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概從十年前開始,我每年都會參加媽祖進香的活動,也帶過許多有興趣的朋友參與,參加過的人都覺得進香活動很有意思且值得介紹。坊間雖然也有很多媽祖進香活動相關的書,但都是偏重從活動的儀式及宗教的觀點來說明。我卻想從一個實際參與者的角度來觀察及介紹,而我的目的是:
讓沒有參加過的人可以體會。
讓想要參加的人可以準備。
讓參加過的人可以回味。
臺灣的媽祖信仰,因為多重歷史及社會因素交織,已經截然不同於其他華人社會,演變成獨有的信仰文化。先民渡海來臺時要經過海象險惡的臺灣海峽黑水溝,當然會祈求海上女神媽祖的保佑。再加上清廷的攻臺及多次平定臺灣民亂的政治需求,累次對媽祖加封且在臺灣獨尊媽祖,媽祖遂成為臺灣民間最普遍的信仰。
臺灣早期的移民社會中,宮廟在社會凝聚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大陸原鄉多以同姓氏聚落為主,宗祠對同宗族居民有強大的凝聚作用,而臺灣的移民聚落來自不同姓氏,宮廟藉由定期舉辦的廟會及進香遶境等宗教性活動,鞏固了居民的感情並調節生活節奏。在大陸原鄉時會在宗祠中藉由對祖先的崇敬來定紛止爭,在臺灣移民社會中則藉由宮廟中神明的威儀讓居民的糾紛得以處理。宮廟與宗祠有類似的社會功能,卻有截然不同的風貌。
媽祖作為臺灣最普遍的傳統信仰,有關媽祖的宗教活動也影響早期移民社會的作息。而從一八九五年開始,兩岸政治上的長期分隔導致媽祖信徒以前往北港進香取代前往湄洲進香,這些歷史及社會因素再融合了移民社會傳承下來特有的人情味,使臺灣發展出特有的進香文化。
媽祖牽起的緣分,讓幾十萬人在共同的路上一起向前。幾百公里的路程中,進香客要發揮毅力徒步隨行,而彼此間萍水偶遇的真情交談、自然流露的熱誠互助,更有無數默默付出在沿途為進香客準備吃食、提供交通、慷慨借用衛浴、發放必需品等後勤補給的熱心民眾。是幾十萬人共同協力合作,才能讓進香活動順利完成。
如果要講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則支撐這美麗風景的人情味確實在媽祖進香的活動中展現無遺。
媽祖誕辰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在農曆三月時節,媽祖慶典的相關活動特別多,所以有三月痟(瘋)媽祖的說法。
文化部所登錄的國家重要民俗總共有二十四項,其中第三項到第五項分別是「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北港迓(迎)媽祖」、「白沙屯媽祖進香」。這三個活動因為規模特別盛大而且最具有代表性,成為三月瘋媽祖的象徵。本書以隨筆的方式記述我參加大甲和白沙屯兩個進香活動的心得及記憶,並且在最後介紹我也曾多次參加的北港迎媽祖活動。
*
第一章 大甲和白沙屯的不同
每年媽祖進香活動期間,媒體都會大量報導,熱鬧的畫面往往吸引民眾的目光。朋友們知道我每年都去參加,經常就會有人跑來問我說,到底媽祖什麼時候要去進香,明年他也要排休假跟著我去。
我每次都回答:我不知道欸。
真的是很抱歉,但我確實是不知道。因為每年媽祖進香的日期都不一樣。大甲鎮瀾宮是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當天的下午六點由董事長擲筊請示媽祖;白沙屯拱天宮則是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十五日中午一點由當年的爐主擲筊請示媽祖。在擲筊確定日期之前,誰都沒有辦法知道什麼時候去進香。
朋友又問全程需要幾天?要保留幾天的休假才夠?
我就回答:大甲媽祖確定是九天八夜,但白沙屯媽祖的總天數也是在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擲筊決定,在此之前,誰都不知道要走幾天。
朋友又問,那路線到底要怎麼走,他不想帶睡袋睡地上,他想要在沿途的飯店過夜,看能不能先知道行程好預訂飯店。
我只好說:大甲媽祖的路線是固定的,但是白沙屯媽祖的路線全部由媽祖臨時決定,事前誰也不知道。
如果照我說的,看起來大甲媽祖和白沙屯媽祖兩個進香的行程好像不大一樣。確實真的是不一樣,兩個活動至少還有以下的差異:
一、大甲沒有報名制度;白沙屯進香活動則有報名的制度,報名者會拿到臂章、背心、帽子、毛巾。
二、大甲叫作「往新港遶境進香」;白沙屯叫作「往北港進香」。不只前往的地點不同,因為「遶境進香」及「進香」名稱的差異,兩個活動的本質及內容也有差異。
三、大甲媽祖神轎的前方有報馬仔、頭旗頭燈、開鑼鼓、繡旗隊、五大神將團、哨角隊、三十六執士隊等莊嚴龐大的前導陣頭,規模浩浩蕩蕩;白沙屯媽祖進香的路程中,神轎前只有頭旗,沒有其他陣頭前導。
四、大甲的隨香客在出發前三天開始吃素;白沙屯的香燈腳要在出發前三天茹素或吃早齋。
五、大甲到新港的去程全部吃素,包括沿途民眾提供的點心餐飲也都是全素,在新港祝壽大典完之後才可吃葷;白沙屯的去程及回程,葷素皆可吃。
六、大甲的路線固定,隨香客大部分都自行走在神轎前方,而且是距離很遠的前方;白沙屯因為路線不定的關係,隨行的香燈腳大都聚集在神轎的附近或者神轎後方。
七、大甲的神轎是八人大轎;白沙屯的是四人輕轎。因為神轎的大小不同,民眾鑽轎底時,大甲的神轎仍然直行前進;白沙屯的神轎則會偏向一側斜行向前。
八、大甲神轎的轎頂有光彩炫目的五指山LED燈;白沙屯神轎行進速度快,轎頂又有粉紅色帆布,有「粉紅超跑」別稱。
九、大甲日夜都在趕路,晚上駐駕過夜的時間也很短;白沙屯在用餐時間會停駕休息讓香燈腳用餐,晚上也會有較長的駐駕過夜時間讓香燈腳睡覺。
十、大甲的神轎在大部分的路段開放給一般民眾幫忙抬;白沙屯的神轎則幾乎都由轎班人員負責抬。
十一、大甲的神轎短暫停駕休息及晚上駐駕過夜的地點都是在宮廟,而且是事先就確定好的地點;白沙屯的神轎不只會進入宮廟,也可能會進入民宅、商家、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停駕休息或駐駕過夜,地點事先不確定。
因為兩個進香活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參與者的體驗及感受也會不一樣,產生的樂趣也會大大不同。這也是進香活動的魅力所在,所以很多人兩個進香活動都會參加。每年只要有時間,兩個活動我都會去。
*
第五章 累了請上車
白沙屯進香號稱來回要走四百公里(直線距離約三百公里),大甲遶境進香來回要走三百公里(直線距離約兩百公里),走那麼遠,累了怎麼辦?
其實不用怕,就在隊伍的旁邊,可以看到有很多的香客服務車跟隨著隊伍前行,走累的人可以上車去坐著休息,休息夠了再下來走。這些服務車都是熱心的民眾主動放下手邊的工作來幫忙,完全不收費,他們在進香期間所做的服務就是幫忙載運走不動的進香客。
大部分的香客服務車都是小貨車改裝的,把貨架的雜物清空,擺一些小板凳並加以固定,這樣就能載十幾個人。貨車後方的防護板放下來後會空空的,上下車都很方便。
當然,也有很多服務車是轎車。轎車不易改裝,就在車外寫上告示,讓人家知道這裡也可以服務。最近幾年服務車的規模越來越大,甚至有大型遊覽車及大型貨櫃車也加入服務車的行列,載客量當然就多很多。
載客服務車的外型很明顯,無論是哪一種車輛,都會有布條、紙板招牌,或直接在車窗上寫著「累了請上車」的字句。想坐服務車的話也很簡單,在任何地方看到服務車,跟司機招手打一下招呼,只要後頭還有空位,司機就會停下來讓你上車。有些服務車也會主動招攬,所以進香沿途常常會聽到「累了請上車」的廣播聲音。
有很多初次參加進香的人,即使沒有走得很累,也都會想坐上去載客服務車試試看。這種鄉土味十足的交通方式,總會帶來許多歡樂。
大甲的隨香客比較分散,有時候相差幾十公里,服務車相對感覺較分散,隊伍旁邊比較不容易看到服務車。
白沙屯的香燈腳都聚集在神轎附近及後方,人數又多,服務車便相對比較集中。經常會看到有大量的載客服務車跟隨白沙屯的隊伍旁邊一起向前行進,數量之多,幾乎是隨招隨有的狀態。
另一方面,因為白沙屯的香燈腳大部分都有穿制服及戴橘帽,辨識度很高,服務車很容易找到服務的對象。所以不只是在隊伍的旁邊,甚至在神轎位置附近的各個火車站及巴士轉運站,也會經常有服務車主動招攬那些穿著制服的落單香燈腳,問要不要幫忙載到神轎及隊伍旁邊。
因為服務車外面都會貼上「累了請上車」的顯目字句,廣播也反覆地誦念累了請上車,久而久之,大家都把載客的香客服務車暱稱為「累了請上車」。
其實服務車不只載客,還有其他後勤補給的服務車,其中以現代人最需要的手機充電服務車最為貼心。進香時間那麼多天,沿途會有聯絡、照相、查資料等等的需求,手機使用量頗大,很快就沒有電。而參加的人那麼多,充電的地方當然不足,有些人看到有手機充電的需求,乾脆就買柴油發電機裝在小貨車上,並配上插座等充電設備,就變成充電服務車。剛開始只有少數,最近幾年,充電服務車越來越多。當然,充電也是免費的。
而在所有進香隊伍的服務車當中,最具有現代化管理思維及效率的,要屬白沙屯的行李服務車。
大甲的隨香客比較分散,而且多是採取走累了休息,休息夠了再上路的方式,加上白天出發和晚上過夜的時間及地點也因人而異,所以大甲隨香客的行李不容易集中保管。
白沙屯的香燈腳都集中在神轎附近及後方,而且香燈腳一大清早會和媽祖一同起駕,晚上則和媽祖同時駐駕過夜,所以從很多年前開始,就有服務車專門幫香燈腳載運行李。從早上起駕的地點將行李集中後,載送到到晚上駐駕的地點再還給香燈腳,這樣讓香燈腳白天可以輕裝行走,沒有背行李的負擔。
二○二四年開始拱天宮更正式成立了行李運輸公務車隊,準備了好幾輛大型的貨櫃車。要寄放行李的香燈腳在報名時可以登記行李寄放(很快就額滿了,沒登記到的人只能期待每天如果還有置放空間時會開放的少部分候補名額)。每天早上,有登記到的香燈腳先將行李寄放,到了晚上駐駕地點確定後,工作人員會將整個貨櫃中堆放如山的行李先卸下,按號碼順序分別放到不同的籠車欄架中,當香燈腳前來領取行李時,工作人員可以依照號碼迅速從籠車中取出行李。雖然這個服務也是免費的,但其高效率的表現,絕對不輸給收費的國際快遞公司或機場航站。
*
第六章 媽祖請客當然要用最好的
很多去參加過媽祖進香的人都會說,明明走了數百公里,運動量充足,可是為什麼這一趟走下來居然沒有瘦,反而還胖了幾公斤。
道理很簡單,因為媽祖進香沿途,有無限供給的餐飲點心,不只好吃,而且全部都是免費的。一邊走一邊吃,吃了幾百公里下來,不胖也很難。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沿途的各個大型廟宇,都會在神轎來臨前準備大量的食物,接待遠道而來的各路隨香客。廟裡擔任烹煮的志工媽媽們一大早,有時候甚至是前一天或前幾天,就在廟裡面洗切食材,烹煮炒炸,準備迎接進香隊伍的到來。
問她們累不累,都說是為媽祖準備的,不會累;問她們怎麼都這麼好吃,都說隨香客走那麼遠很辛苦,當然要煮最好吃的給大家吃;問她們怎麼煮這麼多這麼豐盛,吃不完怎麼辦,都說幫媽祖請客,不能漏氣,準備太少會沒面子。
中餐及晚餐的餐食通常是一連串大型菜桶或大型圓盆盛裝的大鍋菜,由大家自行用大杓子舀取飯菜。雖然不一定是什麼高級食材,但共同點是味道都很好。這是要幫媽祖招待大家,是敬獻給媽祖的心意,絕對不能草率。
偶爾也會看到有人以流水席的方式供餐,湊滿五人就開桌,最多坐八人,所以可能和不認識的人坐一起。標準是六菜一湯,外加白飯炒麵無限供應。坐定後服務人員迅速上菜,吃完後迅速撤菜清理桌面讓下一批的人上桌。效率很快,翻桌率很高,一個小時內翻桌翻個三、四次是常有的事。
現代工商社會中,大家已經沒什麼機會吃到這種桌子不動、人如流水來來往往的真正流水席,媽祖進香時倒是有這個機會。
大甲媽祖前往新港的去程是吃素的,所以大家提供的餐食點心都是素食。從新港回大甲的回程就可以吃葷,餐食提供者都會把葷食區及素食區分開擺放,長期茹素者也不怕錯用。
白沙屯是在出發前三天吃早齋(也可全天素),但出發後全程可以吃葷。
用餐時間停駕休息與否,白沙屯和大甲不大相同。白沙屯一定會在用餐時間停駕,讓大家有用膳及休息的時間,可能一到兩、三個小時不等,由媽祖臨時決定。至於大甲媽祖的表定行程中,去程比較趕,並沒有排定在用餐時間停駕休息;回程時行程較為緩慢,用餐時間大致有排定停駕休息的時間。
因為白沙屯媽祖行蹤不固定,不知道要在哪裡停駕用餐,解決的方式就是有很多供膳車跟隨在隊伍附近。一旦媽祖確定停駕,待命的供膳車就開過去停駕地點供食,香燈腳就在路邊吃起來,休息時間過後再繼續上路。
因為是提早準備好的,而且供膳車載送量有限,所以提供的大鍋菜菜色就無法和大甲媽祖沿途的宮廟相比,而且最近幾年有逐漸改用便當的趨勢。
白沙屯媽祖行縱不固定,不只是提供正餐餐食的人要傷腦筋,連送點心飲料的人也必須開著車一路跟隨隊伍。等媽祖走到一段較長而筆直沒有叉路的地方(因為沒有叉路的話,媽祖就會一直往前進而不會轉彎),就趕快繞到媽祖前方的路上,把東西從車上卸下來發送給大家。
在進香期間,有些人是開著大卡車甚至貨櫃車全程跟隨的,因為要發送的東西很多,並不會一次一天發完,而是按進香天數比例拿出來發送,所以白沙屯的進香隊伍附近,經常會看到有載滿整車準備要發送物品的大卡車或大貨櫃車全程跟隨。
雖然說白沙屯進香沿途的正餐飲食可能不如大甲進香沿途的豐盛,但是白沙屯媽祖到北港朝天宮進廟這一天,北港人所提供的餐食,其豐富熱鬧的程度會讓第一次參加的人驚嘆無比。在大甲和白沙屯進香全程所有提供餐食的場面,就屬白沙屯媽祖到北港進廟的這一天最為澎湃。
從北港鎮北辰派出所一直到朝天宮這兩公里的馬路旁邊會搭滿數百個帳篷,整個朝天宮周遭也擺滿各式各樣的美食攤。這都是要免費提供給當天擁進北港的數十萬名香燈腳及一般民眾享用的。北港的街道上滿滿都是免費提供吃食的攤位,如果真的要形容,可以說整個北港鎮都在請客。
而無論是大甲或者白沙屯,每天都要提供吃食給數以萬計的進香客及沿途民眾,這確實是很大的工程。一般而言,宮廟所提供的是正餐,沿途路邊則還不斷有民眾提供的點心、水果及飲品。粽子、包子、麵包、玉米就不用說,有包裝的點心如鳳梨酥、沙琪瑪、糖果、銅鑼燒都是基本款,還有現煮現做的紅豆餅、烤香腸、肉圓、貢丸湯、魚丸湯、炸花枝丸,應有盡有。
提供飲料的攤位是最多的。長途步行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瓶裝水的消耗可想而知,但不必擔心,沿途飲用水的供應多到難以想像。放有冰塊的大水槽中還有取之不盡的冰涼可樂、汽水、運動飲料、蠻牛,甚至現煮咖啡、現泡茶飲、現搾甘蔗汁、現剖椰子水也經常出現。
如果要水果,沿途到處有洗好切好的的香蕉、西瓜、鳳梨、蓮霧、芭樂,等待大家取用。尤其是經過全國最大的西螺果菜市場周邊時,水果商們都會拿出最好吃的當令水果讓大家免費吃到飽。
如果問他們說是不是挑最好吃的水果請大家,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媽祖婆請客,當然要用最好的。
提供點心飲料水果是全家大小出動的。雖然是送東西,但並不是那麼好送出去,因為送東西的人太多了,所以要拚命推銷。最常看到的標語是:「老闆有指示,東西沒送完不准下班」、「阿嬤有交代,東西沒送完不准回家」。
參加過進香的人都有這種經驗,走著走著,就會有人忽然塞東西過來給你,但實在是已經吃飽喝飽了,不得不拒絕。要如何婉拒人家塞過來的東西也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