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同志議題已成為當前台灣社會、教會無法迴避的議題,當人權抬頭、社會運動頻上街頭之際,面對同志族群,教會團體卻顯得舉足失措,進退維谷,在社會上儼然形成基督教會與性別人權團體對立的態勢。究竟關於「同性戀」,聖經說了什麼?何以基督徒如此急於捍衛這條性別界限?傳統教會反對「同性戀」的原因何在?同志與教會果真是聖俗二分、壁壘分明嗎?

自1996年同光同志長老教會成立至今,台灣基督教界對同志議題的辯論就不曾停息,雙方除了在座談中對話,甚至一度登上媒體交鋒,文字論戰也走向檯面化,台灣教會界除了長老教會部分牧師對同性戀者較為友善之外,其他教派皆急於與同性戀劃清界線。而繼同光之後,1999年MCC美國長堤教會也來到台灣關懷同志福音事工,後來長堤教會轉型為「包容性」教會,其宣教組織EMI目前已成功在台協助開拓了兩所教會,宣告性傾向乃上帝所賜,完全接納LGBT族群。

同光教會令基督教界惶惶不安,避之唯恐不及,一般教會和EMI系統的教會也幾乎不打交道,這些教會多半被基督教團體視為「外人」;然而傳統教會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台灣絕大多數同志基督徒都在一般教會中聚會,根本沒有離「家」出走。

同志基督徒不敢貿然出櫃,因為一旦說出「我是誰」,可能身陷大霧散盡的敵營,弟兄姊妹從此成為陌路人。因此,帶著面具,大家相安無事互道平安,是多數同志基督徒在教會內的生存之道。一位教會同工曾經這樣描述:

我參加一位同志牧師的葬禮,必須小心翼翼保護他的隱私,因為他

沒有出櫃。為他整理遺物時得把一些啟人疑竇的物品丟棄。出殯那天許

多牧長、同工、居民來為他送葬,哭倒在靈柩旁,但是他的伴侶卻不能

來送他,沒有人知道他真正是「誰」,我甚至不能說我為什麼認識他。

教會或許可以說我們和同光沒有關係,和EMI開拓的教會也沒有關係;然而我們可以和那些一同上教會、唱詩敬拜上帝的同志肢體切割關係嗎?因為同志基督徒很少在一般教會中現身,教會也理所當然認為教會中沒有同志。真的碰上了,尋求支援的單位仍以「台灣走出埃及輔導協會」為主。走出埃及協會認為同性戀為上帝不喜悅的罪,長期宣導、幫助同性戀者回歸異性戀生活,獲得教會界普遍的支持,並成為台灣基督教界主要轉介、諮詢的單位,同時也是教會認識同志的主要管道。此外,走出埃及的「後同志」也與保守福音派教會彼此合作、互相呼應,全力鞏固台灣基督教內部反對同性戀的立場。

然而,雖然支持同志的牧師、基督徒仍是少數,但基督教界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教會中存在著同志基督徒,已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視而不見或劃清界線顯然並不是解決爭議的辦法。

2011年以來,數起事件讓教會界原本漸趨和緩的討論再度被挑起,相關辯論越演越烈。首先是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的推行,台灣教會界成立了跨教派的真愛聯盟,在基督教界發起連署,使原本在神學領域的辯論直接在教會內部點燃。

此外,2011年美國長老總會通過封牧條例的修正,讓同性戀者也有平等服事的機會,此舉也進一步激化了同志議題在台灣的神學辯論。也是2011年,台南神學接受一名同光教會推薦的基督徒報考並接納其入學,此例一開立刻牽動神學教育界的敏感神經。2012年底,台灣神學院即舉辦了一場〈基督教對同性戀的態度與觀點〉教牧研習會,除了邀請神學學者、教授進行專講,亦安排同志基督徒分享見證以及報考神學院的經驗,而無論在正方或反方,座談會後都引起不可忽視的後續效應。

近來將對立拉至高峰的,是2013年10/25日在立法院通過一讀的婚姻平權草案。杜明達等牧師與統一教、道教、一貫道、天帝教、天主教等多個宗教團體組成「護家盟」,全力反對「伴侶盟」推動的多元成家草案,透過媒體、網路呼籲國人加入聯署。原本就以捍衛家庭價值和同志運動打對台的基督教界響應尤為熱烈,教會紛紛發表聲明:尊重同性戀,反對同性婚姻。

百萬聯署熱烈展開,隨即衝擊了一向被認為對同志議題立場不清的長老教會。台灣神學院院長和董事會率先表態,支持護家盟的文宣主張。教會公報則因刊登了同光教會的聲明而遭撻伐。許多中會在會議中做成決議加入連署,並要求總會表明立場,參與護家盟策劃的「救妻兒」大遊行。台南神學院因為同志神學生在校內舉辦多元成家草案說明會引發地方教會強烈抗議,揚言拒絕南神到教會募款,南神院長王崇堯終於也發表了沉重的聲明:

本院作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屬下神學院校,對此議題及同志議題

之態度,將完全遵照總會之信仰立場及方針。本人將向本院師生重申

務須遵循總會信仰立場,以求主內和諧與合一。期盼南神師生及校友

亦皆以南神母校之發展為重,而非僅突顯個人神學偏好,造成教會困

擾,甚至分裂。(節錄)

王院長引用總會2004年研究報告書作為呼籲:

在教會的團體生活中,有必要提供有關兩性議題與同性戀議題的信徒

教育,使信徒不只對一般的兩性關係有所認識和實踐,也能消除對同

性戀(者)誇張不實的誤解、懼怕和排斥。使信徒學習到應怎樣以開

放的心胸嘗試去了解現存的多元且殊異的社會群體,並使信徒能學習

以正確的觀念及基督的愛心去接納並協助需要關心的弱勢群體。

然而,期待爭議就此落幕恐怕是不可能了。

至此,台灣基督教界對同性戀議題的辯論已引起教會內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恐慌,甚至進入非理性的對立狀態,到處都在聲明,用連署來表態,嚴重壓縮了理性對話的空間;而令人難過的是,此刻可能還不是戰火的最高峰。

究竟關於「同志」,基督教界對話的空間在哪裡?正反雙方有無調和的可能?在傳統教會中,是否有同志會友容身之地?為何充滿愛的教會會讓同志基督徒感到傷痕累累?這些信仰的困惑和矛盾,正是研究者開始本研究的主要動機。

「聖戰」一觸即發;然而,當教會準備舉起聖經這面大旗定罪同志時,須得謹慎三思,因為無論東西方,被用來定罪同志的經文都引起非常分歧且衝突的意見。保守福音派教會固守營壘,認為聖經對此議題的宣判清晰無誤,因此必須無懼風起雲湧的人權運動,肩負起抵抗世俗潮流的責任;然而站在處境神學的一方,卻認為教會應與受壓迫的邊緣人站在一起,傾聽同志基督徒的信仰生命,重新詮釋被傳統觀念綑綁的聖經經文。

要解決教會內同志議題的爭議,和同志畫清界線已不是一個務實有效的辦法,動員、連署、表態、聲明也無法創造一個理性對話的空間;那麼無論立場為何,盡可能讓討論回到聖經,應該是基督徒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教會對待同志的態度往往取決於教會所採取的神學立場,教會所採取的神學立場則關聯於其聖經詮釋。因此本論文將整理、分析雙方立場的聖經詮釋觀點,期待能進一步釐清問題,裨益於後續討論。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