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媽祖信仰脈絡研究

79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鹿耳門聖母廟」三建歷程

三建大廟,外地信徒起的頭
更名後的「鹿耳門聖母廟」香火更盛,原位於安中路、城北路、城西街十字路口旁的舊廟址,腹地狹窄、毗鄰市場,終日水洩不通、造成交通困擾,原本的舊廟地明顯不敷使用,「再建新廟」成為早晚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但是新廟地該選在哪裡?該以什麼樣的規制來建造?建造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困難,或特殊的狀況?
有鑑於此段過程並無文獻記錄,筆者訪談時任董事長吳進家,以及多位曾真實經歷1975 至1981 年間三建大廟過程、對鹿耳門聖母廟沿革有所了解的土城人士,針對1975 年「鹿耳門聖母廟易地重建」的過程對他們提出問題、進行採訪之後,蒐羅眾人見聞,將訪談內容綜合撰寫為本小節內容。
三建大廟,最大的原因是因「土城香」,1961 年正式成香後,規模從地方廟宇更形擴大,交陪廟宇增多、香客人次大增,「鹿耳門聖母廟」的名氣日益響亮,擴建勢在必行。
1976 年擔任聖母廟董事、1979 至1982 年擔任「聖母廟董事長」的吳進家,參與了自1975 年動土後至1981 年底安座的過程,吳董事長身處核心,口述資料清晰,筆者訪談並經過考證之後,覺得其具有史料價值而收錄之。
三建大廟,是誰起的頭?其實,不是聖母廟、不是土城人,而是外地的信徒……民國50 年,土城香正式成香,第一科、第二科,打響名號,土城五個陣頭:虎尾寮宋江陣、蚵寮角白鶴陣、郭岑寮金獅陣、青草崙蜈蚣陣、砂崙腳八家將(第三科才成立),還有許多藝陣如七仙女、鼓花鎮、牛犁歌……都吸引眾多外地來觀禮的人,民國60 年以後甚至去到外地表演。

媽祖要「天下間人」來蓋廟
吳進家表示,每到土城轄內有廟宇盛會時,都會吸引很多觀眾,原本舊廟的腹地,對於眾武陣來說不好施展,連蜈蚣陣要遶廟都難以行走。然而請示「鹿耳門媽祖」是否要蓋新廟?媽祖一開始給予了十分「耐人尋味」的回答:
當時信徒愈來愈多,舊聖母廟狹小的廟地常常擠得水洩不通,就有不少外地信徒開始跟聖母廟方說:你們的神這麼興,怎麼不找土地去蓋間大一點的廟?
於是廟方請示鹿耳門媽是否要蓋新廟嗎?但鹿耳門媽的回答是拒絕的意思,祂說:「吾,要蓋的廟,是『天下間人』來蓋的,不是你們這些弟子來蓋的。」所以後來蓋廟的想法就暫停。
那時候我開工廠,土城只有三隻電話,我家有一隻,又有臺大車,所以聖母廟的老董事長常找我幫忙載客人或聯絡,當時蔡文蛟老董生病,大腸開刀,去臺北仁愛醫院住院,隔壁床的病人剛好是企業家,綽號紅豆,名叫林榮木,交友廣闊,和木柵指南宮董事長高忠信、土木建商郭進來都是好朋友。
蔡文蛟告訴他們,自己是鹿耳門聖母廟的董事長,正在籌畫建新廟,不知可不可以邀請他們下來看一看,也給點意見?於是這群大人物,就這樣來到土城子開會。
在物資缺乏的時代,有車的吳進家成為負責接送大老們的司機,而小小偏僻的土城子沒有旅館,吳進家把家裡騰出房間變成民宿,招待這些大老,也因此跟著他們在舊廟的東廂房召開籌備會議。

神轎靈動齊發,眾神親踏擇廟地
原本聖母廟對於新廟的想法分成兩派:「小而巧」、「大大大」,當時北部大老們的意見當然是傾向「要蓋就要蓋大的」。跟大老們開完會,蔡文蛟老董事長的態度便轉趨積極,決定蓋廟,並跟廟內神祇請示新廟位置,神祇指示要親自「踏廟地」擇選廟地。
奇怪的是請示媽祖,「觀轎」卻「觀」超過一個月都沒有「發」。當時農業社會,很多庄民晚上沒事,茶餘飯後就到廟裡聊天,連續近一個月神明都沒有「發」,讓大家有點擔心,每個晚上也有愈來愈多人聚集到廟裡關心。
某天晚上觀手轎,忽然整個發起來,然後神明一位一位降駕,四頂轎齊發,五王、媽祖、西天佛祖都降駕,有兩頂手轎、兩頂神轎,各自從不同方向出門,有的走東邊有的走西邊,當時土城都是田園、水溝,沒路燈,半夜根本看不到路,我還記得經過了甘蔗田與鐵軌,去到某處,差不多半夜十一點,其他手轎與神轎也都來到這個地方,還有很多的居民都拿著燈跑來看熱鬧。
此時,抬轎的轎手「進發」忽然「發」起來開始畫字指示,另一位聖母廟董事會看轎字,認為不對,對「進發」說:「天兵退駕!」沒想到「進發」竟然大聲回:「你看吾是天兵?大家目啾悌乎金!我展功夫乎恁看!香條108 支給我!」我們立刻點了108 炷香給他,「進發」先踩七星步,前後重複退過幾次後,用「丟」的把一大束香直接往地上丟,這108隻香竟然直直插入地上,一支香都沒倒!
看到這裡大家都不敢多說,當時的蔡董(蔡文蛟)立刻定插香的這個位置做為主神鹿耳門媽的「媽祖殿」。接著,繼續選五王殿,但媽祖與五王的神轎竟然意見不合,五王指示祂的方位要「正子午」,因為祂比較晚上岸,想要「立刻發揮」,媽祖卻指示「留一點給弟子」,要祂偏一點,爭論了許久都沒有結果,最後是「西天佛祖」降駕指示「讓三分」,終於畫出現在的規制。

我所說的,全是我親眼所見,我這個人,絕不講半句假話。
上述史事,地方耆老多同意吳進家所述,並且補充說明:因廟內大小事幾乎都由神明降乩指示,在民國64 年(1975)土城信眾欲三建大廟,其實經過多次請示神明,甚至有信眾願意捐自家地建廟,神明卻皆未應允,據說連續問了超過一個月,每天晚上信眾都會聚集於廟埕,都沒有消息。直到某天夜晚廟門將關時,卻忽然多達四頂神轎齊發,鹿耳門媽、五府千歲爺、西天佛祖都出門擇選廟地。神轎各往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但紛紛不約而同的來到「三建」的位置「踏廟地」,土城人士陳南生時年9 歲,親身參與踏廟地,描述其見聞:
當下我9 歲,跟隨一些大人一起去,但只記得走很遠又没路燈,大人們都拿手電筒照明,現場因為是農地,所以記得有甘蔗、西瓜、地瓜等農作,因媽祖殿、佛祖殿的地有部份是我伯父及堂兄的,所以記得很清楚。
有關當年新廟地擇定方位,五府千歲金身和西天大佛祖神尊是由衆大老用手奉請到現場,有坐大轎到現場的是鎮殿大媽,擇地時開基吳府千歲及武館三媽神靈一前一後,由兩頂四轎在現場靈動,後來鎮殿二媽取青乩,取一大把香先插上媽祖主神殿,當下開基吳府千歲及武館三媽神轎為廟地分金坐向各有堅持,後來由西天大佛祖手轎起駕,要求吳府千歲及武館三媽兩頂四轎退開,廟地方位最後是由西天大佛祖所定。
記得當日現場的神尊有這些神明,被鎮殿二媽取青乩的人記得是叫進發,好像姓陳,因為當夜是定新廟地的坐向及方位,媽祖是主神,所以是媽祖殿先定位,再定五王殿及佛祖殿三大主殿,這是我個人所見的情況。
擇定廟地後,據耆老口述,「進發」被「取青乩(降青乩)」,不只展了神威,還以香炷插出廟地的範圍、座向,奠定了格局宏大的規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