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天國的鑰匙

9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8別再霸凌潛意識了!

馬可福音12:30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根據耶穌所說的這段話,我們發現「人可以分為『四個層面』(四元論)來理解!」讓我先用最簡單的方式幫助你了解這四個層面吧:

心:「靈」的層面,是與靈界互動的門戶。
  
性:「潛意識」的層面,是儲存並執行這人的習慣、性情、記憶、反射的地方。
  
意:「意識」的層面,是產生「決定」的層面!也就是當我說:「我」時,所  指的層面。也常被稱為「毅力」的表現!「軟弱」與否也是指這個部分。
  
力:身體的層面,也就是人的外顯狀態。這四層面的能力大小順序是:心(靈)>性(潛意識)>意(意識)>力(身體)。

舉例來說,當「小壯」去健身房,在運動30分鐘後,腦內分泌出了許多「多巴胺」(令人感到快樂的物質),也就「感覺」很舒暢;此時,走進來了一位他暗戀許久、談過幾次話的女孩,小壯的「心跳瞬間加速、感到很興奮」,心裡思索著能找她聊的話題,但就在此時,有另一位帥哥走向她,並且談的有說有笑,此時小壯的多巴胺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失落的感受」,也就乾脆離開現場;去沖涼時,也因為他看過這本書,所以他便一邊沖澡、一邊「方言禱告」,讓聖靈修復自己,方言禱告一段時間後,原本情緒低落的小壯突然感到裡面有一股暖意,負面情緒也就一掃而空了!小壯在離開健身房前,也可以自然地向那位女孩禮貌性地揮手道別。

「身體透過運動」所產生的物質可以影響小壯的心情,但「潛意識中的嫉妒」卻有能力瞬間否定小壯運動了30分鐘所產生的多巴胺,然而,「聖靈的大能」更可以瞬間修復小壯受害的感受,讓小壯恢復健康。

希望這例子能稍微幫助你瞭解「人」的複雜運作!當然,當你會心裡感到複雜,就是因為「感受和感覺」不一致、「感覺和靈感」不一致、「靈感和感受」不一致的狀態!會感到事情非常複雜,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往往就是:「感覺、感受、靈感」都不一致!

讓我進一步用最簡單的方式幫助你瞭解這四個層面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吧!

當一個事件(刺激)發生時,
這個人透過「身體的感官」解讀後會產生「感覺」,
這個人透過「潛意識的信念」解讀後會產生「感受」,
這個人透過「心靈被介入」後會產生「靈感」。然後,由這個人的「意識」決定(意志)這次要聽「感覺 或 感受 或 靈感」的!
  
之後,也就由「那一位」帶領並推動接下來對該事件的反應,直到又有新事件的產生。

如果這個人在做決定的當時沒有「靈感」的介入,他也沒有特別想要改變,那通常就會根據「感受」執行習慣,當下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因為很習慣。但若以往輸入並儲存在他潛意識的「慣性」不健康、不正確的話,他事後便會感到更大的壓力!例如:這個人知道當下該讀書卻不讀,就要睡覺,結果隔天考試後,壓力就更大了。

往往因著這壓力以及所帶來的痛苦感受,這種(褻慢、愚昧)人才可能想要改變!因為「人」願意改變的黃金點往往是「夠痛了」、「太痛了」!

箴言19:29 刑罰是為褻慢人預備的;鞭打是為愚昧人的背預備的。

但遺憾的是,「潛意識」的能力遠比「意識」強大多了,所以就算拚命改變了一段時間後,往往贏的還是「潛意識的習慣」,所以,習慣總是改不了,除非該事件真的令他太太太……痛苦了!

因為「痛苦」也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是能加注在意識內成為力量的元素,甚至強到足以戰勝潛意識並帶來習慣的改變(改寫潛意識)。是的,透過化悲憤為力量,習慣是改善了、事情是解決了、能力也提升了,但往往卻伴隨著更大的副作用,在「深層的自我形象」產生:「我是受害者」!

因為整個改變的過程就像是「意識的我」帶著「大流氓(痛苦)」透過「霸凌」(不斷地否定、嫌棄、鞭策)「潛意識的我」,要「潛意識的我」就範的過程。

所以,在「潛意識的我」就範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潛意識植入了:「你是受害者!你不可愛!你不聽話!你不值得被愛!」也就成為了這個人「深層的自我形象」(潛意識的我)!

正因如此,許多化悲憤為力量、用毅力去改變自己、改善習慣與生活的人,就算得到他們想要的外在結果、改變了行為、提升的能力、符合了想取悅的人的期待,但通常他們卻不快樂、也不太喜歡自己、甚至討厭自己!也繼而產生各種的「上癮」,試圖透過與其他事物的連結想取代「與潛意識的自己」的連結關係。親愛的,耶穌傳講的「悔改」,不是像剛才所述的那種「用意志、用毅力去改變自己」的方式,那是撒旦用來扭曲這世界價值觀的「霸凌」手段!再說,自己都改得了的話,那為什麼還需要信耶穌呢?

耶穌傳講的「悔改」、所示範進入「天國」的方式,是透過「被聖靈充滿」(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若沒有聖靈的介入與充滿,人們所有的改變就都只是靠自己在救贖自己,也都會產生不同的「副作用」,正如剛才所分析。

很遺憾的是,在教會界中仍常聽見這樣錯誤的教導:在「中文」裡,「悔改」顧名思義包括了「悔」和「改」兩部分,所以,除了「後悔」,我們還要「改過」!這樣的「悔改」用中文分析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套用在聖經真理中卻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如果靠自己都能「改掉惡習」的話,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耶穌?為什麼還需要聖靈?我們自己都能改掉的話,我們就自己來當救世主好了,不是嗎?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讓我們先從撰寫新約的「希臘文」來理解「悔改」吧!

「悔改」是:「我原本朝著一個方向走,但現在我不要了,我要轉向另一個方向!」

正因為耶穌說:「『你們要』悔改。」所以,「悔改」是我們的事,而耶穌談「悔改」的實際意思比較類似中文的:「悔」而已!

親愛的,我們的責任是「悔」!就像「浪子回頭」比喻中的小兒子需要做的就是「回家,並承認自己得罪了天、得罪了父」,然後,父親便會接手處理,透過憐憫與恩典(禮物)衝擊小兒子「身為奴工、不值得被愛的潛意識自我形象」,進而幫助小兒子重新定位並修復自我形象,以至於能漸漸活出健康、美好、昌盛的人生!

親愛的,父親沒有要小兒子先改掉壞習慣再回家、也沒有要小兒子先去賺回了老本再回家、甚至在小兒子還沒洗澡前,父親就跑去抱著、親著全身餿水味的小兒子!只因為他願意回家!這就再次說明,天父沒有要你自己去「改過」,因為「改變我們」、「為我們預備新衣服」、「修復我們」都是天父、耶穌、聖靈的工作!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