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修迷藏中找到你的修行路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一則新聞引起了臺灣大眾對「靈修」1的好奇與注意,也讓潛藏於民間信仰中的靈修議題浮上檯面。
兩名士官為了吸收特殊的靈氣而前往臺東三仙臺風景區靈修,在進行靈修儀式的過程中不幸失足落水,一死一獲救。死者邱姓士官當時身著道袍站上礁石做法事,不慎遭大浪捲走,在大石下被尋獲時,已經回天乏術。當地民眾指出,傳聞呂洞賓、李鐵拐與何仙姑曾登臨三仙臺,吸引大批宗教人士慕名前去,在該處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事後卻留下大批垃圾與祭祀用品,十分有礙觀瞻,讓他們極為困擾,但怎麼也沒想到,這次竟然還鬧出人命,令人不勝唏噓。
這個事件引起各報大肆報導,談話性節目甚至開設專題討論:靈修背後究竟潛藏著何種神祕力量,令兩位士官不畏環境的危險而前往?在我周遭,這類令人匪夷所思的靈修方式,每週都可以從許多個案、學員身上聽到,在此分享一則真人真事的詭異靈修案例。
一位大學生於宿舍自殺身亡,據其遺書所述,他高中時期因接觸靈學,自學通靈了一位無形界的女導師,她常叮嚀他,此時此刻為末法時期,因靈界群魔亂舞導致陽間戰爭、政治紛擾不斷,而他身負維護靈界與世界和平的天命。因此,她命他捨下肉身,隨她一同前往靈界斬妖除魔,維持世界與靈界的和平。
當時年紀尚輕的他,一再向無形界女導師拖延離世的時間。然而,在就讀大學後,他對靈學信仰開始著迷,於宿舍內供奉一尊性感的日本娃娃,宣稱娃娃內寄居著一位女靈,每天跟它對話。不僅如此,校內還有許多男女同學崇拜他異於常人的「通靈」能力,在臉書上與私底下皆有一群擁護者。
最終,大學生自殺身亡、前往靈界維護陰陽兩界和平,擁護者無不驚愕。他甚至在遺書上指明要某人「承接」這尊娃娃。最後,娃娃在校方的介入下送入某間寺廟供奉。
▕ 是正?還是邪?
這類走火入魔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你或許會如此解讀:失足落水的士官是走靈修偏差導致走火入魔,那名大學生可能是神志不清、偏離正道。然而換一個角度思考,正與邪、魔與神、正信與邪見,兩者之間的分野究竟該如何界定?當我們置身事外,分析當事人的心境與事件始末時,心中必然會篤定的認為:
「我絕對不會像他們一樣,他們一定是瘋了!」
「他們是宗教狂熱分子,我很客觀中立。」
「真倒楣,他們遇到神棍騙子……」
「還好我遇到的上師、通靈人、乩童都非常正信、正派。」
「他們信仰的一定是邪神,還好我信仰的是正神……」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代表你缺乏「文化相對觀」3的基本認知、思考能力與素養,落入信仰對立的窠臼。簡單來說,不具有文化相對觀素養的人,在面對宗教事件時,思考模式會自動轉換成「那些人都是遇到騙子,還好我不是」、「我接觸的都是正信,絕不會像他們一樣」,甚至不自覺地以高人一等的心態,立即與事件中的人物做切割。
上述社會新聞和讀者經歷只是靈修與宗教界的冰山一角。千百年來,世界上的各種宗教信仰、修行模式都發生過信仰危機,從偏離正道、追求內在的幻影與感官的微細現象,到沉迷於各種力量或神通,形形色色,不一而足5,但不可否認的,仍有不少人能從信仰中找到自我。這其實突顯了一個重點──決定信仰的正與邪,並不在於它本身,而是你對修行定義與人生態度的認知程度。
▕ 救世主與神通危機
靈修屬於民間信仰,也是新興宗教的一部分,還融合了道教的科儀;它更是臺灣特有的宮壇文化,多年來一直披著濃厚的神鬼色彩──有趣的是,在民間信仰與靈修中,主事者常與仙佛畫上等號。
我在初接觸靈修之際就發現到,臺灣宮廟、命理界、新興宗教道場中,四處可見自稱是觀世音菩薩、瑤池金母、媽祖、佛陀降世的人,營造出救世主的身分,企圖拉攏對宗教盲從的人。信徒們不單單只期盼從「救世主」們身上得到生命救贖,在心理上也有幾許成分是對神明、先知、宗教人士的景仰與崇拜,甚至希望能在他們的帶領下擁有超感知、超凡、密契等特殊的神祕經驗,以化解現實中無法滿足的物質與精神層面。
然而,每件事都有它的一體兩面,當靈修人尚未養成足夠自處能力,缺乏足夠的定性、心性與宗教修持,卻經歷到看似超凡的經驗,便會出現靈性危機中的「神通危機」──修行中出現難以解釋的神祕經驗與能力卻無法將之整合,因而出現偏差的行為和情緒,造成嚴重的心理調適問題;士官落水、大學生相信自己是維護陰陽界和平的使者等,就是神通危機的最佳寫照。上述種種情形,再加上宮壇、道場素質參差不齊,斂財騙色的新聞不斷,無怪乎人們對靈修會有眾多分歧的看法。同時,因各宮廟帶領者的教育程度、文化養成的不同,衍生出各式修行法門,又為「靈修」蓋上了一層神祕面紗。
▕ 靈修地圖只有一條路?
然而,我們不可忘了,每一種宗教行為的背後,都潛藏著其文化與個人的信仰意義。
鑽研許多靈修相關研究後,我發現,不少尚未成為靈乩的靈修人,似乎都經歷過一段生命黑暗期,這群人因病痛、財運、工作等各種不順遂而踏上靈修,期盼有朝一日能藉由成為一名為神明服務的靈乩來化解現實中的困境,然而我好奇的是,靈修的最終目的只能是成為神明代言人──靈乩嗎?
此外,因為靈修有著融合中國傳統神話、道教科儀與佛教功德因果輪迴的多重背景,導致他們在成為靈乩前的修行過程,總與這些濃厚又複雜的道場、宮壇等脫不了關係,但靈修真的只有這條路可以走嗎?
在這裡分享一則靈修派瑤池金母信仰中代表人物之慈惠堂林千代(有臺灣首席靈媒之譽)的小故事。大家一般都以為瑤池金母的靈乩觀,應該就是勤跑靈山、會眾仙佛之靈脈,而東木公(另一靈修派)則是以靜心會自性靈山為主。然而,從林千代的相關研究當中,其實不難發現她認為成就靈修的心法是「專一而虔誠」,而不是一味的勤跑靈山、會眾仙佛之靈脈:
林千代的第二位弟子蔡宗宏(第一位是盧勝彥)表示自己初期認識她時,她家中只請了一支瑤池金母的令旗,連供奉瑤池金母的金身也沒有,但他卻對三十六種觀世音甚感興趣。「會靈的話一尊就可以啦!」林千代告戒蔡宗宏走靈修不要太誇大,還進一步提醒,「夠會的話,你菩薩只要拜一尊,你要怎麼辦就怎麼辦!」意思是指,走靈修、修行不是拜各式各樣的仙佛菩薩、舉辦各式各樣的法會來炫耀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她也傳承給蔡宗宏一個靈修非常重要的心法:「不用全給你看到,天只要給你看到一角,你就辦不完了。」
林千代提醒弟子的話,突顯了現今臺灣人的信仰盲從、某些宗教儀軌的花俏。或許,她想表達的是:「心虔則靈,心不虔,拜再多也是一場空。」我相信,不論是信仰東木公或瑤池金母,祂們最終都是要教導我們「接受無常,放下貪愛、不外求」。我寫這本書,便是先深入探討靈修在臺灣的演變歷史脈落和文化面貌,並從中審思:「靈修背後所隱藏的修行意涵為何?」「宮壇教導的修行方法是唯一的、必需的?還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嗎?」「有哪些問題是應該被重視卻遭到忽略的?」同時,我也想趁此機會提醒大家,不論你是剛開始想走靈修,或已經走在靈修路上,請記得每天都要問自己:「我現在在做什麼?」「去除掉他人加諸在自己身上的『神話故事』後,最後那一顆心又剩下什麼?」「我所領悟之事,對現實又有何改變?」
接下來,就請你與我一起展開這趟探索之旅吧!期盼本書能夠讓更多靈修者了解「靈修模式」背後多元化的樣貌,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修行道途。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一則新聞引起了臺灣大眾對「靈修」1的好奇與注意,也讓潛藏於民間信仰中的靈修議題浮上檯面。
兩名士官為了吸收特殊的靈氣而前往臺東三仙臺風景區靈修,在進行靈修儀式的過程中不幸失足落水,一死一獲救。死者邱姓士官當時身著道袍站上礁石做法事,不慎遭大浪捲走,在大石下被尋獲時,已經回天乏術。當地民眾指出,傳聞呂洞賓、李鐵拐與何仙姑曾登臨三仙臺,吸引大批宗教人士慕名前去,在該處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事後卻留下大批垃圾與祭祀用品,十分有礙觀瞻,讓他們極為困擾,但怎麼也沒想到,這次竟然還鬧出人命,令人不勝唏噓。
這個事件引起各報大肆報導,談話性節目甚至開設專題討論:靈修背後究竟潛藏著何種神祕力量,令兩位士官不畏環境的危險而前往?在我周遭,這類令人匪夷所思的靈修方式,每週都可以從許多個案、學員身上聽到,在此分享一則真人真事的詭異靈修案例。
一位大學生於宿舍自殺身亡,據其遺書所述,他高中時期因接觸靈學,自學通靈了一位無形界的女導師,她常叮嚀他,此時此刻為末法時期,因靈界群魔亂舞導致陽間戰爭、政治紛擾不斷,而他身負維護靈界與世界和平的天命。因此,她命他捨下肉身,隨她一同前往靈界斬妖除魔,維持世界與靈界的和平。
當時年紀尚輕的他,一再向無形界女導師拖延離世的時間。然而,在就讀大學後,他對靈學信仰開始著迷,於宿舍內供奉一尊性感的日本娃娃,宣稱娃娃內寄居著一位女靈,每天跟它對話。不僅如此,校內還有許多男女同學崇拜他異於常人的「通靈」能力,在臉書上與私底下皆有一群擁護者。
最終,大學生自殺身亡、前往靈界維護陰陽兩界和平,擁護者無不驚愕。他甚至在遺書上指明要某人「承接」這尊娃娃。最後,娃娃在校方的介入下送入某間寺廟供奉。
▕ 是正?還是邪?
這類走火入魔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你或許會如此解讀:失足落水的士官是走靈修偏差導致走火入魔,那名大學生可能是神志不清、偏離正道。然而換一個角度思考,正與邪、魔與神、正信與邪見,兩者之間的分野究竟該如何界定?當我們置身事外,分析當事人的心境與事件始末時,心中必然會篤定的認為:
「我絕對不會像他們一樣,他們一定是瘋了!」
「他們是宗教狂熱分子,我很客觀中立。」
「真倒楣,他們遇到神棍騙子……」
「還好我遇到的上師、通靈人、乩童都非常正信、正派。」
「他們信仰的一定是邪神,還好我信仰的是正神……」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代表你缺乏「文化相對觀」3的基本認知、思考能力與素養,落入信仰對立的窠臼。簡單來說,不具有文化相對觀素養的人,在面對宗教事件時,思考模式會自動轉換成「那些人都是遇到騙子,還好我不是」、「我接觸的都是正信,絕不會像他們一樣」,甚至不自覺地以高人一等的心態,立即與事件中的人物做切割。
上述社會新聞和讀者經歷只是靈修與宗教界的冰山一角。千百年來,世界上的各種宗教信仰、修行模式都發生過信仰危機,從偏離正道、追求內在的幻影與感官的微細現象,到沉迷於各種力量或神通,形形色色,不一而足5,但不可否認的,仍有不少人能從信仰中找到自我。這其實突顯了一個重點──決定信仰的正與邪,並不在於它本身,而是你對修行定義與人生態度的認知程度。
▕ 救世主與神通危機
靈修屬於民間信仰,也是新興宗教的一部分,還融合了道教的科儀;它更是臺灣特有的宮壇文化,多年來一直披著濃厚的神鬼色彩──有趣的是,在民間信仰與靈修中,主事者常與仙佛畫上等號。
我在初接觸靈修之際就發現到,臺灣宮廟、命理界、新興宗教道場中,四處可見自稱是觀世音菩薩、瑤池金母、媽祖、佛陀降世的人,營造出救世主的身分,企圖拉攏對宗教盲從的人。信徒們不單單只期盼從「救世主」們身上得到生命救贖,在心理上也有幾許成分是對神明、先知、宗教人士的景仰與崇拜,甚至希望能在他們的帶領下擁有超感知、超凡、密契等特殊的神祕經驗,以化解現實中無法滿足的物質與精神層面。
然而,每件事都有它的一體兩面,當靈修人尚未養成足夠自處能力,缺乏足夠的定性、心性與宗教修持,卻經歷到看似超凡的經驗,便會出現靈性危機中的「神通危機」──修行中出現難以解釋的神祕經驗與能力卻無法將之整合,因而出現偏差的行為和情緒,造成嚴重的心理調適問題;士官落水、大學生相信自己是維護陰陽界和平的使者等,就是神通危機的最佳寫照。上述種種情形,再加上宮壇、道場素質參差不齊,斂財騙色的新聞不斷,無怪乎人們對靈修會有眾多分歧的看法。同時,因各宮廟帶領者的教育程度、文化養成的不同,衍生出各式修行法門,又為「靈修」蓋上了一層神祕面紗。
▕ 靈修地圖只有一條路?
然而,我們不可忘了,每一種宗教行為的背後,都潛藏著其文化與個人的信仰意義。
鑽研許多靈修相關研究後,我發現,不少尚未成為靈乩的靈修人,似乎都經歷過一段生命黑暗期,這群人因病痛、財運、工作等各種不順遂而踏上靈修,期盼有朝一日能藉由成為一名為神明服務的靈乩來化解現實中的困境,然而我好奇的是,靈修的最終目的只能是成為神明代言人──靈乩嗎?
此外,因為靈修有著融合中國傳統神話、道教科儀與佛教功德因果輪迴的多重背景,導致他們在成為靈乩前的修行過程,總與這些濃厚又複雜的道場、宮壇等脫不了關係,但靈修真的只有這條路可以走嗎?
在這裡分享一則靈修派瑤池金母信仰中代表人物之慈惠堂林千代(有臺灣首席靈媒之譽)的小故事。大家一般都以為瑤池金母的靈乩觀,應該就是勤跑靈山、會眾仙佛之靈脈,而東木公(另一靈修派)則是以靜心會自性靈山為主。然而,從林千代的相關研究當中,其實不難發現她認為成就靈修的心法是「專一而虔誠」,而不是一味的勤跑靈山、會眾仙佛之靈脈:
林千代的第二位弟子蔡宗宏(第一位是盧勝彥)表示自己初期認識她時,她家中只請了一支瑤池金母的令旗,連供奉瑤池金母的金身也沒有,但他卻對三十六種觀世音甚感興趣。「會靈的話一尊就可以啦!」林千代告戒蔡宗宏走靈修不要太誇大,還進一步提醒,「夠會的話,你菩薩只要拜一尊,你要怎麼辦就怎麼辦!」意思是指,走靈修、修行不是拜各式各樣的仙佛菩薩、舉辦各式各樣的法會來炫耀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她也傳承給蔡宗宏一個靈修非常重要的心法:「不用全給你看到,天只要給你看到一角,你就辦不完了。」
林千代提醒弟子的話,突顯了現今臺灣人的信仰盲從、某些宗教儀軌的花俏。或許,她想表達的是:「心虔則靈,心不虔,拜再多也是一場空。」我相信,不論是信仰東木公或瑤池金母,祂們最終都是要教導我們「接受無常,放下貪愛、不外求」。我寫這本書,便是先深入探討靈修在臺灣的演變歷史脈落和文化面貌,並從中審思:「靈修背後所隱藏的修行意涵為何?」「宮壇教導的修行方法是唯一的、必需的?還能有更多的可能性嗎?」「有哪些問題是應該被重視卻遭到忽略的?」同時,我也想趁此機會提醒大家,不論你是剛開始想走靈修,或已經走在靈修路上,請記得每天都要問自己:「我現在在做什麼?」「去除掉他人加諸在自己身上的『神話故事』後,最後那一顆心又剩下什麼?」「我所領悟之事,對現實又有何改變?」
接下來,就請你與我一起展開這趟探索之旅吧!期盼本書能夠讓更多靈修者了解「靈修模式」背後多元化的樣貌,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修行道途。