切地認識罪,才能夠正確地領受恩典。以扭曲、軟弱的方式看待罪,必然導致一種醜陋、貧血又無益的神學。湯瑪斯.華森(Thomas Watson,約1620~1686)說得好:「我們越嚐到罪的苦味,就越能嚐到基督的甜美。」
神的一些屬性和祂的恩典,正是在罪的處境中大大地展現出來。例如,創世紀三章、出埃及記三十三章、詩篇五十一篇,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以及羅馬書三章,都在經文裡提供我們神和祂救贖目的之清晰圖像,而這都與大力宣告罪有關。當我們明白三一神動員了何等大能來救贖罪人,一本討論罪的書就可使我們獲得大利。聖經豈非一本關於罪的書?神拯救的是罪人,不是好人(路五32)。
我們的罪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我們的本性才呈現真正的困境。湯瑪斯.布魯克斯(Thomas Brooks,1608~1680)指出,即使在蒙恩的光景之下,「最好的人身上也帶有萬罪的種子,那是最卑劣、最糟糕的罪之籽。」布魯克斯補充,其實「落在地獄裡面的人的本性不比你自己現有的本性更糟糕;若非主約束,你的本性會流露無遺。」全然憑著人自己本身,沒有一個人比另一個人更好或更壞。唯有神叫我們有所不同。
你是誰?本書可能會幫助你更徹底、更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我們必須說,我們不過觸及了這個主題的表面)。答案可能會讓你不舒服,但你願意誠實面對自己和神嗎?如果你想要被拍馬屁或被騙,我建議你去聽一個政客的演說。我們常常不敢深入審視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內心,以及殘留在其中的黑暗。或許我們以為聽到真相會很痛苦;但是,想想我們所認識的神和祂所啟示的福音,我確信這個痛苦是值得的。大衛.克拉克森(David Clarkson,1622~1686)說:「在叫我們知罪這事上最坦誠對待我們的人,就是我們最忠實也最值得尊敬和愛戴的朋友。」若是如此,那麼請收下這本書,視此為一種愛的行動。
最後,不要忘了基督是為我們捨己的,但祂是為真實的罪人而非假裝的罪人捨己。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於1521 年八月寫信給菲利普.梅蘭頓(Philip Melanchthon,1497~1560),勸勉他宣揚真正而非假想的憐憫。但真正的憐憫必須在真實而非想像的罪之處境下傳講。神拯救真正的罪人,而不是想像中的罪人。路德在信的結尾如此說:「努力禱告吧,因為你確實是個罪人。」
讀下去吧,因為你,確實,是個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