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邪那美之死—
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這對夫妻神生下了許多島嶼和神靈。但是伊邪那美生下火神時,陰部被火灼傷,不久便死去了。悲痛的伊邪那岐決定到死人所在的黃泉國接回伊邪那美。黃泉國的入口在島根縣的出雲,現在也保留了兩個傳承地。據傳其中之一是黃泉國的入口,另一個是根堅州國的入口。
當時,活人不能前往黃泉國,從出雲的黃泉比良坂往下走,便是黃泉的入口。伊邪那岐走下坡道,入口處有個巨大的宮殿大門。門的另一邊就是黃泉國。伊邪那岐在門前呼喚,伊邪那美隨之回應。所以是可以隔著大門與黃泉之國的死者對話。
但是,伊邪那美說,她已吃下黃泉國的食物(黃泉戶喫),所以不能回陽間了。黃泉戶喫是用黃泉國的灶煮成飯然後吃下的儀式,現在也有「同吃一鍋飯」的說法,在古代,吃同一釜鍋煮的飯,是成為夥伴、同族人的一種儀式。
類似的規矩在世界神話中也看得到,尤其是希臘神話中也有類似的故事。冥界之神黑帝斯對春之女神普西芬尼一見鍾情,就將她擄回冥界,這時由於普西芬尼吃了冥界石榴果實十二粒中的四粒,所以回到地面後,一年中有四個月必須在冥界度過。
伊邪那美已經完成了黃泉戶喫儀式,不能再回到葦原中國了。但伊邪那岐不願放棄,打開了黃泉的門。然而祂看到的卻是伊邪那美膿沸蟲流的模樣。伊邪那美受到羞辱,追擊而來欲殺伊邪那岐,神祕的國生與神生神話畫風一轉,變成了驚悚小說。
這種真實的黃泉國表現,讓人聯想到古代的墳墓。古代的墳墓是石塊圍繞,石門封閉的結構,奈良縣的石舞台古墳便是一例。而且,當時沒有火葬,所以也許真的有人因為愛妻亡故,受不了思念之苦打開了墳墓的石門,看到了妻子已腐敗的身軀。
—從黃泉國逃回的伊邪那岐—
伊邪那美的死是首次描寫神祇的死去,但是在此之前應該已經有很多人死亡,在黃泉國生活吧。伊邪那岐逃走後,伊邪那美命黃泉醜女與一千五百名軍力追擊伊邪那岐。追兵數量驚人。伊邪那岐利用了食物從包圍中逃脫。
首先,伊邪那岐從角髮(自己紮的髮髻,譯注:日本古代男子紮在雙耳旁的鬢髻)解下髮飾帶子(植物蔓藤),丟向黃泉醜女。蔓藤長出了葡葡,於是黃泉醜女大口吃起了美味的葡萄,但又再起身追擊,這次祂折斷了竹梳丟了出去。竹梳長出了竹筍,黃泉醜女又開始大吃起來,伊邪那岐便趁隙逃走。然而接下來又有一千五百名黃泉大軍自後追來,伊邪那岐背著雙手(施咒語的手法?)作戰,在路上丟出桃子,趕走了黃泉大軍。從這件事可知伊邪那岐有能力使用類似奇幻世界的魔法。另外,還可以發現黃泉之國沒有新鮮食物,足以作為誘敵工具,而且食物中的桃子是神聖的水果,對不死屬性的黃泉居民具有強大的攻擊性。
黃泉軍大敗後,伊邪那美自己從後方追出來,但是伊邪那岐在黃泉國與葦原中國之間的坡道放了大石頭堵住去路,並在要道圍起結界。這種擋住坡道、圍起結界的表現,也見於海國的神話。給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一個訊息,之所以無法去黃泉國與海國,都是這條結界的緣故。
—人的壽命起源—
兩尊神隔著大石頭相向而立,互相出言詛咒對方。
伊邪那美說:「我雖愛我的夫君,但我當縊殺你所統治之國民千人。」伊邪那岐回道:「我雖愛我的愛妻,但我當令每日建一千五百座產屋(待產用的木屋)。」這便是人壽命起源的神話。這裡伊邪那美說的「縊殺」,可謂充滿真實感的表現,可能在古代,人們目賭死亡的機會比現代更多。將死之人在呻吟中斷氣(下顎呼吸),宛如被人掐住頸部。古代人看到這種景象,也許以為是神靈掐住死者的脖子,引導他走向死亡。
另一邊的伊邪那岐用建產屋吸引人們到葦原中國。現代人可能對產屋很陌生,可是古代每次生產就會建一產屋。也就是說「一天要產下一千五百個嬰兒」的意思。黃泉國神話深刻關係到生死觀,也許有可怕的一面,但是光看數量,卻是每一天人口都會增加五百人。所以其實也是祈望人類繁榮的神話。而且最初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被描寫成「男女的引誘之神」,可是最後成為「誘導人走向生與死的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可說是日本最早的夫妻神,誘導我們來到現世,也誘導我們到黃泉。這麼一想,即使是醫療發達的現代,人們依然無法抗拒死亡,不正是因為兩尊神至今仍然彼此相愛的緣故嗎?
於是這三層世界成為日本神話的基調,天上界稱為「高天原」,居住的神祇叫做天津神。地面叫做「葦原中國」住著國津神與人類。而地下叫作「根堅州國」,沒有人類居住的描述。應該是生死界線模糊、人類很難居住的地方。有記載狂暴之神須佐之男命住在那裡,所以勉強一點也許還是能住人。另外根堅州國中的「黃泉國」住著死後的人。
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這對夫妻神生下了許多島嶼和神靈。但是伊邪那美生下火神時,陰部被火灼傷,不久便死去了。悲痛的伊邪那岐決定到死人所在的黃泉國接回伊邪那美。黃泉國的入口在島根縣的出雲,現在也保留了兩個傳承地。據傳其中之一是黃泉國的入口,另一個是根堅州國的入口。
當時,活人不能前往黃泉國,從出雲的黃泉比良坂往下走,便是黃泉的入口。伊邪那岐走下坡道,入口處有個巨大的宮殿大門。門的另一邊就是黃泉國。伊邪那岐在門前呼喚,伊邪那美隨之回應。所以是可以隔著大門與黃泉之國的死者對話。
但是,伊邪那美說,她已吃下黃泉國的食物(黃泉戶喫),所以不能回陽間了。黃泉戶喫是用黃泉國的灶煮成飯然後吃下的儀式,現在也有「同吃一鍋飯」的說法,在古代,吃同一釜鍋煮的飯,是成為夥伴、同族人的一種儀式。
類似的規矩在世界神話中也看得到,尤其是希臘神話中也有類似的故事。冥界之神黑帝斯對春之女神普西芬尼一見鍾情,就將她擄回冥界,這時由於普西芬尼吃了冥界石榴果實十二粒中的四粒,所以回到地面後,一年中有四個月必須在冥界度過。
伊邪那美已經完成了黃泉戶喫儀式,不能再回到葦原中國了。但伊邪那岐不願放棄,打開了黃泉的門。然而祂看到的卻是伊邪那美膿沸蟲流的模樣。伊邪那美受到羞辱,追擊而來欲殺伊邪那岐,神祕的國生與神生神話畫風一轉,變成了驚悚小說。
這種真實的黃泉國表現,讓人聯想到古代的墳墓。古代的墳墓是石塊圍繞,石門封閉的結構,奈良縣的石舞台古墳便是一例。而且,當時沒有火葬,所以也許真的有人因為愛妻亡故,受不了思念之苦打開了墳墓的石門,看到了妻子已腐敗的身軀。
—從黃泉國逃回的伊邪那岐—
伊邪那美的死是首次描寫神祇的死去,但是在此之前應該已經有很多人死亡,在黃泉國生活吧。伊邪那岐逃走後,伊邪那美命黃泉醜女與一千五百名軍力追擊伊邪那岐。追兵數量驚人。伊邪那岐利用了食物從包圍中逃脫。
首先,伊邪那岐從角髮(自己紮的髮髻,譯注:日本古代男子紮在雙耳旁的鬢髻)解下髮飾帶子(植物蔓藤),丟向黃泉醜女。蔓藤長出了葡葡,於是黃泉醜女大口吃起了美味的葡萄,但又再起身追擊,這次祂折斷了竹梳丟了出去。竹梳長出了竹筍,黃泉醜女又開始大吃起來,伊邪那岐便趁隙逃走。然而接下來又有一千五百名黃泉大軍自後追來,伊邪那岐背著雙手(施咒語的手法?)作戰,在路上丟出桃子,趕走了黃泉大軍。從這件事可知伊邪那岐有能力使用類似奇幻世界的魔法。另外,還可以發現黃泉之國沒有新鮮食物,足以作為誘敵工具,而且食物中的桃子是神聖的水果,對不死屬性的黃泉居民具有強大的攻擊性。
黃泉軍大敗後,伊邪那美自己從後方追出來,但是伊邪那岐在黃泉國與葦原中國之間的坡道放了大石頭堵住去路,並在要道圍起結界。這種擋住坡道、圍起結界的表現,也見於海國的神話。給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一個訊息,之所以無法去黃泉國與海國,都是這條結界的緣故。
—人的壽命起源—
兩尊神隔著大石頭相向而立,互相出言詛咒對方。
伊邪那美說:「我雖愛我的夫君,但我當縊殺你所統治之國民千人。」伊邪那岐回道:「我雖愛我的愛妻,但我當令每日建一千五百座產屋(待產用的木屋)。」這便是人壽命起源的神話。這裡伊邪那美說的「縊殺」,可謂充滿真實感的表現,可能在古代,人們目賭死亡的機會比現代更多。將死之人在呻吟中斷氣(下顎呼吸),宛如被人掐住頸部。古代人看到這種景象,也許以為是神靈掐住死者的脖子,引導他走向死亡。
另一邊的伊邪那岐用建產屋吸引人們到葦原中國。現代人可能對產屋很陌生,可是古代每次生產就會建一產屋。也就是說「一天要產下一千五百個嬰兒」的意思。黃泉國神話深刻關係到生死觀,也許有可怕的一面,但是光看數量,卻是每一天人口都會增加五百人。所以其實也是祈望人類繁榮的神話。而且最初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被描寫成「男女的引誘之神」,可是最後成為「誘導人走向生與死的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可說是日本最早的夫妻神,誘導我們來到現世,也誘導我們到黃泉。這麼一想,即使是醫療發達的現代,人們依然無法抗拒死亡,不正是因為兩尊神至今仍然彼此相愛的緣故嗎?
於是這三層世界成為日本神話的基調,天上界稱為「高天原」,居住的神祇叫做天津神。地面叫做「葦原中國」住著國津神與人類。而地下叫作「根堅州國」,沒有人類居住的描述。應該是生死界線模糊、人類很難居住的地方。有記載狂暴之神須佐之男命住在那裡,所以勉強一點也許還是能住人。另外根堅州國中的「黃泉國」住著死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