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言今天,「教會」分歧趨於嚴重,各行其道,其嚴重之程度,幾達毫無章法,還有某些神職人員,忘記自我的身分,放縱私意,私解聖經,以致信徒聽不到神的話語……,因此,找不到良牧,迷羊成群,彷如當日先知何西阿的責備: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減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何四6)。
古時,百姓無知犯罪得罪神,可以怪罪到祭司頭上,今人無知識(屬靈的),雖同樣的,神職人員得扛責,實則不能全歸咎於神職人員了,因在今日資訊發達的時代,傳達快速,無遠弗屆,訊息垂手易得。
由於某些號稱教會的基督教團體,卻落入撒但陷阱,喪失真理的規模,成為罪惡的溫床,以致不能榮神益人的事件紛紛出現。最嚴重的問題,還是此類「教會」是否能確實肩負救贖的功能。所以只要基督徒心存實意、誠心查考,靈屬的恩典必離此輩不遠。因此,對於「教會」這個群體,居於救恩得失的緣故,今人必當以嚴肅的態度來學習。
總的來說,教會是神救贖計畫的主幹,是神在世人中最重要的救贖工程,因為牽涉到世人靈命的救贖,祂把救贖的功能交託給教會,所以教會必得從真神的手中,領受得到救贖完整的真理。
使徒保羅才告訴接棒者提摩太: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提後一13)。誠如主了解怎樣行才能得救,所以才告訴門徒: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祢的名趕鬼? 奉祢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七21-23)。
這些奉主的名能趕鬼、能行許多異能的人,都擁有主的權柄,之所以主從來不認識他們,被趕逐離開主,主要原因乃是沒遵行天父旨意。
所謂「遵行天父旨意」就是「遵行神的話」,主耶穌指示的話,不就是天父的旨意嗎? 所以是選民蒙救贖、進天國一貫的行為準則,遵行天父的旨意是自古以來的聖訓,得救的教會必傳講基督的道,遵行基督的真理,所以主耶穌在升天前一刻,慎重的交代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八20)。
那麼「那些事」是主耶穌所吩咐的呢?主當日指示的,除了盡諸般的義——赦罪的大水洗之外(太三15-17;約三3;徒二38),還有後來再持續交代的洗腳禮(約十三5-8)、聖餐禮(路二二14-20;約六47-58;林前十一23-29),以及守安息日(可二27-28)與領受應許的聖靈(路十一13;約十四16-17)。
這些教義性的教訓,就成了使徒時代教會的真理規模,也是使徒們所傳的要道,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教義」2,在四福音書中,對教義施行的意義及執行的方式,都有清楚的記載;尤其是路加福音的作者,記載尤詳;甚至後來使徒們在堅立信徒信心的書信中,都充滿著教義真理的指示,因內容非屬本書探討之主要內容,故筆者不在此贅言攪局,讀者可個自參考「教義學」中之系列的教義資料,本書論述僅止於此。
然教義雖非本書論述重點,但「教義」本身是神救贖工程的靈魂,一個基督教派若無教義,何來信仰,又何來教會,更遑論教會了。
古人訓示:「凡事物必有規矩,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教會是真理的受託者,主耶穌指示得救明燈的地方,信徒要得蒙救贖,惟有遵守主所吩咐,才能得「祂的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主的教訓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也是眾人必得相信、接受的教義,是實質得救之道,吾人務必效法古聖徒,嚴守主所交代的真理,就是祂所指示的教義。
此故,無論吾人神學理論的學養何等深淺,信心程度高低,可要知道,得救惟在乎行道,不單單只在乎信道;所建立的教會,也惟有合乎主耶穌所吩咐的道,才能使人得救、進天國。
「教會論」又稱「教會觀」,是在介紹有關教會的一切論述,包括;何為「教會」?教會的定義為何?涉及其他單元,包括:「神論」、「人論」、「基督論」、「聖靈論」、「救世重要」、「救贖論」、「終末論」。
但因本書著重在教會歷史的研議,不涉及神學的深論:一方面,著重於提供教會現在建設的方略,以供後世的效法;二方面,延伸這幾個神安排各時期,救贖人類的教會,於背後所隱藏「影兒本物的真象」之真理的規模(來十1),作為末世真教會的印證。
因此,要提醒學者專家,在論述有關「教會」的眾多的議題中,首要之道只有二個方向:就探索正確的教理(教義)和嚴守這些教理(教義)規範,才能如謹守神命令的亞當夫婦,在樂園的日子;又如遵照神吩咐的挪亞,造方舟、進方舟,以致全家得救;又如信從律法,進入迦南美地的以色列民和一生行合神心意的大衛,所建榮耀盛世王朝。
既然兩約信心的見證人(來十二1-2),都以他們行道的信心,得蒙恩典,使徒教會豈不是都照著主耶穌指示,追求得救之道;那麼認為「持守最初教會為惟一標準,為一種原始主義(primitivism),是教條化的」、「是由智力主義」(intellectualism)的錯誤觀念造成的人士,豈不棄主耶穌當日所吩咐百分之百的教訓,而視後來某些教派或某些宗教改革家,即是人所傳的教義主張為圭臬。
如此一來,就必造成教義思想的紊亂; 教會喪失了真理,不堅持專家所視為「原始主義、教條化的,智力主義、錯誤觀念」之耶穌的教訓,從何找得著真理的規模(提後一12-13),又從何得著得救的福音(弗一13),真理又從何而來。
可要知道,新約中記載使徒時期的教會,不會是突然蹦出來的,詳讀當時使徒們的書信,可以找到他們在建設及管理使徒教會,多所引用舊約經文;在真理的規模上,能看到以先知的宣告或舊約事蹟為引證,這些引證,不慬收服當日猶太人的心,更讓使徒們所傳的道,建立他們對基督的信仰,確立堅強的信心,也因著應許聖靈活潑的運作,使外族把教會建立起來,並且增長,教勢更隨著逼迫他們的羅馬帝國發展。
如:使徒最初領受應許聖靈時,彼得適切的引證約珥先知的宣告(徒二18-21;珥二28-31);更奇妙的是引用方舟的洪水,說明水洗之教理(彼前三20-21)。
同樣的,保羅以古鑑今,也引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典故講解受洗、聖靈、基督之道(林前十1-4),還追溯到神在樂園設立婚姻的奧祕(弗五30-32)。
新約教理的詮釋,均以舊約的記載為依據。
因此,在研討「教會論」中,當持定的兩項重要的目標,以歷史的微觀,來了解教會當時發生的史實;以及延伸的歷史宏觀,了解歷代選民建設教會之興替;更重要的是查出該事物顯示的屬靈觀,也就是其後真理的印證,這些事物隱含其後的真理,本書會在第五篇「舊約教會沿革與屬靈意涵」中說明。
所以在研議教會論時,當以教會的歷史為主幹,再輔以教義作為準則,而使徒教會必先有舊約教會隱意的依據。
因此,拙作分別以:舊約教會的探討、舊約教會的認定、舊約教會史的起源、舊約教會認同質疑的答覆、舊約教會沿革與屬靈意涵等單元,先後說明之。
總的來說,「教會論」的探討,是以歷史為主軸,再追索相關附題為論述,總意就是要眾教會,歸回主對門徒所說的兩句話,祂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七21);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二八20)。
古時,百姓無知犯罪得罪神,可以怪罪到祭司頭上,今人無知識(屬靈的),雖同樣的,神職人員得扛責,實則不能全歸咎於神職人員了,因在今日資訊發達的時代,傳達快速,無遠弗屆,訊息垂手易得。
由於某些號稱教會的基督教團體,卻落入撒但陷阱,喪失真理的規模,成為罪惡的溫床,以致不能榮神益人的事件紛紛出現。最嚴重的問題,還是此類「教會」是否能確實肩負救贖的功能。所以只要基督徒心存實意、誠心查考,靈屬的恩典必離此輩不遠。因此,對於「教會」這個群體,居於救恩得失的緣故,今人必當以嚴肅的態度來學習。
總的來說,教會是神救贖計畫的主幹,是神在世人中最重要的救贖工程,因為牽涉到世人靈命的救贖,祂把救贖的功能交託給教會,所以教會必得從真神的手中,領受得到救贖完整的真理。
使徒保羅才告訴接棒者提摩太: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提後一13)。誠如主了解怎樣行才能得救,所以才告訴門徒: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祢的名趕鬼? 奉祢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七21-23)。
這些奉主的名能趕鬼、能行許多異能的人,都擁有主的權柄,之所以主從來不認識他們,被趕逐離開主,主要原因乃是沒遵行天父旨意。
所謂「遵行天父旨意」就是「遵行神的話」,主耶穌指示的話,不就是天父的旨意嗎? 所以是選民蒙救贖、進天國一貫的行為準則,遵行天父的旨意是自古以來的聖訓,得救的教會必傳講基督的道,遵行基督的真理,所以主耶穌在升天前一刻,慎重的交代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八20)。
那麼「那些事」是主耶穌所吩咐的呢?主當日指示的,除了盡諸般的義——赦罪的大水洗之外(太三15-17;約三3;徒二38),還有後來再持續交代的洗腳禮(約十三5-8)、聖餐禮(路二二14-20;約六47-58;林前十一23-29),以及守安息日(可二27-28)與領受應許的聖靈(路十一13;約十四16-17)。
這些教義性的教訓,就成了使徒時代教會的真理規模,也是使徒們所傳的要道,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教義」2,在四福音書中,對教義施行的意義及執行的方式,都有清楚的記載;尤其是路加福音的作者,記載尤詳;甚至後來使徒們在堅立信徒信心的書信中,都充滿著教義真理的指示,因內容非屬本書探討之主要內容,故筆者不在此贅言攪局,讀者可個自參考「教義學」中之系列的教義資料,本書論述僅止於此。
然教義雖非本書論述重點,但「教義」本身是神救贖工程的靈魂,一個基督教派若無教義,何來信仰,又何來教會,更遑論教會了。
古人訓示:「凡事物必有規矩,無規不成圓,無矩不成方」,教會是真理的受託者,主耶穌指示得救明燈的地方,信徒要得蒙救贖,惟有遵守主所吩咐,才能得「祂的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主的教訓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也是眾人必得相信、接受的教義,是實質得救之道,吾人務必效法古聖徒,嚴守主所交代的真理,就是祂所指示的教義。
此故,無論吾人神學理論的學養何等深淺,信心程度高低,可要知道,得救惟在乎行道,不單單只在乎信道;所建立的教會,也惟有合乎主耶穌所吩咐的道,才能使人得救、進天國。
「教會論」又稱「教會觀」,是在介紹有關教會的一切論述,包括;何為「教會」?教會的定義為何?涉及其他單元,包括:「神論」、「人論」、「基督論」、「聖靈論」、「救世重要」、「救贖論」、「終末論」。
但因本書著重在教會歷史的研議,不涉及神學的深論:一方面,著重於提供教會現在建設的方略,以供後世的效法;二方面,延伸這幾個神安排各時期,救贖人類的教會,於背後所隱藏「影兒本物的真象」之真理的規模(來十1),作為末世真教會的印證。
因此,要提醒學者專家,在論述有關「教會」的眾多的議題中,首要之道只有二個方向:就探索正確的教理(教義)和嚴守這些教理(教義)規範,才能如謹守神命令的亞當夫婦,在樂園的日子;又如遵照神吩咐的挪亞,造方舟、進方舟,以致全家得救;又如信從律法,進入迦南美地的以色列民和一生行合神心意的大衛,所建榮耀盛世王朝。
既然兩約信心的見證人(來十二1-2),都以他們行道的信心,得蒙恩典,使徒教會豈不是都照著主耶穌指示,追求得救之道;那麼認為「持守最初教會為惟一標準,為一種原始主義(primitivism),是教條化的」、「是由智力主義」(intellectualism)的錯誤觀念造成的人士,豈不棄主耶穌當日所吩咐百分之百的教訓,而視後來某些教派或某些宗教改革家,即是人所傳的教義主張為圭臬。
如此一來,就必造成教義思想的紊亂; 教會喪失了真理,不堅持專家所視為「原始主義、教條化的,智力主義、錯誤觀念」之耶穌的教訓,從何找得著真理的規模(提後一12-13),又從何得著得救的福音(弗一13),真理又從何而來。
可要知道,新約中記載使徒時期的教會,不會是突然蹦出來的,詳讀當時使徒們的書信,可以找到他們在建設及管理使徒教會,多所引用舊約經文;在真理的規模上,能看到以先知的宣告或舊約事蹟為引證,這些引證,不慬收服當日猶太人的心,更讓使徒們所傳的道,建立他們對基督的信仰,確立堅強的信心,也因著應許聖靈活潑的運作,使外族把教會建立起來,並且增長,教勢更隨著逼迫他們的羅馬帝國發展。
如:使徒最初領受應許聖靈時,彼得適切的引證約珥先知的宣告(徒二18-21;珥二28-31);更奇妙的是引用方舟的洪水,說明水洗之教理(彼前三20-21)。
同樣的,保羅以古鑑今,也引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典故講解受洗、聖靈、基督之道(林前十1-4),還追溯到神在樂園設立婚姻的奧祕(弗五30-32)。
新約教理的詮釋,均以舊約的記載為依據。
因此,在研討「教會論」中,當持定的兩項重要的目標,以歷史的微觀,來了解教會當時發生的史實;以及延伸的歷史宏觀,了解歷代選民建設教會之興替;更重要的是查出該事物顯示的屬靈觀,也就是其後真理的印證,這些事物隱含其後的真理,本書會在第五篇「舊約教會沿革與屬靈意涵」中說明。
所以在研議教會論時,當以教會的歷史為主幹,再輔以教義作為準則,而使徒教會必先有舊約教會隱意的依據。
因此,拙作分別以:舊約教會的探討、舊約教會的認定、舊約教會史的起源、舊約教會認同質疑的答覆、舊約教會沿革與屬靈意涵等單元,先後說明之。
總的來說,「教會論」的探討,是以歷史為主軸,再追索相關附題為論述,總意就是要眾教會,歸回主對門徒所說的兩句話,祂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七21);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二八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