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解說淺談
一件事情本來是靜的,因為有外力撞擊,就分裂為二。這個一條長線代表陽,靜的,以男性、陽剛為表徵。這個分裂為二代表陰,古時候以打折為符號,現在以兩個短線代表陰,動的,以女性、柔順為表徵。
這個陽和陰,還會再分裂為陽和陰。就像我們蓋房子一樣,從底下往上疊上,如果論家庭親屬排行,最底下是先出生的老大,上面就是後出生的老二。所以陽分裂為陽和陰,就有太陽和少陰,太陽就是上下兩個陽,少陰就是排行第二的陰;至於陰也分裂為陽和陰,就是少陽和太陰,少陽就是排行第二的陽,太陰就是上下兩個陰。這樣就分裂為四個情況,就稱為春夏秋冬,生長收藏等四種現象吧。
第三層再演化為陽和陰,就產生了八個現象。三層的結構,最底下先生出來就是老大,中間那是老二,最上面出生最晚就是老三,依此,整個家庭就有八位成員。從左至右的陽和陰的分裂,依序如下:
1,乾,三個都是陽,代表父親。
2,兌,兩個陽,只有上面一個陰,就拿這一個陰做指標,最上面第三個陰代表女性,表示是三女。
3,離,兩個陽,只有中間一個陰,就拿這一個陰做指標,中間這一個陰代表女性,表示是次女。
4,震,兩個陰,只有最底下一個陽,就拿這一個陽做指標,最底下第一個陽代表男性,表示是長男。
5,巽,兩個陽,只有最底下一個陰,就拿這一個陰做指標,最底下第一個陰代表女性,表示是長女。
6,坎,兩個陰,只有中間一個陽,就拿這一個陽做指標,中間這一個陽代表男性,表示是次男。
7,艮,兩個陰,只有上面一個陽,就拿這一個陽做指標,最上面第三個陽代表男性,表示是三男。
8,坤,三個都是陰,代表母親。
這八卦依照發展的順序就給予編號,也賦予一個名稱,按其順序(從左至右)就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12345678),多唸幾遍您就熟悉了。而每個卦的名稱和形狀的記憶點,宋代朱熹寫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可供參考;同時也標示每一個卦所表示的自然現象。
乾三連(☰),乾卦是三個陽爻三直劃,整個陽氣通透,乾為天。
坤六斷(☷);坤卦是三個陰爻斷成六短劃,全部都是躁動的陰,也可說厚載萬物,坤為地。
震仰盂(☳),震卦看起來就像一個碗朝向上方,上面兩個躁動的陰打擊底下的陽,使得春雷一響,震為雷。
艮覆碗(☶);艮卦則像一個碗倒蓋,上面的陽壓實了底下兩個躁動的陰,艮為山
離中虛(☲),離卦中間是虛空的,中間有躁動的陰往外膨脹,離為火。
坎中滿(☵);坎卦的中間是滿盈的,外面的陰躁動流動,中間是實在的,坎為水。
兌上缺(☱),兌卦上面是陰爻看起來缺了一些,在底下兩個安靜的陽的上面,有一個躁動浮動的陰,兌為澤。
巽下斷(☴)。巽卦則是下方斷掉了,在上面安靜的兩個陽底下,有一個躁動飄動的陰,巽為風。
這就是先天八卦的位置圖,八個卦分別放置在八個方位,要留意的是上方是南方,因為在中原地區太陽永遠在南方運行,所以前方上方是南方。先天八卦就是空間陰陽相對的概念,相對兩端的卦都是相對而互補,正所謂「天地定位,雷風相薄,山澤通氣,水火不相射」,整個萬物就是在陰陽消長中形成一個平衡狀態。
就連親屬也都是相對應的,南方父親乾卦和北方母親坤卦,東南方三女兌卦對應西北方三男艮卦,東方次女離卦相對於西方次男坎卦,而東北方長男震卦與西南方長女巽卦相望。
要記住先天八卦的位置很簡單,只要熟唸「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這個順序,從上面畫下來剛好先逆時針後順時針,和太極圖相似。唸了一遍,各卦的位置就在腦中排列出來了,萬一您不熟悉震卦在先天八卦的位置,當您唸「乾兌離震」就已經走到第四號的東北方,所以震卦在先天八卦位於東北方。而坤卦位置呢?當您唸「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最後唸完,剛好落在第八號北方位置,所以坤卦在先天八卦位於北方。
本書的觀點和絕大多數易經書籍不太一樣,本書只是專注於先天八卦,並且完全不採用自周朝以後的所有解釋,包含孔子對於易經爻辭所寫的十翼,其論理如下:
一、商朝使用先天八卦,從一些爻辭可以推論,可能不是,有可能使用彝族八卦,但是絕對不是使用周文王所創後天八卦,因為易經成書于商末西周期間,所形成的爻辭筆記應該是使用先天八卦(或是彝族八卦)數百年,而不是使用周文王在當時新創立的後天八卦。所以,如果用後天八卦來使用或解釋易經,就不是最原始的易經原意。
二、商朝末年所完成的易經,被敵對的周朝採用而發揚,依照朝代君王的慣例,裡面的爻辭當然會改為有利於周朝的文字,依目前出土最早的馬王堆帛書版本,坤卦寫著「東北亡崩,西南得崩」,表示商朝東北方不會滅亡,周朝西南方會走向崩壞;到了周朝,直接改為東北喪朋,西南得朋,商朝反而有很多朋友了。還有坤卦卦名帛書寫的是川卦,否卦卦名帛書寫的是婦卦,都是後世王弼等人修改的,有時候一個字之差,對於卦爻就有不一樣的解釋。
所以,應該是商易,而不是周意,因為這是在商朝逐步整理完成的占卜筆記,而不是在周朝突然產生的,這是周朝占了大便宜。
三、孔子只是一位學易者,學了將近二十年就對在易經寫東寫西,孔子生長年代和易經成書相距640年之久,加上當時文字媒體傳播不發達,一位普通的讀書人將易經全部批註,會不會有寫錯的地方?光是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應該是鍵鍵),都解釋錯了,加上一堆儒家思想附加在上面,蒙上了一層儒家的外衣,等於是直接阻絕了人民直接對天的橋樑。
所以,刪除所有的注釋,只留下最原初的爻辭,回歸到易經原意。
只要依據合理的推理,就可以知道易經爻辭極有可能是經過100萬次以上的占卜,巫師每次根據占卜結果修改筆記,最終於商末西周時期定案,全世界應該只有易經一本有經過百萬次以上的驗證。
合理的推理如下:
商朝約600年的歷史,屢次遷都心裡不安定,直至盤庚遷於殷才安定273年,在這600年期間商朝王侯貴族事事問卜,在領土廣大的國土內,如果一天有5人問卜,600年X365天X5次=1,095,000次,隨便計算至少有100萬次的卜筮,長時期的占卜,某些情況會大量重複出現在某卦某爻,而將各爻辭調整修飾到最準確的文字。
現在列入文獻的甲骨有十六萬零三十片,這還是從1899年清朝末年開始蒐集的,當時金石學家王懿榮去中藥店拿要,他發現這些龍骨上面刻有從未見過的古文字,從當時開始廣泛收集直至現在。
如果商朝占卜100萬次,用了100萬片甲骨,最後找到了16萬片,在這3000年的歲月被千萬億次的病患吃掉84萬片「龍骨」甲骨,不僅是極有可能,而且還可能更多。
既然是王侯貴族要問事,每一次巫師正式的占卜,必須確實回報,巫師們絕對不敢怠慢,如果卜後結果與爻辭不太相符,必然會稍加修正直至趨於準確,這世界上能有多達百萬次的驗證的卜筮書,應該只有易經這一本書了吧。
一件事情本來是靜的,因為有外力撞擊,就分裂為二。這個一條長線代表陽,靜的,以男性、陽剛為表徵。這個分裂為二代表陰,古時候以打折為符號,現在以兩個短線代表陰,動的,以女性、柔順為表徵。
這個陽和陰,還會再分裂為陽和陰。就像我們蓋房子一樣,從底下往上疊上,如果論家庭親屬排行,最底下是先出生的老大,上面就是後出生的老二。所以陽分裂為陽和陰,就有太陽和少陰,太陽就是上下兩個陽,少陰就是排行第二的陰;至於陰也分裂為陽和陰,就是少陽和太陰,少陽就是排行第二的陽,太陰就是上下兩個陰。這樣就分裂為四個情況,就稱為春夏秋冬,生長收藏等四種現象吧。
第三層再演化為陽和陰,就產生了八個現象。三層的結構,最底下先生出來就是老大,中間那是老二,最上面出生最晚就是老三,依此,整個家庭就有八位成員。從左至右的陽和陰的分裂,依序如下:
1,乾,三個都是陽,代表父親。
2,兌,兩個陽,只有上面一個陰,就拿這一個陰做指標,最上面第三個陰代表女性,表示是三女。
3,離,兩個陽,只有中間一個陰,就拿這一個陰做指標,中間這一個陰代表女性,表示是次女。
4,震,兩個陰,只有最底下一個陽,就拿這一個陽做指標,最底下第一個陽代表男性,表示是長男。
5,巽,兩個陽,只有最底下一個陰,就拿這一個陰做指標,最底下第一個陰代表女性,表示是長女。
6,坎,兩個陰,只有中間一個陽,就拿這一個陽做指標,中間這一個陽代表男性,表示是次男。
7,艮,兩個陰,只有上面一個陽,就拿這一個陽做指標,最上面第三個陽代表男性,表示是三男。
8,坤,三個都是陰,代表母親。
這八卦依照發展的順序就給予編號,也賦予一個名稱,按其順序(從左至右)就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12345678),多唸幾遍您就熟悉了。而每個卦的名稱和形狀的記憶點,宋代朱熹寫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可供參考;同時也標示每一個卦所表示的自然現象。
乾三連(☰),乾卦是三個陽爻三直劃,整個陽氣通透,乾為天。
坤六斷(☷);坤卦是三個陰爻斷成六短劃,全部都是躁動的陰,也可說厚載萬物,坤為地。
震仰盂(☳),震卦看起來就像一個碗朝向上方,上面兩個躁動的陰打擊底下的陽,使得春雷一響,震為雷。
艮覆碗(☶);艮卦則像一個碗倒蓋,上面的陽壓實了底下兩個躁動的陰,艮為山
離中虛(☲),離卦中間是虛空的,中間有躁動的陰往外膨脹,離為火。
坎中滿(☵);坎卦的中間是滿盈的,外面的陰躁動流動,中間是實在的,坎為水。
兌上缺(☱),兌卦上面是陰爻看起來缺了一些,在底下兩個安靜的陽的上面,有一個躁動浮動的陰,兌為澤。
巽下斷(☴)。巽卦則是下方斷掉了,在上面安靜的兩個陽底下,有一個躁動飄動的陰,巽為風。
這就是先天八卦的位置圖,八個卦分別放置在八個方位,要留意的是上方是南方,因為在中原地區太陽永遠在南方運行,所以前方上方是南方。先天八卦就是空間陰陽相對的概念,相對兩端的卦都是相對而互補,正所謂「天地定位,雷風相薄,山澤通氣,水火不相射」,整個萬物就是在陰陽消長中形成一個平衡狀態。
就連親屬也都是相對應的,南方父親乾卦和北方母親坤卦,東南方三女兌卦對應西北方三男艮卦,東方次女離卦相對於西方次男坎卦,而東北方長男震卦與西南方長女巽卦相望。
要記住先天八卦的位置很簡單,只要熟唸「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這個順序,從上面畫下來剛好先逆時針後順時針,和太極圖相似。唸了一遍,各卦的位置就在腦中排列出來了,萬一您不熟悉震卦在先天八卦的位置,當您唸「乾兌離震」就已經走到第四號的東北方,所以震卦在先天八卦位於東北方。而坤卦位置呢?當您唸「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最後唸完,剛好落在第八號北方位置,所以坤卦在先天八卦位於北方。
本書的觀點和絕大多數易經書籍不太一樣,本書只是專注於先天八卦,並且完全不採用自周朝以後的所有解釋,包含孔子對於易經爻辭所寫的十翼,其論理如下:
一、商朝使用先天八卦,從一些爻辭可以推論,可能不是,有可能使用彝族八卦,但是絕對不是使用周文王所創後天八卦,因為易經成書于商末西周期間,所形成的爻辭筆記應該是使用先天八卦(或是彝族八卦)數百年,而不是使用周文王在當時新創立的後天八卦。所以,如果用後天八卦來使用或解釋易經,就不是最原始的易經原意。
二、商朝末年所完成的易經,被敵對的周朝採用而發揚,依照朝代君王的慣例,裡面的爻辭當然會改為有利於周朝的文字,依目前出土最早的馬王堆帛書版本,坤卦寫著「東北亡崩,西南得崩」,表示商朝東北方不會滅亡,周朝西南方會走向崩壞;到了周朝,直接改為東北喪朋,西南得朋,商朝反而有很多朋友了。還有坤卦卦名帛書寫的是川卦,否卦卦名帛書寫的是婦卦,都是後世王弼等人修改的,有時候一個字之差,對於卦爻就有不一樣的解釋。
所以,應該是商易,而不是周意,因為這是在商朝逐步整理完成的占卜筆記,而不是在周朝突然產生的,這是周朝占了大便宜。
三、孔子只是一位學易者,學了將近二十年就對在易經寫東寫西,孔子生長年代和易經成書相距640年之久,加上當時文字媒體傳播不發達,一位普通的讀書人將易經全部批註,會不會有寫錯的地方?光是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應該是鍵鍵),都解釋錯了,加上一堆儒家思想附加在上面,蒙上了一層儒家的外衣,等於是直接阻絕了人民直接對天的橋樑。
所以,刪除所有的注釋,只留下最原初的爻辭,回歸到易經原意。
只要依據合理的推理,就可以知道易經爻辭極有可能是經過100萬次以上的占卜,巫師每次根據占卜結果修改筆記,最終於商末西周時期定案,全世界應該只有易經一本有經過百萬次以上的驗證。
合理的推理如下:
商朝約600年的歷史,屢次遷都心裡不安定,直至盤庚遷於殷才安定273年,在這600年期間商朝王侯貴族事事問卜,在領土廣大的國土內,如果一天有5人問卜,600年X365天X5次=1,095,000次,隨便計算至少有100萬次的卜筮,長時期的占卜,某些情況會大量重複出現在某卦某爻,而將各爻辭調整修飾到最準確的文字。
現在列入文獻的甲骨有十六萬零三十片,這還是從1899年清朝末年開始蒐集的,當時金石學家王懿榮去中藥店拿要,他發現這些龍骨上面刻有從未見過的古文字,從當時開始廣泛收集直至現在。
如果商朝占卜100萬次,用了100萬片甲骨,最後找到了16萬片,在這3000年的歲月被千萬億次的病患吃掉84萬片「龍骨」甲骨,不僅是極有可能,而且還可能更多。
既然是王侯貴族要問事,每一次巫師正式的占卜,必須確實回報,巫師們絕對不敢怠慢,如果卜後結果與爻辭不太相符,必然會稍加修正直至趨於準確,這世界上能有多達百萬次的驗證的卜筮書,應該只有易經這一本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