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楔子
「多有智慧人的心」

「美名優於美好的膏油,死亡的日子勝過誕生的日子。往服喪之家,比往宴樂之家還好,因為死是人人的結局,活人要把這事放在心上。憂愁勝於嬉笑,因為面帶愁容,能使內心得著好處。智慧人的心在服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歡樂之家」(傳 7:1-4 新譯本)。
因為教會裡多半是年長者,在過去近20 年中,身為牧師,出席喪禮的頻率算是不少;因著是自己教會的弟兄姊妹或其親友的喪禮,所以不論熟不熟悉,甚至是從沒接觸過的人,我都會盡量參加。
牧者為自己會友主持喪禮,不僅是牧養的責任,更是我所看重的;我也不希望主持喪禮變成千篇一律的「例行公事」,所以總是會選用不同經文,也一定會與離世者的家人事先交流溝通,尤其是孫兒女們,想從他們來了解移民祖父母對在美國成長的年輕一代的影響。
每個喪禮之後,我也會習慣性地寫下自己的感觸,和喪家給我的啟發,好幫助我有更深的反思。有時候,對於一個人生前生後的事,我也特別會受到觸動。在此選幾個故事與大家分享,他們的人生點滴給我這個已經當父親和祖父的人,有深刻的提醒。
故事一:一定要與家人分享信仰

「上次的追思禮拜如何?」我問我的牧師朋友。本來我們相約在他主持喪禮後一起用餐,可是因為結束得太晚,他們夫妻臨時取消。
「蠻好的。很多人有感言,分享的人不少。去世的人是一位在教會多年的老姐妹。」他解釋道。
「怎麼了?」我問,他似乎沒說出所有的感受。
「真是難過!這位姐妹的一生幾乎都是在我們的教會度過,20 年前,我來這個教會作牧師時,幾乎為她每一個孫兒女舉行過嬰兒奉獻禮。」
「後來她慢慢年紀大了,開始的時候,是兒子們接送她到教會,接著是兒媳婦,後來是孫兒女們,都是把她送到教會門口就走了。」他說。
「昨天,當我談到她在教會的服事,以及她是多麼愛耶穌,熱愛與人分享見證,也喜愛為別人禱告等等,我看到她的兒孫們臉上毫無表情,就像『哦,真的嗎?這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祖母?我的婆婆?可能嗎?』我問自己,到底當這位姐妹離開教會的門回到家時,有沒有表白自己是信耶穌的人?」我的牧師朋友很難過地說著,他的師母也搖著頭。
「老人家沒有在家中把他們的信仰分享給家人。我也去探訪過她多次;最難過的是,我是她的牧師,竟然也從未這樣提醒她!」朋友傷心地說。
故事二:總是嘗試要活得讓人懷念

喪禮前,我們夫妻從別人口中得悉去世的人是當地的僑社領袖,他兩手空空坐船來到美國打工,從經營一家雜貨店開始奮鬥,是典型白手起家的老華僑富豪。這讓我夫妻二人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可能會是一個很特別的喪禮。
果不其然,這是一個非比尋常的聚會。
我們步入禮堂時,發現整個會場毫無一般喪禮的悲哀,反而氛圍就像是家族團聚一樣。
「杰克叔叔是個慷慨的人。我告訴他我很喜歡他蓋的花園,幾個月後,他竟然親自在我的後院把一根根木頭拼起來,幫我蓋了一個更大、更美的花園。他就是那樣的人!你若對他說你欣賞他的什麼東西,他就會想盡方法為你預備一個更好的。」一位男士站在臺上分享對杰克叔叔的懷念,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一點也沒有傷感。
「我最想念兒時每一個周末去他家的情形,他總是親手做豐富的早點給我們享用,然後讓我們跟著他走遍全屋,修理這、修理那,我現在懂得使用各樣工具,都是杰克叔叔教我的。我一生中許多美好的時刻,都有杰克叔叔在場。請記得,我不是他的兒子,也不是孫子,只是他特別喜愛的侄子!」另一位50 來歲的侄兒娓娓道出叔叔在他生命中的影響,讓在座者腦海泛起一位既風趣幽默、又喜愛孩子的男士形像。
我本來對杰克叔叔完全陌生,但接下來差不多一個小時,從孫兒女們多麼懷念他,加上親人都提到他慷慨助人、願意給予時間,不知不覺間我也覺得這位杰克是個好朋友了。
喪禮結束前,杰克叔叔的大兒子帶著微笑,代表家屬緬懷父親:「我的爸爸是位好男人、好丈夫,更是一位好父親,特別是位好祖父。他總是說,他做學生的時候成績不太好,但卻沒有放棄自己,我從他言行裡學會努力不懈。當然,他如何愛媽媽,如何敬重媽媽,那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他們結婚60 多年,一直努力為我們建造一個溫暖的家,我認為這是爸爸最傑出的成就,也是他一生中能引以為傲的成就。」杰克叔叔的大兒子一邊說,一邊不時對坐在前排的母親點點頭。
我們與家屬握手道別之後,妻子說:「他的太太真有福氣!似乎沒有一般遺孀的哀愁。60 多年的美好回憶,這是丈夫給妻子最好的禮物。」
「沒錯,我有一個新的人生目標了。」我和妻子手牽手穿過綠油油的草地,穿過一排排的墓碑。
「在我有生之年,我要做一個讓人懷念的人,讓每一個接觸過我的人都得著福氣。」我說著,也不好意思對我身旁牽著我的手的妻子說:「尤其是妳!」
故事三:減少一些遺憾是好事

在20 年的行醫生涯中,即便未將生與死視為「家常便飯」,但我也學會關心垂死病人時,不能太投入病人家屬的情緒。這不是冷漠無情,而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職業性的情感護衛」。然而,當我成為牧師後,卻深深感受到,關心人不能是職業性的;而真正感情的流露,也不需要隔絕或是護衛。
可是,我面臨喪事之多、情況之特殊,不但是從未經歷,更是觸動我的情緒。除了使我一再反省之外,更是催逼我重新思考應該如何作人過日子。以下幾件憾事是短時間裡發生。

* * *

「牧師,我們想請你為我父親主持喪禮。」電話一端傳來陌生男子的聲音。
「你是⋯⋯」我謹慎地詢問,不想讓對方難堪。
他解釋後我才恍然明白,原來他是教會一位剛過世長者的兒子。我沒想到這位老先生竟然還有好幾位兒子,是我不認識的。
「我們已經離開家幾十年了⋯⋯。父親再娶後,我們也很難聚在一起。所以,麻煩你在喪禮時,代表我們家屬講述父親生平,好嗎?」從言詞和語氣中,我感受到他們父子關係的生疏。
「可以的,我瞭解⋯⋯。但是,在喪禮中還是有位家屬講幾句紀念的話比較好⋯⋯。」我真的希望家人能在喪禮中,對死者表示一點懷念。
「好,我就讓我兒子預備幾句話吧!」他接納我的意見。聽聲音,他應該已近退休年齡。

* * *

隔了幾天,給教會弟兄姊妹發出一封電子郵件:「相信你們都認識最近來教會的某某弟兄,他每次來
聚會都帶著兩歲的孫女。在我們幼兒室的紀錄冊上,記錄這個小朋友『需要協助去洗手間、對藍莓過敏。』前天,小孫女把一個圖釘放在嘴裡,被嗆到了,她祖父說,不到一分鐘,孩子就走了。請各位為這個家庭禱告,孩子的父母沒有結婚,在經濟和法律上都有很多難處。我們可以想像這家人有多難過和懊悔,願上帝安慰他們一家⋯⋯。」在寄出這個難以置信的消息之前,我和孩子的祖父談了很久,也明白為什麼他有孫女的監護權。
「大人既不成熟又不負責,但是小孩是無辜的⋯⋯。我們當然要幫助女兒,孫女就像小天使,跟我們住了幾個月就走了⋯⋯。發生意外的時候,我們張皇失措,根本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

* * *

當我踏進加護病房時,一如朋友預先告訴我的,就看見已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人,身上插滿各種管子,毫無反應。看得出醫護人員也只是等待家屬做最後決定。
自我介紹後,家屬慢慢告訴我這位和我年紀相同的病人的情況。
「事情來得很快⋯⋯,他在打球時忽然暈倒,球伴還以為他『裝死』,救護車也來晚了。醫生說他的腦缺氧好幾分鐘,現在診斷為腦死亡。」
「我能為你們做什麼嗎?」我感到很無奈,聽得出他們心底有許多沒說出來的憤恨。
「這是我的丈夫,既然醫生說沒有希望了,我有權做結束生命的決定,我的生活還得繼續過下去。」病人的妻子站在角落,含淚告訴我。
「十多年前,公公婆婆就說過,如果他們的兒子娶我,就不要再想從他們那裡得到任何幫助。」我知道我不是她這幾天來第一次訴說痛苦回憶的人。
「讓我說一句好嗎?」我聆聽她的傾訴之後說。
「老人家一定也是悔不當初⋯⋯。」我還沒說完,就從她的眼神中知道,這些話都無濟於事。
「話說回來,如果你們⋯⋯,如果妳做這個決定,接下來的程序是不再打點滴、停止餵食、也停止一切藥物,三、四天後,這個人就離開了。」這是我第一次向不是我的病患家屬解釋「安樂死」的意義及程序。

* * *

幾天後,我在喪禮中終於見到長者的家屬,他們都是從老遠趕回來;很明顯,這些60 來歲的兒子們很久沒有相聚了。
「現在我們請他的長孫說幾句話⋯⋯。」我結束慰勉後,把時間交給家屬。一位西裝筆挺的年輕人走到台前,面對麥克風清清嗓子說:
「謝謝大家參加我祖父的喪禮。在座各位應該都比我更認識他。說真的,我跟他老人家實在不太熟⋯⋯。這次,我在祖父家裡掛著的照片上,看到幾張我的相片,我知道他是很⋯⋯有心的人。」這個孫兒很坦誠,語氣裡充滿沒有更多認識祖父及回憶的遺憾。
喪禮結束,在回家的路上,妻子說:「剛才有一通電話找你,那位妻子說她丈夫前天過世了,現在在等法醫的報告⋯⋯。就如你在喪禮中說的,生命是很脆弱的⋯⋯。太多喪事了。」她心情很沉重。
「我們真要把握生命的每一時、每一刻,珍惜彼此的感情、盡快彌補遺憾、改正錯誤,以免追悔莫及⋯⋯。」我輕輕拍拍妻子。
「還有,要刻意為孫兒女留下美好的回憶。不然,他們上台分享對我們的感言時,會結結巴巴,說不出個所以然!」她給我一個微笑。
「是的,今天喪禮的講道,你都記得了。」我望著前方,心裡像打翻了的五味架,有著百般滋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