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啟生命預測學的現代意義
⊙ 不可思議的生命潛能
自古以來,對於變化莫測的天,以及生命活動所倚賴的地理和居住環境變數,幾千年來所發展出來的各種預測學不計其數,禍福吉凶的呈象,一直都是人類想要預知的話題,至於,在人類與動物之間來比較兩者預知能力優劣的話,顯然地,人類對自我以及感知生命活動範圍的能力,遠遠不及動物的本能,甚至,在面臨危機的因應上,也常有聽天由命的無奈感,動物在這方面的求生能力,有其獨到之處,身為人類的我們,在知識所及之處,往往也無法想像動物世界的生存機制為何?譬如動物的冬眠現象,像有些蟲蛇蛙類為因應寒冬大雪的來臨,有的會唅一口土,找個安全的地方,然後進入冬眠狀態,到了驚蟄的節氣,春雷震醒了冬眠的動物,一切生命的活動又開始展現生機。
人類則不然,除非有定力高超的人物進入甚深的禪定之中,才可能做到這一點,古來有很多這方面的記載,近代虛雲和尚有這方面的入定經驗,虛雲和尚是禪宗的一代宗師,他有相當的禪定功夫。
他經常打坐,有時候一坐就是十天半個月的,出定後往往覺得才幾分鐘的時間而已。虛雲和尚平日生活很清苦,有一次,在過年時,他在自己的小茅棚裡煮芋頭,一邊煮,一邊在旁邊打坐。坐著坐著……有人到茅棚來看老和尚,向他拜年,看到地和尚正入定著,就拿引磬在他耳邊輕敲一下,請老和尚出定,出定後看到有人來,老和尚就說:「你們來得正好,我剛煮了些芋頭,大家一起吃。」在場的人往鍋裡一看,芋頭都長毛發霉了。
難得一見的墨西哥帝王斑蝶,在每年秋末的時候,為了準備度過嚴寒的冬季,這些斑蝶就會聚集起來,其數量通常達到數億隻以上,從北美洲飛行數千英哩抵達中美洲墨西哥的斑蝶幽谷越冬,這種每年以空前絕後的大遷移活動,可以想像成一幅世界級的奇觀,實在令人不可思議,墨西哥總統維桑特‧福克斯為了宣示對自然景觀維護的決心,在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宣布帝王斑蝶為「人類的財產」,並著手實施保護蝴蝶越冬的計畫。台灣也有大量帝王斑蝶越冬的遷移活動,因此,越冬型的蝴蝶幽谷,目前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有這種景觀。⊙生物具有活命的本能
北美洲的蟬在孵化及幼年時期,都是在土裡度過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以植物根部的汁液為食,因此,常被人們視為害蟲。蟬從幼蟲到完整的發育,會在土中生活長達十七年之久,在當年的春夏之際才離開地面,爬到樹上羽化成嗡嗡叫的蟬。野生的母貓剛生育小貓時,若被人發現藏處,母貓就會把小貓叼走,帶到安全的地方去,因此,在巷道裡偶爾會看到母貓叼小貓過馬路的感人畫面。
小狗生病或不舒服的時候,有的會去咬一些草咀嚼。貓受傷時,也會用舌頭去舔自己的傷口。人若受到撞擊或跌傷的剎那,通常不宜馬上起來,或者立刻去移動他,只要他本身的反應機制回復過來時,就可能減少摔傷的後遺症。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也是如此,譬如鹿、馬、牛、羊象等,一旦生出小寶寶時,在短時間內,新生命就得學會站立甚至行走,這是保命的基本潛能,所以,弱者在自然界的存活率上,顯然是較低的。
有鳥類王者尊稱的老鷹,牠的壽命是鳥類中最長的,通常可以活到七十年那麼長,不過當老鷹活到四十歲時,牠翅膀上的羽毛開始變得厚重,這使得牠在飛翔時更為吃力,喙也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要碰到胸膛了,爪子老化得更嚴重,因此,老鷹別無選擇得找個安全的處所,來啄磨牠的喙,使喙可以重獲新生,再進行拔爪、拔毛的痛苦過程,這當中需要長達一百五十天的痛苦轉化過程,等到新的羽毛與爪子長出來了,老鷹有如重獲新生一般,再次過著另一個三十年展翅飛翔的歲月。
也有一種很奇特的鳥,為了越冬,牠們成群結隊的飛行數萬里渡過海洋,能夠讓牠們成功遷徙的最重要工具,就是嘴上所銜著的小樹枝,在飛越海洋的過程中,累了就把嘴上的樹枝扔到水面上休息,餓了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如此動物奇觀是難以令人想像的。剛要破繭而出的蝴蝶,如果以人為方式去剪開那繭的話,牠的生命軔度就會相對的削弱。
人類發展史已有長久的歷程,因此,在維護生命活動方面的經驗累積頗為豐富,也比其他動物來得優勢,尤其在面對生存環境的變數上,其調節控制與療癒的能力,仍然是最為優勢有利的,人類的經驗可以傳承,而傳承可以透過記錄累積下來,代代相傳而不衰,甚至,還能從已知的經驗中去創造、變化和突破,這無非是在追求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幸福」。⊙幸福是人類共同的追求與想望
西方有名的現代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1968),在研究人類生命發展的過程中,整理出一套有系統且合乎於人類生心理需求架構的理論,其中被廣為引用的「需求層次論」,至今仍普遍存在著。
在左列圖表中,生理需求為生命存在的最基本要件,如此往上提升則發展的層次愈往精神統一方向走,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重點,在於他標示出生命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與高層次的精神發展,這兩者恰好形成兩個對比,也可以說形成了一個陰陽兩極的太極圖。
有想望就有主動追求的動機,因此,個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不外乎禍福盛衰運勢,這其中包含從基本的生理需求,一步一步的往上提升境界,進而去達成所謂生命終極目標──「自我實現需求」,或者可以說對生命領悟達到某種程度的瞭解,以及精神層面的統一。
在現實生活狀態裡,生理的需求與精神層面兩者,往往存在相對的矛盾,也可能從中達到身心統一的平衡,但這目標似乎離我們太遙遠了,不過,人們並沒有因為困難而放棄這方面的追求,自古以來的聖哲們,提供了我們最佳的典範,讓我們隨著他們走過的足跡前進,「幸福」就是人類共同的追求與想望。
現代物質文明與科技進步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偏向於物質層次的需求,卻忽視了精神層面的平衡,所謂的「幸福感」漸漸形成矛盾現象,人們的身心狀態一旦失衡,生理或心理層面都可能出現問題,身體方面的不適感,或者是精神方面的空虛,都可能減損個人向著幸福感邁進的動力。在《列子‧ 說符篇》楊朱有提到對生命意義的看法: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子追之。
楊子曰:「噫!亡一羊,何追者之眾?」
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
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路焉,吾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文中大意是說:楊朱的鄰居走失了一隻羊,找來一些人幫忙,楊朱的學生豎子也加入尋羊的行列,楊朱就很納悶地說:「奇怪!走失了一隻羊,怎麼如此驚動大家去尋找呢?」幫忙尋找的人回報說:「路上的岔路太多了,岔路中又有岔路,既然追不到羊,大家就回來了。」楊朱問他們說:「羊追到了嗎?」「走失了,找不到了,因為岔路太多的緣故,所以,不知往哪條路去追才對,只好放棄了。」楊朱聽後臉色呈現出憂愁的樣子,過了好久都不說話,整天看不到他的笑容……。
「歧路亡羊」典故暗示著人們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卻忽略了自己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一些周遭事物把我們的注意力分散了,遮蔽了我們對心靈成長與提升的洞察力。
⊙本書的重點
在每個人終其一生的時光裡,「吉凶盛衰」呈現生命曲線的向度,人是群居互動的生物體,因此,個體為尋求符合屬於自己需求的部分,勢必會在個體與群體之間,產生一連串複雜活動的因果關係。若採用《紫微斗數》的學術論點,來詮釋人一生所需面對的幾個重點,那麼,可將其區分為十二個領域的重要活動。每一個領域裡都有它的際遇因緣與特殊性,也都有各自必須面對問題與因應的智慧,這十二領域也稱之為「人生十二宮的活動現象」,每個宮中的星性組合結構,呈現了個體在生命活動中的起伏狀態,這些呈象也正如生命預測學所強調的:「分析個人在時空環境下運勢順逆的走向,進而從所預測的訊息裡,尋求突破與因應方略,以及如何順著個人的優勢及特質加以充分發揮。不管面臨順逆之境,在成功與失敗兩者之間,都將是一場生命中的嚴峻考驗,到底要將逆境視為揮之不去的痛苦,或者視為人生歷練過程的補湯,這就看要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人生了。同樣的,在順境中通常也隱藏禍福的變數,所謂的「福中禍所伏,禍中福所倚」有它的重要含意。然而,禍福吉凶呈象通常是「不定數的」,往往可以透過個人的修練來轉化它,《了凡四訓》明確的提供了我們如何面對問題,以及如何化難呈祥的參考……。
⊙ 不可思議的生命潛能
自古以來,對於變化莫測的天,以及生命活動所倚賴的地理和居住環境變數,幾千年來所發展出來的各種預測學不計其數,禍福吉凶的呈象,一直都是人類想要預知的話題,至於,在人類與動物之間來比較兩者預知能力優劣的話,顯然地,人類對自我以及感知生命活動範圍的能力,遠遠不及動物的本能,甚至,在面臨危機的因應上,也常有聽天由命的無奈感,動物在這方面的求生能力,有其獨到之處,身為人類的我們,在知識所及之處,往往也無法想像動物世界的生存機制為何?譬如動物的冬眠現象,像有些蟲蛇蛙類為因應寒冬大雪的來臨,有的會唅一口土,找個安全的地方,然後進入冬眠狀態,到了驚蟄的節氣,春雷震醒了冬眠的動物,一切生命的活動又開始展現生機。
人類則不然,除非有定力高超的人物進入甚深的禪定之中,才可能做到這一點,古來有很多這方面的記載,近代虛雲和尚有這方面的入定經驗,虛雲和尚是禪宗的一代宗師,他有相當的禪定功夫。
他經常打坐,有時候一坐就是十天半個月的,出定後往往覺得才幾分鐘的時間而已。虛雲和尚平日生活很清苦,有一次,在過年時,他在自己的小茅棚裡煮芋頭,一邊煮,一邊在旁邊打坐。坐著坐著……有人到茅棚來看老和尚,向他拜年,看到地和尚正入定著,就拿引磬在他耳邊輕敲一下,請老和尚出定,出定後看到有人來,老和尚就說:「你們來得正好,我剛煮了些芋頭,大家一起吃。」在場的人往鍋裡一看,芋頭都長毛發霉了。
難得一見的墨西哥帝王斑蝶,在每年秋末的時候,為了準備度過嚴寒的冬季,這些斑蝶就會聚集起來,其數量通常達到數億隻以上,從北美洲飛行數千英哩抵達中美洲墨西哥的斑蝶幽谷越冬,這種每年以空前絕後的大遷移活動,可以想像成一幅世界級的奇觀,實在令人不可思議,墨西哥總統維桑特‧福克斯為了宣示對自然景觀維護的決心,在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宣布帝王斑蝶為「人類的財產」,並著手實施保護蝴蝶越冬的計畫。台灣也有大量帝王斑蝶越冬的遷移活動,因此,越冬型的蝴蝶幽谷,目前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有這種景觀。⊙生物具有活命的本能
北美洲的蟬在孵化及幼年時期,都是在土裡度過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以植物根部的汁液為食,因此,常被人們視為害蟲。蟬從幼蟲到完整的發育,會在土中生活長達十七年之久,在當年的春夏之際才離開地面,爬到樹上羽化成嗡嗡叫的蟬。野生的母貓剛生育小貓時,若被人發現藏處,母貓就會把小貓叼走,帶到安全的地方去,因此,在巷道裡偶爾會看到母貓叼小貓過馬路的感人畫面。
小狗生病或不舒服的時候,有的會去咬一些草咀嚼。貓受傷時,也會用舌頭去舔自己的傷口。人若受到撞擊或跌傷的剎那,通常不宜馬上起來,或者立刻去移動他,只要他本身的反應機制回復過來時,就可能減少摔傷的後遺症。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也是如此,譬如鹿、馬、牛、羊象等,一旦生出小寶寶時,在短時間內,新生命就得學會站立甚至行走,這是保命的基本潛能,所以,弱者在自然界的存活率上,顯然是較低的。
有鳥類王者尊稱的老鷹,牠的壽命是鳥類中最長的,通常可以活到七十年那麼長,不過當老鷹活到四十歲時,牠翅膀上的羽毛開始變得厚重,這使得牠在飛翔時更為吃力,喙也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要碰到胸膛了,爪子老化得更嚴重,因此,老鷹別無選擇得找個安全的處所,來啄磨牠的喙,使喙可以重獲新生,再進行拔爪、拔毛的痛苦過程,這當中需要長達一百五十天的痛苦轉化過程,等到新的羽毛與爪子長出來了,老鷹有如重獲新生一般,再次過著另一個三十年展翅飛翔的歲月。
也有一種很奇特的鳥,為了越冬,牠們成群結隊的飛行數萬里渡過海洋,能夠讓牠們成功遷徙的最重要工具,就是嘴上所銜著的小樹枝,在飛越海洋的過程中,累了就把嘴上的樹枝扔到水面上休息,餓了就站在樹枝上捕魚,如此動物奇觀是難以令人想像的。剛要破繭而出的蝴蝶,如果以人為方式去剪開那繭的話,牠的生命軔度就會相對的削弱。
人類發展史已有長久的歷程,因此,在維護生命活動方面的經驗累積頗為豐富,也比其他動物來得優勢,尤其在面對生存環境的變數上,其調節控制與療癒的能力,仍然是最為優勢有利的,人類的經驗可以傳承,而傳承可以透過記錄累積下來,代代相傳而不衰,甚至,還能從已知的經驗中去創造、變化和突破,這無非是在追求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幸福」。⊙幸福是人類共同的追求與想望
西方有名的現代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1968),在研究人類生命發展的過程中,整理出一套有系統且合乎於人類生心理需求架構的理論,其中被廣為引用的「需求層次論」,至今仍普遍存在著。
在左列圖表中,生理需求為生命存在的最基本要件,如此往上提升則發展的層次愈往精神統一方向走,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重點,在於他標示出生命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與高層次的精神發展,這兩者恰好形成兩個對比,也可以說形成了一個陰陽兩極的太極圖。
有想望就有主動追求的動機,因此,個體在生命活動過程中,不外乎禍福盛衰運勢,這其中包含從基本的生理需求,一步一步的往上提升境界,進而去達成所謂生命終極目標──「自我實現需求」,或者可以說對生命領悟達到某種程度的瞭解,以及精神層面的統一。
在現實生活狀態裡,生理的需求與精神層面兩者,往往存在相對的矛盾,也可能從中達到身心統一的平衡,但這目標似乎離我們太遙遠了,不過,人們並沒有因為困難而放棄這方面的追求,自古以來的聖哲們,提供了我們最佳的典範,讓我們隨著他們走過的足跡前進,「幸福」就是人類共同的追求與想望。
現代物質文明與科技進步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偏向於物質層次的需求,卻忽視了精神層面的平衡,所謂的「幸福感」漸漸形成矛盾現象,人們的身心狀態一旦失衡,生理或心理層面都可能出現問題,身體方面的不適感,或者是精神方面的空虛,都可能減損個人向著幸福感邁進的動力。在《列子‧ 說符篇》楊朱有提到對生命意義的看法: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子追之。
楊子曰:「噫!亡一羊,何追者之眾?」
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
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路焉,吾不知所之,所以返也。」
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文中大意是說:楊朱的鄰居走失了一隻羊,找來一些人幫忙,楊朱的學生豎子也加入尋羊的行列,楊朱就很納悶地說:「奇怪!走失了一隻羊,怎麼如此驚動大家去尋找呢?」幫忙尋找的人回報說:「路上的岔路太多了,岔路中又有岔路,既然追不到羊,大家就回來了。」楊朱問他們說:「羊追到了嗎?」「走失了,找不到了,因為岔路太多的緣故,所以,不知往哪條路去追才對,只好放棄了。」楊朱聽後臉色呈現出憂愁的樣子,過了好久都不說話,整天看不到他的笑容……。
「歧路亡羊」典故暗示著人們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卻忽略了自己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一些周遭事物把我們的注意力分散了,遮蔽了我們對心靈成長與提升的洞察力。
⊙本書的重點
在每個人終其一生的時光裡,「吉凶盛衰」呈現生命曲線的向度,人是群居互動的生物體,因此,個體為尋求符合屬於自己需求的部分,勢必會在個體與群體之間,產生一連串複雜活動的因果關係。若採用《紫微斗數》的學術論點,來詮釋人一生所需面對的幾個重點,那麼,可將其區分為十二個領域的重要活動。每一個領域裡都有它的際遇因緣與特殊性,也都有各自必須面對問題與因應的智慧,這十二領域也稱之為「人生十二宮的活動現象」,每個宮中的星性組合結構,呈現了個體在生命活動中的起伏狀態,這些呈象也正如生命預測學所強調的:「分析個人在時空環境下運勢順逆的走向,進而從所預測的訊息裡,尋求突破與因應方略,以及如何順著個人的優勢及特質加以充分發揮。不管面臨順逆之境,在成功與失敗兩者之間,都將是一場生命中的嚴峻考驗,到底要將逆境視為揮之不去的痛苦,或者視為人生歷練過程的補湯,這就看要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人生了。同樣的,在順境中通常也隱藏禍福的變數,所謂的「福中禍所伏,禍中福所倚」有它的重要含意。然而,禍福吉凶呈象通常是「不定數的」,往往可以透過個人的修練來轉化它,《了凡四訓》明確的提供了我們如何面對問題,以及如何化難呈祥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