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靈修神學:傳統與實踐

79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關於靈修的定義與內涵,需要仔細檢視兩者的差異。因為在基督教信仰的傳統中,提到「靈修」一詞本就因不同群體而頗具爭議,甚至因著定義不一,引發本質上的混淆。因此本章首先要釐清並分辨定義上的差異。因為在普世宗教中,除了基督教靈修外,尚有其他宗教的靈修;同時又有基於「人本思想」的靈修,有人將其歸納為「世俗的靈修」。為避免讀者混淆,我們必須先進一步認識何為基督教靈修、世俗靈修,與人文∕人本的靈修,以辨別其間差異。

省思消費心態的靈修

談及靈修,往往也會被包裝為行銷產業,淪為可定價的商品或服務。對於靈修神學,許多人帶著一種好奇的心,甚至以消費主義的心態來面對;因為當代信徒處於消費文化中,常常難以完全脫離這種思維。有些人參加靈性操練的群體,心態上像是去自助式餐飲(Buffet)尋找自己想要的,按己所需、依已所喜,滿足自己所有期待。在不知不覺中,教會生活也逐漸淪為眾多社會群體中的一環,成為尋求生命成長的選項之一,故此,許多人進入教會,也是為了在尋找某種自我需求的滿足。消費心態使教會不再是教會,而被視為舒緩生命難處、學習個人成長,與追求好生活的場所。就如同哈佛、耶魯等大學趨之若鶩開設「快樂學」、「幸福學」等熱門課程,即是當代此一趨勢極為明顯的表徵。當人們帶著這種消費精神來看待靈修,我們就必須有所釐清和分辨。誠如前言所述,靈修這行動本身即可能引發爭辯與混淆,面對這些爭辯和混淆的種種張力,我們更應當明辨慎思。

跳脫啟蒙運動自然神觀的錯謬

我們基督徒所信的神,是一位非常活躍的神。這樣的「神觀」與過去啟蒙運動所提倡的大不相同。啟蒙運動所持的其實是自然神觀,雖然承認神是萬物的創造者,卻將祂視為在完成創造之後就遠離世界的存在;祂不會與人類保持一種活潑的關係。怎麼說呢?神被視為跟製造鐘錶的工匠一般,造了鐘錶、上緊發條,就讓鐘錶自行運作。祂創造了這世界並賦予其自然律,使世界維持循環與秩序;啟蒙運動認為,神在設計好這一切之後,便暫時離開,就如同工匠離開鐘錶,走到街頭咖啡廳喝咖啡去了。在自然神觀影響下,神是與人保持距離的;但實際上,我們的神會持續與我們維持雙向互動的關係。

反思當代教會教導靈修的投入

直到如今,很多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也更接近這種自然神觀,他們覺得自己所喜歡的那位神在賜給人新生命之後,這新人就「已經搞定了、已經有了新生命」;接下來的日子,他們甚至可以向神說:「神啊,我自己來搞定。」所以,對這些基督徒而言,神就彷彿是自然神觀中的神,祂賜給我們新生命之後,我依舊做我的事、神繼續做祂的事,我們與祂之間沒有實質的互動。
談到跟神的互動,其實在教會的教導中,常強調我們必須要跟神保持一種豐富的關係、親密的關係;但很奇怪,大多時候這種教導卻無法具體地幫助弟兄姐妹進入一種跟神的親密關係中。實際上,許多信徒其實很害怕親密的關係,甚至對自己的伴侶和孩子都無法進入親密的關係,更何況要求他與那位看不到的神進入親密的關係中。即便情況如此,許多教會因著重視夫妻關係,為了要實際地幫助弟兄姐妹,使他們可以進入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於是規劃各樣的婚姻輔導造就課程。但教會似乎很少幫助弟兄姐妹去思想,怎麼跟神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很多時候,教會裡的教導也會給弟兄姐妹一種錯誤的印象,就是只在意那起初的、期待看到神在我們身上的行動;因此,教會界很看重佈道、很在意宣教,教會不僅委派專責宣教事工的長老,還會為那些在國內外或跨文化中傳福音的宣教士編列預算;這是我們極為關注的部分,所以挹注了豐富的資源。
然而,儘管教會全力投入在福音事工中,牧者也盡責引導弟兄姊妹定睛在神身上。但我們很少看到,長執們關心弟兄姐妹與神的關係,或積極地去思想有何方式可以幫助他們進入與神親密的關係。因為大多時候,我們只在意神在我們生命裡起初的工作,把神的恩典當作那起初的、一次性的動作,然後我們就停在那裡了,接下來就專注於佈道、重視歸正、重視宣教,這些投入其實都非常好,因那些陸續進入教會的弟兄姐妹也需要有好的聖經裝備;但有件事不能忽略,就是我們必須細思,弟兄姐妹如何去面對神?怎麼跟神進入一種親密的關係?
在教會裡,弟兄姐妹有種既定的印象,就是基督耶穌為我死在十字架上,祂為我捨身,所以聖靈的工作就是來改變我,那麼往後我就好好地讀經,而教會就好好地教導主日學,這以外的部分就不需要做得太多,其餘的時間就是固定來作禮拜、穩定參加小組;但弟兄姐妹從來沒有好好地被教導如何去面對自己的罪、如何面對自己那些上癮的、那些隱而未見的罪,也沒有真正學習如何過聖潔的生活、如何對神敞開、如何在神面前持續地靈命成長。就因為我們覺得弟兄姊妹只要勤讀聖經、學習聖經、上主日學,就會自然而然地像耶穌。但請讓我們深思!真的上過許多這樣的裝備課,就會讓自己更像耶穌?在此暫時先打上一個大問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