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亞瑟序
倪柝聲(1903–1972)是二十世紀華人基督教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著作持續地啟發和激勵不單中國、而且是世界各地的福音派基督徒。作為在中國遍及多處的「地方教會」運動創始者和領袖,倪柝聲是一位多產的講員和作家,他人生最後的二十年在中國大陸的監獄和勞改農場裡度過。儘管具有顯著地位和廣泛影響,倪柝聲在福音派圈子之外仍不具有太高的知名度,而且就連福音派內部的一些人也質疑其神學觀點的正統性。吳東生(Dongsheng John Wu)富於洞見的研究,向那些不熟悉倪柝聲屬靈教導的人提供了值得信賴的介紹,而且對其著述(尤其是《屬靈人》)進行了建設性的重新評估——這理應喚起批評者對倪柝聲的神學人論作重新審視。
吳東生檢索的參考書目是廣泛全面的,包括中文和英文出版的所有相關文獻。吳東生將複雜的歷史視角與敏銳的神學分析相結合,將倪柝聲的靈性觀定位在廣博的大公基督宗教靈修傳統之內。這項研究的開端是,在二十世紀早期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背景(尤其是福音派基督教的發展)下,對倪柝聲的生平與著述的簡明陳述。接下來,吳東生仔細評估倪柝聲神學所受的影響,它們來自激進改教的弟兄會傳統(the Brethren tradition of Radical Reformation)、聖潔運動與凱錫克復興運動(the Holiness and Keswick revival movement)、寂靜的奧祕派(the Quietist mystics)(例如:莫林諾[Miguel de Molinos]、蓋恩夫人[Jeanne Guyon]、芬乃倫[Françios Fénelon]),以及教父時期的寓意解經。在隨後幾章中,吳東生提供了倪柝聲與當代聖公會神學家麥金托什(Mark McIntosh)在光照、知識、和靈命塑造等一系列關鍵主題上的評鑑性互動。吳東生指出,倪柝聲神學的某些觀點有時受到批評,被指責為諾斯底主義或唯信主義,但實際上這些觀點與麥金托什所綜合起來的廣泛的基督教奧祕派作者的看法相吻合,因此吳東生具有說服力地論證,倪柝聲的地位不僅是一位正統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對基督教靈修學與神學的重要貢獻者,其思想對普世教會的當代信徒都具有適切性。
本書顯然將引起許多福音派基督徒的興趣,無論他們先前如何評價倪柝聲的生平與思想。但吳東生透徹且明智的分析,也為其他研究基督教靈修的學者提供了寶貴資源,他們現在必須將倪柝聲納入現代重要靈修神學家的行列之中。倪柝聲的許多關鍵概念來自西方宣教士和教師,但他所鍛造出來的奧祕神學,在相當程度上也出於他自己的創造性直覺和牧會經驗,也可能受到中國哲學和文化傳統的形塑。
吳東生的著作是目前在基督教靈修學領域中最佳的跨學科研究的傑出例子。正如倪柝聲相信的、也是此項研究展示的,今日的學者和基督門徒都迫切需要將知識求索與生命委身整合起來。用倪柝聲的話說:
如果沒有心思,就真理沒有達到我們生命的可能。所以,一個開放的心思對於靈命是緊要的。如果我們的心思裡充滿了一種成見,無論其是對真理也好,或者對傳真理的人也好,就真理不得進入我們的心思,也不得以進入我們的生命。
許多不同背景和興趣的讀者,只要帶著敞開的心來閱讀此項研究成果,必發現他們自己受邀更深進入對這些的領會與應用:十架門徒的道路,位於宇宙核心奧祕的真理,以及更豐盛的生命——神賜予人類之恩賜。
—霍亞瑟(Arthur Holder)
美國加州伯克利神學研究聯院
教務長兼學術事務副院長
基督教靈修學狄倫伯格教席教授
倪柝聲(1903–1972)是二十世紀華人基督教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著作持續地啟發和激勵不單中國、而且是世界各地的福音派基督徒。作為在中國遍及多處的「地方教會」運動創始者和領袖,倪柝聲是一位多產的講員和作家,他人生最後的二十年在中國大陸的監獄和勞改農場裡度過。儘管具有顯著地位和廣泛影響,倪柝聲在福音派圈子之外仍不具有太高的知名度,而且就連福音派內部的一些人也質疑其神學觀點的正統性。吳東生(Dongsheng John Wu)富於洞見的研究,向那些不熟悉倪柝聲屬靈教導的人提供了值得信賴的介紹,而且對其著述(尤其是《屬靈人》)進行了建設性的重新評估——這理應喚起批評者對倪柝聲的神學人論作重新審視。
吳東生檢索的參考書目是廣泛全面的,包括中文和英文出版的所有相關文獻。吳東生將複雜的歷史視角與敏銳的神學分析相結合,將倪柝聲的靈性觀定位在廣博的大公基督宗教靈修傳統之內。這項研究的開端是,在二十世紀早期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背景(尤其是福音派基督教的發展)下,對倪柝聲的生平與著述的簡明陳述。接下來,吳東生仔細評估倪柝聲神學所受的影響,它們來自激進改教的弟兄會傳統(the Brethren tradition of Radical Reformation)、聖潔運動與凱錫克復興運動(the Holiness and Keswick revival movement)、寂靜的奧祕派(the Quietist mystics)(例如:莫林諾[Miguel de Molinos]、蓋恩夫人[Jeanne Guyon]、芬乃倫[Françios Fénelon]),以及教父時期的寓意解經。在隨後幾章中,吳東生提供了倪柝聲與當代聖公會神學家麥金托什(Mark McIntosh)在光照、知識、和靈命塑造等一系列關鍵主題上的評鑑性互動。吳東生指出,倪柝聲神學的某些觀點有時受到批評,被指責為諾斯底主義或唯信主義,但實際上這些觀點與麥金托什所綜合起來的廣泛的基督教奧祕派作者的看法相吻合,因此吳東生具有說服力地論證,倪柝聲的地位不僅是一位正統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對基督教靈修學與神學的重要貢獻者,其思想對普世教會的當代信徒都具有適切性。
本書顯然將引起許多福音派基督徒的興趣,無論他們先前如何評價倪柝聲的生平與思想。但吳東生透徹且明智的分析,也為其他研究基督教靈修的學者提供了寶貴資源,他們現在必須將倪柝聲納入現代重要靈修神學家的行列之中。倪柝聲的許多關鍵概念來自西方宣教士和教師,但他所鍛造出來的奧祕神學,在相當程度上也出於他自己的創造性直覺和牧會經驗,也可能受到中國哲學和文化傳統的形塑。
吳東生的著作是目前在基督教靈修學領域中最佳的跨學科研究的傑出例子。正如倪柝聲相信的、也是此項研究展示的,今日的學者和基督門徒都迫切需要將知識求索與生命委身整合起來。用倪柝聲的話說:
如果沒有心思,就真理沒有達到我們生命的可能。所以,一個開放的心思對於靈命是緊要的。如果我們的心思裡充滿了一種成見,無論其是對真理也好,或者對傳真理的人也好,就真理不得進入我們的心思,也不得以進入我們的生命。
許多不同背景和興趣的讀者,只要帶著敞開的心來閱讀此項研究成果,必發現他們自己受邀更深進入對這些的領會與應用:十架門徒的道路,位於宇宙核心奧祕的真理,以及更豐盛的生命——神賜予人類之恩賜。
—霍亞瑟(Arthur Holder)
美國加州伯克利神學研究聯院
教務長兼學術事務副院長
基督教靈修學狄倫伯格教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