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ICRT訓練系統:形象塑造師自我培訓

9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ICRT訓練系統的聖經根據

ICRT訓練系統就像一位雕刻家用耐心與愛雕琢生命的「原石」,重塑內在形象、彼此之間的關係與心靈平衡。它透過自我認識、正向溝通與持續操練,引導我們修復裂痕、挖掘天賦,猶如將粗糙的石頭打磨成璀璨藝術品,讓每個人活出最真實、獨特的光芒,並在人際連結中散發愛與希望。
ICRT訓練系統: 內心如石待打磨,自省修復現光華; 言語橋樑通心意,包容接納解萬紗。 天賦深藏需發掘,關係如樹耐雨花; 雕琢人生非一瞬,歲月靜好映真誠。

ICRT 訓練系統透過形象塑造、溝通表達與關係修復三大循環系統,幫助人們持續雕刻自我,重塑內在形象。 這是一套實踐性強的訓練系統,著重於內在態度與外在行為的同步變化,進而促進個人成長與關係和諧。

「ICRT 訓練系統」的基本定義

「ICRT 訓練系統」的核心包含三大關鍵系統,這三個系統共同構成一個緊密相連的「循環系統」,相互依存、環環相扣, 無法獨立運作,而是彼此交融堆疊,形成一個整體。換句話說, 這三個系統並非線性或階段性的過程,並不是完成一個階段後才進入下一個階段,而是一個牽一髮動全身的連鎖循環系統, 必須同步進行、協同訓練與操作。
在深入探討「ICRT訓練系統」的細節前,我們先來理解其基本定義,再逐步認識各系統的具體內容及彼此之間的關聯性。本書將分為三大部分:
1. Image – 著重於「形象的認識與辨識」。
2. Communication – 說明如何「透過話語塑造形象」。
3. Relationship – 強調「修復關係並重新建立連結」。

這三個部分都需要透過持續且反覆的「Training」,方能達成最終目標。

「I」是「Image認識與辨識形象」

當我們從《創世記》的視角切入來談「性格管理學」,就會發現,其實這門學問的根源,不在於人自己如何雕塑自我形象,而是回到起初神如何創造人,以及神如何啟示祂自己的形象與人的本質。
整本聖經66卷書的根基,是《創世記》;而《創世記》的核心,是神按祂的形象與樣式創造人。因此,若要談「性格管理」,最根本的起點,不是性格分類或心理學技巧,而是:你是否真正認識神的形象,同時,也認識你自己的形象?

性格管理的起點:恢復「神的形象」

聖經告訴我們:「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創世記1:27)這一句話,不只是神學教義,更是性格管理的起點原則。因為「性格」的本質,不只是行為風格或個人偏好,而是人存在的核心反映,是我怎麼看我自己,也是我怎麼認識神。
摩西在曠野中遇見神,神從荊棘的火焰中呼喚他,差遣他去見法老。摩西第一個反應不是質疑神,而是懷疑自己:「我是誰?以色列人若問我是誰差我來的,我怎麼回答?」這不是只是領導力的掙扎,而是身分的迷失。神怎麼回答?祂說:「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
這個回應,是神對人的啟示,也是祂性格的宣告「神不是人塑造的,是自我存在、自我定義的神」。從這個起點出發, 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知道什麼是「性格的根基」,並學會怎麼管理自己性格中那些被扭曲、被遮蓋的部分。

人的形象: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誰嗎?

如果神是照著祂的形象造人,那人真正的「自我形象」, 就不應該是來自外界的標準、他人的評價,甚至不是自己過去的經歷,而是:我是否活在神原本創造我的樣式裡?

當我們問自己:「我是怎樣的人?」這不是一個表面問題,而是一個靈魂深處的拷問。
請你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 如果現在有人請你做自我介紹,你能坦然說出自己的特質嗎?
■ 如果要你列出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你是否會感到不自在或羞愧?
■ 當你說出自己的優點時,你會不會擔心別人覺得你驕傲?
■ 當你提到缺點時,你是否陷入自我否定?

這些反應,其實都說明了一件事:我們對自己的形象是模糊甚至扭曲的。這就是為什麼性格管理學的第一課,不是改變行為模式,而是回到「神創造我的原貌是什麼?」

性格扭曲的根源:失落的形象感

許多大人、包括父母和教育者,自己都還沒有與神的形象對齊,也沒有對自己真正的認識。當一個人從小被比較、被貶低、被否定,就像一塊原本閃耀的原石,被塵土和裂痕遮蓋住,久而久之,他連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
在這樣的狀態下成長的人,即使成為父母、成為老師,也很難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格。因為,一個內心自卑的大人, 是沒辦法教出真正自信的孩子的。所以,性格管理的第一步, 是父母、成人願意面對自己,學會重新認識並接納自己。這不是心理療癒的術語,而是信仰的呼召:你要先看見,神創造你時的本來樣貌。

性格重建的路徑: 從「形象辨識」到「自我接納」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面「性格鏡子」,但這面鏡子若蒙上塵埃或充滿裂痕,我們就無法清楚看見自己的真實樣子。性格管理的關鍵,就是學會「擦亮這面鏡子」,透過信仰中的反思、接納與恢復,慢慢重建那個真實的自我。

這個過程可以用 ICRT 模型中的「I」來理解:
I = Image(形象)→ 認識與辨識自我形象的能力。
你要開始學會對自己說話,並用神的眼光來評價自己,而不是別人的標準。每一句話語,都在塑造你內在的性格輪廓:
■ 「我永遠做不好」會加深失敗感。\
■ 「這次沒成功,但我在學習,我會越來越好」會培養出成長型性格反應。

真正的性格管理學,不是要把我們塑造成「完美的人」,而是要幫助我們恢復神起初設計我們的樣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與恩賜,而管理性格,不是壓抑個性,而是讓天賦有序發揮,讓軟弱在愛中被修復。
若你是父母,請記得:你怎麼看自己,孩子就怎麼看自己。你越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性格優缺點,越能教孩子勇敢做自己。你越能在失敗中依靠神重新站起來,孩子也會學會在挫折中不被打敗。性格管理學不是技巧,是一場信仰中的回歸之旅:回到創世的源頭,看見那位按自己形象造人的神,也重新認識那個在祂眼中閃耀的「你」。

神的形象與人的形象:屬靈身分的源頭

從《創世記》到新約保羅書信的教導,我們可以整理出一條清晰的「性格管理學」核心脈絡:人真正的改變,不是靠努力做更好的人,而是靠著神啟示我們「是誰」,並活出那個照著祂形象被造的新人。
《創世記》1章27節:「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象造男造女。」
這節經文揭示兩個性格管理的根基真理:
1. 我們是「照神的形象」被造:性格不是人類進化的結果, 而是神創造的產物,是反映祂榮耀的一面鏡子。
2. 我們的本質是尊貴的:不是從社會、成績、能力得來的, 而是從創造主那裡領受來的。
保羅在《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中,兩度提到「脫去舊人、穿上新人」的真理。他說:
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2–24)
這裡的「穿上新人」不是指表面行為的更新,而是從內在認知和心志開始的轉化,而且這新人是有形象、有屬性、並在知識上不斷更新的(歌羅西書3:10)。這樣的過程,是聖靈才能啟示與成就的,因為神的形象不是靠分析可以理解,而是屬靈的奧祕,必須透過與神連結,才能真實經歷。

當只有「脫去舊人」,卻從未「穿上新人」
我們常在教育中強調「改變行為」,例如:
■ 你不可以這樣!
■ 你怎麼老是犯錯!
■ 為什麼不像哥哥、同學那樣乖!
這種單方面「指責舊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處在長期被否定的環境中,心理呈現出一種「全身被脫光後的赤露敞開」的羞愧狀態。他們不但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更無法擁抱自己的存在,導致長大後內心充滿自我懷疑與羞恥感。這就像是對孩子說:「你這樣不對,把這些壞的性格脫掉!」但卻沒有給他「穿上」新的身分與認同感。他就像站在光天化日下的「裸體人」,被看見卻不被接納,被要求卻沒有遮蓋,最終,只會養成一顆無法愛自己、也無法信任他人的心。
性格管理的核心不是只有「指正錯誤」,也不是一味地「給予鼓勵」,而是在真理中先指出人的破碎與罪性(脫去舊人),再藉著認識神的形象與恩典,恢復新的自我形象(穿上新人)。同時藉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教會的屬靈教育,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軟弱(不逃避、誠實面對),引導孩子看見神對他生命的設計與價值(重新穿上神的形象)。
這不只是性格的調整,更是一種屬靈的重塑。當孩子不再用成就或表現來證明自己,而是從心裡知道:「我原本就是照神的形象被造,我是被愛、被揀選、被設計的」,那麼自信就會自然生出,自卑也將漸漸脫落。

性格更新的路徑:心志更新與知識更新
保羅強調:「心志要改換一新」(以弗所書4:23),又說「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歌羅西書3:10)。這代表性格管理不是一次性的「情緒激勵」,而是:
1. 思想模式的更新(Renew the Mind)
2. 屬靈知識的建立(Biblical Knowledge)
3. 持續與神形象對齊的操練(Spiritual Formation)

這樣的更新需要時間、關係與環境的支持。特別是在家庭與教會中,若能有一個不斷強化「穿上新人」的文化與氛圍, 就會為下一代帶來極深的祝福與醫治。
當我們明白「神的形象」是性格管理的起點,也明白「穿上新人」是屬靈與心理的整合過程,我們就能重新定位教育與輔導的核心,不是讓你變成別人想要的樣子,而是活出神原本創造的樣子。這是身為父母、教育者、屬靈領袖最重要的任務。願我們都能先在神面前「穿上新人」,活出那個被接納、被揀選、被塑造的真我,也成為孩子與下一代生命的鏡子與雕刻師。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而這個「心」,就是要先認識神的形象,恢復自己的形象,才能活出蒙福的性格與人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