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超自然信仰的神話
一、天地主宰—天帝
希臘神話中有一主神「宙斯」,他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者,也是世間萬物的統治者,被眾神公推為「天帝」。在中國神話中也常見到「天帝」二字的出現,但真正談到他的長相、出生、武功或者是風流韻事的神話卻很少,只能由其他神話中得知有許多神都是他的子女,他的權威很大,能派后羿射日、命禺彊使巨龜負山、拆散牛郎與織女、使玄鳥降而生商,三皇五帝、賢臣英雄都得受命於他;他高居天上,俯視著人間的萬物萬事,也能誅除凶穢,擁護良善,不管他的權力是否大到握有生殺予奪之大權,他的確是萬民眾神所畏懼、所法正。
當然,若以民族的天神兼始祖神來說,最早主宰世界的還是以黃帝為首的五帝。黃帝居天庭,位於世界的中央。但是由於神話逐漸被歷史化的關係,神話中的這位天神倒喪失了天庭的香火。尤其是在道教勢盛之後,道教的上帝「玉皇大帝」便逐漸取代了黃帝的主神地位。
玉皇大帝,下有五方大帝和三官大帝。五方大帝就是「五帝」,是五個方位的管轄神。三官大帝,即天官(上元紫微大帝)、地官(中元清虛大帝)、水官(下元洞陰大帝)。其神職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危。五方大帝是橫的,整個大地全在他們的掌握之中。三官大帝是豎的,天界、人間、冥界事務都在他們的管轄之中。此外,還有一些具有各種神格與神性的神祇,以及各種行業神、守護神等。
玉皇大帝本尊則永住在天上統籌一切,但常常委派諸神到世間來觀察人民的善惡,因此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夜晚,諸神都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種種情形,第二天,玉皇由諸神陪伴,巡視大地,以決定人民來年的禍福。玉皇的權威是如此偉大,能降災賜福、獎善懲惡,是萬事萬物的主宰,人死後還要受到玉皇的審判!
傳說玉皇的由來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名叫「淨德」的國王,他有位叫寶月的賢淑皇后,可是兩人到了中年,膝下猶虛,國王非常憂慮,便祈求上天能得一子以繼承王位。有一天皇后作了個夢,夢中有一位老人騎在龍上,手上抱著一個小男孩,翩翩然從空中降至皇后面前。皇后趕忙要求老人把懷中小孩賜給她做太子,老人馬上答應了。
次晨,皇后醒來發現自己竟然懷孕,不久產下一子,取名「玉皇」。玉皇從小就憐貧濟窮,經常把宮中財寶散予四民。他在父親死後繼位為王,但不久就讓位予宰相,隱居深山中修心養性,醫病救急,死後升天為神,成為掌生死禍福的玉皇大帝。
二、空間之神—四方神
古書中最早的方向神記載是:東方有勾芒神,人的面孔,鳥形身軀,乘坐在兩龍之上;南方的神為祝融,也是長著人的面孔,為獸身,以兩龍代行;西方神是蓐收,在他左邊的耳朵伸出一條蛇,他也是以兩條龍為坐騎;北方的神為禺彊,也是長著人面,卻有著鳥身,兩條青蛇垂於他的雙耳之下,他的雙腳下也踩著兩條青蛇。
傳說戰國之時,秦穆公賢明,有仁德,國家因而昌盛,民生得以富足。天帝就命令勾芒多給穆公十九年的壽命,以嘉賞他的賢能。又傳說鄭繆公有一次到廟裡去拜祭神明,忽然有一位人面鳥身,身著白色長袍,面孔長得方方正正的神,顯現在繆公面前並對繆公說道:「你確實是個賢明仁厚的君王,我將讓你多活十年,使你更有足夠的時間整頓國事,治理百姓,必能使國家更隆盛。」繆公趕忙道謝,並請問神名,神自稱是「勾芒」,依此看來,勾芒也是主「生」之神了。
民間又傳說勾芒是春月之神,是個主春的神,這是由「勾芒」兩字的字面意義(芒即之義,物之始生,初長萌芽叫芒)加以推衍而來,謂他是代表「春之發」、「生之長」的神。至於祝融、蓐收、禺彊,是否也有與夏、秋、冬等季節互相配合的神話或傳說,古書以及民間的傳說記載非常有限。
後來中國「五行」的哲學思想發展出來了,四方神之上又加上了一個中央神「后土」,而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合,形成了另一種形態的四方神話。這種形態的方位之神,也許稱之為「五方位的神話」較為恰當;因為此時五方位的神已成配角,每一方位各有一帝執管,每一方各有一個星座為各方保護神,而四方神反成了輔佐之臣了。
除了五帝、五行、五星外,尚有五種禽獸、五種樂器、五種日期、五種度量衡的儀器,與之應合。下面就是這種帶有五行思想之五方位的神話:
東方,屬於木行,由帝少昊管轄,有勾芒任其輔佐,拿著規而統治著春季,有神歲星來保護,其獸為蒼龍,其音為角,其日為甲乙。
南方,屬於火行,由炎帝管轄,有朱明(即祝融)任其輔佐,持著衡而統治著夏季,有神熒惑來保護,其獸為朱鳥,其音為徵,其日為丙丁。
中央,屬於土行,由黃帝管轄,有后土任其輔佐,拿著繩而管制著四方,有神填星來保護,其獸為黃龍,其音為宮,其日為戊己。
西方,屬於金行,由帝少昊管轄,有蓐收任其輔佐,拿著鉞而統治著秋季,有神太白來保護,其獸為白虎,其音為商,其日為庚辛。
北方,屬於水行,由帝顓頊管轄,有玄冥任其輔佐,拿著權而統治著冬季,有神辰星來保護,其獸為玄武,其音為羽,其日為壬癸。
一、天地主宰—天帝
希臘神話中有一主神「宙斯」,他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者,也是世間萬物的統治者,被眾神公推為「天帝」。在中國神話中也常見到「天帝」二字的出現,但真正談到他的長相、出生、武功或者是風流韻事的神話卻很少,只能由其他神話中得知有許多神都是他的子女,他的權威很大,能派后羿射日、命禺彊使巨龜負山、拆散牛郎與織女、使玄鳥降而生商,三皇五帝、賢臣英雄都得受命於他;他高居天上,俯視著人間的萬物萬事,也能誅除凶穢,擁護良善,不管他的權力是否大到握有生殺予奪之大權,他的確是萬民眾神所畏懼、所法正。
當然,若以民族的天神兼始祖神來說,最早主宰世界的還是以黃帝為首的五帝。黃帝居天庭,位於世界的中央。但是由於神話逐漸被歷史化的關係,神話中的這位天神倒喪失了天庭的香火。尤其是在道教勢盛之後,道教的上帝「玉皇大帝」便逐漸取代了黃帝的主神地位。
玉皇大帝,下有五方大帝和三官大帝。五方大帝就是「五帝」,是五個方位的管轄神。三官大帝,即天官(上元紫微大帝)、地官(中元清虛大帝)、水官(下元洞陰大帝)。其神職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危。五方大帝是橫的,整個大地全在他們的掌握之中。三官大帝是豎的,天界、人間、冥界事務都在他們的管轄之中。此外,還有一些具有各種神格與神性的神祇,以及各種行業神、守護神等。
玉皇大帝本尊則永住在天上統籌一切,但常常委派諸神到世間來觀察人民的善惡,因此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夜晚,諸神都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種種情形,第二天,玉皇由諸神陪伴,巡視大地,以決定人民來年的禍福。玉皇的權威是如此偉大,能降災賜福、獎善懲惡,是萬事萬物的主宰,人死後還要受到玉皇的審判!
傳說玉皇的由來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名叫「淨德」的國王,他有位叫寶月的賢淑皇后,可是兩人到了中年,膝下猶虛,國王非常憂慮,便祈求上天能得一子以繼承王位。有一天皇后作了個夢,夢中有一位老人騎在龍上,手上抱著一個小男孩,翩翩然從空中降至皇后面前。皇后趕忙要求老人把懷中小孩賜給她做太子,老人馬上答應了。
次晨,皇后醒來發現自己竟然懷孕,不久產下一子,取名「玉皇」。玉皇從小就憐貧濟窮,經常把宮中財寶散予四民。他在父親死後繼位為王,但不久就讓位予宰相,隱居深山中修心養性,醫病救急,死後升天為神,成為掌生死禍福的玉皇大帝。
二、空間之神—四方神
古書中最早的方向神記載是:東方有勾芒神,人的面孔,鳥形身軀,乘坐在兩龍之上;南方的神為祝融,也是長著人的面孔,為獸身,以兩龍代行;西方神是蓐收,在他左邊的耳朵伸出一條蛇,他也是以兩條龍為坐騎;北方的神為禺彊,也是長著人面,卻有著鳥身,兩條青蛇垂於他的雙耳之下,他的雙腳下也踩著兩條青蛇。
傳說戰國之時,秦穆公賢明,有仁德,國家因而昌盛,民生得以富足。天帝就命令勾芒多給穆公十九年的壽命,以嘉賞他的賢能。又傳說鄭繆公有一次到廟裡去拜祭神明,忽然有一位人面鳥身,身著白色長袍,面孔長得方方正正的神,顯現在繆公面前並對繆公說道:「你確實是個賢明仁厚的君王,我將讓你多活十年,使你更有足夠的時間整頓國事,治理百姓,必能使國家更隆盛。」繆公趕忙道謝,並請問神名,神自稱是「勾芒」,依此看來,勾芒也是主「生」之神了。
民間又傳說勾芒是春月之神,是個主春的神,這是由「勾芒」兩字的字面意義(芒即之義,物之始生,初長萌芽叫芒)加以推衍而來,謂他是代表「春之發」、「生之長」的神。至於祝融、蓐收、禺彊,是否也有與夏、秋、冬等季節互相配合的神話或傳說,古書以及民間的傳說記載非常有限。
後來中國「五行」的哲學思想發展出來了,四方神之上又加上了一個中央神「后土」,而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合,形成了另一種形態的四方神話。這種形態的方位之神,也許稱之為「五方位的神話」較為恰當;因為此時五方位的神已成配角,每一方位各有一帝執管,每一方各有一個星座為各方保護神,而四方神反成了輔佐之臣了。
除了五帝、五行、五星外,尚有五種禽獸、五種樂器、五種日期、五種度量衡的儀器,與之應合。下面就是這種帶有五行思想之五方位的神話:
東方,屬於木行,由帝少昊管轄,有勾芒任其輔佐,拿著規而統治著春季,有神歲星來保護,其獸為蒼龍,其音為角,其日為甲乙。
南方,屬於火行,由炎帝管轄,有朱明(即祝融)任其輔佐,持著衡而統治著夏季,有神熒惑來保護,其獸為朱鳥,其音為徵,其日為丙丁。
中央,屬於土行,由黃帝管轄,有后土任其輔佐,拿著繩而管制著四方,有神填星來保護,其獸為黃龍,其音為宮,其日為戊己。
西方,屬於金行,由帝少昊管轄,有蓐收任其輔佐,拿著鉞而統治著秋季,有神太白來保護,其獸為白虎,其音為商,其日為庚辛。
北方,屬於水行,由帝顓頊管轄,有玄冥任其輔佐,拿著權而統治著冬季,有神辰星來保護,其獸為玄武,其音為羽,其日為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