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揮霍的上帝(修訂版)

9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兩個失喪的兒子

在第一幕裡,耶穌透過小兒子描繪出大家都認得的罪。這個年輕人羞辱他的家庭,過著自我放縱、道德淪喪的生活,他完全失去控制,遠離了在故事裡代表上帝的父親,當時所有聽見這個比喻的人,應該都會一致同意:上帝必剪除這樣在過生活的人。

第二幕的焦點則是大兒子。他小心翼翼、分毫不差地順從父親,以此類比便是:順從遵守上帝的命令、完全受控而且相當自律。從傳統標準來看這兩個兒子, 他們一個「壞」、一個「好」,但是兩者都遠離了父親。父親都必須要出去去尋找失喪的兒子,個別邀請他們進來享受祂愛的盛宴。所以在這個比喻裡,不是只有一個失喪的兒子,而是有兩個。

但是,第二幕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講故事的主耶穌刻意將大兒子留在與父親關係疏離的狀態。壞兒子進入了父親的盛宴,好兒子卻不肯;愛跟妓女廝混的人得救了,道德高尚的人卻依然失喪。在故事的結尾,我們幾乎可以聽見那些法利賽人倒抽一口氣的呼吸聲,因為這完全顛覆了他們所學的一切。耶穌並沒有單單地停在這裡,還有更驚人的內容是:為什麼大兒子不進去?他自己說出了理由:「我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原來大兒子失去父親的愛,不是因為他不夠好,而是因為他以為自己夠好。不是因為他的罪行使他與父親隔離,而是因為他以自己的道德記錄為驕傲,成為他和父親之間的藩籬。不是因為他錯誤的行為,反倒是他的義使他拒絕參加和享受父親的盛宴。

為什麼會是如此呢?答案是:雖然外面看起來不一樣,但是在兩兄弟的心中以及這二種生活方式,其所表徵的卻是非常相似。

小兒子最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他不願在父親的看管監督之下,共同分享家庭的產業,他要自己做決定,完全自由地處理自己的財產。要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呢?他大膽地操弄權力、公然地違反社會標準,宣告完全獨立。

而大兒子最想得到的是什麼?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原來他要的是跟他的弟弟一模一樣。他跟小兒子一樣忿恨自己的父親,他不要父親本人,他只想得到父親的產業。當小兒子離家遠去時,大兒子留在父親的身邊,而且「從來沒有違背過父親」。「從來沒有違背過父親」就成為了他掌控父親的方法。他沒有說出口的要求是:「父親,我從來沒有違背過你!所以,你一定要照著我想要的方式去做。」這兩兄弟的內心狀態是一致的。兩個兒子都忿恨父親的權柄,都想要設法掙脫,兩個人都想站在指使父親的地位上。換句話說,這些都是悖逆的象徵,只是一個表現得很壞,一個表現得很好,但是他們都一樣地遠離了父親的心,兩個都是失喪的。

至此,我們明白了主耶穌真正想要教導的是什麼了嗎?兩個兒子都不愛父親本人,沒有人愛他、在乎他、服事他。他們只想要利用父親來達到個人以自我為中心的目的。意思是:人們不論是嚴謹遵守上帝的法則或是逾越法則,都一樣是悖逆上帝與遠離上帝。

這真是令人震驚的信息:謹慎遵行上帝的律法,也有可能成為反抗上帝的手段!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