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靜水流深:基督信仰靈修大師八講

79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這個系列的課程內容,選擇過去兩千年來教會重要的靈修學者,尤其後面幾堂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近代靈修大師對靈修的貢獻。過去兩千年教會重要的靈修學者所留下的作品,讓我們不得不好好地閱讀。我在神學院常常鼓勵學生要多讀書,一個傳道人應該是一個書蟲,但台灣的教會文化比較是活動型的,多於讓牧者可以安靜下來,在神面前等候祂,同時準備他所要宣揚的道。

早期教會的靈修傳統
第一位要談的靈修大師,要回到最早教會的靈修傳統,早期教會有很多的靈修學者值得學習,這次要談的是本都的伊瓦格魯斯(Evagrius Ponticus, 345-399)。被稱為本都的伊瓦格魯斯,是因為他出生在本都。彼得前書一章1節提到:彼得寫信給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庇推尼的教會。彼得提到的教會是那個地區的教會,聖經談教會的時候不只是談到家的教會,也談到一個城市的教會,如哥林多的教會、羅馬的教會,也會談到一個地區的教會。

伊瓦格魯斯生在本都,在現今土耳其北邊靠近黑海的地區,他是歷史人物,所以必須注意到他的時代(A.D. 345-399),他是第四到第五世紀的一位重要人物,跟希波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的時代有所重疊,且早於奧古斯丁。

在進入靈修大師的世界前,也許大家對這個世界很陌生,代表我們必須要更多的去拜訪這個時代。很多弟兄姐妹對於早期教會的事蹟、人物或神學,可能不太熟悉,但是那個時代的神學所留下的寶貴教導,跟今天的神學與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包括伊瓦格魯斯教導的靈修原則,甚至於他的靈修原則也影響到今日的醫學研究。

我的一個學生幾年前取得英國德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博士學位,他研究伊瓦格魯斯的靈修教導應用在心靈痛苦的人身上,包括憂鬱症。其實靈修大師很早就對人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在現代的一些醫院,或是輔導、心理諮商領域,往往會引用伊瓦格魯斯的教導。

為主殉道的靈修觀
最早的靈修是殉道靈修,殉道靈修非常特別,在早期教會,跟隨耶穌是要命的,跟隨耶穌的人被抓的機率非常高,很多時候這些基督徒生命的結局就是為主殉道。殉道者覺得他們是被神揀選,對殉道有著崇高的看法,甚至於很多早期教會的弟兄姊妹都期待為主殉道。

為什麼會那麼期待為主殉道呢?並不是他們想死,乃是他們在殉道這件事上可以貼近主耶穌基督的生命。就像洗禮帶給我們生命,我們是與主耶穌基督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在殉道的事上,殉道者可以完全貼近耶穌的生命,因為主耶穌是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

台灣從過去到現在都在談門徒訓練,大家對門徒訓練的印象就是上課,課上完了就是門徒,把門徒課程化。但是做門徒不是一門課程,過去兩千年的教會歷史讓我們看到,做門徒是跟隨耶穌,效法祂的生命。大家很熟悉的一位近代的牧師及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他的生命可以讓人很快地想到以生命來付出,他就是做耶穌門徒的那位潘霍華。

最早的殉道靈修,殉道者是被神揀選的,他們期待被神揀選,為主殉道。本文要談的伊瓦格魯斯是第四∼五世紀的人物,第四世紀時有一個很大的政治轉變——是關於當時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 272-337)相信耶穌。不論信耶穌或重生得救,我們多半受到十九世紀的奮興主義的影響,然而早期教會的信耶穌或是重生得救的教導和神學,跟我們今天的理解非常不同。

君士坦丁大帝在米爾維安橋之役打敗了對手——東方的羅馬皇帝——就聯合了東西羅馬帝國。他能夠打贏這場戰爭,是看到天上一個異象,他要靠著耶穌基督的力量、靠著神的力量來征服,神的確讓他打贏了。很快的,對於教會的逼迫就踩了緊急剎車,整個逼迫就停了下來;不出幾年,教會變成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基督信仰合法化得到帝國的支持,因為皇帝君士坦丁也成為基督徒——他說自己是第十三個使徒,他覺得自己是跟隨主耶穌基督的皇帝。

四世紀沙漠修道運動
進入伊瓦格魯斯的靈修教導前,需要先對第四世紀的背景有些了解。君士坦丁大帝使基督教成為國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宗教,這帶來另一個靈修運動——即沙漠靈修運動,或者說修道靈修運動。這是一個滿龐大也非常激進的運動,出現在第四世紀的巴勒斯坦和埃及,成千上萬的人搬遷到曠野沙漠,發展出一種新的基督徒生活,沿著尼羅河畔建築了龐大的修道院。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這些有著上千年歷史的修道院遺跡,很多已成為廢墟。

當時埃及的亞歷山大是早期教會一個非常重要的城市,有一位主教亞他拿修(Athanasius of Alexandria, c. 296-373),他本是亞歷山大教區的主教祕書,後來成為主教,他寫了很多書,其中一本很重要的書是《安東尼傳》(The Life of Anthony, 收錄於《沙漠教父言行錄》〔The Sayings of the Desert Fathers〕,北京:三聯書店),他在書中提到當時在沙漠曠野的情況:

從此以後,在山崗上建立了許多隱修院,於是曠野就成為隱修士的城市,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庭,註冊成為天上的公民。

這段話讓我們了解到,沿著尼羅河畔,曠野成為隱修士的城市,居住了很多的修道士,他們不但居住在曠野地方,還建立了城市,他們的生活也非常獨特。後面跟大家談到伊瓦格魯斯的時候,會提到他們在靈修上有非常獨特的教導,包括如何禱告。

有人問過牧師要如何禱告嗎?過去有些人從國外來,教導弟兄姊妹如何說方言、說預言,大家對這部分很感興趣;但是很少有人問牧師或特會講員,可不可以教導我們如何禱告?若是熟悉西方的靈修傳統,會發現幾乎每個年代都有教導禱告的方法;不但講禱告,還有幫助當時的信徒如何過生命成長的生活。

我很少聽到牧師問傳道、弟兄姊妹:「你今年有沒有比去年更愛耶穌?你今年有沒有比去年更像主耶穌基督?你是不是一位跟隨耶穌、學習耶穌的人?」伊瓦格魯斯以及那個時代的靈修學者,他們在這方面有非常多的教導,包括屬靈的導引,如何聆聽上帝的聲音,如何了解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帶領。

可能我們也沒有被牧師教導過,如何來聆聽神?甚至有些教會的弟兄姊妹談到聆聽神的時候會很不高興,會問你在講什麼,覺得這好像是一種神祕主義,跟我們的生命有什麼關係呢?但我們忘了我們的神是那位會說話的神,是啟示的神,所以早期的靈修學者也教導關於屬靈生命的導引,如何聆聽神,如何分辨神在我們生命裡面的帶領,到底神在我們生命不同階段的引導是什麼。

第四世紀有一本非常重要的修道靈修著作《沙漠教父言行錄》,記載了早期教父的教導和話語,他們的教導非常精簡、精練,很多是透過故事來教導靈修的原則。沙漠靈修傳統中有一個重要的故事,談到一位年輕的修士去找他的老師,著名的埃及靈修學者馬卡里烏斯(Macarius of Egypt, c. 300-391),年輕修士問老師可不可以給他一句話,幫助他能夠得救。

馬卡里烏斯就給了這位年輕修士一句話,他說:「你可不可以到墳墓去臭罵墳墓中的死人?」年輕修士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他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就到墳墓去咒罵那些死人,罵完之後,他回去跟老師報告。這時馬卡里烏斯又說:「你做完了這件事,我要你再做另一件事,你可不可以再回到墳墓去讚美那些死人?」這位修士又回到墳墓當中去讚美那些死人,他說了很多讚美的話之後,又回到老師面前。

馬卡里烏斯對年輕修士說:「你去咒罵或讚美那些死人的時候,他們有沒有說話?有沒有回應呢?」修士說:他們都沒有回應,也沒有說任何讚美或咒罵他的話。這時馬卡里烏斯就跟他說:「一個人要怎麼得救呢?就是要成為一個死人,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你,不管別人怎麼讚美你或者咒罵你,你要像一個死人一樣,才會真正的得救。」

不曉得弟兄姊妹如何理解這個故事?可能我們一想到或談到得救的概念時,是從教會裡學習到的很狹窄的觀念,把得救說成一種個人的經歷,的確,得救有個人的面向,其中很多是承襲自宗教改革運動的選擇及信仰教導:信仰是非常個人化的信仰。

但如同這個故事所提到的,得救不僅是我們個人與神的破裂關係需要彌補,更重要的是包括個人生命的改變、個人生命的成長。馬卡里烏斯教導這位年輕修士,生命的成長得救在於成為一個死人,不在意別人怎麼說你,不在意別人怎麼罵你,這才是真正的得救,真正的生命成長。這是沙漠教父教導沙漠修士的例子之一,伊瓦格魯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供他的靈修教導。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