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前言

本書以「城隍神的角色與職能」為題,探討在漢人信仰世界的脈絡之中,其中的一類神祇:城隍神的信仰「定位」,亦即其於漢人的超自然世界中的「角色與職能」。
信仰者對於神祇的認知,反映出信仰者的宇宙觀。許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與討論,成為了漢人信仰研究的基石與沃土,可供我們參考。1970年代,Arthur Wolf透過在臺灣三峽地區,對一個村落的百姓進行日常信仰生活的田野調查,得出華人的超自然世界觀是傳統中國社會景象的確實反映,分為官吏-神,長老-祖先,和陌生人-鬼。2002年,Robert Hymes透過儀式的檢視,提出中國的神祇既是天界官員,也以個人的身分對信仰者提供保護,只是在不同的時刻對不同的信眾意義不同。
信仰的內容和呈現相當多元,除了儀式,還包括有傳說故事、慶典、空間、視覺聽覺藝術、義理思想觀念……等,這些都可以是從外觀看信仰世界的角度。其中筆者最感興趣的,即為安置神祇具體形象、進行祈禱和奉獻,以及儀式操作起點的信仰空間:廟宇。廟宇存在於實際的信仰生活中,是人們最直接看見神、與神對話的場所,於是也會直接地反映出信仰者對於神祇的理解與期待。因此,筆者認為,將廟宇定為本研究的資料收集來源,能高度貼近信仰者對於神祇的認知。
我們在漢人的廟宇中看到的神祇幾乎都不是單獨出現的。除了坐鎮正殿中心位的主祀神,和暫時寄居奉祀在寺廟的客神之外,其他奉祀在廟內的神祇稱為陪祀神。華人的超自然世界形同一個社會,廟宇內的許多陪祀神都與主祀神處在社會關係的鏈結之中,例如父子、夫妻、長官僚屬、同事。這些神祇之間存在的關係,定義了祂們所處的微型社會,就像是父子、母子、夫妻這些關係定義了存在這些關係的場域為「家庭」這個微型社會。在這個微型社會中,個體彼此的相對關係,也定義了個體在這個微型社會中的角色,例如在家庭中的父親、母親、女兒這些角色。
因此,本研究擬從廟宇這個微型社會中所存在的主祀神與陪祀神之間的相對關係來去探討城隍神的角色。從這個沒有人關注過的角度切入,從而瞭解城隍神在信仰者的認知之中是什麼樣的神祇。
接下來的篇章分為三個部分:城隍信仰的基礎知識、城隍信仰的相關研究,以及本研究內容。城隍信仰的基礎知識以認識城隍神為始,其次則為城隍神的信仰空間:城隍廟。第二關於城隍信仰的相關研究,筆者以朝代來區分,以瞭解針對不同朝代,城隍信仰研究者的焦點、議題為何。第三則進入本研究內容,分別以本書的研究說明、研究資料整理與呈現,以及結論三個部分共分四章來撰寫。其中的研究資料整理與呈現分為中國歷史上的城隍廟陪祀神和臺灣本島的城隍廟陪祀神兩章,作為參照,也就是將時間列入分析變項之中,從而瞭解城隍神角色的演變。
前述第三部分研究內容之中的研究資料整理與呈現,本書所呈現出的當代臺灣本島城隍廟內的陪祀神,是使用筆者於碩士論文寫作時期的2011至2014年間走訪包含13個縣市共計67座的城隍廟所記錄下來的資料。因為考量到這數年之間可能發生的改變並不影響本研究在時間和空間的大樣本資料收集與整理的結果,因此並沒有更新田野紀錄。
最後,本書的結論總結了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一,說明本研究使用角色架構從陪祀神來分析漢人廟宇中的主祀神角色是否成立以及可應用性。第二,透過陪祀神資料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所得到的城隍神角色為何。以及透過歷史和當代的資料對照,城隍神角色有甚麼樣的發展演變。第三從城隍神角色的發展演變,抽絲剝繭,看清楚城隍信仰在變化當中的基礎和連續性。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