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二千多年的教會歷史中,有許多基督徒全心回應神愛的呼召,撇下一切纏累,專心致志、竭盡全力地尋求神。至終他們找到了他們所尋求的,且得著從上頭來的愛和大能,在世上活出愛神愛人、作鹽作光的一生。認識這些屬靈先驅們的非凡生平與他們所留下的豐富屬靈遺產,能使我們受世俗波浪沖昏的心靈被重新喚醒,使我們重新認定我們受造人生的榮耀指望,重新審視我們每天生活的優先次序,重新得著能力向著永恆的標竿奔跑,努力獲取神呼召我們來得的天上獎賞。
本書介紹基督教大公教會的靈修歷史傳統,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中一些不同派別的靈性特徵(spirituality),主要透過描述和總結歷史上一些靈修運動中典範人物的生平、作品與信念。盼望透過認識這些偉大聖徒尋求神的經歷和他們的靈修神學理念,讓我們看見神奇異的恩典在歷史上的彰顯,也使我們反思當代處境中的各種屬靈機會與暗礁,並為我們自己和教會的靈命成長和屬靈分辨提供有益的知識與資源。
本書所介紹的這些人物為什麼被公認為屬靈人?「屬靈」的標誌或指標是什麼?在哥林多前書二至三章中,保羅把「屬靈的」與「屬天然的」(或「屬肉體的」)相對。可以說「屬靈」的意義就是「屬於聖靈」—順從聖靈的引導,結出聖靈的果子—包括內在生命的果子和外在服事的果子。聖經說從所結的果子就能分辨樹的好壞,本書所呈現的這些聖徒都彰顯出各種美好的果子,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不同尋常的謙卑與愛—基督的性情如此真實地成形在他們身上,是因為他們像枝子連在葡萄樹上一樣不斷地與主聯結,而且他們許多人都在教會中及社會上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力。這些偉大先賢與我們一樣都是本性軟弱的人,他們的生命之所以能夠結出許多震撼人心的果子,正是因著那住在他們裡面的神所散發出來的大能。
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對許多沒有那些高深屬靈經歷的人而言,閱讀這些聖徒的奧祕經歷會有什麼意義?正如特斯諦根(Gerhard Tersteegen)和大德蘭(Teresa of Avila)所言,第一,瞭解這些偉大聖徒的生命見證,會令人從心中發出對神的讚美並把榮耀歸給神,因為他們身上所彰顯的一切美善都是神無比恩惠的作為。第二,他們的經歷也為基督信仰的許多真理提供了亮光,讓我們更加認識神慈愛聖潔的屬性和祂奇妙的行事法則。第三,對神在這些聖徒生命中的所做所為有所瞭解,可以幫助建造基督徒和基督教會的生命,因為神所賜予他們的一切恩典都屬於整個基督的身體。看到神在他們身上所施行的恩惠,會激勵我們也渴望獲得這些恩惠; 他們生平中各種愛和剛毅的榜樣,亦會添加力量給我們去竭力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他們在各種境況中所經歷的挫折、磨難與得勝,都能成為我們心靈的良藥與補品,也能使我們從中汲取教訓,幫助我們守住所信的道、打完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
筆者的一位教授曾說過,研究靈修歷史的最好方法,就是深入探討一些靈修典範人物的生平和理念。從西元2012 年起筆者在各地以介紹靈修人物的方式來教授靈修傳統與歷史的課程,眼見坊間尚缺乏對靈修歷史人物較為深入介紹的中文書籍,故著力把這些教學的講義整理改編成書。由於本來沒有想把本書寫成一部學術著作,所以書中不少的思想和用語都沒有注明出處。後來考慮到希望此書對華人學者也有所幫助,故除了在各項研究的後面列出了主要參考書目之外,在許多比較關鍵或特別的地方也補充了註腳。因此,本書一方面是面向平信徒,或對靈修、對培養與神親密關係有興趣和追求的普通信徒,另一方面也適合作為神學院與聖經學院有關靈修歷史或靈修學課程的教材或補充閱讀。
從使徒時代至宗教改革的許多歷史是今天的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共同屬靈遺產,本書採用「基督教」一詞來統稱基督信仰的這三大分支。本書在選材上著重在漢語出版中還比較欠缺的天主教和東正教人物,以及新教中幾位相對鮮為人知的人物。新教中一些較為著名的屬靈人物(例如馬丁路德、加爾文、愛德華茲、約翰衛斯理、陶恕等),因為已有不少華文出版物的介紹,加上筆者時間的限制,故沒有在書中選入。華人信徒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天主教靈修人物如蓋恩夫人和勞倫斯弟兄,以及金碧士的著名作品《效法基督》,也沒有在本書中選入。
當代許多不同的作者使用「神祕主義」(mysticism)一詞來描述各種不同的靈性特徵或靈異現象—從新紀元運動到巫術、算命、通靈術,從各宗教的神祕流派到基督教的神祕主義或奧祕派。為了與其他靈修運動和其他宗教相區別,當涉及到基督教的時候,本書沿用中文聖經的用詞,用「奧祕」為基本來翻譯英文的mystery、mystical 或mysticism,並特別用「奧祕家」一詞來翻譯英文的mystic(通常被譯為「神祕主義者」)。把這些偉大聖徒稱為「奧祕家」,是因為正如「科學家」、「藝術家」、或「神學家」一樣,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在對神之奧祕的體驗與認識上,他們堪稱為大師。然而,若說他們有什麼「成就」的話,他們都會異口同聲地說,那是因為神奇妙的恩典臨到他們這些原本完全不配的人身上。
本書的寫作斷斷續續,歷時五年多,期間得到許多人的幫助, 包括多位牧者、不同的神學院校負責人和神學生的多方支持與回饋,還有妻子和家人的諸多理解與包容;在本書出版過程中,又得著多位教牧前輩和同工的熱忱推薦、以及出版社同工們的大力協助,筆者心中對神帶到我身邊的這許多人都充滿由衷的感恩。在此雖然沒有一一提名,相信我們天上的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在明處報答每一位。
盼望藉著本書這種以歷史見證、故事神學為主的體裁,能夠挑旺華人信徒追求愛主的渴慕,並提供一些屬靈分辨的參考例證與指標,也指出一些進深閱讀和探究的資源。本書所介紹的這些靈修先鋒與奧祕家,每一位的生平和作品都是一個極深的寶藏;受之吸引而深入挖掘的,可能要付上一生中許多的年日和精力。筆者限於生命、恩賜、學問、時間等各方面的局限,在書中所做的只是非常有限的初步引介。希望藉著這樣拋磚引玉般的介紹,能夠激發華人學者對基督教靈修歷史珍寶的挖掘和探究熱忱。若讀者對當今方興未艾的靈修學、奧祕神學、以及奧祕派釋經原則等研究想作進一步的瞭解,可以參考本書末後的專文及對英文靈修研究書目的簡注。任何對奧祕傳統的介紹和評論都無法取代對奧祕派原著的閱讀,正如以下羅威廉(William Law)關於基督教奧祕派作家之言所說的,容我就以此來結束本篇前言:
這些作家如施洗約翰一樣開始他們教導的職事,也就是在經歷過各種的約束與捨己、各種裡裡外外的試煉與煉淨之後。他們在神國的奧祕上有極深的認知,不是透過使用百科全書,也不是透過沉思各種評論,而是因為他們已經經過死亡進入生命。……他們撬開粉飾的墳墓,使人心甦醒,顯出其死亡的汙穢和腐爛,而且直到天國在那裡面復活起來,他們決不罷休。如果一個人不渴想要別的,只想要與福音之靈相符,只想得著生命與靈魂的一切革新—這是唯一能使他在基督裡成為一個新造之人的,那麼對他來說非常可悲的就是,他不熟悉這些作家,或者他在一日之內沒有閱讀某些他們所寫的東西。
在二千多年的教會歷史中,有許多基督徒全心回應神愛的呼召,撇下一切纏累,專心致志、竭盡全力地尋求神。至終他們找到了他們所尋求的,且得著從上頭來的愛和大能,在世上活出愛神愛人、作鹽作光的一生。認識這些屬靈先驅們的非凡生平與他們所留下的豐富屬靈遺產,能使我們受世俗波浪沖昏的心靈被重新喚醒,使我們重新認定我們受造人生的榮耀指望,重新審視我們每天生活的優先次序,重新得著能力向著永恆的標竿奔跑,努力獲取神呼召我們來得的天上獎賞。
本書介紹基督教大公教會的靈修歷史傳統,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中一些不同派別的靈性特徵(spirituality),主要透過描述和總結歷史上一些靈修運動中典範人物的生平、作品與信念。盼望透過認識這些偉大聖徒尋求神的經歷和他們的靈修神學理念,讓我們看見神奇異的恩典在歷史上的彰顯,也使我們反思當代處境中的各種屬靈機會與暗礁,並為我們自己和教會的靈命成長和屬靈分辨提供有益的知識與資源。
本書所介紹的這些人物為什麼被公認為屬靈人?「屬靈」的標誌或指標是什麼?在哥林多前書二至三章中,保羅把「屬靈的」與「屬天然的」(或「屬肉體的」)相對。可以說「屬靈」的意義就是「屬於聖靈」—順從聖靈的引導,結出聖靈的果子—包括內在生命的果子和外在服事的果子。聖經說從所結的果子就能分辨樹的好壞,本書所呈現的這些聖徒都彰顯出各種美好的果子,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不同尋常的謙卑與愛—基督的性情如此真實地成形在他們身上,是因為他們像枝子連在葡萄樹上一樣不斷地與主聯結,而且他們許多人都在教會中及社會上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力。這些偉大先賢與我們一樣都是本性軟弱的人,他們的生命之所以能夠結出許多震撼人心的果子,正是因著那住在他們裡面的神所散發出來的大能。
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對許多沒有那些高深屬靈經歷的人而言,閱讀這些聖徒的奧祕經歷會有什麼意義?正如特斯諦根(Gerhard Tersteegen)和大德蘭(Teresa of Avila)所言,第一,瞭解這些偉大聖徒的生命見證,會令人從心中發出對神的讚美並把榮耀歸給神,因為他們身上所彰顯的一切美善都是神無比恩惠的作為。第二,他們的經歷也為基督信仰的許多真理提供了亮光,讓我們更加認識神慈愛聖潔的屬性和祂奇妙的行事法則。第三,對神在這些聖徒生命中的所做所為有所瞭解,可以幫助建造基督徒和基督教會的生命,因為神所賜予他們的一切恩典都屬於整個基督的身體。看到神在他們身上所施行的恩惠,會激勵我們也渴望獲得這些恩惠; 他們生平中各種愛和剛毅的榜樣,亦會添加力量給我們去竭力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他們在各種境況中所經歷的挫折、磨難與得勝,都能成為我們心靈的良藥與補品,也能使我們從中汲取教訓,幫助我們守住所信的道、打完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
筆者的一位教授曾說過,研究靈修歷史的最好方法,就是深入探討一些靈修典範人物的生平和理念。從西元2012 年起筆者在各地以介紹靈修人物的方式來教授靈修傳統與歷史的課程,眼見坊間尚缺乏對靈修歷史人物較為深入介紹的中文書籍,故著力把這些教學的講義整理改編成書。由於本來沒有想把本書寫成一部學術著作,所以書中不少的思想和用語都沒有注明出處。後來考慮到希望此書對華人學者也有所幫助,故除了在各項研究的後面列出了主要參考書目之外,在許多比較關鍵或特別的地方也補充了註腳。因此,本書一方面是面向平信徒,或對靈修、對培養與神親密關係有興趣和追求的普通信徒,另一方面也適合作為神學院與聖經學院有關靈修歷史或靈修學課程的教材或補充閱讀。
從使徒時代至宗教改革的許多歷史是今天的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共同屬靈遺產,本書採用「基督教」一詞來統稱基督信仰的這三大分支。本書在選材上著重在漢語出版中還比較欠缺的天主教和東正教人物,以及新教中幾位相對鮮為人知的人物。新教中一些較為著名的屬靈人物(例如馬丁路德、加爾文、愛德華茲、約翰衛斯理、陶恕等),因為已有不少華文出版物的介紹,加上筆者時間的限制,故沒有在書中選入。華人信徒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天主教靈修人物如蓋恩夫人和勞倫斯弟兄,以及金碧士的著名作品《效法基督》,也沒有在本書中選入。
當代許多不同的作者使用「神祕主義」(mysticism)一詞來描述各種不同的靈性特徵或靈異現象—從新紀元運動到巫術、算命、通靈術,從各宗教的神祕流派到基督教的神祕主義或奧祕派。為了與其他靈修運動和其他宗教相區別,當涉及到基督教的時候,本書沿用中文聖經的用詞,用「奧祕」為基本來翻譯英文的mystery、mystical 或mysticism,並特別用「奧祕家」一詞來翻譯英文的mystic(通常被譯為「神祕主義者」)。把這些偉大聖徒稱為「奧祕家」,是因為正如「科學家」、「藝術家」、或「神學家」一樣,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在對神之奧祕的體驗與認識上,他們堪稱為大師。然而,若說他們有什麼「成就」的話,他們都會異口同聲地說,那是因為神奇妙的恩典臨到他們這些原本完全不配的人身上。
本書的寫作斷斷續續,歷時五年多,期間得到許多人的幫助, 包括多位牧者、不同的神學院校負責人和神學生的多方支持與回饋,還有妻子和家人的諸多理解與包容;在本書出版過程中,又得著多位教牧前輩和同工的熱忱推薦、以及出版社同工們的大力協助,筆者心中對神帶到我身邊的這許多人都充滿由衷的感恩。在此雖然沒有一一提名,相信我們天上的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在明處報答每一位。
盼望藉著本書這種以歷史見證、故事神學為主的體裁,能夠挑旺華人信徒追求愛主的渴慕,並提供一些屬靈分辨的參考例證與指標,也指出一些進深閱讀和探究的資源。本書所介紹的這些靈修先鋒與奧祕家,每一位的生平和作品都是一個極深的寶藏;受之吸引而深入挖掘的,可能要付上一生中許多的年日和精力。筆者限於生命、恩賜、學問、時間等各方面的局限,在書中所做的只是非常有限的初步引介。希望藉著這樣拋磚引玉般的介紹,能夠激發華人學者對基督教靈修歷史珍寶的挖掘和探究熱忱。若讀者對當今方興未艾的靈修學、奧祕神學、以及奧祕派釋經原則等研究想作進一步的瞭解,可以參考本書末後的專文及對英文靈修研究書目的簡注。任何對奧祕傳統的介紹和評論都無法取代對奧祕派原著的閱讀,正如以下羅威廉(William Law)關於基督教奧祕派作家之言所說的,容我就以此來結束本篇前言:
這些作家如施洗約翰一樣開始他們教導的職事,也就是在經歷過各種的約束與捨己、各種裡裡外外的試煉與煉淨之後。他們在神國的奧祕上有極深的認知,不是透過使用百科全書,也不是透過沉思各種評論,而是因為他們已經經過死亡進入生命。……他們撬開粉飾的墳墓,使人心甦醒,顯出其死亡的汙穢和腐爛,而且直到天國在那裡面復活起來,他們決不罷休。如果一個人不渴想要別的,只想要與福音之靈相符,只想得著生命與靈魂的一切革新—這是唯一能使他在基督裡成為一個新造之人的,那麼對他來說非常可悲的就是,他不熟悉這些作家,或者他在一日之內沒有閱讀某些他們所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