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修行別停留在尋求心靈的愉悅

關於靈性的貪吃,有許多可以說的。因為幾乎沒有一個初學者,無論他的行事做為多麼好,沒有不陷入這個罪的許多毛病中的。這些毛病的由來,係因初學者從修行的神業中找到了愉悅。

因為許多人被神業中的愉悅和美味所引誘,致力於尋求心靈的愉悅,甚於心靈的純潔和明智;然而,在整個靈修道路上,天主所看重和悅納的是心靈的純潔和明智。除了尋求這些愉悅的毛病之外,這些人所體驗的甜蜜美味,也誘使他們走向極端,越過了何為德行和修成德行的界限。

因為,由於被神業中得到的美味吸引,有些人會用補贖殺死自己;有的則以守齋使身體虛弱不堪,做許多讓身體更衰弱的神業。他們既沒有得到命令,也沒有得到勸導;相反地,設法隱瞞肉身的補贖,躲避他們該在這事上服從的人。有些人甚至膽敢擅做補贖,違犯命令。

這些人是最不成全的、沒有理性的人,他們把肉身的補贖放在順服和服從之上;然而,後者才是理性和明智的補贖。為此,也是天主更悅納和喜愛的犧牲,遠超過其他的一切。沒有服從的肉身補贖,無異於野獸的補贖。他們也就像野獸一樣,做補贖是為了其中尋獲的欲望和滿足。因為所有的極端都是不成全的,在這種情形上,這些人所做的是逞一己的私意,因此助長的是惡習,而不是德行。由於這樣的做為,至少他們會招致靈性的貪吃和驕傲,因為他們沒有走在服從的道路上。

魔鬼故意增加這些初學者的滿足和欲望,激起靈性的貪吃,催迫他們中的許多人,以致他們不能避開服從時,就對所得的命令隨意更改、增加或變變花樣。在這個事上,他們對於任何服從都感到很不愉快,有的人甚至落到這麼糟的地步,只要是服從所要求的神業,就會使他們失去修行的渴望和虔誠。因為他們唯一的渴望和滿足是隨心所欲地行事,(而非因為受命行事),可能的話,他們什麼都不做反而比較好。你會看到,有許多人非常的固執,苦苦哀求神師,許可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最後幾乎是猛力強取,得到神師的認可。如果不是這樣,當他們的心願沒有得逞時,他們傷心得如同小孩子,而且顯露出非常反感。他們認為,不許他們隨心所欲時,就是沒有事奉天主。因為他們所依靠的是滿足和私意,奉之為他們的神祇。當這些都被神師取消了,且要他們承行天主的旨意時,他們感到很悲傷、頹唐和灰心。他們認為自己的滿足和滿意,就是事奉天主和使天主滿意。

還有一些人,因著(聖體的)甜蜜美味,他們非常不認識自己的卑微和可憐,對天主的尊威應有愛的畏懼和尊敬很不在意。他們毫不遲疑,非常頑固地,要神師許可他們常常領聖體。還有比這更壞的,沒有得到基督的代表和分施者的許可和勸導,他們膽敢多次去領聖體。他們一意孤行,設法對他隱瞞真相。為此之故,由於巴望領聖體,草草率率地辦告解,貪婪地去領聖體,而非懷著純潔和成全的心領聖體。如果他們懷以相反的傾向,要求神師不要讓他們常領聖體,這樣對他們會更有益,也更聖善。雖然如此,比上述二種態度更好的是謙虛的順從。至於前述的大膽態度必會招致很大的禍患,因為他們的輕舉妄動而受懲罰。

有些人在領聖體時,消磨所有的時間想得到一些感受和滿足,而非謙虛地欽崇和頌揚臨在其內的天主。他們以此態度去領聖體,如果沒有得到任何可感覺的感受,就覺得一事無成。結果,他們對天主的判斷是非常卑劣的,不明白以感官取得的至聖聖體的恩寵,乃是利益最小的。因為所賜予的最大恩寵是無形可見的。天主時常除去感官上的愉悅和美味,使靈魂能以信德的眼光專注於無形可見的恩寵上。不只在領聖體時,而且在其他的神業上,初學者渴望感覺天主和品嚐天主,彷彿天主是可領悟和可接近的。這樣的渴望是極度的不成全,且非常相反天主的本質,因為在信德上很不純潔。他們在修行祈禱時,也犯同樣的毛病,因為他們整個的祈禱活動,就在於尋獲感官的滿足和虔敬。如同人們所說的,他們使用雙臂的力氣求取這些感受,使他們的腦袋疲憊又勞累。當他們得不到感官的滿足時,感到非常沮喪失望,自認為什麼也沒做。由於這樣的尋求,他們失去真正的虔敬和靈性,這本在於以忍耐和謙虛,恆心到底,不依恃自己,只尋求悅樂天主。為此之故,一旦他們在祈禱或其他的神業中得不到愉悅,就會感到非常厭惡,很不願意再重新祈禱或修行神業,有時索性全部放棄。總之,如同我們所說的,他們活像那些小孩子,不是靠理性的引導,而是靠愉悅而行事。

他們的所有祈禱都耗費在尋求心靈的愉悅和安慰,為此,他們閱讀書籍總嫌不夠,現在默想這個主題、一會兒又默想那個,一直在天主的事上尋找愉悅。天主非常正義、明智和慈愛地拒絕給他們愉悅。因為如果祂不這樣的話,由於他們的靈性貪吃和貪求美味,必會使他們陷於無數的災禍中。因此,最好是讓這些人進入我們所指出的黑夜裡,煉淨這個幼稚的行為。

像這樣一心一意尋求美味的人,還有另一個極大的毛病,亦即行走十字架苦路時,非常鬆懈和怠惰,因為尋求美味的靈魂,自然而然地,很厭惡捨棄自我的全然乏味。

由於這個靈性的貪吃,這些人還有許多其他的毛病,到時候我們的主會藉著試探、乾枯和其他的考驗來治療他們,這些全都是黑夜中的一部分。為了避免冗長,我不願在此贅述,只是說,靈性的節制和淡泊會導致另一種非常不一樣的氣質;亦即在一切事上克苦、敬畏和順服,並且明瞭,其工作的成全和價值不在於做得很多、或其中尋獲的愉悅,而在於知道從中捨棄自我。這些初學者應該盡其所能地修持棄絕自我,直到主願意淨化他們時,把他們帶進黑暗的夜裡。

關於另外二個罪宗,亦即靈性的嫉妒和懶惰,這些初學者也有許多毛病。 至論嫉妒,他們中有許多人,當看到別人有好的靈修時,往往感到心情沉重;注意到別人在神修的道路上領先時,就會有感覺上的難過。他們不願看到別人受讚美,他人的德行使他們悶悶不樂。有時候,他們不能自抑地出言反駁,盡所能地破壞這些誇獎。他們的嫉妒之情倍增,因為得不到同樣的喝采,也因為他們想要樣樣優先。這一切都相反愛德,如聖保祿說的,與真理同樂(〈格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第六節)。如果說有愛德的嫉妒,這就是聖善的嫉妒。他們之所以難過,是因為自己沒有他人具備的德行,很高興別人有,欣喜於所有的人在事奉天主的路上都領先,因為他對天主的事奉是這麼不足。

還有,關於靈性的懶惰,這些初學者通常在較有靈性的修持上覺得很無聊,並且逃之夭夭。因為這些修持和感官的愉悅背道而馳。由於他們非常習於在靈性的修持上尋求美味,當他們體驗不到時,自會感到煩悶。一旦在祈禱中得不到所喜愛的滿足(因為畢竟這是個好事,天主取去滿足是為了要考驗他們),他們就不願再回來祈禱、或者有時溜之大吉、或心不甘情不願地來祈禱。為此,由於他們的懶惰,他們把成全的道路棄置一旁(成全的道路,亦即,為了天主棄絕自己的私意和愛好),卻以謀求個人的愛好和愉悅為優先。就這樣,他們尋求自己的滿足遠甚於尋求天主。

許多初學者願意天主渴望他們所盼望的,可是,當他們必須渴望天主的盼望時,却感到悶悶不樂,很討厭符合天主的聖意。因此,他們往往相信,那些不是他們所要的,或沒有感到愉悅的,就不是天主的聖意;反之,當他們滿意時,相信天主也滿意。他們以自己來衡量天主,而非讓天主來衡量他們。這是非常相反主在福音中的教導:誰若為祂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瑪竇福音〉第十六章第二十五節)。

還有一些初學者,當他們受命去做些乏味的事情時,感到很厭煩。因為他們尋求靈性的滿足和愉悅,對於應有的剛毅和達到成全的勞苦,他們非常鬆懈懶散。就像那些嬌生慣養的人,他們憂悶地逃離所有的困苦難事。他們討厭十字架,然而所有的靈性歡愉全在十字架上。愈是靈性的修持,他們愈感到厭惡;因為他們力求按照自我意願的放肆和滿足,投身於靈修事物的修持。進入基督所說的生命的窄路(〈瑪竇福音〉第七章第十四節),令他們感到悶悶不樂和極度反感。關於這些初學者處於初步階段的許多毛病,我們在此的談論已經足夠了,為的是可以看出來,多麼需要天主來把他們安置在進修者的階段;亦即把他們導入我們現在要談的黑暗的夜裡。在那裡,藉著完全的乾枯和內在的黑暗,天主使他們斷奶,不再吸吮美味和愉悅的乳房,除掉他們所有不適當的言行和幼稚的行為。使他們以非常不同的方式獲致德行。因為,無論初學者在行為和情感上,多麼盡力地修持克苦,除非等到天主以被動的方式,經由所說的夜的煉淨,他們絕不能大功告成,其實也做不了太多的事。願天主樂於賜給我祂的神光,使我能在這個事上,說些有益於靈魂的話。因為談論和解釋這麼黑暗的夜,和這麼難的事理,真的好需要天主的光照。所以,詩句如下: 黑夜初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