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媒體鋪天蓋地的時代。多數人家中大小螢幕數量,超過家中人口數,每天觀看電視、上網使用社群等,使用各式媒體時數的總和,可能比下班待在家中清醒的時間長,更
遠超過了與家人相處交談的時間!
自2020 年起接連數年,全球Covid-19 災情慘重,引起空前之危機;而疫情期間,種種管制警戒、人際交流之不便與恐懼,對教會帶來巨大的挑戰。
根據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2022 年10 月底所發布的《2022 台灣教會普查報告》顯示:和2017 年相比,台灣教會參加主日聚會的人數大幅減少,多數教會反應,在疫情之後,至少還有30%至40%的會眾回不來,有些教會實體聚會甚至流失一半以上的會眾。平均衰退高達44% ∼ 50% !1 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為福音開啟一扇新門?
主耶穌的大使命,要我們「去」、「使萬民」「做門徒」⋯⋯ 這是教會福音開拓的最重要目標。「無牆教會」是許多教會一直努力想要實現的一種理想,而在後疫情時代,這樣的呼聲越來越高⋯⋯可能嗎?如何做?
筆者認為透過「媒體的恰當運用」,是回答上述使命和挑戰,其中的一個重要方法!
因此相同之理念看法,促成2 位師生,長達6 年、突破挑戰、異地間歇之學術研究合作。溫以諾教授自香港旅美數十載,在海外華人教會、美國宣教界從事神學教育多年,並且努力鑽研及出版,致力培育後輩;黃仁宇牧師在台灣傳播業界、教會影音媒體製作、國度聯網事工推動等亦有二十多年之經驗。以下作者有不同代稱─ 2 人共同之觀點、研究分析結果等,多用「筆者」;黃仁宇牧師在台灣的媒體經歷、協會國度服事等則以「我」自稱。以利讀者識別。
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醉心音樂、攝影、多媒體的創作,在獻身服事之前,曾有多年電視節目製作、傳播服事等經歷。神學院3 年道碩裝備之後,在新店行道會服事10 餘年,除負責牧養、帶領牧區外,還協助張茂松牧師開創了影音傳播事工。透過視聽媒體運用、網路科技的結合,不只為教會錄製多樣的事工簡介、募款短片、福音見證、教會新聞等,更在2007 年8 月協助教會,創製「Miracle On-Line 神蹟聯網禱告會」,海內外有數百間教會會員,每周連線收視一起禱告。
神蹟不斷、祝福滿滿⋯⋯這個網路禱告會模式一直持續至今,超過15 年以上沒有停歇,祝福了許多教會經歷聖靈的工作!
隨著傳媒科技不斷進步,世上的商業用途將它們用得火紅,同時也帶來許多負面效應。媒體不僅對社會人心影響頗巨,對教會弟兄姊妹的日常生活、甚至信仰生活,都帶來革命性的轉變⋯⋯2017 年我開始投入神學教職、推廣行政工作,嘗試將聖經神學和教牧應用整合,期望能夠協助信徒和教會,推展福音可以實務兼顧理論,相輔相成,齊頭並進!
2019 年11 月,呼應時代需要、兼顧不分宗派之國度媒體教育使命,我與師母、一群有相同看見的宣教士、弟兄姊妹,共同成立了「愛媒體發展協會iMedia Development Association」。據聞協會成立時刻,亦恰為新冠病毒在世界開始傳播的時點,有學者教授鼓勵:這應該不是巧合,是上帝美好的預備。因此愛媒體也以成為國度屬靈疫苗深自期許。
2020 年,人類首次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肆虐,對全球教會實體聚會亦造成巨大衝擊⋯⋯直播媒體大量運用,似乎對全世界帶來一種嶄新的生活、工作模式,教會界則有各種不同的反應和運用(或不用)⋯⋯
然而,台灣在2021 年5 月,經歷第二波嚴峻的疫情衝擊和警戒管制,長達數月之久;全台教會無論大小規模,均須嘗試運用媒體─協助聚會與牧養的模式,儼然成為教會界的全民運動。這讓本研究的重要性益發凸顯。
遠超過了與家人相處交談的時間!
自2020 年起接連數年,全球Covid-19 災情慘重,引起空前之危機;而疫情期間,種種管制警戒、人際交流之不便與恐懼,對教會帶來巨大的挑戰。
根據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2022 年10 月底所發布的《2022 台灣教會普查報告》顯示:和2017 年相比,台灣教會參加主日聚會的人數大幅減少,多數教會反應,在疫情之後,至少還有30%至40%的會眾回不來,有些教會實體聚會甚至流失一半以上的會眾。平均衰退高達44% ∼ 50% !1 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為福音開啟一扇新門?
主耶穌的大使命,要我們「去」、「使萬民」「做門徒」⋯⋯ 這是教會福音開拓的最重要目標。「無牆教會」是許多教會一直努力想要實現的一種理想,而在後疫情時代,這樣的呼聲越來越高⋯⋯可能嗎?如何做?
筆者認為透過「媒體的恰當運用」,是回答上述使命和挑戰,其中的一個重要方法!
因此相同之理念看法,促成2 位師生,長達6 年、突破挑戰、異地間歇之學術研究合作。溫以諾教授自香港旅美數十載,在海外華人教會、美國宣教界從事神學教育多年,並且努力鑽研及出版,致力培育後輩;黃仁宇牧師在台灣傳播業界、教會影音媒體製作、國度聯網事工推動等亦有二十多年之經驗。以下作者有不同代稱─ 2 人共同之觀點、研究分析結果等,多用「筆者」;黃仁宇牧師在台灣的媒體經歷、協會國度服事等則以「我」自稱。以利讀者識別。
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醉心音樂、攝影、多媒體的創作,在獻身服事之前,曾有多年電視節目製作、傳播服事等經歷。神學院3 年道碩裝備之後,在新店行道會服事10 餘年,除負責牧養、帶領牧區外,還協助張茂松牧師開創了影音傳播事工。透過視聽媒體運用、網路科技的結合,不只為教會錄製多樣的事工簡介、募款短片、福音見證、教會新聞等,更在2007 年8 月協助教會,創製「Miracle On-Line 神蹟聯網禱告會」,海內外有數百間教會會員,每周連線收視一起禱告。
神蹟不斷、祝福滿滿⋯⋯這個網路禱告會模式一直持續至今,超過15 年以上沒有停歇,祝福了許多教會經歷聖靈的工作!
隨著傳媒科技不斷進步,世上的商業用途將它們用得火紅,同時也帶來許多負面效應。媒體不僅對社會人心影響頗巨,對教會弟兄姊妹的日常生活、甚至信仰生活,都帶來革命性的轉變⋯⋯2017 年我開始投入神學教職、推廣行政工作,嘗試將聖經神學和教牧應用整合,期望能夠協助信徒和教會,推展福音可以實務兼顧理論,相輔相成,齊頭並進!
2019 年11 月,呼應時代需要、兼顧不分宗派之國度媒體教育使命,我與師母、一群有相同看見的宣教士、弟兄姊妹,共同成立了「愛媒體發展協會iMedia Development Association」。據聞協會成立時刻,亦恰為新冠病毒在世界開始傳播的時點,有學者教授鼓勵:這應該不是巧合,是上帝美好的預備。因此愛媒體也以成為國度屬靈疫苗深自期許。
2020 年,人類首次面對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肆虐,對全球教會實體聚會亦造成巨大衝擊⋯⋯直播媒體大量運用,似乎對全世界帶來一種嶄新的生活、工作模式,教會界則有各種不同的反應和運用(或不用)⋯⋯
然而,台灣在2021 年5 月,經歷第二波嚴峻的疫情衝擊和警戒管制,長達數月之久;全台教會無論大小規模,均須嘗試運用媒體─協助聚會與牧養的模式,儼然成為教會界的全民運動。這讓本研究的重要性益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