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趟舊時旅程
魚路古道
兩個男人排成一列踩著小碎步走在小徑上。他們並不匆忙,因為前面還有一段遙遠的路程;不過,他們倆人肩上竹扁擔的兩端各掛著一大簍魚貨,而碎步最適合因應擺盪的重擔。他們面部緊繃,而且不多話,因為超過一百多斤的重擔壓得讓人無法多說話。他們要往東走,但小徑卻在沒有任何樹籬的稻田中彎來繞去,如果是新手的話,想必會迷失在四通八達的田埂中,不知何去何從。
那裡沒有明顯的地標,因為整個平原上雖然布滿一叢叢的竹林,但看起來都一個樣,而且路徑一旦延伸到濃密甘蔗田裡,就什麼都看不見了。這兩個旅人毫無猶豫,他們走到高達50呎的竹林前緣時,看似沒有去路,但他們突然往左轉,然後往右轉,接著在穿過障礙後,經過一間小店。那間店的四壁是編竹夾泥牆,屋頂則是厚厚的茅草,看起來相當狹小又陰暗,就像是間隱藏樹林裡的修院。
店主已經把窗板卸下來,然後就站在沒有玻璃的窗子的後面。櫃台沒有照明,但屋後有一抹紅光,他太太正在那裡把一小捆稻草放進大鐵飯鍋的下方。他把一個盛滿熱騰騰米飯,上面還用一塊骯髒的布半掩著的大陶鍋,放在窗口外的一塊木板上。他的大兒子拿來幾只碗和幾雙筷子,以及幾盤各式菜餚,然後他就邀請旅人們入座休息。然而,這兩個外地人已經在黎明前吃過早餐了,於是低聲說了個「真好!(謝謝你的邀請!)」就繼續快步穿過村子。
鄉間、林蔭、土地公
這裡雖然是個村子,但濃密的竹林遮蔽了大部分的視線。一頭黑豬發出一聲呼嚕從他們身旁竄過去,正當他們即將走到開闊處時,迎面遇到一個肩上扛木犁頭,手裡牽著牛鼻繩準備把水牛趕到田裡上工的農人。這對旅人不得不放緩步伐,等待那人和牛讓出路來。那農人客客氣氣地問道:「你們要去那兒?」他們答道:「我們要去內陸,」接著就繼續他們艱辛的旅程。
此時,一條小溪在小徑旁邊靜靜地流著。它其實是一條人工水道,一路分叉出更細小的支流灌溉周遭的水稻。那兩人正走在一座把花崗岩板鋪在磚墩上搭造成的小橋渡過溪流。橋的一端放著幾張紙錢,那是有人供奉給這座橋的神明的。
四周沒有房舍;任何家庭在那裡居住耕種都不安全。但這兩個旅人每隔半哩路就遇到濃密的竹林,它們能夠隱蔽與保護百姓擁擠的房舍,免於風雨的吹襲和匪徒的侵擾。
此時,日頭已經升起,兩人身上穿的靛藍外衣,因為被汗水浸透而呈現暗藍色。他們不時把扁擔從右肩換到左肩,再從左肩換到右肩。其中一人望著東邊的群山,驚嘆道:「土地公在鍛銀了!」他的同伴抬頭觀看,見到群山之巔在那天散發著白色光芒。雖然當時已進入一月,但他們倆人都沒有猜出真相。他們倆人也都沒有聽說過狡猾樟腦工人的傳聞。一個冬天早晨,他扛著滿滿兩大簍的貨物匆匆下山。抵達市集後,商人們來檢視他的貨物。沒錯,它的顏色純白,並且散發出一貫的樟腦味。在用桿秤稱重,並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終於決定並付清貨款。那個山地人兜裡揣著幾塊銀子興高采烈地離開了。商人們也很高興;但是,隨著冬天氣溫回升,他們的貨物日漸縮小,到最後僅剩下沒有幾斤的重量。原來那個狡詐的山地人在雪白的樟腦上灑了一層厚厚的新雪。
小販、市集、老榕樹
兩個旅人沒有花時間遙望群山;他們已經接近城市了。城牆高聳在他們之上,只要穿過昏暗造型猶如鐵路橋的城門拱道,他們就能進入街道。此時,他們的步伐要小心謹慎,並要留意肩上的重擔。腳步務必穩健地踏在石子路上;如果他們不靈活調整後方的簍子,隨時可能會撞倒路邊小販的糖果盤;且在遇到有轎子迎面而來時,他們必須緊靠著銅匠舖以免相撞。這時他們趕上兩位穿著絲綢的老嫗,她們先後相隨蹣跚而行,其中一位還把手搭在孫子的肩膀上保持平衡。這些外地人放慢腳步讓他們先通過。然後,有三個人聚在一起聊天把道路給阻塞了,直到有人喊了聲:「讓路!」才又通暢。
這兩個魚販和其他路人相撞時,總是大聲嚷嚷,並發出咒罵又爆粗口,就這樣他們終於到達鎮上另一端的城門。接著,他們在兩排店鋪之間走了整整半哩路到達郊區。他們在那裡暫時把擔子放下來,坐在一把長條凳上啜了點黑色蔬菜凍,又吃了點香蕉。他們用長長的竹煙筒吸了一兩口煙,然後扔了幾枚銅板在店鋪櫃台上,接著就繼續上路。
中午時分,他們和一大群旅人擠在一棵老榕樹的蔭下休息,同時有兩三個攤販熱絡地賣著熟米飯,甘薯稀飯,當然還有芋頭和其他各種食物;還有醃菜、小蝦和薑等佐料供人自取。一個面色蒼白的人自備一雙象牙白的筷子坐在那裡,他因為信仰吃素,所以不能使用被葷食玷污的筷子。
他們繼續一哩一哩地往前走,經過許多城鎮和村莊。日頭很毒辣,因此他們把外衣脫下放在擔子上。有些道路上會鋪著一層踏腳石,因為從小山上沖刷下來的粗糙礫石,使得地面非常崎嶇不平。
草鞋墩
他們終於接近山區了,一座叫做草鞋墩的小鎮就在眼前。這個稱呼的典故,是以前有一隊中國士兵在討伐番匪回來後,把穿破的鞋子就扔在他們休息的小土丘上,而那個小鎮就位在小土丘的山腳下。當地有許多小旅館,因為那是通往山區的樞紐,來往的交通頻繁。大量的樟腦從山區運抵此地,整條街道充滿濃濃的樟腦味,還有許多煤油和其他貨物湧入。長長一列的挑夫正準備進入鎮裡。
我們的旅人找到住處,吃過晚餐後,就一頭栽到竹床上。竹編的屏風傳出濃烈的氣味;住在隔壁房間的人正抽著鴉片低聲聊天。就在他們聊天時,我們疲憊的旅人已經沉睡入夢。
隔天拂曉他們踏上旅途的第二階段。對那個較年輕的旅人來說,一切都很陌生。他以前從未越過任何山嶺,因此這趟山路讓他感覺四肢俱疲。他從未看過岩石、樹蕨,或者蛇像條繩子一樣垂掛在林中的大樹上。突然間,他看到路旁不遠處有樣東西正懸空隨風搖擺。年紀較長的那位解釋說:「那是一隻中了圈套的兔子。」昨天有捕獸人在幼竹頂端繫了個繩套,然後把竹子拗彎到地面,接著簡單地把它固定住,只要稍微一碰有點動靜就會彈回去。在那裡覓食的兔子腳一踏進繩套,就會被拋到半空中,掛在幼竹上,就像條掛在魚竿上的鮭魚。
那年輕人驚嘆道:「我從來沒嚐過兔子肉,真想嚐嚐兔子的味道。」他的同伴反對道:「不過任意拿取陷阱裡的東西可是違反山地法的。不論陷阱裡的是猴子、小鹿還是兔子,都是安置陷阱那個人的。」對方答道:「嗯,那我們付錢買。這裡的人把鹹魚視為珍品;我們可以把陷阱裡的兔子拿走,然後放一條我們的鹹魚代替。」他們就這麼做了,然後繼續他們的旅程。
此時,所有村落都已經在他們身後,周遭一切非常安靜,只聽得到谷底潺潺的溪水聲,以及森林中偶爾傳來的鹿鳴。有個工人正獨自用他帶鑿的手斧砍一根木材,旁邊地上還放著一桿槍;成堆的香料屑已可以放進樟腦蒸餾器了。
槍桿、哨所、中心點
此時有一陣敲擊竹梆的聲音傳來。這兩個旅人舉頭就看到他們正上方有一棟小木屋,屋子周圍有一圈密實的木籬笆。籬笆裡站著一個黝黑的傢伙,手裡端著槍,而他太太則背著一個嬰兒站在木屋的門口。柵欄裡的那個男人一直保持著警戒。他們問他四周是否有番人時,他答道:「他們曾在一個月前下山,但最近沒有看到他們。」兩個外地人繼續前行,而那個民兵則敲響了他的竹梆。接著大約在山谷前方四分之一哩遠處傳來回應的響聲。附近的哨所顯然知道要提防行經此地的路客,而且他的槍已處於待命狀態。
這兩個外地人就從一個哨所移動到另一個哨所,一路上竹梆的響聲不絕於耳,善意的槍桿也近在咫尺。這些哨兵是什麼人?有人可能會認為他們是漢人,但他們的膚色比較黑些,他們的眼睛更圓一點,而且說話帶有一種特別的腔調,聽來漢語不是他們的母語。他們是番人的後代,而他們的先祖到了大約一百年前才順服漢人的統治。
直至傍晚時分,這兩個商販才抵達一座位在狹小平原上,四周被群山環繞的繁榮小鎮:當地距離福爾摩沙的中心點不遠。隔天,他們在街上看到一些不常見的景象,例如一捆公鹿角,一、兩張熊皮,還有幾張可能是羚羊和豹子的皮。兩位紋面的番婦,彷彿臉頰上蓋著一層藍色面紗漫步走過街旁的店鋪。這兩個商販在賣掉他們的鹹魚後,採購了大量的鹿角和其他山產,然後就離開那小鎮。他們跨越平原時看到一個耕民在晨作時手裡還拿著一支槍,這是因為村民(全都是開化的原住民)必須經常防備遭人偷襲。當地已經有不少人遭到番人殺害。兩個商販沒有遭遇任何危險,及時返回海岸。
祖公魚的生日
一年後,他們再次前往山區。第二天,他們在跋涉幾哩路後,驚訝地聽到林裡騷動發出的巨大聲響。他們聽到敲鈸的響聲,然後是喧鬧的人聲,他們從樹葉間隙看到各種顏色,粉色、白色、腥紅色,綠色和蔚藍色。婦女和孩童都穿著他們最好的服裝,還有一群男人站在一旁。
「這裡為什麼會這麼熱鬧?」旅人們問道。
「今天是祖公魚的生日!」所有人齊聲喊道。這個孤僻的地點顯然是某個神明的家,因為那裡矗立著一間小廟或著說神盦。這似乎有點奇怪,因為一年前那裡還沒有這個建築。但每個人都信誓旦旦地表示這個神明的力量很強大,因為前來尋求醫治腿上的潰瘍、眼疾以及其他病痛的病人,只要他們允諾用碗盛著米飯、豬肉、魚等等供奉神明,他們就能恢復健康。兩個外來客進入廟內後看到祭壇上的線香正冒著煙,而其後方則有一大條鹹魚。
他們驚嘆道:「怎麼回事,那條就是我們一年前放在這裡的魚啊!」這番話引起一陣喧嘩。沒有人聽信他們的話。百姓都堅稱那個神秘的存在就是一條靈魚。要不然牠怎麼會來到這處位在山地的林子裡?他們說,一個補獸人有天在巡察時,看到這條魚神掛在他的竹子上。他感到驚訝與敬畏,而且每個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滿心驚奇。接著,他們同意以其名義建造一座廟。他們表示:「他最初就是在整整一年前出現的,因此我們要為他舉辦一場生日宴。」
這兩個旅人再次回應道:「胡說,那條魚根本不是神明。當時我們挑著魚貨經過這裡,就跟我們現在一樣。那時我們看到你設的陷阱捕到一隻兔子,我們就取走牠;但我們不願意白白拿走,所以就把我們挑的魚貨裡的一條鹹魚放進繩套裡作為交換。」
好一陣子沒有人願意聽兩個販子的故事;因為這會使「祖公魚」顯得荒謬。但他們一直堅持他們的故事是真的,最後每個人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不久之後,魚神和他的廟就不見蹤影了。
一趟舊時旅程
魚路古道
兩個男人排成一列踩著小碎步走在小徑上。他們並不匆忙,因為前面還有一段遙遠的路程;不過,他們倆人肩上竹扁擔的兩端各掛著一大簍魚貨,而碎步最適合因應擺盪的重擔。他們面部緊繃,而且不多話,因為超過一百多斤的重擔壓得讓人無法多說話。他們要往東走,但小徑卻在沒有任何樹籬的稻田中彎來繞去,如果是新手的話,想必會迷失在四通八達的田埂中,不知何去何從。
那裡沒有明顯的地標,因為整個平原上雖然布滿一叢叢的竹林,但看起來都一個樣,而且路徑一旦延伸到濃密甘蔗田裡,就什麼都看不見了。這兩個旅人毫無猶豫,他們走到高達50呎的竹林前緣時,看似沒有去路,但他們突然往左轉,然後往右轉,接著在穿過障礙後,經過一間小店。那間店的四壁是編竹夾泥牆,屋頂則是厚厚的茅草,看起來相當狹小又陰暗,就像是間隱藏樹林裡的修院。
店主已經把窗板卸下來,然後就站在沒有玻璃的窗子的後面。櫃台沒有照明,但屋後有一抹紅光,他太太正在那裡把一小捆稻草放進大鐵飯鍋的下方。他把一個盛滿熱騰騰米飯,上面還用一塊骯髒的布半掩著的大陶鍋,放在窗口外的一塊木板上。他的大兒子拿來幾只碗和幾雙筷子,以及幾盤各式菜餚,然後他就邀請旅人們入座休息。然而,這兩個外地人已經在黎明前吃過早餐了,於是低聲說了個「真好!(謝謝你的邀請!)」就繼續快步穿過村子。
鄉間、林蔭、土地公
這裡雖然是個村子,但濃密的竹林遮蔽了大部分的視線。一頭黑豬發出一聲呼嚕從他們身旁竄過去,正當他們即將走到開闊處時,迎面遇到一個肩上扛木犁頭,手裡牽著牛鼻繩準備把水牛趕到田裡上工的農人。這對旅人不得不放緩步伐,等待那人和牛讓出路來。那農人客客氣氣地問道:「你們要去那兒?」他們答道:「我們要去內陸,」接著就繼續他們艱辛的旅程。
此時,一條小溪在小徑旁邊靜靜地流著。它其實是一條人工水道,一路分叉出更細小的支流灌溉周遭的水稻。那兩人正走在一座把花崗岩板鋪在磚墩上搭造成的小橋渡過溪流。橋的一端放著幾張紙錢,那是有人供奉給這座橋的神明的。
四周沒有房舍;任何家庭在那裡居住耕種都不安全。但這兩個旅人每隔半哩路就遇到濃密的竹林,它們能夠隱蔽與保護百姓擁擠的房舍,免於風雨的吹襲和匪徒的侵擾。
此時,日頭已經升起,兩人身上穿的靛藍外衣,因為被汗水浸透而呈現暗藍色。他們不時把扁擔從右肩換到左肩,再從左肩換到右肩。其中一人望著東邊的群山,驚嘆道:「土地公在鍛銀了!」他的同伴抬頭觀看,見到群山之巔在那天散發著白色光芒。雖然當時已進入一月,但他們倆人都沒有猜出真相。他們倆人也都沒有聽說過狡猾樟腦工人的傳聞。一個冬天早晨,他扛著滿滿兩大簍的貨物匆匆下山。抵達市集後,商人們來檢視他的貨物。沒錯,它的顏色純白,並且散發出一貫的樟腦味。在用桿秤稱重,並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終於決定並付清貨款。那個山地人兜裡揣著幾塊銀子興高采烈地離開了。商人們也很高興;但是,隨著冬天氣溫回升,他們的貨物日漸縮小,到最後僅剩下沒有幾斤的重量。原來那個狡詐的山地人在雪白的樟腦上灑了一層厚厚的新雪。
小販、市集、老榕樹
兩個旅人沒有花時間遙望群山;他們已經接近城市了。城牆高聳在他們之上,只要穿過昏暗造型猶如鐵路橋的城門拱道,他們就能進入街道。此時,他們的步伐要小心謹慎,並要留意肩上的重擔。腳步務必穩健地踏在石子路上;如果他們不靈活調整後方的簍子,隨時可能會撞倒路邊小販的糖果盤;且在遇到有轎子迎面而來時,他們必須緊靠著銅匠舖以免相撞。這時他們趕上兩位穿著絲綢的老嫗,她們先後相隨蹣跚而行,其中一位還把手搭在孫子的肩膀上保持平衡。這些外地人放慢腳步讓他們先通過。然後,有三個人聚在一起聊天把道路給阻塞了,直到有人喊了聲:「讓路!」才又通暢。
這兩個魚販和其他路人相撞時,總是大聲嚷嚷,並發出咒罵又爆粗口,就這樣他們終於到達鎮上另一端的城門。接著,他們在兩排店鋪之間走了整整半哩路到達郊區。他們在那裡暫時把擔子放下來,坐在一把長條凳上啜了點黑色蔬菜凍,又吃了點香蕉。他們用長長的竹煙筒吸了一兩口煙,然後扔了幾枚銅板在店鋪櫃台上,接著就繼續上路。
中午時分,他們和一大群旅人擠在一棵老榕樹的蔭下休息,同時有兩三個攤販熱絡地賣著熟米飯,甘薯稀飯,當然還有芋頭和其他各種食物;還有醃菜、小蝦和薑等佐料供人自取。一個面色蒼白的人自備一雙象牙白的筷子坐在那裡,他因為信仰吃素,所以不能使用被葷食玷污的筷子。
他們繼續一哩一哩地往前走,經過許多城鎮和村莊。日頭很毒辣,因此他們把外衣脫下放在擔子上。有些道路上會鋪著一層踏腳石,因為從小山上沖刷下來的粗糙礫石,使得地面非常崎嶇不平。
草鞋墩
他們終於接近山區了,一座叫做草鞋墩的小鎮就在眼前。這個稱呼的典故,是以前有一隊中國士兵在討伐番匪回來後,把穿破的鞋子就扔在他們休息的小土丘上,而那個小鎮就位在小土丘的山腳下。當地有許多小旅館,因為那是通往山區的樞紐,來往的交通頻繁。大量的樟腦從山區運抵此地,整條街道充滿濃濃的樟腦味,還有許多煤油和其他貨物湧入。長長一列的挑夫正準備進入鎮裡。
我們的旅人找到住處,吃過晚餐後,就一頭栽到竹床上。竹編的屏風傳出濃烈的氣味;住在隔壁房間的人正抽著鴉片低聲聊天。就在他們聊天時,我們疲憊的旅人已經沉睡入夢。
隔天拂曉他們踏上旅途的第二階段。對那個較年輕的旅人來說,一切都很陌生。他以前從未越過任何山嶺,因此這趟山路讓他感覺四肢俱疲。他從未看過岩石、樹蕨,或者蛇像條繩子一樣垂掛在林中的大樹上。突然間,他看到路旁不遠處有樣東西正懸空隨風搖擺。年紀較長的那位解釋說:「那是一隻中了圈套的兔子。」昨天有捕獸人在幼竹頂端繫了個繩套,然後把竹子拗彎到地面,接著簡單地把它固定住,只要稍微一碰有點動靜就會彈回去。在那裡覓食的兔子腳一踏進繩套,就會被拋到半空中,掛在幼竹上,就像條掛在魚竿上的鮭魚。
那年輕人驚嘆道:「我從來沒嚐過兔子肉,真想嚐嚐兔子的味道。」他的同伴反對道:「不過任意拿取陷阱裡的東西可是違反山地法的。不論陷阱裡的是猴子、小鹿還是兔子,都是安置陷阱那個人的。」對方答道:「嗯,那我們付錢買。這裡的人把鹹魚視為珍品;我們可以把陷阱裡的兔子拿走,然後放一條我們的鹹魚代替。」他們就這麼做了,然後繼續他們的旅程。
此時,所有村落都已經在他們身後,周遭一切非常安靜,只聽得到谷底潺潺的溪水聲,以及森林中偶爾傳來的鹿鳴。有個工人正獨自用他帶鑿的手斧砍一根木材,旁邊地上還放著一桿槍;成堆的香料屑已可以放進樟腦蒸餾器了。
槍桿、哨所、中心點
此時有一陣敲擊竹梆的聲音傳來。這兩個旅人舉頭就看到他們正上方有一棟小木屋,屋子周圍有一圈密實的木籬笆。籬笆裡站著一個黝黑的傢伙,手裡端著槍,而他太太則背著一個嬰兒站在木屋的門口。柵欄裡的那個男人一直保持著警戒。他們問他四周是否有番人時,他答道:「他們曾在一個月前下山,但最近沒有看到他們。」兩個外地人繼續前行,而那個民兵則敲響了他的竹梆。接著大約在山谷前方四分之一哩遠處傳來回應的響聲。附近的哨所顯然知道要提防行經此地的路客,而且他的槍已處於待命狀態。
這兩個外地人就從一個哨所移動到另一個哨所,一路上竹梆的響聲不絕於耳,善意的槍桿也近在咫尺。這些哨兵是什麼人?有人可能會認為他們是漢人,但他們的膚色比較黑些,他們的眼睛更圓一點,而且說話帶有一種特別的腔調,聽來漢語不是他們的母語。他們是番人的後代,而他們的先祖到了大約一百年前才順服漢人的統治。
直至傍晚時分,這兩個商販才抵達一座位在狹小平原上,四周被群山環繞的繁榮小鎮:當地距離福爾摩沙的中心點不遠。隔天,他們在街上看到一些不常見的景象,例如一捆公鹿角,一、兩張熊皮,還有幾張可能是羚羊和豹子的皮。兩位紋面的番婦,彷彿臉頰上蓋著一層藍色面紗漫步走過街旁的店鋪。這兩個商販在賣掉他們的鹹魚後,採購了大量的鹿角和其他山產,然後就離開那小鎮。他們跨越平原時看到一個耕民在晨作時手裡還拿著一支槍,這是因為村民(全都是開化的原住民)必須經常防備遭人偷襲。當地已經有不少人遭到番人殺害。兩個商販沒有遭遇任何危險,及時返回海岸。
祖公魚的生日
一年後,他們再次前往山區。第二天,他們在跋涉幾哩路後,驚訝地聽到林裡騷動發出的巨大聲響。他們聽到敲鈸的響聲,然後是喧鬧的人聲,他們從樹葉間隙看到各種顏色,粉色、白色、腥紅色,綠色和蔚藍色。婦女和孩童都穿著他們最好的服裝,還有一群男人站在一旁。
「這裡為什麼會這麼熱鬧?」旅人們問道。
「今天是祖公魚的生日!」所有人齊聲喊道。這個孤僻的地點顯然是某個神明的家,因為那裡矗立著一間小廟或著說神盦。這似乎有點奇怪,因為一年前那裡還沒有這個建築。但每個人都信誓旦旦地表示這個神明的力量很強大,因為前來尋求醫治腿上的潰瘍、眼疾以及其他病痛的病人,只要他們允諾用碗盛著米飯、豬肉、魚等等供奉神明,他們就能恢復健康。兩個外來客進入廟內後看到祭壇上的線香正冒著煙,而其後方則有一大條鹹魚。
他們驚嘆道:「怎麼回事,那條就是我們一年前放在這裡的魚啊!」這番話引起一陣喧嘩。沒有人聽信他們的話。百姓都堅稱那個神秘的存在就是一條靈魚。要不然牠怎麼會來到這處位在山地的林子裡?他們說,一個補獸人有天在巡察時,看到這條魚神掛在他的竹子上。他感到驚訝與敬畏,而且每個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滿心驚奇。接著,他們同意以其名義建造一座廟。他們表示:「他最初就是在整整一年前出現的,因此我們要為他舉辦一場生日宴。」
這兩個旅人再次回應道:「胡說,那條魚根本不是神明。當時我們挑著魚貨經過這裡,就跟我們現在一樣。那時我們看到你設的陷阱捕到一隻兔子,我們就取走牠;但我們不願意白白拿走,所以就把我們挑的魚貨裡的一條鹹魚放進繩套裡作為交換。」
好一陣子沒有人願意聽兩個販子的故事;因為這會使「祖公魚」顯得荒謬。但他們一直堅持他們的故事是真的,最後每個人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不久之後,魚神和他的廟就不見蹤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