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體會神的情感
 
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翰福音十五章11節
 
我們就直搗核心吧!神有情感嗎?有些神學家說沒有;他們宣稱全能至高的神必須是「無感覺」的,他們說祂不像我們有熱情,他們說就算祂有,也不像我們那樣公然表現出來。依我窮畢生之力學習關於神之事的經驗,我要本於大量的聖經依據,反駁上述命題,開頭這一章就要來探討許多經文依據。
 
當然,神並無人類情緒,祂不受制於難以捉摸的感情和變化無常的心情,也不被祂創造的世界的狀況所影響,我跟你保證祂從未有過PMS(當然不是指經前症候群,而是Prophetic Mood Swings「先知性的情緒擺盪」)!神可不是坐在天上邊絞手邊流手汗,看著我們在地上的情況乾著急:「天哪?我們該怎麼辦?」我絕不相信在神格裡有過那樣的對話。
 
然而在聖經裡,我們看到神「喜悅」,祂歡欣、祂喜樂。祂厚施恩典又滿有慈愛。祂常興起護衛的本能為患難困苦之人爭戰,祂安慰人,祂憐憫人,祂體會,祂寬容,祂忍耐。聖經讓我們看到神如何表達祂的情感;西番雅書甚至描述祂是歌唱的神,來看一下西番雅書三章17節的三種翻譯(新標點和合本、當代聖經譯本、新譯本):
 
耶和華─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你的神耶和華與你同在,祂是大能的拯救者,祂必因你而歡喜快樂,歡然歌唱,用祂的愛安慰你。耶和華你的神在你中間,祂是施行拯救的大能者,必因你歡欣快樂,必默然愛你,而且必因你喜樂歡唱。
 
人是按著神的形像被造的,我們被造成有情感的活物,因為祂是有情感的。創造我們的神本身是有情感的存在,這點大家顯然已經認定了。如今我們人處在墮落狀態,被罪和悖逆和邪惡動機給嚴重玷污;然而,在起初的創造裡,我們是按著造物主的形像樣式被造的。祂用許多方式表達祂自己,而且祂希望我們愛祂、事奉祂、緊緊跟隨祂。祂不是一位遙不可及、與人疏遠、無感覺的神,其實祂熱情充沛、憐憫又慈悲。
 
好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來看本章開頭引述的經文:「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翰福音十五章11節)這是耶穌對祂門徒說的話。別忘了,祂與天父原為一;在這裡,祂以神的身分講話,就在祂對門徒解釋神國的時候,祂說祂喜樂滿溢,希望他們也喜樂滿溢。祂希望門徒跟祂同享一種情感,就是喜樂,這話的對象也包含今天的你跟我。請看祂有多渴望跟我們分享祂的喜樂:
 
耶和華說:以法蓮是我的愛子嗎?是可喜悅的孩子嗎?我每逢責備他,仍深顧念他;所以我的心腸戀慕他;我必要憐憫他。 (耶利米書三十一章20節)
 
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 (何西阿書十一章8節)
 
於是他回到父親那裡。父親遠遠地見他回來,便滿懷愛憐地跑過去,一把抱住他,就親吻他。兒子對他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快!拿家裡最好的袍子來給他披上,拿戒指來給他戴上,拿鞋子來給他穿上,將我們養的那頭小肥牛宰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吃喝慶祝一番。」(路加福音十五章20∼23節,新普及譯本)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三章16節)
 
我怎麼看都覺得這些經文並非描述一位高高在上毫無情感的神明。這些經文共同描繪出一幅關於神的彩色圖畫,讓我們看到祂有憐憫、疼愛和愛憐等情感。祂深愛祂所造的人,甚至差祂的獨生愛子來拯救他們免於當受的死刑。祂愛我們每一個人,甚至採取主動,在我們還一直拒絕祂的時候,祂就來拯救我們了。神用情之深,天上的「腦電圖」永遠不會呈現平直線。當我們投入祂展開的雙臂,天上的一切都悸動而歡欣,一同慶賀。事實上,最懂怎樣開趴的就是天堂!
 
情感被點燃
 
約拿單‧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曾是殖民地時期的牧師、傳道者,以及第一次大覺醒的神學家(他的肖像給人一種性格嚴謹剛毅的印象),他在傳講所謂的「屬靈情感」(holy affections),也就是聖化的情感時,寫道:「真正的宗教,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屬靈情感構成的。」他將享受屬靈情感視為真信徒豐盛生命的一部分,如詩篇十六章11節所言:「祢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祢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祢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在基督身體中備受敬重的資深前輩海福德(Jack Hayford)牧師認為,在以神話語為根基,又以基督位格為唯一焦點的環境裡,祂的聖靈會帶來清晰的思考,同時伴隨著情感的反應。他說我們可以倚靠聖靈「同時啟迪智能與點燃情感」。
 
海福德解釋說,神並未要求任何人拋下理性或「訴諸某種欣快的感覺」,相反,祂要求我們交出對於無理性的懼怕,讓祂來掌管我們的理性和感性。畢竟情感恰恰是鮮活有力的心智活動,而非在心智運作以外的另一項功能。感性和理性不能分開獨立運作,我們無時無刻不因事物而高興或不高興,情緒會影響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聖潔程度、我們的人際關係、我們的決定。
 
不管是因為做得好而受肯定,或是犯錯而被斥責,我們都會有情緒―會立即超越偏「邏輯思考」的另半邊而表現出來。從怎麼處理這一類突發的情緒,可看出我們的情感面是不是真的健康。
 
以我們在基督裡的生命為背景來讀神的話語,可以學到很多有關情感方面的事。例如,每次在聖經裡讀到「心」這個字就要想到我們的情感,然後依照經文脈絡去思考。
 
多年的事奉經驗使我領悟到,人心確實可以對神的事剛硬或柔軟。耶穌以撒種的比喻提醒我們注意人心有各種狀態:
 
聽啊!有個農夫出去撒種。他在田裡撒種的時候,有些種子落在小路上,鳥兒飛過來就吃掉了。有些種子落在淺土上,淺土下面是石地。因為土淺,種子很快就發芽了,可是幼苗扎根不深,烈日一曬就枯死了。還有些種子落在荊棘叢裡,荊棘長起來,幼苗就被擠住了。然而有些種子落在肥沃的土壤裡,收成是撒下去的三十倍、六十倍,甚至是一百倍!(馬太福音十三章3∼8節,新普及譯本)
 
你心田的「土壤」是什麼狀況?是布滿石頭還是長滿荊棘?抑或你的心像柔軟的好土,隨時接受那撒種者的種子?多年來我一直做一個禱告:「神啊,賜下祢的話語,像大錘打碎我心硬的地方
吧!」我相信這是幫助我靈命成長的一個重要的禱告。有一顆敏感的心是好的,心靈對神的情感有回應是好的,祂會以聖靈的強烈臨在表達祂的情感。至於我的禱告,是本於耶利米書二十三章29節:「耶和華說:『我的話豈不像火,又像能打碎磐石的大錘嗎?』」
 
終極來講,神所有的行動與情感無不根植於「愛」這個含括一切的情感。祂表達愛的方式非常多而且個人化,甚至令我們窮盡一生都難以透徹理解,再努力也無法測透祂長闊高深的愛,不是嗎?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持續做以弗所書第三章的這個禱告: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以弗所書三章17∼19節)
 
感到被愛
 
被告知關於神對我們的愛是一回事,但自己徹底相信,當然完全是另一回事。即使你能(在祂的幫助之下)達到真正相信祂的愛的境界,可是,能以聖化的情感親身經歷而感到被愛,又是另一個境界。我鼓勵你追求此經歷並求祂醫治而更新你的情感,好讓你不只是稍微嘗到一點祂的愛而已。
 
我毫不懷疑你親自體驗過愛,知道人類情感中最美好也最複雜的就是愛。歌曲傳頌、詩詞吟詠、講章分享,甚至生命因為愛而犧牲。因此,我們務必從頭腦知識開始認識神純全的愛。為此,清楚的教導無比重要:「你們將認識真理,真理會使你們自由。」(約翰福音八章32節)
 
每一個信徒都必須在基督身體的脈絡裡,從神話語的探究中更深認識祂的愛。假以時日,我們會獲得「內心的啟示」,有關神的知識不再止於頭腦,這就代表我們的信心在長大成熟。神的話語告訴我們,祂愛我們(包括個人和集體),我們可以「禱告進入」祂的話語,沉浸其中,反覆地讀,直到祂的話語接合到我們心思意念中。
 
當我們祈求智慧和啟示的靈吹在那存記心中的經文時,天父就讓我們每天嘗到愛的滋味―只要向祂的啟示敞開,幾乎每時每刻都能嘗到主愛。我們親身經歷到愛的本源就是祂自己,祂真的愛我
們勝過其他,只不過祂經常使用其他人來向我們展現祂愛的承諾就是了。
 
你可曾遇見、經歷、親嘗神的愛?你可曾認真想過祂有多因你而歡欣喜樂,甚至熱情歡呼―因為知道你接受了祂所賜的救恩?對於祂的愛,你的知識可曾來自親身經歷的啟示?你是否親身體驗到你已被「良人」完全接納?如果沒有,現在就停下來禱告,請求聖靈使你的心印證你頭腦所信的。當聖靈在你的意念與心靈裡重新動工時,你會因祂所預備給你的一切祝福而激動!
 
加拉太書列出的聖靈果子,其實是種種情感―首先是愛―這進一步證明神有情。信心充沛的成熟靈命所結出的佳美果實之一,就是你愛他人的能力被更新了。你將發現自己在聖靈果子中成長了,代表你在情感領域上也有成長,「聖靈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書五章22∼23節)。當你活出多結果子的生活型態,而且知道何時、如何憑愛心做事,就表示你的智慧有長進了。
 
我個人的經歷可說明情感成熟度如何日益進步而成長。我從母親這邊傳承義人的產業,不過,在父親的這邊,卻是言語暴力的負面影響。其結果,把耶穌視為我的主和救主和朋友,對我比較容易,但把耶穌的父神視為我的好父親,對我就比較難。直到後來與聖靈相遇,我才被更新而進入天父愛中的醫治與安穩。
 
此一「與天父相遇」的親身經歷使我得以在家父過世前,與他和好,而這又進而提升我感到被愛的情感能力。我地上的父親在年輕時飽受虐待折磨,他幾乎沒嘗過神的愛,直到快回天家之前才終於經歷到神的慈愛。
 
當家父在醫院裡因腎衰竭而健康衰退時,他做了幾個夢,夢中情景令他驚懼,因此他透過家母要求我去看他,希望單獨和我講講話。他知道我可能可以幫他弄明白那些不安的夢是什麼意思。但是有一個問題:當時我正要動身前往柬埔寨和泰國服事,那趟行程時間不算短。
 
於是,我的妻子米嘉安和我一起禱告求神維持父親的生命直到我們返回。信實的神不但托住家父,而且做了超乎我們預期的事。等我從東南亞事奉之行返國時,家父已經出院,治療有效果,他的精神恢復得不錯。我一抵家門便驅車前往父母位於密蘇里州考吉爾(Cowgill,Missouri)鄉間的家。母親把我單獨留在父親身邊,讓我們父子談話。
 
對我來此的目的,我們父子倆都心照不宣,父親立即敞開心房,分享困擾他多日的夢。我為他解開夢的意思,讓他明白神有信息要給他―而這信息是需要他回應的。我們談話時,主的同在強烈到彷彿觸手可及。說完後,我眼前這位曾經非常強悍、性格孤僻的人,竟然變得完全敞開,把他從小在怎樣的家庭長大,受到怎樣的虐待,以及他這一生的掙扎和困難,毫不隱瞞地告訴我。我從小到大,從不曾與這位粗魯又難相處的男人有過任何像那樣的談話。
 
可在那一天,情況完全改觀,他鼓起勇氣,對我說:「兒子,你到底是怎麼與耶穌走得這麼近的?難道拚命靠近祂就可以嗎?」於是我也分享一些小故事,說明我怎樣一路走來,父子真的是交心了。他叫我「兒子」,那是我記憶所及第一次聽到他這樣叫我。我從未,一次也沒有過,覺得他因為有我這個兒子而高興,只覺得他是不得不忍受我。
 
交談後我們一起禱告,我也第一次當面稱他「父親」,當我們互相握著手、彼此祝福時,淚水從他臉龐流下。對我們父子來說,從沒有像那一刻那樣真實感受天父的愛。原來過去我們都覺得自己像孤兒,儘管我們都不是;但是那天,我們打從心底知道一個真理,就是我們在天父心中佔有一特殊位置,也在彼此心中佔有特殊地位。
 
那件事之後,我自己也更懂得怎麼作父親,有不知情的人來對我說:「感覺你現在很像一位父親,以前你只是教師或講師,可現在你也是別人的屬靈父親了。」這種話聽起來就是舒服。個人成長是一個過程―且是向上的過程。現在,我的心與情感的領域更加完整了,如今我「感到被愛」而不只是被容忍。許多人從小受到言語暴力和肢體暴力、被忽視,或因離婚、喪親等緣故,導致愛缺乏症,於是有些人變得內向、情感力低下,有些人則轉向外部求愛,可惜找錯了源頭,這兩種人都在掙扎。
 
殊不知,感覺越來越安穩在天父慈愛中,是一生之久的過程。類似的道理,一對恩愛的情人於結婚大喜之日,站在神和眾親友面前,互相凝視,眼裡滿滿都是愛。可是,要維持這種相看兩不厭的愛,需要一生的承諾。
 
當我們不斷辨認和接受神的愛,並在愛中繼續成長時,願我們都能附和畢邁可(Mike Bickle)之言:「我是祂的最愛。」(他從雅歌書傳講神熱烈的愛,是我所聽過最棒的講解。)這可不是自大喔,這種自信來自於深刻體會而認識神那無限的、熱烈的愛,大到足以對待每一個人就像祂的最愛。喔,順道一提,現在我相信我是神的最愛,而且你也是!我們的天父在祂桌前為你保留一個特等席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