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期待行動的結果
113 希望行動有成果,這種態度障會蔽了你的見地,所以看不到真相。因此,你應培養一種體悟,那就是不對結果有所期待。
114★若沒有極其強烈的正直感,就不可能在履行義務時,不求回報。
115 除了能以瑜伽之道而行動的人,其他人的行動,終究是執迷不悟(moha)。

履行行動的責任
116 只要你尚未捨棄「我是作為者」的信念,就請務必牢記這個正確的觀點:你的責任還是你的。 只要「我是作為者」的觀念存續,就將累積新的業報,而那個自認是作為者之人,將會經歷業報。若這個「我是作為者」的觀念止息,就不會累積新的業報。尊者是在說,在尚未直接體驗真我,尚未除去個人的身分感之前,人都無法逃避他行動的責任。
問:犯了通姦、竊盜、酗酒等罪的人,他們的罪過,能用持咒來消除嗎?或者罪過會繫附在他們身上?

尊者:若不存有「我在持咒」的感知,人所犯的罪過不會繫附於他。若存有「我在持咒」的感知,那麼惡行帶來的罪過,怎能不繫附於他呢?

問:持咒所累積的福報(punya,透過持咒所累積的功德),不能消除惡行的惡報(papam)嗎? 尊者:只要存有「我在做」的感知,勢必經歷行動帶來的後果,不論是善果或惡果。怎能說用一個行動,來消除另一個行動呢?若了無「我在做」的感知,便沒有東西能影響一個人。除非參透真我,否則「我在做」的感覺,永遠不會消失。

《真我語類》五七〇頌,頌釋:愚痴之人持「我就是身體」的妄見,認為個人的「我」與圓滿的神是分離的。只要他相信自己是個體,這個人會由於「我就是作為者」的自我感知,交替做出好的行為和壞的行為,也勢必要以苦與樂的形式,承擔、體驗其結果。

《真我語類》六六八頌:若認為生命個體的一切行動,都僅是濕婆的行動,生命個體藉著我身臣服,卸下獨一性及個體性,遂與濕婆無異。若其存在,有別於濕婆,則他的行動是他自己的行動,而非濕婆的,那麼他將被視為是一個獨立的行為者。 頌註:這個論述的要點,極為精微。若認為生命個體的一切行動,都是濕婆的行動,生命個體便無異於濕婆。在此,生命個體了無他在執行行動的感知,而成為了濕婆,亦即自由自在的「一」。這樣的臣服方式,並不是屈服於自我,而是滅盡自我。然而,帶著自我而行動,卻說:「萬事皆是濕婆所為。」則是尚未真正的臣服。

117 責任感,是一種虛妄的感覺,不存在於了悟現真我的境地之中。

(以上摘自《真我精粹: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教誨進階版》)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